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轉折點是什麼?

傻58101466

平安格勒戰役——八路軍李雲龍部集中一個加強團的主力部隊,並縣大隊、區小隊等共計5000人馬向平安縣城的日本守軍發動猛烈的進攻。整個山西、整個華北都會牽動起來,八路軍各部、晉綏軍各部、中央軍各部以及華北日軍,形成一場世界級規模的大會戰。在這次戰役中,李雲龍部最終依靠一門來自意大利的巨炮成功扭轉戰局,攻下平安縣城。經過這次戰役,日本對我方有了再認識,由攻勢轉入防守,並且打消了北上和南下戰略。從而導致德國兵敗莫斯科,最終導致同盟國的二戰大勝利。

呵呵,以上都是玩笑。

戰爭歷史上公認的轉折點就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海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表示著德國由攻轉守,蘇軍開始進行戰略大反攻;

中途島海戰也是如此,美軍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態勢,獲得了戰場主動權,開始對日軍進行戰略反攻。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在我國的二戰歷史研究中,習慣上將前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當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教科書認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具有決定意義的影響。斯大林格勒會戰打破了希特勒滅亡蘇聯進而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成為衛國戰爭的根本轉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有人研究認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並不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因為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並沒有改變當時的兩大陣營實力的對比,從而引起世界範圍政治格局改變。它只改變了蘇德戰場雙方的實力對比,扭轉了蘇德兩軍的作戰態勢。

有的說是中途島戰役。在中途島之役後,由於精銳的第一機動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日本海軍從此一撅不振,再也無法恢復元氣了。一九四二年日本雖然在戰列艦和巡洋艦方面暫時還佔優勢,但這並不起多大作用。中途島之戰給予美軍一個非常寶貴的喘息時間,使美國贏得了建造新的航空母艦和其他軍艦以及飛機的時間。中途島海戰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從此,制海權、制空權和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就由日本轉到美國手中。

還有的認為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大本營珍珠港,使美軍艦隊幾乎全部覆沒,意外地將美國推入同盟國陣線,世界歷史進程終於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就驟然使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力量對比出現根本變化,並帶來世界戰爭格局的劇烈重組。日本的南進戰略完全取代其北進戰略後,迫使它從中朝及本土抽調11個師團40萬人的兵力進攻東南亞,從而杜絕了日本再從中國東北進攻西伯利亞的可能,避免了蘇軍可能受到軸心國軍隊兩面夾擊的厄運,徹底改善了蘇聯的周邊戰略環境,為最後打敗法西斯德國創造了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太平洋戰場的開闢,很難想象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會取得最後勝利。

不僅如此,作為世界最大戰爭機器的美國的參戰,意味著這將一舉打亂軸心國既定的征服世界的戰略部署,加劇德日意三國之間的猜疑和矛盾,迫使它們轉而各自為戰,為同盟國的各個擊破,最後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基礎;美國的加入還使同盟國之間的向心力更增強了,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反法西斯盟國崩潰的積極作用。

美國加入同盟國陣線,徹底改變了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力量對比。美國參戰給了戰勝法西斯軸心國無窮的力量,在此之前丘吉爾的戰勝法西斯的諾言只是一種信念的話,而現在就要變成現實。現在他可無所顧慮地宣稱希特勒的命運已經決定,墨索里尼的命運也決定了,因為英美蘇同力同心,生死與共,具有兩倍甚至於三倍他們敵人的力量。從此以後,再沒有發生某個盟國因戰敗而被迫投降的事情,太平洋戰爭有力地遏制了個別盟國欲單獨與法西斯國家媾和的逆流,使二戰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諍聞軍事

如果要說說二戰的轉折點,那非一場戰役莫屬——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這場發生在1942年6月28日到1943年2月2日的戰爭,作為整個二戰史中,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其慘烈程度,舉世皆哀

戰爭發生的背景

在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之後,斯大林格勒,這一地理位置優勢逐漸顯現出來,作為,蘇聯中央地區唯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的交通咽喉,在此時成了蘇聯與德國必爭之地


