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孫立人,為何在臺灣被軟禁33年?

蘆方文

蔣介石一輩子軟禁了兩個人,一個張學良,一個孫立人,張學良被軟禁地球人都知道,孫立人遭軟禁純屬天下奇冤,充分體現了蔣光頭的心胸狹窄。

孫立人是學霸級名將,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1942年,率新38師與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

194年4月19日的仁安羌之戰,孫立人以800人的兵力,戰勝數倍於己的日軍,救出7000名被俘英軍,引起中、英、美三國轟動,蔣介石授予他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國會”勳章,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勳章”司令勳銜。此後,孫立人屢次大勝日軍,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隆美爾”。

如此戰功赫赫,換來的結果卻是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長達33年,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張學良。在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將軍一貧如洗,不得不靠種花賣花、養雞賣雞蛋來供子女上學讀書,淪落到這步境地,完全是拜蔣介石所賜。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跟蔣介石素來看重的黃埔系不是同一派系,他甚至一生都沒加入過國民黨。眾所周知,蔣介石最重派系,不屬於黃埔系的孫立人立功再多,也得不到重用,甚至引來蔣介石的猜忌。



壓倒孫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崇尚軍隊國家化職業化,跟反對蔣經國在軍隊中推行的政治制度背道而馳,他的觀點與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一致,蔡斯又是美國代表,長期壓制蔣介石,蔣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在日記中惱恨地說,“孫(立人)屢屢挾外(美國)自重”,心裡把這筆賬全記在了孫立人頭上。


1955年5月25日,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將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以“間諜罪”為名逮捕。一週後,臺南又發生“兵諫”案,孫立人的老部下300多人遭到逮捕。

郭廷亮被捕後,遭到嚴刑拷打,始終不肯承認。7月14日,毛人鳳使用詭詐手段,謊稱孫立人遭到誣告,如果郭主動承認是“間諜”,便可消除孫立人的嫌疑。郭廷亮不知是計,寫下“自白書”,此後毛人鳳照著葫蘆畫瓢,又拿著郭的“自白書”威脅臺南“兵諫案”涉案人員,成功地騙取到幾十份“自白書”。

“匪諜”案和“兵諫”案的目標直指孫立人,很多人都勸他遠走高飛,但孫立人認為自己問心無愧,蔣介石不會隨便冤枉好人的。

耿直的孫立人實在高估了蔣介石的道德水平,他太傻天天真了,很快蔣介石就派人脅迫他寫下“辭職書”,在免去孫立人全部職務的同時,下令調查。不久後,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為罪名,將孫立人送往臺中向上路軟禁,這一軟禁就是33年。

33年的時間裡,孫立人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他就好像毫無徵兆地突然從人間蒸發,島內凡是與他有關的東西,都被有意剷除,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一樁別有圖謀的案件。

孫立人清廉正派,一生沒有餘財。有人認為“官久必富”,孫立人聽了卻說:“為官哪有工夫去發財?只有官久必窮。”


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失去了收入來源。為補貼家用,他用僅有的積蓄買了一塊地種植花草和果樹,由夫人騎著三輪車到街上叫賣鮮花和水果。後來,夫妻倆又買了一群雞,以養雞賣蛋度日,四個子女的學費,便是來自夫妻倆種花賣花、養雞賣蛋的收入。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竟淪落到如此境地。

1988年3月,被軟禁33年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但他並沒有被正式平反昭雪——無論誰都不能去打蔣介石的臉。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他的遺體上覆蓋著清華大學校旗和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校旗,唯獨沒有國民黨黨旗,這或許是對這位中華抗日名將一生最好的寫照吧!



