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會有明武宗朱厚照這樣一個奇葩的皇帝?

聲之形星之夢

能有朱厚照這麼一個寶貝皇帝,這正是整個封建社會發展到此階段的一個必然結果。他的出現雖然是偶然事件,但他造成的後果卻是必然的。



朱厚照他爹孝宗皇帝是個模範丈夫,一生只娶一妻生一子,那就是朱厚照。他成了沒有任何爭議的皇位繼承人。由於從小太苦,所以孝宗對朱厚照尤為寵愛,這樣的嬌生慣養也就令朱厚照徹底成為了一個全國最大的公子哥兒。他幹了一堆的荒唐事,比如開豹房、養太監、跑出關打仗、捉放反賊等,把好好的一個國家折騰得半死不活。



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按照封建禮法的規定,別說朱厚照是個頑童,哪怕是司馬衷那樣的弱智,是嫡長子就能當皇帝。況且朱厚照不笨也不傻,無非就是鬧了點兒而已。

朱厚照這麼鬧,也難說不是在和整個國家機器在慪氣。畢竟像他這麼一位公子,連他老爹都不怎麼管。結果當上了皇帝以後,一堆比他爹歲數還大的老學究,口口聲聲喊著“皇上聖明”,卻處處違逆他的天性,老讓他幹他不愛乾的事兒。大公子都有脾氣都叛逆,更何況天下最大的大少爺呢?



更尷尬的是,按照大明這臺機器的運行規律,哪怕沒有他朱厚照,照樣玩得轉。內閣和宦官只要配合到位,互相牽制,他這個皇帝只要不瞎摻合就行。而且事實就是,雖然朱厚照荒唐,但是有關國家大政他也沒多摻合,所以在楊廷和的打理下,大明居然就在正德這十五年裡過得還不錯!

其實就算沒有楊廷和這種能臣,又能怎麼樣呢?在大明的政治體系裡,皇帝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不管是內閣首輔還是司禮監掌印,都只是皇帝的秘書甚至是奴才罷了。朱厚照的荒唐和之前那些昏君比起來其實已經算是非常文明瞭,哪怕他就是再混帳,充其量也就是被人推翻而已。想要權臣篡位,不大可能。



青言論史

其實明武宗並不算奇葩,他的一些表現是其成長經歷所決定的。

他是明朝為數不多的、既是嫡長子繼位又未遭遇其他潛在繼承人挑戰的皇帝(孝宗只有兩個兒子且次子早夭),繼位時年僅15(足歲只14),按老話說“富於春秋”,很希望有所表現。從史料記載看他不僅博學,而且文武兼備,心思也很縝密。

他繼位後文臣不但處處用禮法祖制約束,且僅將他當作靠血緣繼承大統的少主,總是擺出一副“你當家我做主”的俯視姿態(明代正途出身的士大夫往往如此),這是自視甚高且心思細膩的武宗所不能堪的,他又不是那種類似北周武帝、可以綿裡藏針的人物,而是採取了看上去“精分”,實則一脈相承的兩極化反彈,一方面沉湎遊玩和漁色,另一方面卻又勤於政務、尤其是軍務(要知道明朝中期消極怠工的皇帝可是為數不少)。

這兩件事前者消極、後者積極,看似分裂,實際上都表明他不信任文臣,不甘受他們擺佈,而寧可自行其是。但他已是明代第11個皇帝,生長深宮,不識稼穡(按京劇《游龍戲鳳》的詞,他的生活環境就是“大圈子裡套了個小圈子,小圈子裡套了個黃圈子”,出得宮門倘無人倚靠,連吃飯走路都成問題,而文臣之外能託付的無非三種人——宦官、女人、邊將。

很顯然他對宦官和邊將在整體上的倚靠從未變過,無非是宦官用劉瑾還是張永,邊將用江彬還是錢寧的區別,他既然不信任文臣,事實上也不可能有更多選擇。至於女人,只是他排解鬱悶的一種寄託,且看上去他更希望用“朱壽”這個普通人去贏得女性的芳心,雖然豹房什麼的他也在搞,但很顯然游龍戲鳳式的民間獵豔更讓他享受。

