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農村的農民遷墳嗎?

阿兮隨筆

你見過農村的農民遷墳嗎?

見過的。記得還是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這裡修公路。

有一家的祖墳正好在公路的西邊,遮擋了大半個公路。不遷墳的話公路就要拐個彎很費功夫,然後就去找那個祖墳的後代主人了。說是祖墳,其實就是一個墳包子,不知道為啥是個孤墳,也不應該啊,估計別的墳墓不再這裡,路邊的也不適宜,按照農村的說法,也早該挪挪位置了。正好藉助修公路這個提法,主人家決定動墳遷墳了。

記得我們剛上學走的時候,大家還是在那裡商量著該咋辦?找了很多的村民幫忙,很多的钁頭,鐵鍬和鐵耙子。涼棚已經搭好了,聽說在遷墳的時候是不讓見過多的陽光的,但這也是民間的忌諱罷了。估計也是看好了時辰的,在我們上學走遠的時候,才聽見燃放鞭炮的聲音,應該是決定開始起挖了。

放學回來,人已經全部的走了。速度應該很快,估計是去新祖墳埋葬去了。聽村裡老輩人說,這個遷墳起墳是很有講究的,要不能見光,不能散了靈氣,要先拜過祖先和各路鬼神再說。最後搬拿骸骨木頭的人還要膽子大喝點酒什麼的以免粘上晦氣。這個人不一定要是自己家族的人,但要懂行。應該是有規矩的,不太懂,沒有細問過,主要是越聽越害怕。

還是算了不說了,大半夜的瘮人。


農民妹子一枝花

你見過農村的農民遷墳嗎?

作為一名鄉鎮基層工作者,直接和農民群眾打交道,平日裡經常要為修路、徵地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矛盾與農民群眾進行糾紛調處,其中遷墳在所難免。記憶最深刻的是2010年1月修建高速公路經過一個村的祖墳,因山高箐深無法繞行,該村269座祖墳集體遷移!


農村古話道:“窮不改門,富不遷墳”。特別是對我們少數民族來說,祖墳是至高無上的,不可隨意採挖和遷移,若損壞陰宅吉地,村民認為對本村極為不利。所以開始這個典型的彝族山寨村民不同意搬遷,後經多次反覆做思想工作才同意遷移。

確定祖墳遷移後,除縣、鎮層層組建工作組以外,村裡以年長者為主組建了臨時遷墳小組,先後請來2位風水師,探測祖墳新址。隨後在當地畢摩(唄嗎)的全程主持下,就探測、規劃、山向、定位、葬儀等事項進行反覆測試,最後確定新祖墳地。

畢摩介紹說,該地為亥山來龍,地盤坐山為亥山,已向,七二分金為丁亥,八卦方位為乾卦,坐山經度為315度,緯度為305度,天盤八運為後山前水局,玄空地運為一百六十年,下元甲子向運(八運)到山向屬比較理想的墓地座落。


遷移墳地選定後,擇日作了7天的充分準備,於畢摩確定的黃道吉日舉行遷墳儀式。由村長主持儀式,村裡德高望重之人宣讀儀式口訣,畢摩口誦祭祀經(彝語),向先祖說明遷墳原因等。

隨後,在吹鼓手、板鼓、彝語花鼓舞及全村男女老少近200多人的送葬隊伍陪送下,先把3位高祖由原地移柩到新地新穴安葬,隨繼歷經16天,移柩269座祖墳到新穴安葬。


在我們民族山區,遷墳視為一個家族的大事,關係到後代子孫任途、官運,所以慎之又慎。

我們當地一般就請上知天下知地的彝族畢摩或者風水大師和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親臨指導,因為墳的立向和深淺至關重要,在遷墳過程中相關的道場和儀式均由畢摩全程操持。一般把清明節、中元節、祭祖節定為修墳動土、移骨安葬的最佳時機。

我是花腰妹,來自雲南民族山區,如果你想了解山區農村,體驗民族風土人情,請關注我!花腰妹願和你一起分享!

