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打得贏現在的驅逐艦嗎?

披甲小生

拿目前052D與世界最強戰列艦大和比較下

052D的防空能力是顯著強於大和的,反潛和壓碼頭不是一個數量級,反艦的話需要看一下條件。

壓碼頭在菊水特攻作戰中的戰績簡直是一個笑話,總共擊落不到20的美軍飛機。相比之下,052D即使不考慮近程彈只帶半數的防空彈也可以打下32,更何況HHQ-9B的破片殺傷範圍比壓碼頭的460口徑防空彈都要大,並且完全可以裝四倍數量的HHQ-10,打二戰飛機沒有那麼大需求。而即使導彈無法全部攔截,有炮瞄雷達的130艦炮也可以大量攔截目標。一般來說,在20距離炮擊上,130艦炮可以確保三發內命中對方雷達外罩大小目標,打低速戰鬥機簡直是屠殺。在130炮打掉一個彈鼓22彈前,二戰機群幾乎不可能近身。而再往內還有HHQ-10和1130近防炮,還能攔截十幾架敵機,總共硬抗個百架二戰機不成問題。

壓碼頭作為戰列艦,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考慮反潛任務。052D則擁有還算不錯的現代化聲納和反潛直升機。對於二戰潛艇來說,被魚7命中搞不好還以為是觸礁,誰打自己的都不知道。而包括深彈在內的多種武器也可以非常輕鬆的打掉還需要潛望鏡引導的潛艇。

反艦能力就不好說了,鷹擊12的不太可能直接砸穿壓碼頭裝甲的。但是鷹擊62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不需要32彈集火,一枚命中再大的船都能送上天。1.5萬噸的熱核武器可以直接把船體一分為二,高高拋向空中,氣化相當部分的人員並且引爆全部彈藥。壓碼頭的460主炮可不具備這種能力。


浩漢防務論壇

戰列艦是一種已經基本上退出現役的艦型,和現代化的驅逐艦相比,戰列艦沒有配備先進導彈系統,其火力輸出主要依靠大口徑的主炮和大量的副炮。像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艦型,還加裝有防空火炮和艦載機彈射設施,可以起降一些固定翼飛機和艦載直升機。

資料圖:戰列艦

不過,由於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以前的戰列艦主要強調視距作戰,其火炮系統的精準度較低,大和號戰列艦擁有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這種火炮的威力大於依阿華級戰列艦,射程可達數十公里,但是重達1.5噸的炮彈在發射時需要適當向上調整角度,才能夠獲得最遠射程,在計算彈道時缺少精確數據分析系統,主要依靠目測,因此很容易受到海況影響。所以戰列艦的火力雖然巨大,但是精度卻不一定能夠比得上擁有大量現代化測算系統的驅逐艦。

資料圖:戰列艦

驅逐艦由於強調導彈技術,所以一般不會裝備太多的艦炮,即使像伯克級驅逐艦這樣的先進驅逐艦,也僅有一門MK-45五英寸54/62倍徑艦炮,另外配有小口徑機炮和勃朗寧機槍等;不過伯克級驅逐艦還有魚雷發射裝置,即使艦炮派不上用場,魚雷還是有用的。所以驅逐艦即使進入戰列艦的視距範圍,也有辦法應付戰列艦。戰列艦必須依靠概率取勝,如果火炮精度不高,就很容易被驅逐艦放風箏。

資料圖:驅逐艦

另外,未來新開發的驅逐艦,將考慮使用新的火炮系統,這種新型火炮的威力相當巨大,而且效率高於舊式戰列艦的火炮裝置,美國新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DDG1000)使用的AGS先進艦炮就屬於此類系統,其使用的GPS制導增程彈藥射程接近200公里,且系統擁有自動裝填設備,可以在1分鐘之內連續發射12發,這些技術優勢也是以前的戰列艦所無法比擬的。


白虎堂

答案很明確,肯定打不贏。現代驅逐艦雖然相對於戰列艦是“脆皮”,但是現代驅逐艦有能力讓戰列艦無法近身,以放風箏的形式,將戰列艦擊沉或者重創。而且戰列艦的裝甲雖然厚,但是實際上是抵擋不了現代反艦導彈的。


