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但不發朋友圈的是怎樣的人?

一笑先生

我也很少發朋友圈,為什麼這樣?我不想一概而論別人的想法,但我想說下自身的想法。

▪還留在好友的名單,卻又與自己無關。

上面那句話是多麼貼合我的心情!朋友圈好友越來越多,但發朋友圈的慾望卻越來越低。以往有的沒的事情都想發表一下,朋友圈也挺熱鬧的。

▪事無大小,悉以藏之

其實我就是不愛跟別人分享心事的。這可能是內心孤僻的一些方面表現吧,又或者說是自卑不夠自信的表現吧?

當習慣了什麼事都一個人的時候,不願結伴不願分享,你會慢慢地緊藏自己的心門。漸漸地好像感覺到這世界就是屬於自己一個人了。做了什麼就自己知道就好,發個朋友圈就像暴露了什麼一樣。自然會遠離朋友圈了,可怕!有時候可能會對某些朋友發表的朋友圈心生佩服,自問自己做不到。試問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多發朋友圈?

▪層次有所上升,或認知改變

認識的好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跟我一樣朋友圈發的越來越少。這可能是一種趨勢或進步吧。

當層次有所改變或者叫成長吧,人的認知就會改變。我們不再是當初那個可以為了一部電影、一次外出而歡天喜地發朋友圈了。那都已過去,而隨之而來的是成長不是麼?

會看以往的發表記錄,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會覺得很幼稚的?


IT小眾

我最近也在慢慢向著這個方向轉變了,所以在這我按照我的實際情況說一下自己的真實想法:為什麼不想發朋友圈。

其次,與工作無關的心情,畢竟自己圈子裡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交心,都能理解你。有時候發一條朋友圈想自嘲一下,或尋個安慰、認同什麼的,總是有人出來做一條不合時宜的評論,讓你瞬間冷到極點。就好像之前我去旅遊,到了華山頂上的時候景色又美,天氣又好,拍了一張風景照發朋友圈。下面無論朋友還是同事都評論都是讚歎風景好的,忽然冒出一個人說:“你爬這麼高不尿個尿,白瞎了這次旅遊。”我特麼怎麼形容我當時的心情,興致全無,果斷刪圈。


知心的朋友私聊就夠了,圈子裡沒那麼多人懂你,甚至覺得你就是矯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但現在很多都幾個要好的拉一個群,平時有什麼好玩的,要抱怨的,就在那個群裡說就好了,沒必要發朋友圈搞得人盡皆知。你要說單位哪個人的壞話,抱怨單位哪裡不好,工作安排又多不合理,你敢發朋友圈麼?還是自己在群裡消化掉就好。


輕風情感美文

我就是一個從來都不發朋友圈的人,所以我應該有資格說一說!不發朋友圈就是不想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放到廣大群眾面前,也不想把自己的行蹤赤裸裸的暴露出來!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比較沉穩,做什麼事都比較心細,沒有浮躁的氣息,穩穩當當的。

第二話少,不是那種能說會道的人,嘴笨,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什麼地方,反正就是沒有很多話說!

第三性格孤僻,靦腆或者是有點內向,不善於傾訴的一個人。

人都有各自的愛好,只是不喜歡發而已,這沒有什麼神秘的,很正常的一個人!


情感jia專家


章聖228





2.想發的東西不想讓有些人看到,怕看到會過度解讀自己。想發一些心情上去,就會引來過多少關注,評論,詢問,其實也只是一時的心情,卻要耗費很多時間去解釋。

3.發朋友圈,發了怕沒有人關注自己而尷尬。因為自己發的東西可能別人不感興趣。

但是人各有志,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能一概而論。喜歡發的就多發,不喜歡發的就做個安靜的觀眾。


如風62123


削你飛刀

看到這個問題,就像看到了自己內心的秘密一樣。我之前是一個痴迷朋友圈的人,最近有快一年不發朋友圈,同時設置了最近三天關注,這些變化是一個綜合素質的結果,我分析如下:


第一:我必須說真話,之前瘋狂刷朋友圈,炫耀的成分是最多的,也有自己的感悟,靈感。刷朋友圈有時就像在炫耀自己的成就一樣,但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

第二:我最愚蠢的地方就是把朋友圈的炫耀當成榮耀。其實,沒有人會因為你的炫耀而給你發自內心的贊。炫耀只能給你帶來麻煩和痛苦。

第三:朋友圈的用戶體驗也在隨之變化,不如今日頭條。頭條裡有娛樂,有視頻,有乾貨,有價值,有新聞,我們想要的今日頭條几乎都有。所以至從玩了頭條,就慢慢的離開了朋友圈。

第四:人最大的自信就是: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不需要刷朋友圈展示自己。這也是一個心理慢慢變成熟的過程。

第五:朋友圈人很雜,有各種安全隱患。

總之、從瘋狂刷朋友圈到很少刷,到現在的不刷,是一個人心理的變化過程,也是用戶體驗,和習慣的改變。


自哲學


蝶戀花1084826


煙雨斜陽58536932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