他的軍功是實實在在的,完勝韃靼,連平安化、寧二藩,擊破劉六劉七,這樣的成績放到任何朝代都拿得出手,對於一心希望證明自己的年輕皇帝而言,他希望炫耀這些成績的心情不難理解,自封大將軍、要把寧王放了再抓,都是這種心情的體現,且文臣越勸阻,他就會越來勁(這也是老朱家的一種遺傳屬性,嘉靖的大禮議也是如此),在別人看來驚世駭俗,在他看來卻不過是出一口惡氣,而且回顧看過去就會發現,他是有分寸的,不會鬧太過火。

他的能力和眼光,文臣也是心中有數的,因此雖然不爽(畢竟誰都想做主角)但可以容忍,非但可以容忍而且可以接受——在明代皇帝中孝宗、武宗差不多是最寬厚的,輔臣、諫臣就算再惹皇帝不高興,也大多可以從輕發落,很少像前、後幾位皇帝那樣動輒廷杖甚至掉腦袋。

不過他這種不成熟個性和逆反心理終究讓他自食其果,從這點上看他還是個大孩子。而在和他的纏鬥中笑到最後的文臣們,很快就要迎來自己人生和仕途中最大的劫難了。


陶短房

提起朱厚照這個明武宗,我的心滿是悲涼。給你慢慢地道來。公元1491年,明孝宗的長子朱厚照出生,後來因弟弟夭折,他成為唯一的皇子。孝宗臨死前,留給他的皇位,還給他留下了大😫筆有形和無形的財富、弘治時期的賢相和能臣、以及宗社的安定。孝宗非常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將他的政績發揚光大,使"弘治之治"連續成"弘正之治",但遺憾的是他的希望落空了。明武宗不但沒有繼承和延續父親留下的天下大治局面,反而將這個大明王朝踢得千瘡百孔,日漸衰落。源於明武宗是個好玩的人,自然身邊就會有陪他玩的人。雖說伴君如伴虎,但陪著一個貪玩的皇帝,只要想方設法讓他開心,就不再是伴著老虎,而是伴著權勢了。這個人就是非常陰險的太監劉瑾。隨著得到朱厚照的信任和寵愛,也就得到了想得到的權勢。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劉瑾還收羅了馬水成、高風、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等七個太監,以形成自己的勢力圈子。從此他們相互勾結,驕橫跋扈,人稱"八黨"、"八虎"。有了劉瑾等人,朱厚照玩心更盛,經常溜出皇宮進妓院,酒後肆意闖入民宅調戲良家婦女,縱情玩樂,醜態百出。玩累了就不上早朝,大臣們多次勸諫,不但無力改變。而且還把所有批奏都供給劉瑾來處理。於是民間就流傳著一句話:"北京城裡有兩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這時期的明王朝,皇帝縱情淫樂。太監肆意弄權,朝政一塌糊塗。"假皇帝"劉瑾對手中的權力仍不滿足,竟生了發動政變,做''真皇帝."之心。但陰謀還沒有實施,就被與他有矛盾的"八虎"之一張永告發:朱厚照聽了後,還大惑不解地反問:"劉瑾他這是要幹什麼呢?他想要天下,朕給他不就完了?"張永說:"到那時候,陛下又該居於何處呢?''朱厚照這才醒悟過來,立即抓捕劉瑾,並親自率領錦衣衛去查抄劉瑾,從劉瑾家中搜出了偽璽、罕宮牌以及衣甲、弓弩、袞衣、玉帶等違禁品及大量的錢財,還從劉瑾常常使用的扇子發現了兩把鋒利無比的匕首。半信半疑的朱厚照這才惱羞成怒,下令將劉瑾處於磔刑。劉瑾行刑的那天,許多人爭相向劊子手買他的肉吃,以此發洩埋藏多時的怨恨。...,。朱厚照在一次出遊回京師途中,划著小船在一個叫積水池的地方捕魚捉蝦,結果翻船跌落水中,幸好左右的人及時躍入水中將他撈起。朱厚照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好,這次雖沒被淹死,但受了涼後便一病不起,這個一生愛玩的明武宗隨後於公元1521年病死,時年31歲。


