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激勵、職業生涯與薪酬設計,含一個流程兩個表哥

員工激勵、職業生涯與薪酬設計,含一個流程兩個表哥

一、 激勵

激勵可分為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兩種形式:

1. 內在激勵

a) 參與管理

b) 決策權

c) 承擔更大的責任

d) 升遷、涉外的機會

2. 外在激勵

a) 直接

i. 基本工資

ii. 獎金

iii. 股權

b) 間接

i. 福利

ii. 排憂解難

iii. 保險

iv. 津貼

公司對於員工的激勵有很多種形式,而對於各種形式的激勵方法是否起到了較好的激勵效果,是否還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問題?

(Qs)

(1) 晉升

a) 路徑單一?

(2) 加薪

a) 加薪層次小?

b) 加薪空間小?

(3) 獎勵

a) 獎項設置太少?

b) 精神獎勵太少?

(4) 上級鼓勵

a) 上級只知道處分不知道鼓勵?

(5) 獎金

a) 獎金分配沒有起到激勵效果?

不管對於何種形式的激勵方法,要問是否起到了激勵的效果,是否針對本公司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激勵措施,.是不重視激勵員工過度透支人才浪費人才還是激勵不得法?

二、 內在激勵與職業生涯

除了物質激勵員工還需要在企業成長的同時,讓員工看到個人職業發展的希望,讓公司員工感受到公司對個人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要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指導,讓員工願意同企業一起發展.

1. 從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看企業對員工職業生涯引導

a) 聘用

i. 在錄用時無明確在本公司發展方向的指導?

b) 培訓

i. 員工憑感覺摸索提高自己,公司的培訓不滿足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

c) 使用

i. 上級人員與員工的溝通不足,缺乏對員工發展的支持何引導

d) 考核

i. 未幫助員工很好的分析自身,考核績效未成為引導發展的標準並反饋1

e) 激勵

i. 簡單的激勵不足以鼓勵員工積極進取

2. 晉升通道

公司人員大體可分為三類:1.職能管理人員,2.技術人員,3.其他人員,目前的普遍現象是個人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唯一的晉升通道就是走管理通道.不論是技術人員還是其他人員都想走管理這一通道獲得晉升,認為各類人員只有到了管理崗位,待遇才能明顯提高的可能,提職是晉升的唯一路徑.但是管理職位畢竟有限,滿足不了發展需求,而且

單一的走管理通道而缺乏技術通道將對公司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a) 技術人員到一定級別,薪酬及待遇再無提升餘地,向上無發展空間,

(b) 只有到了管理崗位才有所改變,提職是唯一的出路

(c) 影響公司技術人員專注於研究,發展技術,增強公司技術實力

(d) 不是所有的技術優秀的人員都適合到管理崗位,少了一個優秀的技術人員,多了一個蹩腳的管理人員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對於關鍵技術人員的激勵問題,是否有效?

晉升通道單一?職業生涯如何引導?崗位輪換計劃?

三、 薪酬體系

n 薪酬策略與工資

薪酬包括:1.崗位工資;2.級別公司;3.效益工資.

注意事項:

1. 要讓員工明白工資構成包括哪幾個部分,增減變化有什麼依據

2. 要有基礎崗位分析與評價,按照工作分析->崗位評估->薪酬體系來完善和建立薪酬制度,以崗位評價為依據,建立起一種公平合理的薪酬結構

3. 級別工資的構成是否合理?職務與技術職稱及學術職稱三種級別工資線混在一起?

