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這麼猖狂?

綜合格鬥希望之星

印度之所以猖狂既有一定的實力作為支撐,又有其自命不凡的性格使然:

印度是世界第七國土面積大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是金磚國家之一,二十國集團的重要成員。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印度在IT產業、航空航天等領域都是足以自豪的世界大國。印度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十三個國家之一。文化軟實力方面近年來的印度一直試圖以寶萊塢電影擴展自己的國際文化影響力。反觀印度周邊的鄰國除中國和巴基斯坦具備一定實力外,幾乎清一色都是小國——事實上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受到印度的巨大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印度的確擁有在印度洋地區笑傲江湖的實力。

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印度這個所謂的大國其實是一個嚴重失衡的大國——一方面這是全世界GDP總量發展迅猛的國家;另一方面也幾乎是全世界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這個國家還飽受種姓制、女權問題和宗教衝突的困擾。不過在印度自己看來:這都不是事。長期以來印度始終以大英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冷戰時期甚至自我標榜為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大國。如今的印度號稱是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並以此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熱捧支持。那麼印度為什麼會如此自命不凡呢?事實上這和印度國內的政治體制有很大的關聯——印度雖然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其國內政治一直飽受種姓制的困擾,以致於高種姓人始終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命不凡。然而另一方面印度至少在形式上又繼承了源自英國的選舉制度,所以這些高種姓人又不得不千方百計去爭取他們眼中的低賤之人的選票,於是他們就要千方百計打造一種國強民富的盛世景象——客觀而言:就像上文所說印度政府也的確做出了一些成績,不過他們吹噓出來的成績似乎更大。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印度人的狂,倒不如說是印度高種姓人的狂,畢竟絕大多數中低種姓的印度人終日為生計奔波,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資源等各方面飽受歧視,尤其是接近五分之一的賤民階層,壓根就被死死地壓在社會底層,而上億的婆羅門、剎帝利高種姓,從小都是養尊處優的,從小就看不起那些低種姓的人,從小養成了狂傲自信的性格。日子過得太好了,看世界的眼光也不一樣了。

以上是人的因素,從國家因素來講,印度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不像很多國家獨立解放建國要經歷血雨腥風。印度沒費什麼勁就獨立了,英國人還順手把一套南亞的“宗藩體系”傳給了印度,印度除了和比他弱得多的巴基斯坦死磕死磕,其他幾個南亞小國基本就被印度壓的死死的,一派南亞霸主、印度洋領主的風采,這幾十年基本上順風順水,美蘇搶著巴結,不結盟運動的領袖,那印度得多狂。

印度一開國就左右逢源,體制是英國人給的,西方看的很順眼,官方語言是英語,那西方也覺得不錯。周圍也沒什麼對手,每當印度要採購武器了,比如要買飛機,哎呀,那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瑞典等國都爭先恐後開著樣機來了,這種萬國來朝的霸氣,印度人也很享受,樂呵呵地坐著喝著茶,就看這些西方的飛機在自己面前輪番上陣表演。印度能不狂麼?除了美蘇,我老三。

初生牛犢不怕虎,印度的政壇,說白了就是一些政治世家輪流坐莊,比如那個甘地家族,動不動說狠話、搞動作,從小就養成了任性的脾氣,成了國家領導人也喜歡到處伸手,干涉周圍幾個小國的內政外交,不聽話就打,甚至吞併,南亞那地方美蘇也看不上,任由它胡鬧,就這麼的,被寵壞了,越來越狂。

印度很自信,買了萬國牌的武器裝備,自己也搞這搞那,搗鼓一些印度自造武器,2款明星產品阿瓊坦克和光輝戰機,研究了30年,硬生生都殘廢了,花了上多美金修好的潛艇剛開回印度就自己炸沉了,首艘自建航母竟然被上百噸不可描述物炸傷了……