106467846

明朝皇帝朱厚照據說有很多奇葩的愛好,是歷史上少有的很會玩的皇上。他愛好體育,寵幸一些太監,比如“劉瑾”,就是他的八虎之一。他們把東宮搞成了馬戲團,各種雜耍、體操、相撲等運動玩的很嗨。

朱厚照還開了個豹房,裡面養了許多奇珍異獸,比如說獅子、老虎、大象等,簡直都快成了動物園了,最重要的就是裡面養了一群美女,供朱厚照的狐朋狗友一起玩耍,甚至,他都要把早朝搬到豹房來處理。



他還特別喜歡錶演,經常扮做商人、乞丐、雜役等體驗不同的人生。當然,他有一回還扮成了將軍,化名朱壽,不過他在打仗這件事上十分勇猛。曾手刃許多敵人,與戰士們同吃住。


後來,朱厚照的命運十分悲慘,是讓自己給作死的,遊玩途中想捉魚,掉進水裡,救上來沒過多久就死了。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溺愛,作為歷史上一個沒有兄弟的皇子,他的父皇只有一個皇后,沒有任何妃子,所以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次要原因就是在他這一輩,沒有兒子,所以皇位傳於旁系,所以對他的記載自然也不會好太多。


歷史密探

嚴格來說,朱厚照不是奇葩,他是一個愛玩的皇帝,愛玩到可以忘記自己身為皇帝的責任。

朱厚照是明孝宗和張皇后的兒子,由於明孝宗很早的具有了現代思想,遵循一生一個妻子的原則,於是他雖然身為皇帝,卻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這直接導致,他只有朱厚照一個兒子。於是,對於這唯一的寶貝兒子,明孝宗視若掌上明珠。

其實,朱厚照非常聰明,老師教他的東西總是能很快學會,按理說他應該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但是周圍的太監,毀了這個聰明的孩子。當時宮裡太監中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稱為“八黨”,後又號作“八虎”。他們為了討好朱厚照,每天都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戲。小孩子多喜歡玩大家都知道,尤其是這麼多新鮮有趣的東西,朱厚照自然沒有抵抗力了,沉溺其中,學業和政事當然也就荒廢了。

而且明孝宗死的早,他一死,朱厚照就成了皇帝,沒人管得了他,他更是玩的無法無天,不僅喜歡微服出宮無玩樂,還將宮裡也變成了玩樂場,先是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闆、百姓,武宗則扮做富商,在其中取樂。又覺得不過癮,於是又模仿妓院,讓許多宮女扮做粉頭,武宗挨家進去聽曲、淫樂,後宮搞得烏煙瘴氣,後來還建立了豹房,裡面藏有許多樂戶、美女供武宗日夜作樂,朱厚照更加肆無忌憚,帶著一幫太監玩的很歡。

他還很喜歡角色扮演,身為一個皇帝,卻總喜歡將自己封為大將軍,去戰場上打仗,他在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立下了一戰功。在應州一戰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

朱厚照那麼愛玩,最終也死在了玩這個字上。有一次出宮的時候,他乘船在江上,看到水上風景優美,魚翔淺底,一時歡樂,結果掉進了水裡,雖然被救起來了,但是卻著了涼,引發了肺炎,回到宮裡沒有多久,就死在了豹房。死的時候才三十一歲。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明孝宗只有朱厚照一個兒子,朱厚照又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他死了之後只能從旁支選擇皇親繼承皇位,新登基的皇帝對張太后十分不尊敬,張太后晚景淒涼,最終也是鬱鬱而終。想當初張太后年輕的時候,是明孝宗後宮裡唯一的女人,何等風光幸福,怎料的到晚年卻因此不得善終。


小D雜談

明武宗朱厚照好色,只要是他看上眼的,不管是妙齡少婦,還是半老徐娘,也不管是他人妻子,還是青樓妓女,甚至連孕婦、未成年幼女也不放過。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明武宗到山西大同巡遊,行宮安排在偏頭關,下詔令當地官員在太原尋找美女,當地官員立即行動起來,在太原城大索美女。

