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縣把土壤鹽鹼化治理作為破解農業發展難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採取修築溝渠、新品種種植等技術,使鹽鹼地上長出“好莊家”,農業生產走出“新路子”。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吃”的是基質糧、“喝”的是營養液、“住”的是高層房,在靖遠縣東灣鎮蔬菜大棚裡,無土栽培的蔬菜長勢喜人,而且蔬菜的產量也是十分可觀。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鹽鹼地,當地通過考察在鹽鹼地裡搭建大棚,試驗無土栽培取得了成功,既降低了土壤改良的成本,也提高了土地經濟效益。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第一個它是利用了鹽鹼地,沙漠地,第二個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多層覆蓋,極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第三個優點是主要種植葉菜,生長週期短,達到了綠色有機這個程度,第四個優點他就是咱們直接是淨菜上市。”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蔬菜是東灣鎮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在大片的設施蔬菜大棚周邊,存在著面積不小的鹽鹼地,影響和制約著蔬菜產業的集約化發展,縣上通過新型生產方式,發展無土栽培、土壤改良等技術,輻射周邊三合、瓜園、楊柳3個村,累計建成日光溫室8000餘座,全部配套安裝自動捲簾機、水肥一體化系統等蔬菜生產新裝備,示範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新技術50多項。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這個是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營養液兌好通過水罐這個地方自動控制,營養直接供給作物,它的供給的原理就是通過太陽感光系統,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物需要多少就供給多少水分。”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東灣鎮在鹽鹼地上發展起了高效蔬菜產業,而在靖遠縣北灣鎮,當地的幾千畝鹽鹼地,當地政府通過爭取項目,引進客商、開挖排鹼渠等措施,讓曾經撂荒被循環利用。如今,在高崖村的近千畝鹽鹼地上被種上了推廣實施茭白與番鴨種養殖項目,實現了鹽鹼地循環利用。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這幾年在鹽鹼地當中,已經改良成功了,我們種植的是特色農業,我們甘肅省暫時還是沒有的,特別我們是茭白,茭白的含硒量超過國家標準的十六倍。”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我們北灣鎮這個基本農田鹽漬化項目, 為市級投資項目,東至糜灘鎮的獨石村,西至北灣鎮的天字村,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有,385公頃,投資大概是一千四百九十萬左右,該項目建成以後能有效的解決河灣稻地3000畝的鹽漬化。”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靖遠:鹽鹼地上發展起循環農業

目前,靖遠縣已經先後組織實施了東灣鎮三合、大壩、北灣鎮中堡等基本農田鹽鹼地治理項目,共新修排鹼渠道22.46千米,治理鹽漬化土地1.28萬畝。在劉川、東灣、三灘、北灣等5個鄉鎮集中推廣鹽鹼地改良項目3萬畝,建立萬畝測土施肥中心示範區2個,建立示範村5個,全縣已累計治理鹽鹼地5萬多畝,初步形成鹽鹼區域範圍內高效、生態、循環的農業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