狄飛驚

孫立人,1900年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早年曾考入清華大學土木系學習,畢業後又到美國深造土木工程學。後來孫立人決定改學軍事,便考入美國維吉尼亞學校學習軍事,從此開始了其軍事生涯。
再之後他又到歐洲,對英、法、德等西方軍事強國進行了詳細地考察、學習。1930年,孫立人任國軍海空軍司令部侍衛總隊的上校副總隊長,後調任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二支隊司令兼稅警總團第四團團長。第四團中層以下幹部大都是留美學生,孫立人在訓練部隊時,將中國的傳統教育與美國及西方軍事強國的軍事教育方式相結合。部隊訓練嚴格,軍風紀較好,戰鬥力也很強。
孫立人曾率稅警團參加淞滬會戰和武漢保衛戰,立下兩次戰功。1941年,孫立人的稅警團改編為三十八師後,孫立人任少將師長,併入緬參戰。第一次入緬參戰失敗後,孫立人沒有從野人山退回國內,而是撤到印度。後在美國的訓練及幫助下,在第二次入緬作戰時痛擊日寇,殲敵數萬。部隊擴編後,孫立人任新一軍軍長。新一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全國解放後,孫立人隨蔣介石敗退到臺灣。美國見蔣介石已成喪家之犬,便想再物色一人替代蔣介石。孫立人既不是蔣的親信,而且又有戰功、有留美經歷及很高的學識,是最合適的人選。為此,麥克阿瑟邀請孫立人到日本密談。在請示並獲得蔣介石的同意後,孫立人來到日本與麥克阿瑟見面。麥克阿瑟將美國要扶持孫立人替代蔣介石的想法告知後,孫立人予以拒絕。回國後,孫立人便將情況報告給蔣介石,受到老蔣的讚許,不久便提升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兼保安司令,授二級上將銜。
1955年,臺灣發生了“孫立人事件”,孫立人被撤消所有職務。據稱,這是一起“中共謊報人員”郭廷亮利用與孫立人多年的部屬關係,暗中聯絡百餘名中下級軍官,試圖兵變的案件。經調查委員會最終認定,孫立人負有對舊部管束不嚴、知情不報的罪行,有徇情包庇之嫌。蔣介石下令將孫立人交由國防部隨時“考察”,以觀後效。這與當年張學良交由軍管會“管教”非常相似,這一“考察”便是三十餘年的囚禁生活。
蔣介石死後,1988年3月20日,孫立人被恢復自由。而此時,孫立人已是88歲的老人。兩天後,郭廷亮的兒子公佈了其父的“陳情書”,指出當年的兵變事件是杜撰偽造的,是在毛人鳳的利誘和命令下奉命行事而已,其目的就是嫁禍孫立人。
1990年11月,一直在等候官方平反的孫立人始終也沒有得到政府的明確說法,帶著遺憾和憤懣離開了人世。
從現已揭密的資料來看,說孫立人參與兵變事件確實是冤枉的。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1955年6月孫立人因捲入反對蔣介石的兵變案被軟禁,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1988年臺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其實孫立人和蔣介石早有矛盾,孫立人他崇尚西方軍事思想,抵制國民黨的治軍方法,反對蔣經國在軍中建立“政工制度”,反對加強特務統治;對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也不以為然,主張“先將臺灣搞好再說”。這些導致他與蔣氏父子的矛盾加大,兵變只是給了蔣介石軟禁孫立人一個藉口。

孫立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內戰時曾於四平、 公主嶺、德惠等地擊敗林彪。

孫立人從一開始就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異類,受過高等教育、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而其他國軍將領基本上三個來源,保定軍校、日本陸大、黃埔軍校,這樣一來孫立人在軍中老哥一個,沒有同窗扶持,顯得格格不入。而且孫立人回國後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發跡,可以說是宋子文的嫡系,不是蔣介石的人。

1932年“一·二八”抗戰的時候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稅警總團開拔奔赴淞滬會戰前線。稅警總團駐守薀藻浜(吳淞江北支流),後因側翼被優勢日軍突破,被迫退守蘇州河(吳淞江南支流)南岸。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之後孫立人在蘇州河周家宅一線血戰中被日軍火炮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十三處,昏迷三天。

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孫立人奉命赴長沙重組稅警總團,並擔任總團長。重組的緝私總隊為淞滬會戰後傷愈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傑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個團規模。