印度人做事不靠譜,但又喜歡吹噓,謎一般的印度自信,就讓他們繼續自信下去吧,反正你永遠叫不醒一個真的裝睡的人。


雲中史記

關於印度,世人亦有難言的情結,有說它至少一個大國,有說它恃強凌弱,它還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又怎麼說?中國人停留在腦中的印度,來自取經的古老,耍蛇人,開掛的火車,大象,舞蹈,瑜珈,軟件,等等,其實印度這些年的發展非常快,經濟速度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作為“金磚五國”之一,G20之一,它有崛起的孟買海岸線,也打造了自己的航母、核潛艇,所以這樣的印度有理由自己關起門來小高興一下的,可是高興過了頭,就像今天討論的題目,就變得非常猙獰,絕非好事,尤其它的這些鄰居都在時刻關注著它的動靜。我分三個題目來看:

自命不凡。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印度人的印度洋,這都是它自家說的,印度著實也稱得上一個大國,它有廣袤的土地,又是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只要撒下種子,就有收穫,人口這麼多,溫飽可以無憂。穿也不愁,世界主要棉花出口國。這樣的印度心情特別好,每有驚世之語,也就毫不奇怪,它給自己定的目標如此。

自視甚高。羊堆裡出了頭大象,自然地高出一大截來,在閉塞的南亞,印度正然如是。西方人知道,印度的鄰國大都活得很痛苦,都生活在它的陰影之下,拿它自己的話講,這個叫做保護,有一個不認它的巴基斯坦,和它打了71年仗,自建國到現在槍炮聲不斷,印度有點惱,所以一直在打。中印這些年算平和,但是去年還是出了事的,它越過了法定的邊界,有點過份了,最終縮回去,還是實在不大甘心的。它覺得自己現在的樣子,與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還是有差距。所謂心比天都高,但命薄如此。

自鳴得意。舉世只要思謀著在南亞做點事的,都要交好印度,印度成為冷戰的寵兒,無限風光,現在冷戰結束了,美俄都需要印度的慷慨與大方,一面能多點小錢錢度日,一面另有所圖,只要拉上印度,亞洲政治的天平便會有利於自己。有點不可告人,但實質如此。因是驕傲的印度人無比得意,每有驚人之舉,看著有點猖狂,其實骨子裡這點玩意,你懂得的,知道就成。


魂舞大漠

印度是個大國

印度位於南亞,國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了13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七,人口僅次於中國,位列世界第二,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人口數量趕超中國。而且同樣也是數千年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和大國的土地人口是印度自豪的底氣所在。

也許有人會想,有的國家這方面比印度還強,為何印度卻更猖狂呢?那是因為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周邊除了北方外都是小國,印度經常欺負這些小國,有南亞土霸王的派頭。反觀有的國家,雖然比印度大,但周邊強國林立,爭端頗多,牽制的因素很多。大家看看海洋地圖就可知道,印度周邊的印度洋非常寬廣,沒有制衡印度的力量,太平洋那邊是一連串的島鏈,有日本這樣的比較強的國家,也有印尼這種比較大的國家,還有美國艦隊駐紮。

西方的縱容

西方國家認為印度的實力還沒有到威脅其霸權的地步,而且需要用印度制衡旁邊的大國,因此對於印度一些在南亞的霸道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印度吞併錫金,蠶食周邊國家土地,西方才不在乎。與之對比,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西方就集體制裁俄羅斯。印度進行核試驗,西方象徵性的制裁一下也就過去了,伊朗、朝鮮這種國家則是緊盯不放,制裁多年不斷。

西方的縱容,印度也心知肚明,知道列強們不會把他怎樣,需要他制衡北方大國,自然在南亞地區有恃無恐了。

認為是大英帝國的繼承者

印度雖然早年反對英國統治,但是英國人撤離後,印度卻繼承英國殖民者的衣缽,認為當年大英帝國在南亞佔領的地方都屬於印度的領土,1950年代對周邊的入侵也是以英國劃定的非法邊界線為依據,雖然一度被反擊打退,但仍然不甘心,總是希望繼續蠶食和佔據有爭議的土地。

