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為何會選擇炸平民百姓而非日軍?

raoyaoting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二戰時期的日本可謂是全民皆兵,由於戰爭需要,國內相當一部分人員都從事著軍事相關的工作。再加上戰爭末期,日本當局昭告了全國做好全體玉碎的準備。所以,民和兵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太大差別了!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1.珍珠港事件刺痛美國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軍偷襲了美軍位於太平洋的海軍軍事基地——珍珠港,造成3000多名美軍傷亡,並重創了美軍太平洋海軍艦隊。此舉可謂是徹底惹毛了美國,12月7日也被美國人作為了“國恥日”並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後來會不惜一些代價轟炸東京和投擲原子彈了!多少有點報復心理在裡面!

2.太平洋戰場傷亡慘重

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以來,在太平洋戰場跟殘暴的日軍硬碰硬作戰。雖然取得了絕對性優勢,但也付出了傷亡近50萬人的慘重代價。美國不止在太平洋戰場作戰,遠在歐洲的美軍也在跟納粹德國戰鬥。歐戰結束後,國內迅速結束戰爭的呼聲越來越大,可日本絲毫沒有無條件投降的意思。為了穩定局勢,美國當局也急需一個速戰速決的方法,就在這時,“曼哈頓計劃”成功了!於是,迫於壓力,美國政府不顧國際輿論譴責,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對日投放原子彈!

3.自殺式襲擊重創美軍

二戰末期,以意大利、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相繼戰敗,就剩下一個日本還在苦苦掙扎。歐戰結束後,美軍騰出兵力準備發動本土作戰。日本這個時候無論是兵員還是武器都已接近枯竭,為了阻擋美軍的進攻,“神風特攻隊”出現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慘無人道的進攻部隊,神風隊員們大多是十幾歲的學生兵,他們承擔的任務就是對美軍發動自殺式襲擊。他們駕駛的飛機都是簡配版,油箱的容量僅夠單程飛行,機身攜帶大量高爆炸藥。也就是說,這群人基本上是有去無回,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是跟美艦同歸於盡就是被擊落墜海身亡!不得不說,從戰損比來看,神風特攻隊的出現確實給日本帶來了巨大戰果,而且給美軍心理上造成巨大威脅!美國後來為了加速結束戰爭,並且減少本土作戰的傷亡。於是,就把剛剛研製出來的原子彈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送給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並造成幾十萬平民的傷亡!

4.美國事先警告無效

二戰後期,日本軍國主義對國內嚴加管控,並大肆對民眾進行洗腦宣傳。高層更是喊出了“一億玉碎”的本土防禦作戰計劃,國內的宣傳讓民眾錯以為美國不可能戰勝日本贏得戰爭。而且,日本的民眾對美國的原子彈絲毫沒有概念,更不知道其威力如何。儘管計劃實施前美國盡最大可能通過傳單等途徑告知日本民眾趕緊撤離,可事實證明根本沒人願意相信美國。就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日本當局還在隱瞞戰況,並欺騙民眾說這只是意外,不必太過擔心。直到第二顆爆炸之後,日本天皇再也繃不住心理防線了,為了他的億兆子民,同意了無條件投降。如果當時他知道美國一共只有3顆,而且試爆後只剩兩顆的話,估計也不會這麼快投降,可歷史就是歷史,就是這麼巧妙!

5.原子彈威力太大

原子彈要區別於其他常規武器,他的威力是巨大的,相當於幾十萬噸TNT的爆炸當量,波及範圍可達到上百公里。請問,如此大的爆炸能量,又有誰能做到精確打擊呢?更何況普通的轟炸都不可避免平民傷亡,更何況原子彈呢?所以,在利大於弊的戰爭面前,人道主義只能被拋在最後,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5.打擊常規軍事目標意義不大

日本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民眾從小就收到了軍國主義教育,全體國民對天皇的聖戰深信不疑。對付日本可不想別的國家那麼簡單,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潛在的作戰人員,也就是全民皆兵,遠在中國東北和東南亞的日本僑民就是例子。日軍為了彌補兵員不足,給當地僑民分發了武器並簡單的進行了訓練就投放到戰場上去了。這是在國外,在本土的日本人更是有過而無不及,他們很有可能會戰鬥到最後一人!這對美軍來說可是相當恐怖的,沒有上百萬的傷亡,拿不下日本的!所以,打擊常規的軍事目標對日本作用不大,只有讓日本人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才會戳破日本軍國主義的謊言,從而使日本國民放棄抵抗,達到結束戰爭的最終目的。


軍事情報員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對!就是要炸日本平民!而且要狠狠地炸!我覺得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沒搞清原子彈的爆炸原理,你見過一種炸彈爆炸後往四面八方衝擊外帶輻射是隻能波及軍事單位,傷不到平民的嗎?

也許題主認為美國這樣做有違軍事思想中零傷亡和只針對軍事單位進行打擊的理論,有反人類的嫌疑,那我可以告訴你,你根本沒搞清往日本投原子彈的政治目的!應該說,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才是反人類的!