可以說,如果德國奪得了這一地區,對於蘇聯方面,將會迎來毀滅性的打擊,蘇聯將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大部分資源,而反觀德國,將會進一步加強其軍事實力

在戰爭中,雙方投入的兵力

〈這是一場聞所未聞史無前例的戰爭,這是一場足以改變世界的戰爭,其慘烈程度舉世罕見〉

德國

在戰爭一開始,並在這個地區投入了將近30萬部隊,近3000門火炮,超過500輛坦克,以及600架飛機

在戰爭最激烈時期,這個地區集結了100萬以上的部隊,有數個國家集結而成〈德,意,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國家〉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在戰場上的火炮達到了數萬門

蘇聯

在戰爭一開始,蘇聯在這一地區部署了將近55萬部隊,超過2000門火炮,以及400輛坦克,300架飛機

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總共合計投入250萬人,超過13000門火炮,數百輛坦克以及超過1000架飛機

在傷亡方面

蘇聯在傷亡方面,總計110萬人傷亡失蹤

德國方面,也有超過80萬的傷亡

〈所幸運的是,這場戰爭,最終以蘇聯的勝利而結束〉


戰爭所帶來的影響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勢力所遭受的,戰力範圍最嚴重的失敗,更是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

這場戰爭的勝利,一舉反轉了二戰以來德國的戰略進攻優勢,並把這種優勢一直持續到了戰爭的結束,極大的鼓舞了世界各國反法西斯聯盟。

整個人類歷史上最為悲慘的戰役

曾經聽過一則笑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初聞這一句話,不免讓人一笑了之,細細想起來,便會讓人覺得心思極恐

在這裡,製造武器彈藥的工人揹著槍支在製造,僅僅在十幾米外,工廠的守衛軍,便同敵人在展開著浴血奮戰

在這裡,坦克裝甲車,才開離流水線,便要加入戰爭

在這裡,沒有所謂的安全,沒有所謂的我方陣地敵方陣地

在這裡,活著就得拿起槍支繼續戰鬥

在這裡,你只要存活一天,你便可以當任班長,兩天,你便可以當任排長,以此類推……但是,在這裡,你永遠無法當任到團長,因為你活不到第五天

在這裡,經過計算,一名士兵在這裡的存活時間不會超過九分鐘,如果你是一名軍官,那麼你便比較幸運,但這個數值也僅為三天。

在我的認識中,這邊是二戰的轉折點,是結束法西斯暴行的偉大戰爭

戰爭是這麼的殘酷,它泯滅了一切的人性,摧毀了一切,抹殺了一切

願世界不再有戰爭,願和平永遠存在

呈現個性解讀,展示百態歷史

別忘了關注一波再走哦


文史解讀

因為二次世界大戰,波及面十分大,所以,二戰轉折點,判定一般是這樣的,歐洲戰場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北非戰場是阿拉曼戰役,太平洋戰場是中途島海戰。但史學家一般都是認為,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德戰場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重要轉折點。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國盟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閃電般地佔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然而,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連串打擊的蘇軍在當年12月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首次勝利。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全面進攻,於1942年夏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聯紅軍的戰略補給線。5月,德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中挫敗蘇聯紅軍的進攻。1942年7月中旬,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攻佔羅斯托夫後,德軍“B”集團軍群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 而高加索油田,對蘇聯十分重要,蘇聯的石油供應有超過95%的是來自高加索油田,因此,攻佔了這就等於切斷了蘇聯的石油供應;況且,希特勒本對石油就很感興趣。 另外希特勒也是因為從政治以及意識形態的高度,錯誤的將軍事問題不合理的結合到實際指揮中,將“斯大林格勒”這個名字視為行動的出發點,進而想把它從歐洲的地圖上抹去,到達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獲勝,因此將攻佔斯大林格勒視為1942年的重要目標。

經過一系列的小會戰等,1942年7月17日,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會戰開始。



下面簡單的介紹下以及斯大林哥特的情況,參戰方:蘇聯紅軍和以納粹德國為首由羅馬尼亞、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組成的軸心國部隊結果:德國戰敗參戰方兵力:蘇聯110萬人傷亡情況:雙方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主要指揮官: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 。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裡津,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鐵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

