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到底有多大?

中際網

人類對銀河系的認識是逐漸加深的,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存在銀河系這樣的星系。

18世紀中葉,人們就已經意識到,除行星、月球等太陽系天體外,滿天星斗都是遠方的“太陽”,而這些“太陽”又很可能集合在一個空間有限的巨大系統上。

第一個通過觀測研究恆星系統的是赫歇耳,他用自己磨製的反射望遠鏡,計數了若干天區內的恆星。1785年,他根據恆星計數的統計研究,繪製了一幅扁而平、輪廓參差、太陽居其中心的銀河系結構圖。不過他用50釐米和120釐米口徑望遠鏡觀測,在發現望遠鏡貫穿本領增加時,觀察到的暗星也增多,但是仍然看不到銀河系的邊緣。這時赫歇耳意識到,銀河系遠比他最初估計的大。

赫歇耳死後,其子J.F.赫歇耳繼承父業,將恆星計數工作範圍擴展到南半天。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測定恆星的距離,並編制全天星圖。

1906年,卡普坦為了重新研究恆星世界的結構,提出了“選擇星區”計劃,後人稱為“卡普坦選區”。他於1922年得出與赫歇耳的類似的模型,也是一個扁平系統,太陽居中,中心的恆星密集,邊緣稀疏。

沙普利則在完全不同的基礎上,探討銀河系的大小和形狀。他利用1908~1912年勒維特發現的麥哲倫雲中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測定了當時已發現有造父變星的球狀星團的距離。在假設沒有明顯星際消光的前提下,於1918年建立了銀河系透鏡形模型,太陽不在中心。上世紀20年代,沙普利模型已得到天文界公認。由於未計入星際消光效應,沙普利把銀河系估計過大。直到1930年,特朗普勒證實星際物質存在後,這一偏差才得到糾正。

銀河系物質約90%集中在恆星內。1905年,赫茨普龍發現恆星有巨星和矮星之分。1913年,赫羅圖成名後,按照光譜型和光度兩個參量,得知除主序星外,還有超巨星、巨星、亞巨星、亞矮星和白矮星五個分支。1944年,巴德通過仙女星系的觀測,判明恆星可劃分為兩種不同的星族。一種是年輕而富金屬的天體,分佈在旋臂上,與星際物質成協。另一種是年老而貧金屬的天體,沒有向銀道面集聚的趨向。

恆星成雙、成群和成團是普遍現象。在太陽附近25秒差距以內 ,以單星形式存在的恆星不到總數之半。迄今已觀測到球狀星團132個,銀河星團1,000多個,還有為數不少的星協。據統計推論,應當有18,000個銀河星團和500個球狀星團。二十世紀初,巴納德用照相觀測,發現了大量的亮星雲和暗星雲。1904年,恆星光譜中電離鈣譜線的發現,揭示出星際物質的存在。隨後的分光和偏振研究,證認出星雲中的氣體和塵埃成分。

近年來通過紅外波段的探測,發現在暗星雲密集區有正在形成的恆星。


火星叔叔鄭永春

天文學家通過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認為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據天文學家最新研究估算,宇宙的直徑可達920億光年,甚至更大,這在我們人類的想象中,已經趨近於無限,而且整個宇宙還在加速向外擴張,直至何時停止,這個我們無法預料!

下圖是由美國宇航局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迄今為止人類所觀測到的最遠星系,有多遠?距離地球315億光年,可以看出,這個星系很孤獨,在它周圍沒有更多的其它星系存在!

銀河系到底有多大?

地球處在太陽系中,而單單一個太陽就佔到了整個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而銀河系中存在著許多類似我們太陽系這樣的行星系統。據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含有2500億顆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

銀河系的直徑達10萬光年,我們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上,距離銀心約2.6萬光年。

下圖是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一張最為深邃的星系圖!

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到底有沒有盡頭?

銀河系外還有河外星系,我們已經觀測到1000億個星系,據天文學家估算,宇宙中至少含有2萬億個星系。這些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平均估計,每個星系團含有百餘個星系,現在已經發現上萬個星系團,每個星系團直徑可達上千萬光年。

比星系團更大的就是超星系團,大部分的超星系團是由幾個星系團聚集在一起形成,少部分的是由數十個星系團組成。它往往具有扁長的外形,直徑可達數億光年。

宇宙似乎沒有盡頭!誰在控制整個宇宙?我想,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但這也說不定!


