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倒伏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花開隴上

在小麥生長的中後期,如果發生倒伏的情況,會阻礙小麥水分以及養分的運輸,影響著小麥成熟的品質。

小麥倒伏的常見原因:1,天氣因素。在灌溉的末期,小麥的株達到一定高度,穗部偏重;伴隨著大風的強降雨多發,小麥易發生倒伏的現象。2,播種時期。若小麥播種得過早的話,會在高溫天氣積累養分,容易旺長,倒伏的幾率就會增高。3,品種因素。株高在2125px以上的小麥品種常發生倒伏。4,耕地方式。旋耕田塊相對於翻耕田塊來說土質比較疏鬆,對小麥根部的鎮壓作用較輕,容易倒伏。5,病害因素。春季田間易發生病害,容易造成小麥莖部壞死。

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治?第一招:購買抗倒伏品種進行播種,這是防止小麥倒伏的第一步。第二招:降低小麥的播種密度,合理栽培小麥。第三招:科學施肥。搭配使用有機和無機肥料。第四招:適當延後小麥的播種時間。第五招:儘量將種植小麥的田塊進行翻耕,少用或者不使用旋耕田種植小麥。第六招:防治病害。在小麥返青時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防止小麥出現紋枯病和根腐病的情況。2月下旬到3月上旬是防治小麥出現改病變的黃金時期。不得提醒的一點是,在小麥發生倒伏後,千萬不能人工扶理小麥,讓小麥順其自然地恢復生長就可以了。


答題助理:鄉村人兒


跑農套

小麥倒伏常見的原因有那些?在我們大中原地區,不是太普遍,偶爾會發生小麥倒伏現在,那嗎小麥倒伏也屬於天災人禍。最常見的小麥倒伏現相,也就是出現乾熱風的前提下,突然間颳起大風,在麥頭七八成泡的前提下,大面積倒伏。


當然也有一條線式的倒伏,什麼叫一條線式的倒伏,也就是說順著沒一個方向倒伏 ,長達幾里地,寬度在10左右,在我們當地也就是人們說的旋風,按科學的說法叫龍捲風。

另一個小麥倒伏的原因是,在麥子成熟期,雨水過大,麥根泡將後,出現對頭風麥杆成受不了,風向的來回轉移,造成快要到嘴邊的麥子倒伏,要是單一的你自家的麥子造成倒伏,說明你沒有作到合理的種植,沒有得到科學的管理,麥子選種也是一種原因,沒有選擇抗倒伏的品種,在一個和你播種量有關,超過了合理的播種量,麥子過於密植造成的,當然化肥的應用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缺少磷和鉀。在磷肥和鉀肥充足的情況下。麥子不但不倒伏,使麥根和麥扦又粗又壯。



理解的不全面,這也是一個老農的經驗,希望農友們看後,對你們有所幫助。


農村農民話三農

小麥倒伏是生產上常見現象,尤其小麥生長後期遭遇大風大雨時容易發生,既影響產量和品質,同時也不便收割。但什麼有些田塊沒有倒伏呢,這就要說說引起小麥倒伏的主要常見原因了:

1、 品種。相同條件下,一般高杆品種(株高80釐米以上)抗倒伏能力差,矮稈品種不容易倒伏,大穗品種比小穗品種容易倒伏,密植品種比稀植品種易倒伏。


2、 土壤耕層淺,整地或播種質量差。小麥根系生長能力較強,一般可以達1米以上,若土壤耕層淺,土壤板結,或秸稈還田影響,整地質量不好,根系下扎不好易倒伏;播種過深或過淺,根系不發達抗逆性差易倒伏。

3、 群體密度過大。播種量大,基本苗過多,或播種較早,分櫱多,造成小麥群體密度過大(畝成穗數在40-45萬穗以上),田間通風透光不好,植株抗逆性差,易倒伏。總體群體密度越大,後期倒伏几率越高。