4. 效益工資發放是否有固定明確的標準,領導拍腦袋決定?

n 薪酬策略與企業發展階段

對於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處於該階段的企業應該選擇相應的薪酬策略配合公司的發展:

(1) 成長階段

i. 【說明】:薪酬策略應當具有較強的極力性,以和發展的要求相適應

ii. 【策略】:高額報酬與中高等程度的激勵相結合

(2) 成熟階段

i. 【說明】:保護市場,保持利潤,鼓勵薪技術開發與市場開拓

ii. 【策略】:基本薪資處於平均水平,獎金所佔比例較高,福利水平中等

(3) 衰退階段

i. 【說明】:控制成本,爭取利潤

ii. 【策略】:較低的基本薪資,標準的福利水平,與成本控制相結合的獎金。

正確認識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然後根據其所處的階段選擇相應的薪酬策略。

n 設計薪酬體系要遵循的原則

(1) 公平性

a) 公平包含外部公平、內部公平和自我公平

b) 薪酬制度要有明確一致的原則作指導,並有統一的、可以說明的規範作依據

c) 管理者要創造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條件,並引導員工把注意力從結果均等轉到機會均等上來。如果機會不均等,單純收入與貢獻比相等並不能代表公平

(2) 競爭性

a) 根據人才的供求關係確定競爭性的薪酬。對於技術要求強的稀缺型人才,供給有限,應該使其薪酬高於其他企業或具備競爭性。對於普遍性的勞動力,其薪酬應不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3) 激勵性

a) 在內部各類、各級職務的薪酬水準上,適當拉開差距,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讓員工看到奮鬥的目標和方向

(4) 適應性

a) 薪酬水平要和行業以及企業自身的特點相適應

b) 技術密集型企業的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少,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員工的士氣和績效上,不必過分計較支付水平的高低。勞動密集型企業中的人力成本所佔比重大,因此需要“斤斤計較”

c) 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相對其他企業薪酬支付的敏感度會弱些

n 薪酬的各組成部分體現出不同的剛性和差異性特點,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偏好採取相應的薪酬模式

(1) 高穩定模式

a) 薪酬主要取決於工齡與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個人的績效關聯不大,員工收入相對穩定。

b) 薪酬的主要部分是基本薪資,獎金的比重小,福利、保險比例適中

c) 員工有較強的安全感,但激勵性差,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重

d) 適合於穩定經營的企業和事業單位

(2) 高彈性模式

a) 薪酬主要根據員工近期的績效決定

b) 獎金和津貼的比重較大,福利、保險、津貼的比重較小;基本薪資常採用績效薪酬(計件薪酬)、銷售提成等薪酬

c) 激勵性強,但是員工缺乏安全感

d) 適用於員工熱情不高,人員流動性大的企業

(3) 折衷模式

a) 基本薪資、獎金、和其他附加工資的比例適中

b) 重視福利、津貼和保險等附加薪資的作用

c) 兼顧員工的安全性需求和企業激勵性目標

d) 適用於一些成熟的高科技企業,跨國公司通常採取這種模式

n 基本薪資制度的建立流程

員工激勵、職業生涯與薪酬設計,含一個流程兩個表哥

n 三種典型的確立基本薪資的方式

(1) 崗位技能薪酬制

a) 員工的工資主要取決於當前的崗位性質,在工作分析與職位評價的基礎上,以評估的結果作為分配依據。即通過工作分析與職位評價確定薪點,合理調整崗位技能工資的結構比例——實施以崗位工資為主、以技能工資為輔的結構

b) 適合於穩定性生產的工業企業

(2) 職務職能薪酬制

a) 以履行職務的種類和程度為基準來確定薪酬的一種制度

b) 將工作性質相同的職位歸入一個集團確定職檔(職系),再將每個職務分級別類,最終定出每個等級的薪酬標準

c) 適用與技術含量高的企業

(3) 市場定價工資制

a) 不僅僅把工資作為勞動報酬,更看成是企業的一種投資行為

b) 為激勵和吸引優秀人才,特別是市場上稀缺的人力資源,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設立工資特區,目的是增強薪酬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留住骨幹職工

c) 以市場價格為基礎,採取談判的形式確定工資,一般採取保密制度

d) 適用與一些高科技企業或一些企業的稀缺管理人員、市場人員和技術人員

n 崗位技能工資等級示例

員工激勵、職業生涯與薪酬設計,含一個流程兩個表哥

n 職務職能薪資制職檔職級示例

員工激勵、職業生涯與薪酬設計,含一個流程兩個表哥

本文作者鄧玉金,資深HRD,實戰培訓師,《招聘的8節實戰課》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