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獨特生活習俗

南召有三個獨特生活習俗,這是連南陽人剛接觸時都感到頭疼的生活習俗,外地人更是不能理解和下嚥的。


南召獨特生活習俗

南召獨特生活習俗一:“喝涼茶”(也叫蓮菜茶)。

這種涼茶,並不是放涼的開水,而是清熱解毒的飲食品。根據人員的多少,買回1-3斤的排骨(肋排最好),鍋裡添上十來碗水,再把事先洗乾淨的綠豆、蓮菜、蘆葦根、茅草根、蒲公英、地黃、石白菜、竹葉等中草藥放入,大火加熱沸騰後,中火把排骨、綠豆燉爛即成。愛甜食的人也可以再加點冰糖。把中草藥撈出,即可分食之。縣城不少人賣蘆葦根等“涼茶”的添加料。

不放排骨也可熬製;不放綠豆、蓮菜,只用幾種中草藥也可熬製。熬製涼茶的蓮菜最好是“面蓮菜”,但這種蓮菜比較少,也不大好區別。現在,南召人的婚喪宴席上,也把這種涼茶作為一道大菜列入食譜之中,不過一般只有排骨、蓮菜、綠豆、蒲公英罷啦。

南召獨特生活習俗二:“喝甜肉湯”。

南召人把不放鹽的“淡”的食物叫做“甜”的。當然放糖的也叫甜的。甜肉湯有兩種。

一種是街上專門的牛(或羊)肉湯館做成的。用大的陶器(缸)當鍋,壘製成很深的大鍋臺,把牛(羊)骨長時間的熬煮(加有什麼配料不得而知),把肉煮爛,撇去浮沫、浮油,肉撈出放涼,便於切片。顧客根據需要買好肉,店主給你添上熱湯。有人再買個火燒,就興致勃勃地吃將起來。也有人喝點“甜湯”之後,再在湯里加點細鹽、蔥花、辣椒麵,這種吃法是當一頓正餐的。特別是冬季,喝的人更多,有滋補暖胃的功效。

另一種則是用單一的柴老母雞或柴鴨,到藥店買幾種能吃的中藥,如當歸、棉芪、山藥、白豆、寸冬、大棗等(一般每種50克左右),放在一起燉煮兩三個鐘頭即成。吃肉喝湯,把當歸、棉芪去掉,其他的也是可以吃的。這種甜肉湯扥功效要全面得多。滋陰補腎、提氣生津。有期待冬至日,幾乎家家戶戶要燉煮這種肉湯。講究的人家,燉煮的是“五虎湯”雞、鴨、牛肉、羊肉、排骨等,甚至野兔、野雞等。

喝這種肉湯時,多數人是把表面的油脂撇去。吃罷再把剩餘的加熱至沸騰後放在廚房,放幾天也不會變質。

南召獨特生活習俗三:“幹呲兒喝酒”。

南召方言中的“幹呲兒”,就是不用準備下酒菜而喝酒。這種喝法,只有三五個”對勁”的朋友在一起吃飯後、或者一般的幹活人閒暇無事時的喝法。正規宴席是不用此法的。

主人把酒瓶拿出來,有的話再倒上茶水,遞上香菸,就算準備齊全了。眾人猜枚划拳,盡興而罷。或幾人邊喝邊說話,也是別有情趣。這就是酒場中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以酒為中心,煙、茶兩個基本點。這種喝法,沒有基本功是萬萬不行的。

過去南召人待客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正規宴席,先端上八個盤子,四葷四素{四熱四涼}然後送上饅頭,這叫“墊墊”,不讓客人空腹喝酒。另一種是比較隨意的待客,先吃飯,飯後再搞四個或八個下酒菜,重新擺上筷子喝酒。其實這種喝法是當科學的,不空腹喝酒傷及胃粘膜。可惜現在只得隨著外地的習慣,先喝酒啦。

南召獨特生活習俗

南召日常生活四大怪:“吃飯端碗跑在外,睡覺被子兩頭拽,尿尿褲筒掏出來,有墩不坐蹲下來”。這四大怪主要存在於二十一世紀以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這四大怪已經在不少地方和人群中淡出。

南召第一怪:吃飯端碗跑在外。

這是當時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相近的幾戶、十幾戶鄰居,吃飯的時候,端著飯碗集中到一個地方(即通常所說的飯場兒),少數或有石頭可坐,而大多數則蹲靠在牆根、樹根。飯場兒一般是夏天可遮陰、冬天可曬暖的開闊地,有四季不換的,也有冬夏轉移的。過去人們的勞動強度大,飯量大,有的人就用大海碗甚至用小缸盆盛一大碗糝子湯長紅薯(晚上喝湯則是麵條),叨點韭花、蘿蔔繭放在碗邊,再拿一截槓子饃,吃著拍著,上至國家大事,下至風土人情。其樂融融、其情切切,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不畏困苦的精神風貌。

南召

第二怪:睡覺被子兩頭拽。

過去,人們缺衣少被,甚至連睡床都不多,於是,睡覺時,就採取一個被窩兩頭睡人的辦法(方言叫熥榻),既省被子,又省床,冬天還可以相互靠體溫取暖。如果天氣太冷,又無再多的衣被可蓋身上的話,人們就冷得不自主地把被子往自己這頭拽。這就是“兩頭拽”了。窮人家不僅是倆人睡一個被窩,甚至多人睡一個被窩。

南召第三怪:尿尿褲筒掏出來。

從前沒有現在人們穿的這種前開口的西式褲子,都是大襠褲、寬褲腿(便於幹活時不會因彎腰、叉腿等把褲縫弄開),多數人又不穿短褲,於是男人在小便的時候,就不用解褲腰帶,直接把褲腿從下邊摟上來就可以行事了。

南召第四怪:有墩不坐蹲下來。

這種習慣不知是因為過去缺乏凳子或是為了方便形成的習慣,反正整個河南人都愛蹲(方言叫骨就、骨裝)。飯場兒裡蹲吧是時間短;幾個人遇到一起,骨就到僻靜處就拍開花啦吧,是坐的條件不具備。但有時明明有凳子也不坐,偏愛骨就那裡。甚至我在煤礦的食堂裡看到過骨就到桌子四周的板凳上吃飯的礦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