4、 施肥不科學。氮磷鉀不搭配使用,偏施或遲施氮肥,或追肥時期不當等,造成莖基部節間過長旺長或貪青遲熟,抗倒伏能力差易倒伏。

5、化控不及時。沒有化控易倒伏,但拔節期後化控形成上下節間細,中部節間粗莖杆更易引起倒伏。


6、病蟲害引起。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鑽心蟲、蚜蟲等發生為害重,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時也易倒伏。

預防倒伏措施
:

總之小麥引起倒伏有多種原因,通常倒伏田塊也會由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措施進行預防,要重點在整地質量,品種選擇、播期,播量,播種質量,化控,肥水管理等方面綜合考慮運用,才能有效解決倒伏問題,提高產量。

1.土壤深翻細耕細耙,科學秸稈還田,提高整地質量。

2.選用矮杆抗倒伏品種。(一般株高80釐米以上品種易倒)。

3適期播種,不宜過早(結合當地常年播期考慮),實行精量機條播,播種深度3-5釐米。

4.適時化控,一般起身後至拔節初期化控最佳,不宜過遲或過早。

5.科學施肥管理。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氮肥後移技術,多施有機肥,科學追肥;防治好病蟲害;並注意清溝瀝水,尤其防止後期田間積水,或水肥不足等引起根系早衰,抗逆性下降而倒伏。


玉米花生大講堂

俺是鄉下人:小麥倒伏想象簡直不要太普遍,我所居住的農村屬於北方小麥廣泛種植地區,每年都經歷播種收割,小時候還在麥田裡撿過稻穗。小麥倒伏的原因其實不外乎以下三哥方面。

第一,天災,小麥生長晚期遇到大風天氣。

我們那的冬小麥的一般在農曆的6月份的三伏天進行收割,在中國的北方如果在收割前兩個月發生自然災害,一般以大風為主,大風一過,成片的小嗎麥就躺在提上了,這肯定影響小麥的產量,導致農民收入的減少。

第二,人禍,小麥種植的距離過於稠密

對於小麥,在播種時期的一畝的顆數在一個大致範圍內,如果你家的小麥播種的過於稠密,就會導致小麥的營養髮生不良,根莖比較細,小麥的秸稈會非常虛弱,不說颳風,就是下一場雨,雨水都能把小麥壓倒,這樣的話小麥也榮譽倒伏。

第三,氮磷鉀等相關肥料跟不上

這也屬於人禍原因,種植作物就要學會打理,同樣是一畝地,人家可能畝產1200斤,你的小麥可能只有600斤,至於原因很明顯,除了種子的差異,施肥也有很大的學問,時間、用量都需要把握,該施肥改澆水的時候不弄,致使小麥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當然小麥倒伏減產不可避免,

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呢?

在我看來主要還是科學種植,在天災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儘量減少人禍的干擾,例如在小麥的反青期、灌漿期都要施肥澆水,增加小麥的根系,莖稈粗壯程度,使它能夠抵擋一定的風力影響,從而提高產量。


俺是鄉下人

小麥種植最怕什麼?農戶最怕倒伏.怕鏽病.怕紋枯病,處理不當時會嚴重影響產量。

小麥常見的倒伏因素有下列幾個主要的原因:

  • 小麥的品種問題:有些品種雖然是高產,但是莖杆細,而且還得播種密度大(畝用種25斤以上),所以在大風大雨的情況下(含天氣因素),比較易發生倒伏的情況
  • 小麥施肥不當:注重施氮肥,磷鉀肥過少,導致生長不協調,莖杆不結實。
小麥感染病害引起:感染紋枯病或者是其他一些發生在根部.莖基部的病害,易引起莖基部脆弱,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莖基部壞死,所以感染這類病害的,易發生倒伏。


發生倒伏後,補救已經晚了,所以主要的還是提前預防為主。

建議:

