湯顯祖的《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是怎樣一個女子?

瓶子裡的女人

杜麗娘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戲曲作家之一、明代湯顯祖所著戲劇《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青春美少女形象。

杜麗娘出身官宦人家,從小受著嚴格的封建教育與管束,是一個很有教養的淑女。可是在她春遊賞花時,在自然美景的激發下,突然產生了一種不可抑制的慾望。在這種“春情”的驅使下,杜麗娘做了一個夢,夢中與一青年男子相會,共成雲雨之歡。夢醒之後,杜麗娘毫無罪惡感,反而對夢中的幸福情景留戀不已。

杜麗娘一直想著夢中的事,若有所失。當晚,她渴盼舊夢重來,竟然一夜未睡。第二天,她依然陶醉在美妙的夢境中,甚至不顧母親的責備,狂熱而痴心地跑到花園中去尋找夢中的情景。找來找去,未見人影,只找到一株大梅樹。杜麗娘傷心地哭啼起來,對著梅樹發出呼號:“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杜麗娘因尋不到夢裡情人而無限傷痛,患病離世,死後的鬼魂還在陰間追索夢中人。經過三年,杜麗娘終於遇到了那個夢中人——柳夢梅,二人相互熱戀。由於與柳夢梅的歡會,“冷香肌早偎的半熱”,杜麗娘得以重生,與柳夢梅結為夫婦。

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極富感染力的少女形象之一。青春美少女杜麗娘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但為了追求愛情卻敢於反抗、敢於鬥爭。在禮教束縛下,她有複雜細膩的哀愁和堅定執著的反抗性格。杜麗娘在夢中和死後主動與柳夢梅幽會,復活之後便馬上矜持起來。理由是“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虛情,人須實禮”。 她在虛幻的世界裡任自己情流飛洩,在現實中她知書識禮、老成持重。要想獲得自我身心的完全解放,就只能是在夢裡或死後。從杜麗娘身上,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女性生命被窒息的狀態,聽到女性生命的吶喊聲。

通過杜麗娘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在《牡丹亭》中,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通過塑造杜麗娘形象,湯顯祖為現實生活中被壓抑女性提供心理補償,量身打造了一個“白日夢”。《牡丹亭》從誕生那天起,便成為千千萬萬女性心中的至愛,等同於少女追求情愛的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