蔣介石非常忌諱宋子文插手軍權,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 ,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但也是在這個時候孫立人得罪了蔣介石。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甸作戰失利,蔣介石嚴令軍隊必須回國,杜聿明率軍通過野人山回國3萬將士死在野人山,而孫立人則不聽蔣介石號令率新38師向西撤退到印度,後編為駐印軍。

孫立人一方面得罪了杜聿明以至於內戰時受到排擠,另一方面深深得罪了蔣介石。只不過之後孫立人戰功卓著打的日本人丟盔棄甲,又深受美國人看重,蔣介石不得不給於重用。

抗戰勝利後,新1軍與新6軍被調往東北進行內戰,憑著優勢武力,曾在作戰初期取得上風,不過卻因與司令杜聿明不和,戰功被漠視,孫立人與杜聿明爆發直接衝突,蔣介石趁機將孫立人調回南京國防部任職,實際已遠離戰場。

國民黨敗退臺灣,蔣介石一方面倚重孫立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孫立人在美國軍界的關係(馬歇爾、巴頓都是孫立人的校友)被迫再次啟用孫立人。

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臺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臺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臺澎防衛計劃,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臺的80萬敗軍。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臺灣防衛司令,第201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新職。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重任總統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美國越發倚重臺灣,孫立人作用減弱,特別是擋了蔣經國控制軍隊的路,1954年6月孫立人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任“總統府”參軍長。

1955年6月,臺灣國民黨當局以孫立人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被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中,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


當狗容易做人難



孫立人,1900年出生,1990年去世,這個人註定是為二十世紀抗戰而生,為大時代而存在。

孫立人在國內清華大學畢業後,先後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軍校學習,畢業後,還曾到歐洲主要國家對軍事考察學習。

當時在國外讀書,如果讀的是其它專業,就業還比較好。讀了軍事就比較苦逼,當時提倡用自己人,最好是同鄉同學什麼的。



孫立人也找不到好的軍隊就職,只好到軍校中去教書。

1932年,宋子文在上海創建財政部稅警總團,因為宋子文也是在美國讀書長大的,對同出於美國的孫立人非常器重,任命他為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表面上這支部隊是連雜牌軍也算不上,是一支警察部隊,實質上卻比一般軍隊要強得多。這軍隊的軍官基本全上是美國軍校畢業,武器裝備全部從美國和德國採購。訓練上採用西方現代軍事操練辦法和戚繼光練兵方法相結合,制定了孫立人風格的訓練操練寶典。



1937年,抗戰爆發後,孫立人這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人,自然不甘落後,在淞滬會戰中為展現出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專業的戰術素養,讓中央軍的主力都對他們都刮目相看。

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中,又連立兩次戰功,為宋子文臉上長了不少光,孫立人也證明了自己。在隨後他領導自己的軍隊進行了兩年的整訓,最後被整編為新三十八師。


1942年,為了配合更好的配合史迪威將軍的指揮,孫立人加入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作戰。剛進入緬甸時,孫立人身邊僅有不到一個團的兵力,卻在仁安羌之戰中解救了七千英軍,消滅日軍一個大隊,受到了中國政府,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的三重獎勵。

1943年10月,孫立人又指揮三十八師展開緬北大反攻。他對日軍俘虜從來手下不留情,只要是去過中國的日軍,全部處死。美國人問為什麼這樣,孫立人說:這些人是畜生,不是人,對他們不用參照國際法。


中國遠征軍成功打通了緬北公路,配合盟軍沉重打擊了日軍。孫立人的傑出表現得到了盟軍方面的一致認可,被稱為東方的隆美爾。



國民黨去了臺灣後,迫於美國人的壓力,老蔣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

但美國人對不聽話的老蔣始終不是很滿意,抗戰期間曾計劃讓陳誠取代蔣介石,結果沒有成功。後來又計劃讓李宗仁和孫立人取代蔣介石,蔣介石雖然下野,但權力仍在。

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加強了對軍隊和政治的控制,對親美勢力進行了打擊。先是一九五三年春罷免吳國楨,一九五五年整飭孫立人。