  • 注意密度,一般畝用種量大概在20斤,同時可以適當選擇晚播。
  • 選擇高抗倒伏的品種,植株矮,莖杆稍微大些的,及適當選擇防治根部病害的拌種劑拌種,比如亮盾,滿適金等。
  • 底肥施足,控制氮肥量,在苗前期注意少施氮肥,注意配合磷鉀肥一起使用,適當多適些磷鉀肥。
  • 可適當進行控旺處理,用常見的矮壯素這類常規濃度在拔節前噴施,降低小麥植株的高度,縮短基部的節間。
  • 同時,還要注意在返青期及時防治根腐病和紋枯病。




    希望廣大的種植戶朋友,防治倒伏,切記,預防為主,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當你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說明你已經看完了,感謝你能看完我的回答,謝謝!希望可以從回答中受益。




農農在線

小麥愛倒伏,原因有點土

金山作為一名莊稼醫生,常遇到這種情況。

種小麥有兩怕,怕倒伏,怕鏽病,嚴重時顆粒無收,損失慘重!

倒伏早的小麥,沒長籽,基本上瞎了。

晚一點倒的,收割不容易,費用每畝貴一倍,還浪費嚴重,幾百斤小麥白白丟了。



原因有三點:

第一是播種過早量大。

如果播種過早過多,地太溫暖,出芽率高,長勢旺,麥一稠,風一刮就會倒伏。

每畝20斤左右最婦,下30多斤就會倒。

第二是氮肥用量大。

尿素是純氮化肥,切勿多上,上多了會多長葉,麥子密不透風,風一吹,全部倒。

多上磷鉀肥,可讓莖堅強、多產籽,永遠不會倒,產量還奇高。

建議上三元素複合肥,不純上尿素。

第三點:品種差。選用抗倒伏小麥品種即可。


打工作家劉金山

小麥倒伏的原因

1、種植管理不當。① 密度過大。播種量過大易造成麥田鬱蔽,通風差,植株弱,麥稈支持力低;② 化肥施用不合理。重施氮肥,輕施鉀肥,造成小麥無效分櫱過多,莖杆細弱,抗倒伏能力下降;③根系不發達。旋耕淺,土壤結構不良,保肥保水性差,小麥根系弱;或者小麥播種淺,分櫱節暴露於地表,導致不能支持後期上部重量二倒伏。

2、大風大雨天氣。小麥生長後期,特別是灌漿期,籽粒灌漿後麥穗變重,遇強降雨和大風天氣極易發生倒伏。

小麥倒伏防治措施

防止小麥倒伏,秋種預防是基礎,生長期調控是關鍵。

1、播種過早過量分櫱多的麥田,冬前深中耕斷根,減少養分和水分吸收,控制分櫱。

2、長勢旺盛,分櫱多的田塊要鎮壓麥苗,控制小麥過度旺長導致後期發生倒伏。

3、對春季每畝莖櫱數超過100萬,起身至拔節期葉色濃綠、葉片肥大下披且下披長度超過全葉長度三分之一的田塊,應實行氮肥後移,將施肥時間由返青至起身期後移到起身至拔節期甚至拔節後,以減少無效分櫱,促進莖稈粗壯,提高抗到伏能力。

4、化學調控,化控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起身至拔節前每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40-50克,或5%烯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或25%甲哌鎓水劑15-2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勻噴灑麥苗,注意化控必須在拔節前進行,否則起不到應有的預防效果。


雲眾地

說起小麥倒伏,很多朋友心裡會一震,為啥?太害怕人了,好好的小麥,本來幻想著畝產千斤,賣個好價錢,這一倒伏不當緊,輕則減產,重則絕收,有人會問了,小麥為什麼會出現倒伏呢?這要從以下幾個原因來分析:


1、播種過淺

小麥在播種時,由於深度過淺,導致根系扎的不深,並且也不發達,等到小麥生長到後期後,就極易發生倒伏現象。

2、播種量過大

由於在播期時,播種量過大(有些朋友一畝地小麥能播種50-60斤),田間分櫱過多,通氣不順暢,再加上小麥生長後期,連陰雨天氣較多,就極易發生倒伏現象。

3、播種過密

小麥播種過密和播種量大,情況差不多,播種過密,導致局部區域植株過多,互相爭奪土壤中的養分,然後麥株就會出現影響不良情況,形成弱苗,後期遇到不好的天氣,就會發生倒伏現象。