德軍在圍攻列寧格勒不久,又於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萬的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佔斯大林格勒的計劃。 希特勒的陰謀再次破產了。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號召下,誓死抗敵,人人都投身到反擊德國法西斯的鬥爭中去。 德軍集中了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築幾乎全被炸燬。 9月13日,德軍17萬人,500輛坦克向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發起猛攻。

德軍在幾個地段突破蘇軍防線,進入市區陣地。 在這危急的時刻,蘇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蘇聯人民也團結起來,人人手執武器在廢墟中同衝擊市區的德軍展開搏鬥,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衝上去。一場最為殘酷、最為激烈的市區爭奪戰開始了。 為了打敗法西斯,俄羅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讚歌。

9月14日,爭奪市中心的激戰


達到了白熱化的城市。德軍從早到晚衝鋒不止,他們死傷慘重。據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戰士,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和德軍浴血戰鬥。 為了爭奪火車站,德蘇雙方爭奪激烈,一週內火車站13次易手。 為了爭奪被德軍佔領的馬耶夫崗高地,近衛軍猛撲高地東北面的陡峭斜坡,衝入戰壕與德軍展開了白刃搏鬥,終於把高地奪回。 守衛“巴甫洛夫大樓”的激戰持續了58個晝夜,敵人用火炮、迫擊炮進行射擊,還派飛機向樓房轟炸,樓房雖被炸得面目全非,卻始終未被摧毀,蘇軍堅守樓房,給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還擊。 一名護士為了掩護傷員,端起機槍消滅了30多個德軍,自己身負重傷,仍堅持到自己的部隊趕到。 有7.5萬名姑娘,成為高射炮手、無線電兵、衛生員和護士,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偉大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全城的人民和蘇軍密切配合,共同奮戰。拖拉機廠的工人們一邊反擊敵人,一邊在彈片橫飛的車間裡堅持生產。在激戰的九月份裡,他們生產了1200輛坦克和150輛牽引車……

在參戰期間,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戰士,到處都是戰場,希特勒的軍隊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久戰不勝。希特勒原想速戰速決,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頑強反擊,使德軍陷入困境。

從9月13日到26日,德軍每天幾乎傷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佔領全城。德軍的士氣一天天低落下去,一個德國士兵在家信中哀嘆: “我們不久就可以佔領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們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卻同時又像月亮那樣遙遠。” 嚴寒的冬季終於來到了,毫無過冬準備的德國士兵陷入飢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凍死,德國的戰鬥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戰爭的形勢逐漸開始變化。

11月19日,蘇聯紅軍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斯大林發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蘇軍把33萬德軍困在了包圍圈中。德軍彈盡糧絕,他們處在死亡的恐懼之中。德軍司令鮑羅斯在筆記中寫道: “士氣低落了,解圍的希望破滅了。越來越疲憊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裡為自己尋找避難所,越來越經常聽到關於反抗已毫無意義的抱怨聲。” 鮑羅斯向希特勒發出衝圍撤退的請求。 剛從阿爾卑斯山賞雪歸來的希特勒發來一份急電:不許投降,第六軍團必須死守陣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鮑羅斯陷入萬分絕望的情緒中,垂頭喪氣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裡的行軍床上,向希特勒發出最後一份急電:“部隊將於24小時內最後崩潰。” 萬般無奈的希特勒急忙發出一份電令,升鮑羅斯為陸軍元帥,其餘117名軍官也各升一級。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強德軍將士“光榮殉職”的決心。 接到電令的鮑羅斯徹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癱倒在地上。

2月2日,堅持了六個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終於結束了。9萬1千多德國官兵,其中包括鮑羅斯在內的24名高級將領,穿著單薄的衣衫,抓緊裹在身上滿是血汙的毛毯,在零下24攝氏度的嚴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 斯大林格勒大戰給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擊,德軍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反攻了,他們一步步後退,開始走下坡路。蘇聯紅軍則開始大反攻,陸續收復了失地,並攻入德國本土。

所以說,斯大林格勒大戰的勝利,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轉折。


猴子軍師

正如題目中說到的那些轉折點,都有他們的根據,也是蓋棺定論的一些共同認識了!