在軍隊內部,表面上是孫立人在負責,實際上上邊還有三個人,一是蔣介石,二是陳誠,三是蔣經國。

陳誠為人正直,和孫立人關係還過的去,其它兩個人就和孫立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1955年8月20日,蔣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組織了對孫立人的審查,從此孫立人就處在被軟禁的狀態。

可以說,孫立人是蔣介石和美國人鬥爭的犧牲品。

1988年,孫立人才獲得自由。

1990年,孫立人在臺北去世,身邊上覆蓋了清華大學校旗,維吉尼亞軍校,臺灣政府還派出專門人員給加了國民政府的國旗。

2014年,臺灣政府和軍隊才正式為孫立人平反,認定他當年無罪。


新知傳習閣

孫立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時曾赴緬甸作戰,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人,是抗戰中國民黨軍級將領擊斃日軍人數最多的人。內戰爆發後,孫立人也曾在四平,公主嶺等地擊敗過林彪,後來隨國民政府敗退臺灣。那麼為什麼戰功卓著的孫立人會在臺灣迎來他長達33年的軟禁生活呢?這一切大概都是政治的原因吧。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此時美國對臺政策並不明確。蔣介石內心其實很擔心美國會拋下他,所以這時候他提拔了一批像孫立人這樣和美國人關係比較好的將領,來博得美國的好感。孫立人也在這段時間被任命為了“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可以說孫立人這段日子應該是春風得意的,對內他有蔣介石的支持,對外他有美國的幫助,但是他大概不會明白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得意的日子了。

1953年,隨著韓戰的結束,美國對臺政策終於明確了,那就是扶持蔣介石政府對抗大陸。但是美國不會想到蔣介石對待某些人的態度也明確起來了。蔣介石在美援到手後,就開始著手解決一批攜美自重的官員了,當時的孫立人就是老蔣的眼中刺。


1955年6月24日,蔣介石免去了孫立人國民黨軍隊“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總統府參軍長”,其實是剝奪了孫立人的軍權,隨後便將孫立人羈押。蔣介石很快就讓孫立人以前的部下控告孫立人意圖兵諫,並且還特地組成以陳誠為首的“九人調查小組”,寫出了一份十幾萬字的調查報告,結果當然只有一個,孫立人開始了長達33年的軟禁生涯。

為什麼孫立人會被蔣介石軟禁,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其一,中國的一個成語“功高震主”。孫立人一向受到美國的支持,加上他的戰功在那,蔣介石擔心萬一美國選擇孫立人做臺灣的代言人,那麼情形必將對自己不利。

其二,也是中國的一個成語“狡兔死,走狗烹”。孫立人的上臺是因為美國對臺政策的不確定,自然孫立人也就有了自己的作用,通過他來博得美國的支持。韓戰爆發後,美國選擇支持臺灣,那麼孫立人自然也就沒有作用了。

其三,蔣氏父子的換班導致。五十年代的臺灣其實已經面對蔣經國接班的局面了,這時候孫立人作為臺灣軍隊的二把手自然成為了蔣經國接班的障礙,所以蔣介石也只能處置他了。



孫立人將軍落得這個下場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唏噓的,他在抗日上面也是有功的。我記得他有一次身上中彈十幾處,也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的軍事能力也是非常高超,有“東方隆美爾”“叢林之狐”的美譽。最後卻敗在了政治上,可嘆可悲。


一樹梅花一放翁

孫立人是民國時期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年輕時參加過多場經典的戰役,包括“八一三”淞滬會戰和兩次震驚世界的緬甸戰役。


其中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孫立人和他的新一軍就殲滅日軍達三萬三千人之多,成為軍級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由於孫立人戰績彪炳,因此被賦予了"叢林之狐"和"東方隆美爾"的美譽。

那為什麼這麼厲害的一名將領,會在臺灣被軟禁了33年呢?

