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出自誰的詞?為何被稱為詞中賦梅之絕唱?

一綠浮芳

那麼下面借悟空之口談點自己對後一個問題的看法。按慣例先把這首詞搬運過來:

《暗香》 宋·姜夔
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似乎沒有哪一種花有此殊榮,被歷代文人墨客吟詠不絕,在卷帙浩繁的詠梅之作中,姜夔的《暗香》、《疏影》以其高超的技巧、精緻的韻律“獨樹一幟”,被南宋詞人張炎譽之為詞中詠梅詞作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顯而易見,這兩首自度曲的詠梅之作的詞牌化自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其實自從這兩句詠梅之詩聯橫空出世,暗香和疏影就此成了梅花的代名詞,從這個意義上說,林逋的這兩句詩才是當仁不讓的空前絕後的詠梅詩詞的標準。借用“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之論,姜夔這兩首詠梅詞作應屬“二流企業做品牌”之類,但“且徵新聲”這種開創性的“微創新”使其在“品牌”之作中旗開得勝並一舉獨佔鰲頭,被譽為詠梅詞絕唱亦不為過。下面單說這首《暗香》,有以下兩個鮮明的特點值得稱道:

通過“時空隧道”來回穿梭,站在過去和現在兩個視角去狀摹梅花這一作為“背景”的物象,以“夢想照進現實”式的“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營造了情景交融的不同畫面感,在短短的篇幅中呈現出莫大的格局和空間。

上闕由“舊時”到“而今”,下闕由“正寂寂”到“長憶”,這種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來回自如的切換,不經意間,熱鬧與孤寂、悲傷與歡樂的強烈對比的四個畫面片段躍然紙上,梅花似乎在其中只是作為一種背景而存在。這種空間和時間上的精心佈局,賦予了詞作一種畫面空靈但情感飽滿的絕妙的錯落有致的感覺,並由此整體上提升了整首詞作意蘊,隱隱中有一種“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韻味,與佛家所言的“凡所有相皆為虛妄”的妙境差可比擬,這是這首詞作最值得稱道的地方。這樣手法在短短的詞章中反覆運用的確難度不小,但此詞在這方面一點也不顯得生搬硬套,實乃難能可貴,一舉使這首詞作整體藝術格調“更上一層樓”,讓眾多同類作品難以望其項背,僅此一點,“絕唱”之譽也並非言過其實,更何況此作乃自創新曲,所以從整體上看這首詞“華而又實”,從抒發個人情感的角度來看,儘管只是“小情小調”的“小我”之作,但以其精妙婉約的風格還是令人耳目一新。

通過各種意向和各種色調的鋪陳,行文過渡行雲流水般順暢自然,於平凡中見奇崛,以梅花為主線,暗釦作者對自身身世浮沉的感慨感悟和感觸,其“若即若離”、“不即不離”但又“相依相存”的寫法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通過梅花的“香冷”襯托出個人情感上的“悽清”,達到了一種“奇妙的和諧”。

這首詞中所寫道的“月色”、“玉人”、“竹外疏花”、“夜雪初積”等各種意向在寫梅的詩詞中屢見不鮮,比如元末明初詩人高啟的“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這一句似乎更有韻致。

但這首詞中的借用典故來轉折的這句“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堪稱“神龍擺尾”之妙著,順勢而為過渡到“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起承轉合一氣呵成不動聲色,此時的“瑤席”這種歡快氛圍被“竹外疏花”那種“香冷”不合時宜地所侵襲,故詞人用“但怪得”這句嗔怪的口氣,這樣的一著“明貶實褒”的筆法的運用很好地把詞人的心緒表達的淋漓盡致。而下闕中“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以及“西湖寒碧”這幾句,無論是翠綠(酒杯)、紅色(梅花)、寒碧(湖水)哪種顏色“唱主角”,色調的冷暖與否只是一種表象,到最後總是通過“易泣”、“無言”等冷冷的筆觸將之“點化”為悽清冷峻的情緒“挑大樑”。所謂“境由心造”,這首詞之所以呈現出這樣一種“奇妙的和諧”,與詞人此刻的心緒是相通且密不可分的,寫梅記事看起來著筆頗多,但“盡得風流”處還是字裡行間依稀可見的詞人自身的心境和心情表達,這才是這首詞的“重中之重”的“焦點”之所在。