我們就以美國的伯克級驅逐艦和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為例吧。現在我們假設:1艘伯克級驅逐艦與一艘大和級戰列艦對抗,天氣晴朗,海況1級,無風,能見度極高(即大和級戰列艦的觀察員能夠看清楚40千米外處於海天線上的軍艦)。

伯克級驅逐艦擁有SPY1D型相控陣雷達,由於二戰電子技術落後,因此伯克級驅逐艦不需要考慮無線電靜默問題, SPY1D型相控陣雷達可以以警戒模式保持開機狀態。另外,伯克級驅逐艦還能夠搭載2架SH60海鷹型直升機,還有MQ8型無人偵察機和無人潛航器,可以保證對100海里(約18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實施無縫監控。

而大和級戰列艦則攜帶有7架水上戰鬥機,不過在伯克級強大的電子干擾下,水上戰機無法與大和級戰列艦保持無線電聯繫,因此,大和級戰列艦的觀測範圍只有40公里。

在武器上,伯克級驅逐艦的2架SH60型直升機可以攜帶4枚JSM型遠程反艦導彈,射程為185千米。而伯克級本身的標準武器配置為:46枚“標準2”防空導彈、64枚ESSM防空導彈、42枚海拉姆近防導彈、44枚BGM109戰斧反艦導彈或者LRASM遠程反艦導彈(最大射程350千米),還有8枚魚叉反艦導彈。而大和級戰列艦的主要武器則是6門155MM副炮(最大射程17500米)以及9門460MM主炮(最大射程32500米)。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一艘伯克級驅逐艦與一艘大和級戰列艦若是交戰,伯克級驅逐艦完全能夠在150公里的距離上鎖定大和級驅逐艦,隨後就可以派出2架SH60型直升機發射JSM反艦導彈對大和級戰列艦實施騷擾。而伯克級驅逐艦本身,也能夠發射10枚以上的攜帶有1000磅半穿甲戰鬥部的BGM109型戰斧反艦導彈或LRASM反艦導彈對大和級戰列艦實施致命打擊(454千克的半穿甲的戰鬥部對滲碳鋼板的穿深可達650毫米,穿透大和級戰列艦的裝甲帶毫無壓力。)

就算伯克級運氣不太好,跑到了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射程範圍內。伯克級驅逐艦也能保證讓大和級戰列艦沉沒。這是因為,大和級戰列艦的主炮炮彈的初速只有820m/s,且採用的是高拋式彈道,以伯克級的宙斯盾雷達和防空導彈,完全能夠輕鬆計算出對自身有威脅的炮彈,然後發射導彈加以攔截。而大和級戰列艦一般也就攜帶了400發460MM炮彈,在20千米外,大和級戰列艦的命中率也就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說,大和級戰列艦能夠對伯克級驅逐艦產生威脅的彈藥數就只有16發。對伯克級驅逐艦來講,這就是小菜一碟。而伯克級驅逐艦隻要發射了自家的反艦導彈,大和級戰列艦除了沉沒之外,沒有別的下場。


軍情解析

確的回答,有概率打贏,但是這個概率真心不大!

雖然現代驅逐艦的噸位和護甲都比戰列艦要小很多,但是論攻擊範圍以及火力輸出,現代驅逐艦絕對是遙遙領先。

我們不看別的,就看射程這一塊,射程最遠的戰列艦,“大和”號的主炮極限射程是40公里,這在當年是非常遠的火炮射程。但是在如今的驅逐艦面前那就是不值一提了!

現代驅逐艦的主武器就是導彈,射程最少都有幾百公里,這一下把攻擊範圍與戰列艦拉開了好幾個檔次。在配合驅逐艦上的現代雷達,可以說現代驅逐艦完全能在戰列艦發現自己之前消滅它!

不要說戰列艦裝甲有多厲害,在現代反艦導彈面前那就是紙糊的!一枚“鷹擊83”就能把一艘伯克級驅逐艦炸成兩截,這種爆炸威力足以撕碎“大和”號的裝甲!