這些美女被帶到皇帝跟前,為皇帝表演歌舞。明武宗在美女叢中,一眼相中了一個劉姓的美女,此人是個色技雙絕的妓女(一說為樂人的妻子)。

演出結束,急不可耐的明武宗當夜就潛規則了這位女藝人,此後不離左右,日夜相伴,喚作劉美人。

一路上,明武宗在劉美人陪伴下,遊山玩水,好不愜意。

回到北京皇宮,明武宗專門為劉美人建造騰禧殿,騰禧殿上面覆蓋著黑色的琉璃瓦,人們俗稱這裡為“黑老婆殿”。

騰禧殿金屋藏嬌,劉美人得到皇帝的專房獨寵。

明武宗不僅與劉美人同飲食共起居,還對這個女人的話言聽計從。

當時有太監宮女或者衛士觸怒皇帝,都會祈求劉美人說情,劉美人往往一笑就能化解危機,儼然是皇帝身邊人的大救星。

劉美人彷彿給周邊人施了魔法,洗了腦,很多人對她唯命是從,就連皇帝寵信的心腹江彬對劉美人也是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稱呼她為“劉娘娘”,事之如母。

明武宗每次打算縱獵遊玩,只要劉美人勸阻,皇帝乖乖留在皇宮。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準備帶兵平定寧王叛亂,命劉美人隨駕南征。

明武宗帶領兵馬要提前出發,就讓劉美人乘船由運河隨後,兩人自打相識,從未離開半步,此刻的暫別,一對戀人難捨難分,好生難過。

劉美人從頭上拔下一支簪子,交給皇帝當做信物,與明武宗半嬌半嗔相約:“見簪後才去。”明武宗隨即將簪子藏在懷裡離去。

大軍走過盧溝橋,明武宗開始縱馬狂奔,懷裡的簪子不知啥時嘚瑟丟了,他發現後立即吩咐左右沿路尋找,找了幾天幾夜,簪子毫無蹤影。

明武宗抵達清州時,派中使宣召劉美人南行伴駕。劉美人發現使者沒有拿出信物簪子,當場拒絕說:“不見簪,不信,不敢赴。”

明武宗猴急地想見美人,只好獨自駕駛輕舟,晝夜兼行,親自把劉美人接到青州,劉美人同明武宗一路來到揚州,寄宿在上方寺。

生性好動的明武宗哪有片刻安靜的時候,經常到揚州西郊遊獵。劉美人見皇帝停不下來,擔心他遭遇不測,就苦苦相勸,明武宗這才放棄了遊獵行動。

明武宗一生寵幸的美女無數,能夠言聽計從、不離不棄者只有劉美人一個,其他人幾乎都被始亂終棄,劉美人何以寵冠後宮,這是無解的歷史之謎。


漢周讀書

中國歷史上的奇葩皇帝有很多,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是其中之一。

朱厚照的確夠荒唐,游龍戲鳳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他還給自己封了官,還南下江南,結果在揚州玩的時候落水而生病。他還廷杖大臣,他還寵信宦官,著名的宦官劉瑾先是受寵,後來又被他下令凌遲。

他的荒唐事情我就不多說了,我就來分析一下他為什麼那麼荒唐呢?其實他不傻,他十分自負。比如他游龍戲鳳的故事,就是因為他對自己十分自負,他覺著宮裡的女人愛的都是皇帝。他要向世人展示一下自己的魅力,即便自己不是皇帝的時候,依然可以贏得美女的青睞。他不僅對自己在風月場上的表現十分自負,他還對自己的才能十分自負。他父親明孝宗皇帝就他一個兒子,結果他毫無懸念地當上了皇帝。他也覺著沒有辦法展現自己的能力,於是他不斷給自己加官晉爵,其實就是想告訴人們,就算是天下人考皇帝,也應該由自己來當皇帝。寧王朱宸濠叛亂的時候,他非常高興,他覺著自己展示的機會來了。結果,王守仁這個傢伙竟然在皇帝還沒有到的時候就已經把寧王給抓了!後來不得已,在獻俘儀式上,把寧王放了,讓正德皇帝去把他摁住,算是皇帝親自平定了叛亂。總而言之,正德皇帝其實很寂寞!