一、蔣介石一直疑忌孫立人


蔣介石生性多疑,他只相信自己嫡系的親信,而孫立人是英美派人物,不是黃埔嫡系,所以一直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另外,孫立人崇尚西方軍事思想,抵制國民黨的治軍方法,反對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在軍中建立的"政工制度",也不支持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導致他與蔣家父子的矛盾加大。

但由於孫立人與美國的關係很好,蔣介石想通過孫立人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所以才不得已讓孫立人連任兩屆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還把孫立人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二、孫立人妨礙蔣家父子的政權擴張

孫立人是國民黨內最傑出的將領,學歷高,練兵有方,戰績卓著,名聲遠播,加上孫立人兼任"臺灣防衛總司令"和"陸軍總司令",其兵權僅次於陳誠,蔣介石怕他會影響蔣經國掌控臺灣的軍政權。


另外,孫立人被視為親美派將領,與美關係密切,而且在臺灣新軍的威望很高,影響很大,蔣擔心他擁兵自重,會在美國指使下另有所圖,從而對蔣家父子的統治不利,因此,蔣家父子絞盡腦汁想要把孫立人去掉。

於是,在1954年6月,在孫立人兩任期滿之時,蔣介石就藉故免去了他國民黨“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為沒有兵權的“總統府參軍長”。

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孫立人將軍失去軍權後,蔣經國並不打算放過他。蔣經國向蔣介石報告,孫立人的一個老部下郭廷亮在組織官兵聯名上書,要求讓孫立人擔任"參謀總長"。接著彭孟輯在一旁附和道,如果沒有孫立人給他撐腰,郭廷亮哪敢這麼做?這一“舉報”為後來的“欲加之罪”埋下了伏筆。

不久之後,在1955年5月底,在蔣介石準備在臺南屏東閱兵的前夕,蔣介石收到情報,說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等人預謀在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隨即,臺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隨後又把孫立人秘密拘捕了。接著,當局指定了陳誠等9人組成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對孫立人進行“審查”。


臺灣當局對郭廷亮等“涉案人員”進行嚴刑逼供後得出“結論”:孫立人的部下郭廷亮為中共工作,並利用孫立人的關係在軍中聯絡軍官,準備發動“兵諫”,孫立人未及時舉報,亦未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應負責任。


很明顯,這完全就是陰謀設局的冤案,蔣經國、彭孟緝想通過這起“案件”置孫立人於死地,這些蔣介石肯定心裡清楚,但蔣介石只想整肅掉孫立人,而不想殺他。於是,在1956年6月,蔣介石最後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的罪名,將孫立人送往臺中軟禁起來。

四、冤案最終被平反

至1988年,臺灣監察院認為郭廷亮等確實主張軍事改革,但並沒有叛亂之意,從而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因此,到1988年3月,孫立人才結束了長達33年的幽禁生活,重獲自由。但後來,直到孫立人去世後,在2014年7月,孫立人案才最終得以平反。


如此優秀的一代將領,被人這般算計和冤枉,而揹負“叛亂”的罪名將近六十年,有書君實在感到無比惋惜與唏噓。



有書共讀

國民黨名將孫立人在抗戰期間建功殊多,為何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我想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孫立人既非蔣介石黃埔嫡系,又非蔣介石浙江同鄉,而蔣介石“用人唯親”的“原則”非常強,孫長期不受重用,本在情理之中。抗戰時期用孫是因為蔣身邊缺少真正的抗日能將悍將,屬不得已而為之。

二,抗戰結束後,孫立人後被派往臺灣“練兵”,實際上等於蔣介石把孫立人給“晾”了起來。

三,蔣介石敗逃臺灣後,本已是氣急敗壞,而孫立人由於早年在美國留學的背景,美國人看好他。由此更是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和忌恨。至於孫立人在抗戰時的大功這時蔣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後來終於借“郭廷亮事件”栽贓孫立人,欲除之而後快。卻又“投鼠忌器”(顧慮美國人),同時也念孫立人抗戰有大功,於是便拿孫立人跟張學良一個待遇,軟禁了起來。