如果戰列艦想要打贏,那麼只有想盡一切辦法靠近驅逐艦,用利用自己的炮擊優勢。但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就是,戰列艦還有沒有機會靠近。


復興軍事

這個問題,頗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感覺了。兩個種類的艦艇,所處的時代、以及賦予的作戰用途,完全不一樣。

戰列艦是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裝甲防護為主的作戰艦艇,是能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軍艦。在二戰中戰列艦的火力、防禦力和速度都達到了一個頂峰高度,也誕生了許多名艦,比如美國依阿華級、德國俾斯麥級、日本大和級等,但是二戰中航母的出現、及二戰後導彈、甚至是核潛艇的出現,極大削弱了戰列艦的價值,這種大艦巨炮主義的產物,哪怕是海灣戰爭中衣阿華級短暫的光輝“復活”,終究還是抵擋不住歷史的淘汰。

驅逐艦出身並不高貴,主要是對敵方大型艦艇實施雷擊作戰的大型“魚雷艇”,也稱“雷擊艦”,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而二戰中,驅逐艦因為廣泛的用途,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誰也不曾想到,在如今的艦艇種類中,連巡洋艦都快要消失了,驅逐艦躍升為大國海軍核心艦艇的代表,如美國朱姆沃爾特級、英國勇敢級、日本愛宕級、韓國世宗大王級、中國052D型等,在水面艦艇中地位僅次於航母。

如果要架空這兩種艦艇的海上對決,前提一定要規範兩艦之間的距離,和所使用的武器。

如果在相互主炮射程內,不允許使用反艦導彈,那驅逐艦恐怕只有捱打的份了,畢竟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在300mm之上,並有大厚度裝甲加持,驅逐艦的130等口徑主炮依靠先進的火控系統再精準,也炮轟不過戰列艦,更何況,現代驅逐艦,為了控制噸位和保持速度,哪還有裝甲一說,這點,從近期美國驅逐艦被撞,就看出其結實程度了。

如果算上反艦導彈,依照現在反艦導彈基本都超過100公里的射程,那戰列艦基本是“盲打”捱揍了,加上戰列艦沒有電子干擾系統,一頓飽和攻擊下,即時不沉也完全喪失戰鬥力。


鼎盛軍事

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裝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軍艦。

戰列艦以大口徑火炮著稱,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在19世紀曾經稱霸世界海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戰列艦都是各國海軍艦隊的中堅力量。

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戰列艦是德國的脾斯麥號戰列艦,被英國皇家海軍擊沉,以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被美國轟炸機炸沉。



如此不可一世的強大艦船,到二戰中末期作用開始逐漸減弱,戰力大減,二戰結束,戰列艦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世界上最後一艘戰列艦是美國的衣阿華好戰列艦,參加完海灣戰爭後,於1992年退役了。由此,戰列艦在人類歷史上總於畫上了句號。

為什麼戰列艦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現代戰爭的作戰方式,是超視距作戰,雖然戰列艦上有大口徑火炮,可是射程短,無法超視距作戰,而火炮相對導彈命中精度低,在現代海戰 戰列艦隻能作為靶子,被動挨打。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中型軍艦之一,超視距作戰是現代驅逐艦的主要作戰方式,導彈是驅逐艦的主要武器。



從戰列艦和驅逐艦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戰列艦是在可視距離範圍內的作戰,現代驅逐艦主要是以超視距為作戰方式,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級,現代戰爭如果還有戰列艦,只能作為驅逐艦的靶子。

不過,我們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一下,如果戰列艦與現代驅逐艦在可視距離上作戰,誰會贏?

毫無疑問,超級戰列艦會打的現代驅逐艦體無完膚,例如,衣阿華號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達到了驚人的406毫米,威力巨大,並且戰列艦噸位大,裝甲厚,而現代驅逐艦比如的噸位也就一萬噸左右,在近距離可視範圍內,驅逐艦應該不是戰列艦的對手。



無論如何,戰列艦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當然也就不可能發生戰列艦與現代驅逐艦的戰鬥了。無論如何,戰列艦這個曾經的海上霸王,不時的讓人們遙想它馳騁海上的雄風,令人遐想……


