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虛擬貨幣的交易平臺倒閉了,那麼裡面的貨幣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一樓微語

2017年9月4號以後國內不就倒閉了一些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伴隨著區塊鏈熱潮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關於數字貨幣領域,不少小平臺跑路的消息。

此前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門頭溝倒閉,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傳出有關賠償的事情。其實在2017年9月4號以後,因為一些政策原因,禁止一些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國內的很多數字貨幣平臺紛紛關門大吉。


此前比較著名的雲幣,比特爾,比特時代,聚幣等等都會進行相應的數字貨幣清點工作,每個平臺留出的時間不同而最少的好像也有三個月的時間,大多數平臺都會永久保留。


也就是說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提取你自己的數字貨幣,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的電子錢包,平臺只是一個交易機構前段時間的幣安被黑客攻擊事件也為我們敲醒了警鐘。

對於一些小作坊交易平臺來講看上的都是非常龐大流水手續費和上幣平臺費,這些小作坊平臺是真的會捲走你所有在平臺上的數字貨幣。
挑選一些國際上有名的大交易平臺,以及數字貨幣及時提到自己的電子錢包中去才是正確保護自己資產的方式。


區塊鏈晴天閱

虛擬貨幣的存在取決於二個條件,一個是以互聯網為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出現,另一個是有一批吃了飯閒著沒事幹的食利階層存在。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就如同房產中介平臺一樣,只要有房產交易需求的存在,有木有交易平臺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種買賣交易關係。

房產交易是物錢交換,而虛擬貨幣(比特幣、萊特幣)是以一串特有數字為標的物進行交易。

只有這串數字被認為有一定價值,那麼交易就會永遠存在。

我們已經從一個“物—錢—物”交換時代,變成了一個“錢—物—錢”的時代。以生存基礎的實物交換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金融、娛樂、休閒等虛擬層面的需要。

標的物已經成為一種媒介,到底是食物、衣服、房子、土地、企業、品牌、軟件、遊戲、作品、石頭、股票,還是一個簽名、一幅畫、一句問候,或者是一串數字。其實關係都不大,也不重要。

那不過是一種媒介,一個過客而已。一開始就沒有準備擁有它。因此,虛擬貨幣的出現也是這個時代的必然。

世界已進入兩條腿走路的時代,一條腿為基本生存,另一條是虛擬(含金融、精神)世界。

虛擬貨幣不會消失,還會更加的瘋狂!


鞅論財經

目前大多數虛擬貨幣可以存在兩個地方。

1、交易平臺,如幣安、火幣、ok、zb、gate等。

2、自己的錢包,下載錢包生產地址,自己保存好密鑰。

平臺倒閉,也分很多種。

1、如當時國內強制關閉虛擬貨幣交易所,這些幣是一直存在的,給你提取出來和讓你轉到對應海外平臺。幣沒有任何損失

2、門頭溝交易所這個案例,交易所的大部分幣被黑客盜取,還剩20萬個比特幣。幾年後,比特幣暴漲,因為是按當時摺合美元算計,現在的20萬個比特幣完全夠賠投資者損失,ceo還因此賺了很多錢……如果被黑客偷完,投資者全部損失。

3、btc-e平臺(傳說就是這幫人偷了門頭溝的幣),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查封服務器,損失部分貨幣。後來平臺重新換網站域名和服務器開業,投資者按比例損失,大概每人損失30%。平臺比較機智,發行了平臺代幣,補給投資者了,承諾平臺只有有利潤,就會慢慢回購。後面代幣暴漲,投資者因禍得福,利潤遠遠大於損失 。平臺幣就這樣火了,後面各個平臺都出平臺幣。

4、跑路型,那些小平臺跑路,毛都沒有了。所以一定要去大平臺,不是大平臺就不跑路,而是概率低很多降低風險。

所以要看具體情況,看你幣放在哪裡,如果放在自己錢包,所有交易所倒閉你都沒事。如果放平臺,就祈禱上天吧,希望平臺別出問題。

拿長線的建議一定放自己錢包。


算什麼韭菜
  • 網絡虛擬貨幣可以簡單的分為三類:
  1. 遊戲幣。各網遊的金幣、銀幣、元寶等,充值法幣按一定比率兌換。如果平臺倒閉了——網遊倒掉!那麼該虛擬貨幣就失去了價值!
  2. 門戶網站/論壇發行使用恩專用貨幣。其價值同遊戲幣。
  3. 涉及互聯網的虛擬金融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該種虛擬貨幣,跨越國界而廣泛流通,與國際主要流通法幣自由兌換。



以比特幣為例:在交易平臺(幣安、火幣、OKEX等)上購買的比特幣,

1.如果沒有提幣,那麼還是平臺裡存著呢。如果平臺跑路或者被黑,那麼購買的比特幣大概就打水漂了。

2.當然可以提幣到電子錢包:一家平臺倒掉可以換其他平臺交易。



a

.移動端錢包(手機錢包),即手機軟件。首次使用需同步數據,但操作方便。

b.網頁錢包 即在線錢包,還不如存在交易平臺呢。

c.客戶端錢包 像bitcoin的客戶端錢包占硬盤超10G,不過安全啊,操作不復雜。

d.冷錢包



硬件冷錢包與聯網APP兩部分,私鑰不接入網絡,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