羅興

出自白石道人姜夔的代表詞作《暗香》,

《暗香》(宋)姜夔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詞序: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石湖:蘇州西南,與太湖相通,南宋詩人范成大晚年退居於此,自號石湖居士。

暗香疏影:語出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姜𧃍:字堯章,與白石洞天為鄰,自號白石道人。少有文名,卻屢試不第,到處拜謁,生活清貧。為人清高,愛情詞含蓄典雅清新,而不輕浮,有人評其“姜白石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詞作於1191年,詞人時年三十六歲。

上片:年華漸老,才情兩疏。

玉人:容貌美麗的人,指詞人愛戀的合肥歌伎。據說姜䕫客居合肥時,認識一對善彈箏琶的姐妹,相處甚歡,但後來迫於生計,離開合肥,此姐妹也相繼離開,天各一方。

何遜:南朝詩人,曾寫過《詠早梅》“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曾作過揚州法曹,此處詞人自比。

疏花:稀疏的梅花。香冷:清幽冷香。

瑤席:宴席。

月色朦朧,笛聲悠悠、梅影橫斜,玉人相隨,詞一開始便詩情畫意,幽淡靜遠,把我們帶到了詞人從前,多次月下吹笛,美人一起,冰天雪地摘梅,可念念不忘,現實殘酷,何遜已老,再也寫不出詠梅寄情了。“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瑤席”:這一句寫梅之氣質與精神,冷字傳神。

以竹的高潔來襯托。竹梅相纏,橫枝斜曳,以疏枝寫梅林,“竹外一枝斜更好”,疏淡而不繁雜,清冷而不孤單。

以酒香來對比。因梅香,宴席也少了些酒肉俗味,多了些清雅脫俗的趣味,別有韻味。

以“冷”字來形容。一個“冷”字是梅香氣質風骨之所在,夜雪中傲放,不畏寒,清傲獨立,香清幽淡遠,不媚俗浮豔,隱含詞人人格追求,更隱喻了玉人遺世獨立的形象。

下片:念念不忘,情深難寄。

江國:江南水鄉。

嘆寄與路遙:感嘆所思人遠,難以寄梅表相思。

翠尊:翠綠色的酒杯。

千樹寒碧:西湖孤山有梅成林。

江南水鄉沉寂,想折梅寄相思,路遙雪寒,山高水長。酒杯也似懂思念苦,傷心淚垂,紅梅也若知兒女情,默憶從前。移情於物,物著我情,彷彿回到過去,西湖邊梅林花盛,雪地攜手賞梅的生活。詞人對往昔歲月的刻骨銘心,反襯今日獨自一人的淒涼孤寂,不言而喻。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這一句寫梅開梅盡之態,寓昔樂今悲之感慨。

色彩配合。翠尊,紅萼,碧水,色鮮豔,梅花,玉人,積雪,顏素淡,深淺明豔均勻悅目,若在回憶與現實中流轉。

虛實映襯。梅盛想到梅謝,飄落的花瓣片片落在詞人心上,片片揪心,花開花謝,春光易老,繁花盛景,何日再見,往昔歡愉,何時再重現,那如梅的玉人,又何時能再見?一切景語皆為情,嘆花謝,嘆人非,無限悽美與纏綿,言有盡而相思無窮。

此詞寫梅,另有用意。梅盛憶往昔樂,梅盡嘆現實孤苦。紅萼香冷,喻玉人貌美潔高,寓自己幽淡超脫襟懷。寫花之形,以玉人為魂,花與人相合。花開花謝,雙雙摘梅,碧水賞梅,而今漸老,人不見,相思難寄,千迴百轉,蕩氣迴腸,相思悠悠,鬱鬱寡歡。

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所說:“詩之賦梅,唯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無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