  


花腰妹

你見過農村的農民遷墳嗎?”老實說,就在去年,老農在老家農村經歷過一次,算是多少懂一些農民遷墳的事情。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

農民遷墳,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葉落歸根的農村遊子。

農村人葉落規格的思想最嚴重,很多離開故土五六十年,最後客死異鄉的老人,臨終念念不忘的就是有一天遺骸能夠回老家,埋進祖墳地,死後也要魂歸故里像這樣的案例,新聞上也不少,我們的臺胞和海外僑胞,有些有這樣的要求。

2、在外地去世暫時埋在當地的村裡人。

農村風俗多。因風俗和特殊原因,無法當時送回老家埋入祖墳的人也是有的。比如老人們去很遠的城市幫兒女照顧孩子,或者歲子女居住,最後去世在那邊,也只能當地火化掩埋,或存留骨灰,等燒過三年祭後,骨灰遷回老家下葬。

3、信風水的人,擇風水寶地遷墳。

農村有一些家裡出凶事,比如橫禍,連續少亡,無後等,就會亂找原因,懷疑祖墳有問題,甚至找人破解另擇風水寶地,試圖遷墳改變命運。

這樣的遷墳自然很講究,要家裡的嫡系男丁,在晚上動遷(鬼屬陰,不能見太陽),還有許多雜七雜八的規矩,在此不表。

農村老話:“死者為大”,那感覺好像不管人活著時候多麼卑微,一去世就瞬間昇華,成為神秘的存在,總覺得他們會無形中影響著後代吉凶,我想這與農村風俗敬天敬地敬鬼神的老思想有關。我比較欣賞農村的另一種說法:“人的運氣好了,鬼神也得讓路”,這才是相對積極的人生觀。

4、集體號召平墳導致的大規模農民遷墳。

像這樣的平墳行為,老農兒時見過,是在農業學大寨時期,轟轟烈烈戰山河整修水利,確實是全村總動員的平墳。自己家的墳,自然是深埋,平了墳頭,照樣在地裡種莊稼。一些無主的亂墳,包括六十一還家的油簍墳,直接是挖了整地。

那時老農只有幾歲年紀,跟著一幫孩子看大人們在墳地裡挖墳,一大钁頭下去,刨出個油簍罐兒,社員們並不害怕,撿起來扔到一邊,棺材板兒、骨殖做柴禾,就在地裡熬糞積肥。破除封建迷信,好像人人都膽子大,啥也不害怕。

人生從生到死走一遭,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就好。經歷過太多生死,反而把一切都看淡了,順其自然,自然而然,就是完滿。其他的,又何必太過在意呢?

我是【南鄉老農】,喜歡我的觀點就請為我點個贊吧!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不同經歷和觀點!

惠姐說三農

農村遷墳講究蠻多的,這也許是風俗,下面介紹一下我們當地遷墳的那些事以饗讀者!遷墳通常清明節這天遷墳的較多,但遇特殊情況遷墳時一般先看好日子,選個時晨,一般零晨1一3點,不許見其他人,不許見日頭。然後家中的兒子、孫子,還要找幾個對屬相的年輕男人一塊去遷墳。遷墳兒孫要穿孝服,備好棺槨,紙錢,五碗素菜,烈酒及香水等,到了墳地兒孫先上香,擺好酒菜,點燃烈酒,然後扣首,行大禮,告知先人今要喬遷。系列動作結束後開始挖墳,從這時起所有人等不允許再開口講話,不要驚動先人,把屍骨遺骸全部收好,用白布兜著裝入事先備好的棺材,棺材也要事先漆上大紅漆,裡面用白紙糊好,再擺上紙錢、新衣服,裝入屍骨後蓋上蓋子釘好,起棺運往墓地新址。選好的墓地要先燒香,然後用銀簪子畫出適宜的地塊再動土。如果是夫妻併骨還要注意男左女右,先找到原入土的棺槨木板,再挖新墓,讓兩棺材相合用紅絲線搭上再覆土。棺材埋好後要燒香、燒紙,兒孫磕頭,禮畢回家。


金華悟道

小時候見過一次,就是在我們家現在宅基地的方位下面,還是附近區域,有些模糊了!

那時候碰到的遷墳應該是與人們活動區域有關,由於我們村裡很多墳地就在村南邊,但那時我們村也是向南邊不斷拓展活動範圍,導致一些附近的墳地不得不遷移,就像我們家新宅基地下面就原來有墳地,不過小時候主家給遷走了。

雖然具體流程不記得了,但那時人們遷墳時是非常隆重的。會比較講究,一切按傳統習俗來辦。



非常清楚的記得,開前墳,會在挖開的墳墓上面搭一個用布構成的簡易棚遮住陽光,以前很好奇,但也只是遠遠的觀看。

由於時間比較久了,那時還小,根本不得啥情況。

小時候做個很多膽大的事,例如:

由於以前埋的棺材比較淺,一些年份久遠的就會露出來,有時候就會撿到人骨頭或人的頭骨,就會拿著玩!