4、生長過於旺盛

田間肥水較好,小麥生長過程中,相比正常的小麥,生長速度要快很多,這時候,如果不打控旺劑,任其肆意生長的話,由於植株太高,後期就很容易發生倒伏,不過,要提醒一下,不旺長的地塊,切不可打控旺劑。

5、缺肥

小麥由於缺肥,生長能力變弱,比如整顆麥株發黃或者生長不旺盛,在這種情況下,後期遇到降雨大風天氣,也極易倒伏。

6、病蟲害

小麥不論發生病害或者蟲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後果可想而知,小麥不能正常生長,出現病株,發生倒伏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7、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往往是大風大雨,而且是那種狂風暴雨,誰也躲避不了,這個沒辦法。


以上7點,是導致小麥發生倒伏現象主要的原因,當然,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缺肥追肥,有病蟲害的及時打藥防治,播種深度及密度問題,等到下一年種小麥時,小幫手給大家詳細講解。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倒伏,對小麥產量、品質影響很大,其中以灌漿初期倒伏影響最大。

小麥倒伏多發生在肥力好的高產田,倒伏的原因主要有3點:

一、小麥播種過早或播種量過大。

冬小麥播種過早,分櫱多,或小麥適期播種但播種量過大,造成冬前麥田就提前封壟旺長。

這樣的麥田越冬期很容易發生凍害,葉片出現乾枯,如果沒有凍害,拔節期就能出現倒伏。

二、肥水管理不科學。

冬前生長正常的麥田,如果春季溫度回升較快,田間墒情充足,春季追肥多,也容易造成麥田春季旺長,麥田提前封壟,小麥抽穗期就會大面積倒伏。

三、病害危害。

主要是紋枯病危害小麥近地表秸稈,造成小麥基部莖杆死亡,灌漿後期因麥穗沉重而倒伏。

關於【小麥倒伏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就講解到這裡,若有不足或其他問題,可私信找我諮詢,你的問題我解決!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科普知識,解決實質性難題。你的難題,我解決!

稻麥巴巴



一般情況下,小麥倒伏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小麥灌漿期前發生的倒伏,稱為“早期倒伏”,由於“頭輕”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復直立;二是開始灌漿以後發生的倒伏,稱為“晚期倒伏”.由於“頭重”不易完全恢復直立,小麥倒伏主要發生在後期,就是指小麥揚花結束開始灌漿以後。



常見的原因有這麼幾種,一是氣候因素

,小麥八九成黃接近成熟時,根莖已枯萎,如果遇到大雨會加重麥穗含水量,使根莖負擔加重,加上大風吹拂便搖擺不定,造成倒伏。二,化肥使用不合理,很多從事農小麥種植的朋友都知道,給小麥施肥不宜過多用純氮化肥,應該多上磷鉀肥。對於同一品種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種類其倒伏情況也不相同,氮肥後移的田塊比“一炮轟”的田塊倒伏發生輕的多;施純磷、鉀在多的田塊倒伏輕;同一品種氮肥後移且磷鉀肥在90 kg/hm2以上的麥田一般只是點倒伏;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鉀“一炮轟”且純磷、鉀低於75 kg/hm2的田塊。



三,播種密密度過大會使通風透光變差,麥田鬱蔽,植株變弱,麥稈支持力降低;四,耕種因素。由於小麥根系比較發達,若旋耕的田塊土壤比較疏鬆,鎮壓能力就會變低,遇到颳風下雨發生倒伏的幾率就比較高。五,品種因素。倒伏的品種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體過大、莖稈細弱,建議用小麥精量和半精量播種,以降低倒伏的風險。



防止小麥倒伏,要選用抗倒伏品種,降低基本苗數,合理栽培,科學施肥與科學化控相結合,適量深鋤適度鎮壓。

創作標籤

產品標籤| 種植業 糧食作物

內容標籤| 生產技術

答題助理:毛毛 YMA00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