不過,他縱然怎麼折騰,也沒有把明朝折騰垮了。這一點上我覺著還是得益於明初所開創的制度,雖然朱元璋不斷強化皇權,但是在明初所形成的制度,還是蘊含了制度客觀化的內容。也就是說,政府的行政機構按照既定的規則來運行,如同現代的文官制度一樣,不管選舉結果如何,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照常運轉。所以才會出現正德皇帝只顧得去玩,嘉靖皇帝只顧得去求仙,萬曆皇帝數十年不上朝,天啟皇帝只顧得做木匠活,而明朝的政府也還在照常運轉著!假如沒有這麼一套運行有效的制度,恐怕他也早就把天下折騰亡了。


野叟雜談

真實的明武宗雖然很有個性,但並不奇葩。奇葩只是當時他的行為不和當時的社會傳統。而且更多的是後世清代文人抹黑所致……


正德皇帝是我國史上最有名的“頑童”皇帝,後世史書對他的評價,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差評。說他貪圖享樂、荒淫無恥、沉迷酒色、荒廢朝政,甚至將其刻畫成一副地痞流氓的形象。 後世文人評擊正德皇帝,無非就是這三點:

1、重用宦官,殘害忠良;

2、修建豹房,沉迷女色;

3、自封將軍,耽樂嬉遊。

這些“罪狀”雖然都有歷史事實作為依據,但更多的卻是文人們的添鹽加醋。


正德皇帝重用劉瑾等奸宦,確實是一大汙點。但事實上,正德皇帝並非真的不辯忠奸。他不僅厚待楊廷和等重臣,對於反對和批評他的一些大臣,也都不加以追責。如拒絕為他打開城門的宣府御史張欽,正德皇帝不僅不予責罰,反而下旨稱讚他“勤懇忠勉”;又如處處和他針鋒相對,譏諷他為宋徽宗的揚州知府蔣瑤,他都只是一笑而過,而蔣瑤後來還官升至陝西參政。


至於後面兩點,就黑得更離譜了。如豹房,沒錯,正德皇帝修建豹房是不假。但其實,明朝是歷史上帝王豢養動物最鼎盛的時期,京城內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鵓鴿房、鹿場、鷹房等多處飼養動物的場所。既然其他皇帝都有建,又為何偏偏只批評正德皇帝一人?再說,清朝皇帝花幾代人時間,耗費大量金銀修建了圓明園,為什麼就沒人說他們昏庸呢?

更可恨的是,那些文人騷客甚至寫他強搶民女,寫他大肆搜掠良家婦女以充“幸御”,有時竟達“十車”之多。還流傳出《游龍戲鳳》這樣的風流戲目……


事實上,正德皇帝在位期間還是頗有建樹,他有兩大造福於百姓、有利於國家的舉措。

一是實行江南賦稅改革,任用重臣楊廷和,主持賦稅調整,改變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賦稅過重的局面。從正德八年起,在江南各地全面推行的賦稅改革。改革不僅減輕了江南當地百姓的負擔,而且僅用了兩年時間,便還清了江南地區自弘治晚期以來,拖欠朝廷累積達十年餘之久的賦稅,改善了弘治年間的財政困局。

二是開展沿海“市舶司”改革,進一步強化市舶司的收稅職能。這項改革打開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實現了明朝外貿收入的增長,拓寬了明政府的稅源。 一個被刻意埋沒的事實是,正德在位十五年間,明政府實際財政收入,其實要遠高於其父皇十八年的“弘治中興”時代!


這些歷史要讀

明武宗算是近1000裡,皇帝中的一個奇葩。特立獨行而顯得非常有意思。但這也為我們探究中國古代的皇權政治與上層文化的一個標本。

明武宗按照他所在年代,對於皇帝的要求,是非常不合格的。荒淫無度、貪玩、隨心所欲,這些事情都是抹黑者利用道德批判,進行了輿論攻勢。難道皇帝就不荒淫無度、貪玩,不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隨心所欲?