歷史過去的越久,解密的檔案越多,可能討論就越多!

一、題目中說的“珍珠港”確實是二戰的一個轉折點!但是我總覺得只是太平洋戰場的重要節點,不能作為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出現!

1、美國的參戰其實就是遲早的事情,是蘇聯發動的戰略反攻的第聶伯河會戰的組成部分,雖然是慘勝,但是這個吹響德劇覆滅的第一聲號角!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會戰在那爆發了,空前絕後的一次坦克大戰!就是羅斯福醞釀的一個最好的理由!

日本偷襲珍珠港,這個事情美國早就已經瞭解了,各種渠道帶來的信息(軍統的池步洲破譯的最準)證明了日本肯定是要對珍珠港動手了!但是羅斯福將計就計將日本的這個計劃裝變成了美軍參加戰爭的一個理由!

在日本艦隊開往太平洋深處的時候,美國的幾艘貨輪也在開往日本的途中。美國在經歷了那場經濟風暴後剛開始復甦,兩個大洋彼岸的戰爭就是他們快速恢復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且美國的大多數人認為戰爭不會蔓延到美洲大陸,他們沒有必要參戰!

羅斯福在日軍偷襲前將三艘主力航母以各種理由調離或緩進!留下的那個艦隊可以說是一堆不值錢的“香餌”!

沒有日本在珍珠港與羅斯福的配合,美國人不會立即就參戰。即使就是沒有珍珠港,美國也會對日本動手的!遲早的事情!

再有就是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而美國在歐洲登陸卻是在1944年6月6日!44年的歐洲戰事已經出現了重大的改變,即使美國不直接參戰,蘇軍也會擊敗德國,可真只是付出的更多!

戰爭對於歐洲亞洲來說可能是災難,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就是機遇!因為二戰美國完成了霸權世界的開始階段!

非要說珍珠港是轉折點的話,也只是美國霸權世界的轉折點!

第二、有說敦刻爾克是轉折點。

1、德國閃擊波蘭開始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序幕,對於這個一戰的手下敗國,英法從開始的容讓、驕縱變成了出兵干涉和抵制!

2、然而最新的戰術思想使得德軍閃電戰在比利時和法國再次得逞!英法聯軍倉皇撤退!海灘邊黑壓壓的部隊沒有被戈林的飛機炸死,僥倖回到的英倫!

3、30萬逃回英國的士兵給英國保留了戰爭資本,至今沒有任何資料表明希特勒為啥手下留情放跑那40萬英法聯軍!居然還派赫斯去談和平!

4、敦刻爾克只能是英國在二戰中的轉折點。但是這次行動的意義遠不如英倫空戰的意義!

第三、英倫空戰

1、沒有渡海能力的德軍只能對英國採取逼和的手段,潛艇斷絕資源的外來供給,轟炸機破壞英國的工業軍事設施!

2、其實那時的英國已經有求和的意圖了!只是倔強的丘吉爾站出來了,女王堅持了!

是一名德軍轟炸機投彈手幫了英國,他因為駕駛員迷航,將炸彈錯誤的扔到了倫敦!英國人憤慨了,他們派出了轟炸機轟炸了柏林。挑戰了希特勒的尊嚴!

3、希特勒為了自己尊嚴,命令德國的空軍在遭受極大損失的情況下大規模的轟炸英國城市,而不是轟炸那些軍工軍事目標!

4、英倫空戰使得英國有了喘息的機會,能夠積蓄力量去反攻歐洲大陸!德國也不能實施他們的海獅計劃了!只能漠視英國的戰爭準備,隔著海峽對峙了!

5、所以英倫空戰應該是歐洲西線戰事的轉折點!

第四、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

1、世界軍事史中都界定斯大林格勒是二戰轉折點,但是近年來這個論斷的地位被動搖了!

2、而且蘇聯一直是認為最偉大的勝利是莫斯科戰役的勝利!