四,孫立人性格倔犟,給人感覺也有些特才倨傲,最重要的是他不媚蔣。這也是他不受蔣重用並在後來被蔣軟禁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吧。




誰憐一燈影

主要是蔣介石為了控制中國臺灣,漸次剝奪美國支持的孫立人兵權,進而製造“孫立人兵變”事件加以軟禁。

1.蔣介石。網絡配圖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重任國民黨總統,孫立人接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並於5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1952年4月,孫立人連任陸軍總司令。1954年6月24日,蔣介石剝奪孫立人兵權,調任國民黨總統府參軍長。

2.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孫立人。網絡配圖

其間,剝奪孫立人兵權的“孫立人兵變案”,說是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一份機密報告稱:負責臺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4月27日,美國駐華武官巴瑞特會見孫立人時,孫立人主動提出“蔣介石問題”;5月3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官員尼茲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正式提出由孫立人發動兵變以倒蔣的方案。國民黨即組織由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的“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孫立人兵變案等。九人調查小組認為孫立人“未適當防範,有失查之責。”1955年,蔣介石認定孫立人叛變,遭軟禁。

3.孫立人。網絡配圖

與此同時,國民黨監察院也成立“五人小組”自行發動調查。結果認為:郭廷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系構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1988年,國民黨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

4.孫立人。網絡配圖

孫立人(1900--1990),字撫民,號仲能,安徽舒城三河鎮(今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人,生於安徽廬江金牛鎮(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5.緬北戰場上的孫立人。網絡配圖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先後任先後任國民黨稅警總團團長、新編38師少將師長、新1軍中將軍長等職,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曼德勒會戰、緬北大反攻、第2次緬甸戰役等戰鬥,是抗日戰爭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

6.孫立人、廖耀湘和史迪威。網絡配圖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中國臺灣省臺中市,終年90歲。


漢水白石言

孫立人雖然是抗日戰爭期間,軍級單位將領殲滅日寇最多的軍長,但是,孫立人從來都不是蔣介石的心腹,更不是傳統意義上蔣介石的親信。

眾所周知,蔣介石最信任的人要具備兩個特點,或黃埔軍校出身,或他的浙江老鄉。很遺憾,孫立人兩個都不沾邊。孫立人是安徽人,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美國又讀了有美國南方西點之稱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孫立人回到祖國後,作為一個異類,完全不被國民黨重用。



他被急著建立自己武裝力量的財政部長宋子文安排進稅警總團擔任團長。雖然這支部隊名曰稅警總團,但由於宋子文掌握財政大權,不差錢的宋子文,將稅警總團的武器裝備的極其精良。再加上精兵良將如孫立人等人的帶領,稅警總團雖然名義上不是正規軍,但是一支戰鬥力極為出眾的精銳部隊。


稅警總團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出眾,尤其是淞滬會戰時,水警總隊與日寇浴血奮戰,傷亡慘重,但日軍進攻稅警總隊的傷亡人數要高於稅警總隊的總人數,可見稅警總隊給日寇以極大殺傷。

1941年,財政部被迫交出部隊,而作為交換條件,孫立人被任命為被整編整編後的38師師長。孫立人率部參加了緬甸遠征軍,並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震驚中外的勝利。第一、第二次入緬作戰,孫立人率部多次取得勝利,先後殲滅日寇3萬餘人,成為殲滅日寇最多的軍級單位將領。孫立人也獲得了“東方隆美爾”,“叢林之狐”等美譽。


國民黨失敗後,退守臺灣。蔣介石的小江山風雨飄搖,更令蔣介石感到不安的是,此時美國對臺政策也搖擺不定。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與救援,蔣介石提拔一貫被認為親美派的孫立人擔任陸軍總司令,並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1954年,已經穩定臺灣小政權的蔣介石,面對美國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態度明朗的局面,發現孫立人已失去價值,他果斷奪取了孫立人的兵權。

