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又到了新手機集體發佈的日子。2018年註定是“異形屏”手機普及的一年,全球第四手機品牌OPPO在3月19日就在國內打響第一槍——配備超視野全面屏的R15正式發佈,而緊隨OPPO之後,vivo、華為甚至是小米也將推出“異形屏”手機。

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擁有眾多改變的OPPO R15發佈後很自然的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在激烈的討論聲中,有讚美也同樣有唱衰。即使OPPO連續6個季度奪得中國手機銷量排行榜第二名,仍然有人認為OPPO的成功主要依靠營銷和線下渠道。

可是堅定學習OPPO路線的金立手機卻傳出資金鍊斷鏈,欠債百億亟待賣身的消息。所以OPPO的成功絕不僅僅是營銷和線下渠道佈局這麼簡單。

回顧R系列的成功:五年來,穩步前行

OPPO相比於其它品牌,可以說是智能手機時代的後來者,起得比別人晚自然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當時手機廠商集體學習小米性價比線上模式的時候,OPPO卻始終默默的堅持品牌初心——洞察消費者核心需求,用心打造精品。

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比如當年響徹大江南北的“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語,讓VOOC閃充成為OPPO手機的代名詞,其高達20W的充電功率在當時可謂是鶴立雞群,該技術的研發其實就是源自用戶對於續航的強需求。

在2015年,R7發佈的時候,OPPO提出“精品戰略”,堅定了集中研發、生產、渠道等資源,以每年2-3款的節奏專注打造精品的策略。在R9的時候,提出“這一刻更清晰”,將產品的賣點聚焦在拍照之上。

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在R11的時候,再提出“前後2000萬,拍照更清晰”的定位,搶佔拍照手機市場。而R15則又進一步升級了拍照功能,提出“AI智能拍照,讓美更自然”。

OPPO成功把握住每個時期用戶需求的痛點,可謂是穩紮穩打。OPPO不斷針對用戶痛點推出產品,並“力出一孔”的將自己的品牌變成某一品類的代名詞。其實,這種實用主義創新策略,才是OPPO成功的最大殺手鐧。

許多人只是看到OPPO在營銷方面用盡全力轟炸某個賣點,並不知道在營銷轟炸之前,深刻洞察用戶需求,提前做好產品和技術研發,併成功推出產品才是關鍵。

發現用戶需求、做研發、推產品、做營銷、做銷售,這是一套完全不可分割的“組合拳”。

走適合自己的研發路線:讓技術為用戶體驗服務

很多人都將三星、蘋果,甚至華為作為技術研發的楷模,認為它們的研發模式才是正道。其實,真正核心的技術研發並非任何企業都需要去做。

記得華為任正非曾在華為消費者BG講話時候說過,對於操作系統、屏幕這樣的核心技術,我們(華為)沒必要去做,直接用別人的即可。

一些無知網友更是覺得,中國手機企業無非是“組裝廠”,把歐美日韓中的各類零部件拿過來組裝起來,貼個品牌就是手機。

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事實上,手機企業之爭早已從簡單的價格戰、營銷戰轉向技術戰。只是OPPO的技術研發策略和思路,與蘋果、三星們可能並不相同,走的是一條適合自己的技術研發路線。

OPPO相比這些巨頭們,畢竟還是一家年輕的企業。無論在資金實力、人才方面都有差距,一味的過多做非實用性技術創新,將嚴重影響到企業長遠發展。

比如,早在2014年,OPPO就申請了VOOC閃充專利技術共18項,將手機充電速度提升了4倍。直到2016年後其他手機廠商才通過高通、MTK等公司的芯片解決方案實現快速充電。

VOOC閃充技術大幅提升了手機充電體驗,解決了用戶手機待機時間短的痛點。正因這個獨創的實用性技術創新,讓OPPO實現快速的崛起,2016年便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第二名。

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在異形屏大行其道的時候,有媒體發現,OPPO在2017年1月9日就申請了多個關於手機異形屏的專利。這要比iPhone X發佈時間早近9個月。

隨著OPPO手機銷量越來越高,企業也有資金和能力加大研發的投入。目前,OPPO除了在東莞總部的研發、製造中心以及成都、重慶、印度、印尼雅加達和阿爾及利亞的生產基地以外,在北京、東莞、深圳、上海、日本東京、美國硅谷等前沿科技地帶,都成立了研究中心,與總部共同開發前沿技術。

安卓蜂擁劉海屏,OPPO與蘋果、華為的創新方法有什麼不同?

在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方面,OPPO在硅谷的研發團隊與國際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李飛飛率領的Google斯坦福實驗室正在深入合作。

在5G方面,OPPO2015年成立了標準團隊,已經發布了超過300篇的技術文稿,並參加了多個標準化組織,如加入IMT-2020推進組。OPPO還在5G方面與紐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展開了產學研形式的合作。

即使是目前超越了愛立信位居全球第一的華為,也是從一家小廠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一步步長大的。OPPO的技術研發和創新,也是一步步隨著企業實力的增強在不斷加投入大力度。

同時,與華為等企業不同的是,它更加註重於用戶需求和體驗方面的創新,這也是最經濟,最高效,最適合OPPO的技術研發路線。(完)

磐石之心,互聯網魯迅,獨立評論人,網易號年度有態度作者、2017年十大自媒體、藍鯨TMT年度優秀作者、專欄作家,著作有《解密小米》《互聯網黑洞》等。專注於解讀互聯網的未來,10年撰寫1000萬字深度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