3、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開始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這2000公里的戰線上開始了對蘇聯的進攻。面對有備而來的德軍,蘇聯紅軍猝不及防,由於蘇聯紅軍裝備陳舊,指揮人員素質較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等原因,致使戰爭初期嚴重失利,斯摩稜斯克戰役、基輔戰役這些失敗使得蘇聯淪喪了大片國土。

4、在1941年9月德軍發動了對莫斯科的進攻,他們認為依然採用“閃電戰”為主要進攻方式,但是天氣幫助了蘇聯,秋季的雨水,初冬的高溫和真正冬季的嚴寒,幫助了蘇聯。德軍裝甲陷在了秋天和初冬的泥濘中,嚴寒又凍結了幾乎所有德軍的裝備。

蘇聯紅軍憑藉極其堅強的抵抗和熟悉的自然條件,蘇聯紅軍頂住了德軍進攻。用極大的損失頂住了德軍戰車的履帶!

5、在1941年12月底,蘇聯開始了反攻,疲憊不堪的德軍被迫的撤退了!他們將戰線反推回了350公里,穩住了軍心和民心,更是將不可一世的德軍“閃電戰”徹底結束了!蘇聯由戰略撤退進入暫時的局部反攻,總體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德軍被迫結束了戰略進攻。雙方進入了更為殘酷的戰略拉鋸局面。

莫斯科戰役的勝利應該是蘇德戰爭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是德國在整個戰爭發起後的第一次戰略挫折!

6、這次挫折讓德國失去了以往戰之能勝的一貫信心,極大消耗了德軍的資源儲備和人員儲備!更是讓德國最高統帥部遇到了新的課題!

戰略防守這個科目第一次被提到了希特勒的指揮桌上!大規模的德軍將領的更換也開始了!一些仍然迷信高速進攻的將領被推到了戰線前端!保盧斯這個制定整個進攻蘇聯計劃的的沒有實際領兵經驗的大將也被派到了前線!書生誤國開始了!

8、斯大林格勒是在莫斯科戰役之後蘇聯的北方重鎮列寧格勒被圍困,中部地區在哈爾科夫地遭受慘敗,黑海的重要要塞塞瓦斯托波爾被佔領。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中的B集團軍群負責攻擊斯大林格勒,A集團軍負責高加索地區!這時的德軍還是有戰爭進攻的能力的,而且擁有勝利的資本!

只是希特勒的猶豫不決和一意孤行使他失去了戰爭資源獲取的一個供應點!高加索地區的石油他沒有得到,通往中東的大路沒有開通。德國開始在戰爭儲備上捉襟見肘了!

英雄的第62,64集團軍以9萬人頂住了德軍50個師!還有源源不斷的援軍陸續到達,這些士兵的死亡率太高了,幾乎所有士兵戰鬥不會超過24小時,能活5天就是奇蹟!正式這個奇蹟挽救的蘇聯!還有那按時來臨的嚴冬有一次幫助了蘇聯!

9、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成為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雙方共約有200萬人在瓦礫中喪生,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蘇德戰爭出現了歷史性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真正意義是德國失敗的開始!

10、列寧格勒戰役的僵持使得蘇聯的戰爭資源得到了極大的補充,美國的軍資源源不斷的運來了!被圍困的蘇聯軍民用堅守給整個蘇聯帶來了僵而不死,死中得活的機會!

11、隨後的科爾斯克會戰是蘇聯發動的戰略反攻的第聶伯河會戰的組成部分,雖然是慘勝,但是這個吹響德劇覆滅的第一聲號角!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會戰在那爆發了,空前絕後的一次坦克大戰!

這次會戰的勝利是標誌了德國喪鐘的敲響,更是鼓舞了第二戰場的順利開展!

實質歐美髮動第二戰場的戰事遲早的事情!要是蘇聯不那麼恨得進攻,也許原子彈的第一次實戰可能是柏林了!