真正讓官僚階層對其非常不感冒的原因,是這位皇帝對傳統儒家文化的獨霸局面,進行了動搖。以明朝時,後期儒家的保守思維,明武宗的很多做法都是離經背道。他本人對於新奇的西域事物,包括回回語、藏語、葡萄牙語,可能還有蒙古語,異域文化,都有巨大的好感。

他所處的時代,又是地理大發現,疾飛猛進的時期。加上傳統的西北絲綢之路的殘餘還在發揮作用。所以他本人是可以比肩方便的接觸各種名面上或暗地裡的非漢族文化。這也是為什麼有早期西方傳言,明武宗是一個回教徒的原因。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便是如此,儒家官僚勢力們,還是沒法對其地位有任何動搖。這就是幾千年皇權政治,發展到頂峰的產物。皇帝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不是任何精英和勳貴階層,可以隨意撼動的。

最後,我們也可以從明武宗的事蹟發現。作為可以掌握巨大信息來源的皇帝本人,實際上一直有充足的機會和管道來接觸外面的世界。閉關鎖國或許可以鎖住貧民,矇住士紳,哄住官僚,但絕對擋不住任何有意願瞭解的皇帝。這與後來康熙本人精通數門西洋學科,並靠西藥治病是一個道理。

但即便是皇帝本人的喜好,也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帝國整體的保守自封形態。

因為以儒家思想為統治工具的官僚階層,已經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他們是國家實際上的執掌者和執行人。也是皇權政之下,限制皇權因過度膨脹而自爆的保險栓。

這一正一反,兩種力的作用,就讓明武宗在歷史上看上去特別出挑。加上他年紀輕輕就突然暴斃,沒有來得及做更多其他事情。那麼其荒誕奇葩的形象,就一直被歷史定格了。


米南德王問道

中二少年,爸爸溺愛還死得早,媽媽不管事,大臣跟在屁股後頭喊,產生的反作用,加重叛逆心理,再加上各色人等的推波助瀾……終於養成了朱厚照這麼一個神奇的人物……

朱厚照的爸爸朱祐樘,自己年輕時倒是循規蹈矩慣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在教育朱厚照時,他往往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比如說,因為朱厚照怕冷,他就直接下旨,取消了文武百官朝見皇太子的儀式。(以天寒,有旨命百官,朔望暫免朝皇太子。)而當朱厚照年歲漸長,表現出了對騎馬打獵的興趣時,朱祐樘亦不加禁止,反而認為這是“安不忘危”的好事,為他開脫。(為學之暇,或聞其頗好騎射,以為克詰戎兵,亦安不忘危之意,勿之禁也。)而且他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當然要好好寵著,各種賞賜,靡費無數。當朱祐樘去世時,朱厚照才不過十幾歲,立時成為皇帝,這時候唯一能對朱厚照進行教育的,就只有明孝宗的張皇后了。

然而,張皇后作為朱厚照的生母,在歷史上也並不以“賢后”著稱,相反,她家的外戚勢力是出了名的專橫不法、恣意妄為,連朱厚照都看不下去的那種,那麼這位母親能對兒子造成多少正面影響,就很難說了。

而大臣們的督促與管教,由於過於嚴格,反而讓朱厚照更加不適應皇帝的生活。他剛一即位,內閣三人組就給他寫了一封很長的奏疏,把大明朝的局勢寫的是一團混亂,什麼“軍法壞極”之類的,搞得好像大萌馬上就要亡國了。他們是想以這種方式督促朱厚照認真學習治國之道,但對於叛逆的朱厚照來說,這反而促使他更不願意做個正經皇帝。大臣們越是追憶孝宗,越是讓朱厚照感覺到差距,感覺到自己的無力。

父親朱祐樘一死,朱厚照身為皇帝,當然開始了他無法無天的生活。年少失怙確實很影響人心理的發育,明英宗朱祁鎮的倒行逆施,許多人就認為和其父死的太早有關,而朱厚照的情形也差不多,況且朱祁鎮那裡還有一位彪悍的太皇太后,朱厚照這裡的張太后卻是個不管事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