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迷戀手機上的遊戲或短視頻?

我們為什麼會迷戀手機上的遊戲或短視頻?

“嗑瓜子”理論

不僅是抖音,但凡涉及到流量、算法推薦的軟件,都在利用大數據掏空你的時間。長期沉迷於這種「娛樂至死」的產物,等脫離精神鴉片後,長此以往留下的只是空虛。每一天短暫的舒適,都在透支未來。

有一個“嗑瓜子”理論:

你在嗑瓜子的時候,隨隨便便幾個小時就沒了。但是如果換成學習,時間就過得特別慢。

因為,一粒瓜子,從你嗑到吃只要幾秒鐘,吃進去就是你得到的反饋,但是工作學習你做了,不一定就能得到反饋,你就會覺得無聊。

學習難,就是因為反饋週期長,你不信你嗑瓜子的時候不吃,過一個小時再吃瓜子仁,你也會覺得無聊,同樣的時間,瓜子並沒有少吃,為什麼感覺變了?

瓜子理論的好處就是提醒我們做事要縮短反饋週期,這恰恰也是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們利用我們的點:

瓜子理論是可以麻痺我們大腦的。

我們為什麼會迷戀手機上的遊戲或短視頻?

人類現在對於手機是如此的依賴,並不是手機本身對人有吸引力,而是手機上的產品讓人慾罷不能,從開始的朋友圈,到後來的吃雞,再到現在很火的抖音。你的時間被這些產品悄悄偷走,以至於讓你從決定睡覺,到真正睡覺,都需要緩衝幾個小時的時間。這些東西讓你沉浸其中樂不思蜀,長期的專注,讓人的記憶力下降,社交功能降低。

一個名叫阮東因的越南遊戲開發工程師曾經設計了一款遊戲叫Flappy Bird,就是操縱一隻小鳥飛躍各種障礙,因為太難了,玩得人並不多。

但是,到了2014年1月,這款遊戲成了蘋果應用商店裡下載次數最多的免費應用程序,阮東因的工作室靠這款遊戲每天的廣告收入就達5萬美金。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很多用戶抱怨這款遊戲太費時間,但是自己又完全停不下來。

2014年2月8日阮東因說自己良心難安,於是發表推文說把這款遊戲下架,這真是業界良心。

我們為什麼會迷戀手機上的遊戲或短視頻?

但是無數的產品經理們都在夢想著成為阮東因,讓用戶上癮就是他們研究的主要課題,所以當你玩著王者榮耀,吃著雞,刷著朋友圈,看著抖音的時候,背後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費盡心思讓這些產品更具有粘性,

他們的目的就是一個:縮短反饋週期,毀掉你的自律

只要縮短了做事的反饋週期,你會逐漸沉迷於短期慾望迅速得到滿足的快感;

只要毀掉你的自律,你就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些東西,當然你也會心甘情願奉上你的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