另外,記得有一次放學路過墳場,曾在一個新墳上看到上完墳留下的東西,其中有一袋軟糖,就被我和小夥伴們分著吃了😁。

小時候的回憶因為一次聯想,記起來很多,兒時的樂趣太多了,可惜一去不復返了。


龍百曉生

頭遷之前先準備好必要物件,新棺材兩口,一般都是一個墳頭裡兩位先人,三丈左右的一塊布,茶葉,紅手套,蘿蔔,紙錢,小型招魂帆,物件準備就緒一般這項儀式自己弄不了,得有全族人來參與,墳頭的直系親屬帶頭燒紙錢後搭起三丈布遮擋陽光,先人遺骨不能見光,後拿直系親屬先用鐵鍁動下墓地四個角,然後全族壯漢齊動手拋開浮土看到棺材,然後直系親屬戴上紅手套,誠懇的拿起先人遺骨裝入新棺材,先從頭部開始,遺骨都移入新棺材後,在原地遺骨遺留處,先從頭到腳的位置抓幾把土一起放入新棺材,隨後在坑裡扔一個蘿蔔,一個蘿蔔一個坑可能就是這麼來的,然後把一包茶葉倒入新棺的遺骨上,心誠嘴裡要說這親人稱呼的名字說,入新房哪不舒服自己活動活動,然後蓋棺帽起靈,期間遮擋陽光的布不能撤,直到遺骨遷入新棺蓋好財帽後在撤掉,直系親屬手拿招魂帆前面開道,嘴裡要時常念著先人稱號說搬新家了,族裡眾壯勞力抬著棺材去新墳地在從新安葬,先人安息,後人有得有福🙏🙏🙏🙏


永恆56292296

我給我爸遷墳過。2012年7月份,接到鎮政府通知,應挖山開發,爸爸的墳需要遷走,一大早我喊了一位專業遷墳的老師傅,帶著他來到了墳頭,叫了輛挖機把挖的見到了棺木,然後把棺材打開,我請的師傅下去清理遺體,重要的步驟來了,他先從腳底一根根的把骨頭抽出來放我手上,我就負責把骨頭上面的灰塵給擦洗乾淨後裝在罈子裡,全程我的心裡真的是五味雜陳。裝完之後抱著裝好屍骨的罈子重新在另外一個挖好的墳埋好,全程就是這樣了(我們這邊是土葬的)


超級螞蟲義

確實親眼看到過,棺材跟屍身基本已經腐朽的跟泥土混合在一起了!遷墳的人需要把骨頭塊一塊的找到,並且拼接好




設計絲印貼花634

小時候見過,我們這邊遷墳,一般是夫妻合葬,有些是一方歲數不大就死了,不能進祖墳。等到另一半壽終正寢的時候一起葬入祖墳。


記得那時上小學的時候,同族一位爺爺故去了,這位爺爺一生娶了三位奶奶,前兩位都是結婚沒幾年就死了,那時候結婚早,也就才十七八歲的樣子,沒有子女不能葬在祖墳,一位葬在了自家地裡,由於時間太久,田地幾經轉手,早已經沒有了墳頭,就只寫了一個靈牌,。另一位奶奶死後則葬在一塊閒地上了,最後成了專門葬少亡墳的地方,就沒有迷失。那時一個早晨去了很多的人,燒了紙錢就挖開了,由於是在很多大樹下面,記得當時好像沒有遮擋陽光。時間太久細節記不住了,好像是挖到骨頭,又把骨頭撿到了一個新的棺材裡,還有很多陪葬品,金器首飾等。挖掘完了去新墳地的時候不能進村,是繞的附近的路。我們這裡是下午下葬,這樣兩個新棺材被放在長條板凳上,上面支了遮陽的彩條布,等著下午一起入土,。還有就是遷墳,不管是新棺材,還是舊棺材都不能再用了,必須原地掩埋


一個專業安櫥櫃的

看了多人評論,沒有一個正確。為什麼那?最關鍵的是,骨灰與骨頭的遷移,方法不同,應該分別而論。不懂得用什麼工具,擴多大金井。遷走後舊穴中丟進什麼物品等等幾十種說法。

注:遷除幾十年的山墳,取骨的第一相用具是什麼那?但首先忌鐵器。誰回答一下那?

比如:鐵鍬不可以直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