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抗倭戰爭的明軍中真的有日本兵嗎?

Dominattions

作者:闕興明

明朝軍隊中有日本兵之事,其實從明朝開國時起就有少量存在了。因為那時起,我國浙江、福建以及遼東半島沿海就有倭寇為患。當時倭寇的勢力不是很強大,而朝廷派來滅倭的官兵們十分勇武,每年都對倭寇作戰大小几十餘次。又因我國古代歷朝對待邊釁都是以武力與懷柔相結合,那些倭寇除非死在戰鬥中,倘若一旦被俘,都會任其投降,而不會再加以屠戮。當然,投降之後的倭兵是不能釋放的,不然會再次禍害百姓。因此,便藉助他們的好戰習性來將其編入行伍。久而久之,倭兵的數量竟然已為數不少,可以另編成軍了。

以上說法是有確鑿史料記載的。如《明史》裡面對於萬曆年間關於倭兵就有部分記載如下:“降倭愈眾,況皆為性情鬥狠狂悍者。鎮遠營不得已獨立成編,總領二百五十眾,千總領五百眾,受令於中軍。”這裡面說的就是萬曆年間大將劉綎“聯合國軍”裡的日本兵部隊。當時,有附庸屬國朝鮮的官員來中國朝拜皇帝之後,就親眼見過明朝倭兵營的風貌,回去時還向朝鮮國王彙報過,這支“聯合國軍”不論武器還是人員都是萬國牌的。暹羅、都蠻、小西天竺、六番、得楞國、苗子、西番、三塞、緬國、播州等國都有,兵源幾乎來自大半個地球,東洋日本、東南亞、西域甚至非洲黑人等都應有盡有,為明朝抗倭出過不少力。當然主力軍還是明軍。

隨著江南沿海地區的倭患越來越嚴重,已經幾乎到了事關國體存亡的時候了。明朝派出大將顧衝庵來閔浙地帶平叛倭患,也帶了像這樣的多國部隊。史料中有記載“丙戌、丁亥間,顧衝庵養謙撫閔浙,俘得海上零倭數十,皆貸命以實行伍。私念大虜目未識島夷,可以奇勝之。一日,報虜騎入犯,命諸倭仍故裝匿中軍,候戰酣時,忽執刀跳躍齊出,虜驚未定,則霜刃及馬足,皆踣僕就戮,餘騎逬散。顧因以奏功。”也就是說,顧將軍這些多國部隊的官兵作戰勇猛,另兼出奇制勝之效,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縱觀歷史,以古鑑今,這也是一種“以夷制夷”了。

大國策

壬辰戰爭前後,無論是明朝、朝鮮的軍隊中,都有一定數量的日本俘虜,他們被當時的史籍稱作“降倭”。

有關於明朝軍隊中的日本兵的問題,推薦大家參考鄭潔西的新著《跨境人員、情報網絡、封貢危機:萬曆朝鮮戰爭與16世紀末的東亞》。他在書中提到,早在壬辰戰爭以前,明朝的遼東軍中就已經出現了日本兵的編制。例如,據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

丙戌、丁亥間,顧衝庵養謙撫遼左,俘得海上零倭數十,皆貸命以實行伍。” 其中,丙戌是指萬曆十四年(1586),丁亥為萬曆十五年(1587),顧養謙則是當時的遼東巡撫,他在麾下收容過數十名零星的日本兵。

壬辰戰爭期間,也有很多日本降兵被明朝編入軍隊中。例如,根據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記載,僅萬曆二十年(1592)五月十七日至七月十一日,其轄下明軍收納的降倭數量就從90餘名上升到了150名。在另外一位明軍將領劉綎所屬的軍隊中,還設有“倭千總”一類的職官,諸葛元聲的《三朝平攘錄》對此描述道:“

……八月一日,相與約定。行長將出赴會,而綎部中一倭千總密洩其謀……” 等到17世紀女真人崛起時,這些日本士兵還參與到明朝對努爾哈赤的戰鬥中。例如,薩爾滸之戰劉綎戰敗後,曾經有官員建議啟用劉綎麾下的降倭,即“蜀鎮遠營之降倭銃手五百,乃先都督綎之舊人,與松潘柳楊天全石砫之眾技亦相等”,並將這五百名日本鳥槍手投入到遼東戰場。

最後,問題中提到的“沙也可”,他又名金忠善,壬辰戰爭時隨加藤清正來到朝鮮半島,後來主動歸化於朝鮮,被宣祖大王賜姓“金氏”和“忠善”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