杜口無言

 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歷史學家一直在爭論,尚未有定論,教科書說是斯大林格勒。畢竟幾大主要國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歐洲,最強大的美國更是提出先歐後亞戰略,而歐洲又以東線蘇德戰場為主要戰場,所以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認定為二戰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擺脫了前期的劣勢,轉入攻勢,戰場自此開始向蘇軍有利方向發展。

其他幾大戰場雖然次要但同樣發揮著主要作用,不應否定。

阿拉曼戰役:英軍為主的同盟國軍在蒙哥馬利元帥統帥下擊潰了北非德意聯軍,火炬行動全面轉守為攻,攻克突尼斯,全殲了隆美爾率領的北非德意聯軍,登陸意大利,展開了戰略反攻。

中途島海戰:日本奇襲珍珠港後,元氣大傷的美太平洋艦隊以劣勢軍力一舉擊敗日本聯合艦隊,日本海軍損失四條航母,上百名精英飛行員,粉碎了日本的南進計劃,從此在太平洋戰場開始逐步展開反攻。


佈雷桑秀策醬

我覺得這樣問就是一種不準確的問法,轉折點在各個戰場上都是不一樣的,在蘇德戰場不言而喻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精銳損失慘重,導致在整個南線出現了很大的戰線空檔,雖然曼施坦因及時穩住了戰線,但精銳和裝備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在太平洋戰場上,不言而喻是中途島大海戰,聯合艦隊損失慘重主力航母損失了四艘還有大量的精銳飛行員,隨後的馬里亞納海戰,日本老牌飛行員徹底損失殆盡,日本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在北非戰場,應該是阿拉曼戰役英國人扭轉了戰局,挫敗了隆美爾的快速攻勢,雖然在後期,隨著美軍登陸突尼斯德軍精銳的第15裝甲集團軍到達北非,隨之而來的還有501重裝營,雖然裝備碾壓,但是德軍由於沒有地中海的制海權導致後勤不足北非戰場的敗局早已註定,也為日後盟軍登陸西西里做了鋪墊。在遠東戰場,個人認為是蘇聯出兵東北,徹底消滅了所謂皇軍之花(這時候應該是皇軍之渣)的關東軍,消滅了日本最後的生力軍,也為二戰的結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最後,西線戰場的主要轉折點,應該是盟軍發動霸王行動,在法國沿岸大規模登陸作戰,參戰兵力達到十五萬,後面還有整裝待發的270萬大軍,使德國首尾不能相顧,徹底淪為兩線作戰,雖然在後期德國仍集中精銳打出阿登攻勢,但那只是白白消耗戰鬥力量,於整個戰局無補。總的來講,要是非要選出一個大戰的轉折點,還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比較重要,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被凍成狗的狼

當然是李雲龍團長組織指揮攻打平安縣城了。這場戰役調動了整個華北的日軍,攪動了整個侵華日軍的戰略部署,對整個日本帝國主義來說,雖說沒有達到釜底抽薪,但也讓日本人投鼠忌器,直接導致了中途島海戰的失利。讓蘇聯人看到了大後方的安全,把西伯利亞兵團全部調入斯大林格勒,打贏了希特勒。

這張戰役戰略意義極其深遠,當然代價也是巨大的,畢竟和尚沒了嫂子~


分解靈魂

我認為是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就是德國進攻蘇聯。

這直接導致德國少了一個盟友,多了一個敵人。戰爭的天秤一下子就傾斜了。可能有人說即使德國不如打蘇聯,蘇聯也有大雷雨計劃進攻德國,但那畢竟沒有發生。可能沒有進攻蘇聯,德國就可以把英國圍到崩潰,圍到人民看不到獲勝的希望,然後再給個對英國人友好的條約。結束這場戰爭。德國成功統一歐洲陸地部分。

但是,因為進攻蘇聯,這一切就完全不可能了。因為對於蘇聯人而言,這場戰爭不是條約戰,而是生存戰。敗了就亡國滅種。歐洲人對蘇聯的不友好顯而易見,所以不可能給蘇聯開一個有機會再站起來的條約。


歷史臆想愛好者劉宇

縱觀全局,一場戰爭的勝利離不開情報。準確的情報有時可以掌握一場戰爭的走向,敵人的行動全在自己的眼中,歸根結底還是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的破譯和美軍掌握一下日本特用代號的密碼,中途島和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就是因為這個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