1955年,蔣介石藉口孫立人的部下郭延亮等人計劃趁蔣介石閱兵舉行兵諫,將孫立人及其部下扣押。隨即,蔣介石以“縱容部下叛亂”,“窩藏共匪”等等罪名,撤去了孫立人軍職,隨即以觀後效之名將孫立人軟禁。孫立人的部下、親信等數百人被牽連撤職或查辦。


1988年,孫立人被釋放,被幽禁33年的孫立人同獲自由,1990年,孫立人逝世於臺中。2001年臺灣監察院認定該案為“被陰謀設局的假案”。2014年,郭延亮也被認定無罪,間接為孫立人平反。


鳶飛九天2018

孫立人是國民黨部隊中能力很強的將領,他曾就讀於清華大學,是名學霸,後來因為想投效祖國所以在美國攻讀土木工程的時候又轉頭考上了弗吉尼亞軍校,在美國接受了西方的現代化軍事教育。


在回國後因為融入不了蔣介石任人唯親、一切軍事人員以黃埔軍校學生為主的軍隊,所以在因緣巧合下進入了宋子文私人的稅警部隊,這才擁有了初步踏入軍界的機會。

但也因為稅警部隊在他的帶領下戰鬥力強大的緣故,所以這支軍隊在1941年被蔣介石從宋子文的手中強行要了過去,編入了國民黨的陣營中,成為了38師。


(宋子文)

孫立人初次前往緬甸戰場

在被蔣介石收編後不久,孫立人的部隊就被調入了緬甸戰場和英美兩國展開了對日本人的激烈戰爭,正是因為在緬甸戰場上輝煌令人矚目的戰績,孫立人的作戰能力以及名將身份才得以被人們認可。

不過後來因為國民黨部隊的作戰失利,所以國民黨在緬甸的所有軍隊都被蔣介石下令撤回中國,但是這個命令卻被孫立人拒絕了,孫立人接受過美式的軍事教育,知道如何審判軍事情勢。


所以他不會像杜聿明一樣明知道錯誤也會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後來事實證明孫立人的選擇是正確的。

孫立人的部隊來到印度之後獲得了英國人、美國人的武器,戰鬥力變得強大了起來,而杜聿明則帶領著他的部隊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強行穿過了野人山,最終導致了他的部隊傷亡慘重,在平白中損失了絕大多數的兵力。

孫立人是否是國民黨部隊中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將領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的戰績雖然輝煌,但卻並不意味著他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說的殲滅日軍部隊最多的將領,在國民黨部隊中真正指揮部隊殺死日本人最多的將領應該是薛嶽。

雖然薛嶽的殺敵人數有很多是謊報的,但他在四次長沙會戰中所擔任的職位卻是第九戰區的總司令,手下掌控著無數支軍隊與日本人展開了角逐,所以無論他再怎麼謊報戰績,殲敵人數都絕對是比孫立人所殺的日軍部隊要多得多的。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名師長,在後來憑藉著戰績才晉升為的軍長,以他所掌控規模的軍事實力絕對是無法和薛嶽相比的,所以這個題目是錯誤的,孫立人並不是國民黨部隊中殺死日本人最多的將軍。

孫立人實際上俘虜的日本士兵人數

這個時候也很有必要提一下,那就是很多人流傳的孫立人坑殺12000多名日本俘虜這說法也是一個謠傳。

因為當時日本軍隊中盛傳中國人在俘虜他們之後會將他們狠狠折磨一遍,然後會把他們的頭砍下來,所以在武士道以及這種恐慌的影響下,日本人是寧死都不會向中國部隊投降的。

因為如此,這才導致了被俘虜的日本人僅僅只有300多人,而且在孫立人的部隊中是根本不會出現殺俘虜現象的,因為孫立人的是名頭腦很清晰的將領,他知道這些日本俘虜所知道的軍事情報對自己的戰鬥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所以他優待了這些俘虜,從他們的口中盤問出了對自己有用的軍事情報,甚至在有名小軍官盤問日本人的時候將日本人打傷了,還被孫立人責備了一番。