一枚遊戲科幻迷

宇宙是個帶遮羞布放飛的“鴿子”。

嬰兒在孃胎裡,會感受到運動,聽到聲音,出生了,感受到餓,會哭,會鬧,會順著氣味找奶吃,吃飽了,見到了光,好奇這個世界。

人生下來就有五官(五感):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肌膚(觸覺),還有第六覺(心裡感覺、心覺),人類天生會思考。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終於發現,所有思考的都與現實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思考無邊無際,有的錯得連光也追不上,思考不受限。人類終於發現,宇宙露出了一角,讓你摸,讓你看,讓你摸不到邊,讓你看不全。人類終於發現,人類在肓人摸象,只摸就近的,不讓摸遠的,人類在眯眼瞎看,只看一條縫,不讓看全的。

人類會思考,聽到雷聲,就有閃電。人類先明白了,聲音有速度,再明白了,光也有速度,只聽到雷聲,卻有時沒看到閃電,人類明白了,除了可見光,還有不可見光。人類將白光拆開,得到了彩虹,人類造出儀器將不可見光頻移,看到了不可見光,看到了紅外線,看到了紫外線,發現了電磁波。人類摸的本領不見長,看的眼睛卻睜圓了。

人類一直在看光,看各種各樣的光,從光的這頭看到那頭,發現了光的好多秘密。

光有譜線。人類發現,光也有“指紋”,不同的元素髮出的光,譜線不一樣。人們可以用光譜線來辨別遠方的星系構成。宇宙終於露出了褲衩衩,被發現了遮羞布。

光有速度。人類發現,光也有極限,光也有速度,光速C還不變,人們講距離,開創了光年。人們騎上了宇宙之光,發現一切都是相對的,自己看到的,總與實際不太一樣,總存在光速延遲,人類看到的都是過去,看得越遠,越是久遠。宇宙的遮羞布漏了光,還漏了過去時光。

光會紅移。人們發現,光速雖不變,但不同速度的觀察者看到的光不一樣,光的頻率、波長會變魔法,而且變的法門被人們發現了,幹變萬變,光譜線的規則不變。宇宙的遮羞布露出了尾巴。

光有能量。人們發現,光有能量,而且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普郎克常數h被發現了,光能量E=hv,v為光的頻率。愛因斯坦相對論,發現了E=MC²,更準確些,E²=(PC)²+(MC²)²,還被狄拉克開了方,拉開了量子力學序幕,讓人們發現了正電子、反物質,想到了量子自旋、量子糾纏,讓人們思維轉個不停,糾纏不歇。

人們用光,看太陽,看月亮,看星星,拼出了太陽系行星軌跡,大致拼出了直徑約10萬光年,厚約1萬光年的鐵餅狀銀河系,發現了銀河系模糊的四大旋臂。宇宙遮羞布還讓人類掀開了一個角。

光有偏振。人們發現,電子自旋為1/2,正反電荷屬性不同,而光自旋為1,正反都是自己,不同的是光偏振現象,還讓人們用作了長距的密鑰分發,更好地隱藏思想交流。人類將宇宙的遮羞布扯下了一小塊蓋在了身上。

光有弱點。光速雖快,但有致命弱點,光快不過引力效應,光快不過宇宙生長速度,宇宙永遠是贏家。更遠方的宇宙不讓你看,光永遠到不了你的眼,近些的宇宙不讓你看全,光跑不出視界黑洞。銀河系的中心銀心不讓見,銀河系的各處安裝了眾多的引力透鏡,隱藏在視界黑洞中。宇宙給自己披上了披風,繫上了安全帶。

光也有限。光源越遠,光強度越弱,星系在退行,光源越遠,光紅移得越厲害,光源再遠些,紅移得沒了,永不可見。雖然如此,卻暴露了一個秘密:宇宙的背景是黑的,如果宇宙無限,那麼有限的時間內形成不了無限的宇宙,時間也必須無限,無限的光無限地在宇宙各處發出,宇宙到處應都是亮的,可天空背景是黑的,只能是,

宇宙背景輻射有限,宇宙有限。

光走不遠。宇宙有限,時間有限,有限的時間,光走不遠。從沒有發現一束光,從宇宙的這頭跑到那頭,也從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有效應從宇宙的那頭作用到這頭,所有的效應,被各自侷限在局部,作用不了全宇宙。光走不遠,宇宙雖然演奏統一的一長曲,但不能全看到統一的指揮棒,而只能看著統一的樂曲,演奏。宇宙之規律一旦形成,再也沒有力量去調整修改。宇宙樂曲沒有任何指揮者能修改。