當時,德國已經投降,美軍已經攻下衝繩,日本資源枯竭,他的失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負隅頑抗只能增加無謂的傷亡,而日本政府不顧現實,把竹竿削成長矛武裝國民,要跟盟軍玩命,搞什麼一億國民總玉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通過登陸作戰這種常規戰爭解決最後的問題,傷亡要比用原子彈大的多,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美軍攻打沖繩的傷亡就已經高達七萬五千人以上,就別說打日本本土了。




對於日本這種潑婦式胡鬧,用原子彈造成他極大傷亡的方式恐嚇他更能達到減少傷亡結束戰爭的目的。投放之前,美國對投放地點也做了認真甄選,避開文化古城,避免造成文化浩劫,不投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避免擴大人員傷亡,選擇山地人口相對較少的城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在單位面積上產生儘可能高的傷亡率,以求日本知難而退,最終投降。這才選的廣島和長崎,對於日本這樣人口稠密的島國,這兩地的人口都不算多了。



用原子彈炸日軍,無論技術上還是目的上都不可能實現,實際上,原子彈恐嚇威嚇的成分大,要真使用,絕不會單單傷到軍隊不波及平民的,所以使用核武器要慎之又慎啊,最好永遠不要用。


史書上冬眠的蛇

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讓美國佬感到太可怕!那麼此話怎講?

二戰末期,日本與美國因為珍珠港事件,雙方展開了太平洋戰爭。由於美軍的實力太過於雄厚,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最終導致美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顧名思義日本是一個有武士精神的國家,所以日本天皇鼓吹焦土政策,號召全民玉碎,史稱——玉碎計劃。


日本天皇號召全民抗美,並且決定在本國國土與美軍進行決一死戰。當時的美軍做了戰鬥的提前模擬,據說美國要攻佔日本預計傷亡高達100多萬人,原子彈的投入某種意義上可以最大化的減少傷亡數量。

日本的玉碎計劃絕非紙上談兵!

接下來的圖片你就可以看出日本武士精神的恐怖之處。

一般婦女都是母愛慈祥的象徵,而二戰中的日本婦女個個是殺手,她們也都需要學習軍事理論知識。

並且當時的日本婦女,還成立了一個女工特務性質的組織——國防婦女會。

說句實話,東亞的女性確實是挺強悍的,參加戰爭可以理解,可是當時的日本就連小孩也牽扯進來了,可謂是全民玉碎婦孺當前!

一名日本小孩,原本應該在這年紀無憂無慮地玩耍的,可誰會想到此時的他正在練習打靶呢。



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灌輸下的日本童子軍,別看他們稚嫩的小手,這雙手可是沾有美軍鮮血的。

所以說美國向日本平民百姓投原子彈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日本軍方勢力分散在亞洲各地也不好對付。

歷史的1945年,美國先後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了“胖子”、“小男孩”兩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瞬間碾壓了日本的玉碎計劃,所以日本不得不無條件投降。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表示還想給日本再來一顆“奶糖”!

愛生活、愛運動、愛歷史。

敬請關注:歷史之鯤愛最右


小鯤論史

一,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進行的是“總體戰\

紅楓歷史觀

廣島和長崎的軍事設施都不少,其中廣島是軍事是西南重要的軍事指揮節點,而長崎則是軍工城市。

最先被核爆的廣島,坐落於太田川的扇形三角洲上,廣島戰前是日本第七大城市,人口超過34萬,是整個國家西南部的行政與商業中心,也是日本西南最重要的軍事指揮基地。

第二軍和中國地區陸軍司令部就在此處。美國被日本俘虜的戰俘也關押在廣島。

在受到原子彈轟炸前,廣島已經經過了5次疏散,人口降為24.5萬人。核彈強大的衝擊波摧毀了起爆點周圍500米內所有的建築,並且引起了大規模的火風暴。大火將廣島城中燒出了一個近似的圓形。火風暴燒過的敵方大概有11平方公里。

核爆與火風暴兩者疊加起來當場殺死了7萬多人,其中包括2萬名軍人。這還只是炸城區,就有這麼多軍人。廣島的軍事設施難道會少嗎?

3天后,長崎還得扛一發原子彈。長崎是著名的軍工城市,城內有三菱兵工廠,三菱鋼鐵廠,三菱電機公司,三菱造船廠等等,城內90%的勞動人口都就職於三菱集團,可以說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三菱市。不過因為長崎的城市更為狹長,原子彈當即只殺死了3萬多人。相比於廣島的死寂,長崎至少還活著。

不過這一枚原子彈砸下來基本是把三菱兵工廠和鋼鐵廠炸爛了。在廣島和長崎總共直接炸死的只有9萬人,剩下的20萬人的人口損失大部分其實是因為醫務人員的缺乏和救災措施的混亂等等原因。

原子彈確實帶來的巨大的士氣打擊,廣島和長崎周邊的民眾也都認為日本會戰敗了。

至於什麼軍國主義冤不冤啥的,美國的戰俘也在廣島被炸死了,你覺得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