也有無知無畏的因素

相比於中國人喜歡批評自己,誇大國外的情況,印度往往則是相反。這就好比兩個人看哈哈鏡,一個人看鏡子中的自己是小的,一個人看鏡子中的自己是大的,印度就是屬於後者,所以印度才有這種認為孟買比上海強的觀點。國內的人有10萬年收入還會嫌少,認為不夠中產,印度人則是很自信的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行列。

此外,國際上有些人出於意識形態的需要,有意無意的抬高印度,誇大印度的成就,這些話也無形中增加了印度的自我優越感


喜者寡言

有如下幾個原因:

1丶印度地處南亞,周邊皆為小國弱國,令印度有鴨立雞群,與眾不同的感覺。自脫離英國獨立以來,它吞併錫金,操控不丹丶尼泊爾,三次打敗巴基斯坦,最後肢解巴基斯坦,干涉印度洋上諸島國內政。均暢行無阻,沒受任何懲罰。世界警察美國拿它奈何?於是,印度找到了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印度是南亞霸主的感覺。此其一狂也。

2丶印度的高種姓雅利安人,2000年來,利用種姓制度及印度歷史上小國林立的分散狀態,始終處於金字塔的頂端。英國人統治印度近300年間,只是名義上表面上統一。基層依舊保留著印度的邦國丶種姓制度。英國人只關心利用當地高種姓統治者榨取印度的財富,輸往英國。2000年不變的優勢地位,使印度統治階層養成了狂妄自大的共同性格。印度建國後,在外交上這種自大性格得到充分表演。1962年它傲慢地對待中國,就是其表現之一。此其二狂也。

3丶印度高層對其前宗主國英國不但不憤恨,反而有感恩戴德之心。是英國人實現印度的統一,給印度人修築了鐵路網,給他們帶來了高等教育,教會了用刀叉餐食丶飲茶點丶各種禮儀等高雅的貴族生活方式,普及了英語,同時和平地向他們移交了國家統治權。他們從內心深處對英國佬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以繼承了英國人的那一套為榮耀,反而看不起亞洲鄰國。此其三狂也。

4丶印度經濟丶軍事丶民生等諸方面確有進步和發展。爆了原子彈,發射了火箭丶導彈,還向火星發去了航天探測器。自認為,比世界上其他大國不差什麼。此其四狂也。

5丶印度公然對抗國際核武禁試條約,試爆原子彈,引發美國等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制裁。近年來美國為拉攏印度對抗中國,竟放了印度一馬,向印度主動討好,不但放棄制裁,還表示要向印度提供先進武器裝備。俄羅斯為保住印度這個多年軍事合作伙伴,也向印度示好。西歐法丶英丶德等國均表示可向印度賣武器。日本這個美國跟班更積極攏絡印度對抗中國。這使印度身價倍增,八方受寵。此其五狂也。

6丶印度自我吹噓是“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受到西方熱捧。西方智庫及媒體還忽悠印度:人口結構年輕,發展潛力大,不久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將收取鉅額人口紅利。若干年後,GDP將超越中國。這使印度很受用,躁動不已。此其六狂也。還有一條,為第七條,筆者予以保留。

印度有此七條支撐在後腰,豈能不猖狂?



趙凡丁201


印度進入21世紀以來,風生水起,左右逢源,無論印度國內還是西方與論,將今天印度描繪成亞洲的巨象,明天印度將是世界巨星,GDP第三強(僅次美中)。“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路人甲如何理性思考印度呢?


一、難以否認印度有猖狂理由,看一看國際大舞臺,發展中國家能擺譜的“金磚五國”的金名片,印度就是其中一張。



1、印度猖狂還是有資本,經濟是亮點,財大氣粗,印度2017年GDP2.6074萬億美元,超過法國位居第6,連續7%以上增幅。


再看一下圖,特朗普總統“就服你!”。



考慮英國脫歐等因素,印度將在2020年超越英國,“超法趕英”印度夢即將提前實現,正如印度媒體《印度時報》報道自豪地宣稱“近150年來,印度經濟將首次超越了殖民時期的宗主國英國。”