宇宙這個被帶著遮羞布放飛的“鴿子”,獨自個兒飛。


stemmer

銀河系簡介:

銀河系,就是我們太陽系所在的巨大棒旋星系,有著1000—4000億顆恆星、星團、星雲、星際塵埃以及其他星際物質,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

整個銀河系質量巨大,總質量約為太陽的2100億倍,太陽位於銀河一個支臂獵戶臂上,至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2.6萬光年。

銀河系的中心為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人馬座A,自內向外由銀心、銀核、銀盤、銀暈和銀冕組成。

銀河系到底有多大?

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中心厚度1.2萬光年。

這麼大的數字是什麼概念?

就是假如以光速飛行,橫穿整個銀河系需要16萬年,不是16年,就是這麼大,這麼恐怖。

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的到底有沒有盡頭,誰在操控整個空間?

宇宙有沒有邊界,目前無法證實有些人認為是無窮無盡的,有些人認為是有邊無界的,還有些人認為宇宙是多重空間或者平行宇宙的……

至於誰在操作著宇宙發展,目前也無法證實和知曉。

可能是某種什麼能量、或者強大生物、或者所謂的造物主……

……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銀河系究竟有多大?首先我們要弄清銀河系的構成。根據科學研究和對天文觀測,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主要由銀盤,旋臂,核球,銀暈,以及外面的銀冕等部分組成。形狀好象我們經常看到的日暈差不多,只是銀河比日暈多出幾條旋臂。

銀河系的主體部分是銀盤,它的外型如同一隻放平的盤子,形同扁盤狀。銀河系的大多數星雲和恆星都集中在這個扁盤內,銀盤的直徑大約8萬光年,中間部分較厚,靠近盤底部分厚度大約6ooo多光年,從盤底向四周擴展,越往邊緣越薄,我們的太陽系大約就在盤底與邊緣的中間處的一條旋臂內側,厚度也只有銀盤中間部位的一半厚。

由於銀河系本身不是靜止狀態,本身也要自轉,所以銀盤中的億萬顆恆星,環繞著銀河中心一起旋轉。銀河銀盤共有四條旋臂,分別有序地從銀盤中心一圈一圈向外彎曲地伸展開來。看上去就如同急流的漩渦一樣。這裡所說的旋臂實際上完全是恆星,星雲,塵埃和星際氣體集中的區域,這些物質和恆星並不是始中固定在一處,它們一直在旋臂上進進出出,只是進出有序,因此,使旋臂看上去始終保持不變型。

銀河系的中央部分是銀核,銀核內恆星密集,是個超大的恆星集群。銀核的直徑大約是1點2~~1點5萬光年,略呈橢圓形。

銀暈是在銀盤外圍的一個巨大包層,由稀疏的恆星和行星以及星際介質組成,它的體積至少比銀盤大5o多倍,但質量僅佔銀河系的十分之一,其密度十分稀薄。

銀冕處於銀河系的最外圍,它的範圍可達5o多萬光年以外,比銀河系主體部分還要大很多。但銀冕內基本上沒有恆星,是由極其稀薄的氣體組成了整個銀冕。銀冕究竟範圍有多大,目前還沒有更準確的測出。


碧雲6


長眉1958

銀河系據專家測試直徑有10萬光年,據一個高人說,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是有盡頭的,當超出銀河系很遠,經歷無數星系之後,就到了宇宙的邊緣。這個空間按照中國遠古神話來說,盤古開天地,是盤古在操縱。


蘇一先


梁大添

銀河系乃整個宇宙倉海一粟,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就是地球,地球是圓形的,起點就是終點。宏觀來說。大的空間就是整個宇宙,是由點、線、面構成。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我們的宇宙也許就是眾多空間中倉海一粟。還有宇中宇,宙外宙。它是由自然界掌控。通俗點,也就是由時間,空間等大神掌控。非個人能力掌控。那只是笑談。


過江魚6

銀河系比作是人體的一個細胞,地球是細胞中的一個分子,無數細胞構成一個人體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宇宙,無數的普通宇宙構成一個大宇宙,無數大宇宙構成一個更大一級宇宙,這種構成關係是無窮盡的,,,我還覺得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發現,,科學與神學共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