麻醉超人鋼鐵俠

這要看限定條件。如果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要打贏現在的驅逐艦很難,因為那時的戰列艦在雷達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遠程打擊武器方面都與現在的驅逐艦相差甚遠。戰列艦雖然有水上偵察機進行遠程搜索,但目視搜索方式距離很近,可能還沒看到啥就被現代驅逐艦的區域防空導彈揍下來。而現代驅逐艦利用自身搭載的直升機機載雷達、艦載雷達優勢,可以先敵發現戰列艦,然後用反艦導彈進行遠程攻擊。

現在的反艦導彈之所以採用半穿甲戰鬥部,是因為現代戰艦都是薄殼結構,容易穿透,而早期的反艦導彈則有不少採用了穿甲戰鬥部,就是對付戰列艦、巡洋艦這類有厚重裝甲的戰艦的。如果用穿甲戰鬥部的反艦導彈,戰列艦扛不住;即使用半穿甲戰鬥部,穿透近甲板高度的戰列艦舷側裝甲也沒問題。而如果採用的是超音速反艦導彈,戰列艦就更扛不住。最關鍵的是,面對現代驅逐艦這種單向優勢的遠程打擊,戰列艦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現代驅逐艦打完反艦導彈之後可以迅速撤離戰場,戰列艦一點脾氣都沒有。利用波次打擊,現代驅逐艦即使不能擊沉戰列艦,打殘是沒問題的。

如果是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戰列艦,如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那還有打贏現代驅逐艦的可能,因為改裝的戰列艦也裝有先進雷達和反艦導彈,可以對現代驅逐艦進行遠程攻擊。

至於火炮對轟,顯然戰列艦是佔有絕對優勢的,現代驅逐艦不是對手。可是,真要對陣,誰會傻到用艦炮跟戰列艦硬拼。(S)


聯合防務

看看戰列艦的主炮和人的比例


這是炮彈尺寸,驅逐艦基本埃一發就穿透了


巨炮


巨炮可以坐一排人



駕駛室裝甲厚度,76mm驅逐艦炮打上去就是撓癢


現代驅逐艦近距離肯定幹不過戰列艦,驅逐艦被商船就能撞廢了,別說挨這麼大巨炮了,不過遠距離肯定完勝。


JohnnyQH

首先,這個問題,怎麼算打贏?

如果說一方擊沉另一方才算打贏,那麼,沒有結果。

老式戰列艦想要命中新型驅逐艦幾乎不可能,驅逐艦的雷達可以在老遠發現戰列艦,然後維持自己在艦炮射程外,用反艦導彈攻擊戰列艦。

那麼問題來了,現代反艦導彈,沒有能夠擊穿戰列艦裝甲盒的,起碼驅逐艦能帶的反艦導彈都做不到。

即便是現代級的SS-N-22,面對300毫米以上的裝甲帶,也一籌莫展,更不要說那些穿透力幾十毫米的亞音速半穿甲反艦導彈了。

而且驅逐艦少則8枚,多則16枚的反艦導彈,全部命中,運氣好了,也是把戰列艦打成一個喪失大部分戰鬥力的廢鐵,擊沉是不可能的。

關於戰列艦防護設計,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這個不多說了。核心觀念就是,想擊沉戰列艦,要麼魚雷放水,要麼擊穿核心艙導致彈藥殉爆,不然太困難了,二戰中幾乎沒有完全被艦炮擊沉的戰列艦,即便有,也是個例。

順便,任何時代的武器都是針對可以預見的對手,現代反艦導彈的食譜裡面沒有戰列艦,也就不必考慮打擊戰列艦了...就像當代突擊步槍不必測試對鎧甲的穿透力一樣


胖哥汽車頻道

會兩敗俱傷,注意問題描述,雙發都可以進行有效打擊,首選,現代驅逐艦擁有精準致命的導彈,但是一發兩發對戰列艦來說漆都傷不到,這個時候戰列艦已完成了瞄準開火,戰列艦上威力巨大的主炮可以將任何一條現役艦船轟成碎片,反之現代驅逐艦擊沉戰列艦還真需要一會兒時間


所以說,戰列艦與現代驅逐艦互懟,誰也沒好

但是,隨著電磁炮技術的逐漸成熟,戰列艦早晚會重回大海,或許這就是美軍封存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原因(雖然密蘇里號正作為博物館,但依舊可以作戰)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