雖然以上種種如此,但卻並不意味著孫立人是在謊報戰績,實際上這種謠傳是我們不久前一本軍事小說中被塑造誇大出來的,在緬甸戰場中的孫立人一直都是一名努力為國爭光、誓死殺敵的真正將領,我們口中所傳的誇張戰績就連孫立人至死都是不知道的。

網絡上對孫立人兩極化的評價以及孫立人實際上的貢獻

我看到網絡上對孫立人的評價非常兩極化:

最誇張地是將孫立人捧到了天上,甚至編造出了許多連孫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戰績。
而另一種情況則就是沒有下限地貶低孫立人,這些人因為知道網絡上流傳的很多孫立人戰績有水分,所以就開始用非常惡毒的口語將孫立人貶低得一無是處,將孫立人說成了是一個活在盛名之下的無能之輩。

我對這兩種看法都不太認同,我覺得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一下孫立人,在我看來孫立人雖然沒有很多人口中流傳的那麼誇張,但他抗日名將的身份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摘去的。


在緬甸戰場中孫立人確實以非常出色的軍事能力和戰績為我們國家爭了光,擊敗殺死了不少日軍部隊,使中國軍隊在英美部隊面前狠狠爭了一把面子。

對孫立人的戰績,英國人和美國人都是肯定的,所以他們才將孫立人稱為了東方隆美爾,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都給孫立人頒發了榮耀勳章,並在孫立人1945年回國後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孫立人的戰績無論是在國內外都是被肯定的,對於這樣的抗日名將又豈是我們現在懷著狹隘目光的人幾句話就可以徹底否定的?

孫立人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

但也因為孫立人在早期沒有服從蔣介石的錯誤命令,於是在蔣介石的心裡埋下了一根刺,一直對孫立人的印象都不太好,在內戰結束後蔣介石被趕往臺灣時,蔣介石因為美國人對他一直懷著一種不太穩定的態度,以及他本身對於大陸有著很深的恐懼。

在這兩種情況的顧慮下,蔣介石給孫立人安排了非常高的位置,把孫立人安排到了臺灣軍隊的最高地位,為的就是能獲得美國人的支持。

後來隨著時間的改變,因為美國人戰略的變化導致他們徹底將重心轉移到了蔣介石身上,使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這個時候蔣介石就開始了卸磨殺驢。

孫立人之所以被蔣介石軟禁的原因

蔣介石是一名很傳統的君主式人物,他很完美地繼承了古代君主們忌憚功臣的特點,他能走到這一步,他的權謀鬥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對很多威脅到他自己位置的人都是毫不留情的。



孫立人因為和美國人走得太近,所以一直被蔣介石深深的忌憚著,在當時,孫立人在蔣介石心中是有著真正威脅的。

蔣介石認為有美國人支持的孫立人隨時都有可能搶走自己的寶座,所以這才在取得美國人的信任支持後,找出了各種藉口將孫立人軟禁了起來,在蔣介石死後許多年,白髮蒼蒼已經有87歲高齡的孫立人才被放了出來。


而在孫立人被放出來的時候,他從大陸帶來臺灣的老部下都趕來迎接了他,一個個蒼老的退伍老兵勉強挺著腰桿向孫立人敬起了禮,從這些老兵對孫立人的感情來看,孫立人是真正受到了士兵們愛戴的將領。

是真正的敬重才使得這些士兵們多年後都沒有忘記孫立人的長官情,在他重獲自由的那一刻不顧年老的遲緩,只為了給孫立仁敬個禮。



所以說孫立人並不是國民黨殺敵最多的將領,但我們卻並不能因此否定汙衊這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建立下巨大功勳的孫立人是真正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是不容得我們隨口汙衊的英雄,而孫立人之所以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美國人關係的緣故被蔣介石當成了假想敵,成為了蔣介石認為真正能動搖自己地位的人,所以在蔣介石的危機感下才編造出了藉口將其軟禁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