2、印度猖狂在於民主、英語、人口。西方輿論導向特別看好印度,一是講英語,融入西方社會:二是講民主,國家穩定:三是講人口,超級紅利。西方這三條都是捧殺印度,印度1947年建國以後,此三條就是印度國情,怎么長期混跡於發展中國家。


印度有點不敢說,西方輿論不會說,印度私下拉著美國自傲說“美國大哥,二百年前咱們一起是英國打工仔”,咱與美國大哥穿褲檔就在一起,美國大哥認可印度是“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名片“印度是英聯邦國家”,這是印度走上世界、融入西方的“護身符”。加上英語是印度融入西方的敲門磚,印度在“英聯邦”朋友圈的確有超級職場範,充分利用朋友圈謀求自身利害。


3、印度猖狂在於地緣政治與地區霸權。



大家看一下地圖,印度洋最大國家,印度洋是聯繫亞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向西通往非洲、西歐,向東經馬六甲海峽進入東南亞、東亞,擁有中東石油等大宗商品及中日韓等運銷歐洲、非洲的工業品,全球1/4貿易在印度洋“飄洋過海”,21世紀是太平洋時代,也是印度洋輝煌年代。



印度洋並非“印度之洋”,但擁有7516公里海岸線地理優勢,一是加強“藍水海軍”建設,擁有亞洲最多航母,地球上最大“萬國牌”軍火庫,有效控制印度洋海上貿易及運輸,二是陸上霸權決稱霸南亞,特殊地緣決定印度強勢,印度成為印度洋、南亞唯一大國,操縱內陸尼泊爾吞併鄰國等。

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版“亞印”戰略與日本安倍“民主之弧”,看重就是印度在印度洋“不可缺少一環”特殊戰略地緣政治,將印度納入西方政治、民主、軍事戰略之中。在未來聯合國改革中美英法不惜開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候選人”支票,企圖納入西方政治地緣版圖。


印度是國際舞臺新明星,東西方通吃的“萬金油”,看一看印度新名片“G2O集團”、“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積極參與聯合國改革,“日德巴印”抱團入群,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全球經濟協調和改革。


客觀講印度幾年來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聯合國安理會、世界銀行等要尊重發展中國家發展成果與增加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充分調動發展中國家全球治理、經濟發展區域協作、危機管控的積極性。西方應尊重並加以讓步,讓印度擁有更多國際空間與舞臺。


印度發展並非數學模型,巴西、阿根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憑藉資源優勢,企圖跨入發達國家俱樂部,至今仍在大門徘徊不定。菲律賓上世紀60年代曾經亞洲僅次日本的富裕國家,閉關自守、政治腐敗等淪落到三流國家,未來之路將是困難重重。





工業化是國家綜合競爭力核心,傳統農業和資源國家向現代化國家轉型必經之路。


印度有所發展,仍是傳統農業和資源國家,工業多停留粗放型代加工的低端工業,全球工業即將進入新工業革命,以超級計算機為例,中美領導全球,量子計算機、5G網絡通信將是未來競爭重中之重,看一看2000一2015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研發支出投入數據曲線圖,找一找印度在哪?



印度能擠進此表數據,說明印度還是有一點點。印度與發達經濟體差距不是十年而是一、二代,德國工業4.0、中國工業2025,轉型升級與彎道超車。而印度除lT行業、航天技術等高新技術外還有什么?與世界發達經濟體差距更遠,邊緣化是必定的!

其他種姓制度、基礎設施、統一市場等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不一一細說。印度國情中12億人口基數與1800美元人均GDP,印度能否笑傲江湖,猖狂還有理由?


如果將今天印度比喻一隻高飛的幼鳥,未來印度出現在萬里長空,是鷹擊長空,還是斷雁孤鴻?


浮雲悠思

35個答案,自視甚高、狂傲自信、人傻膽大、性格扭曲……

怎麼看都沒說到底氣,要說底氣。

如果真的只是目空一切,這在國際上是不會受歡迎的。而我要說,印度的底氣源自中國!


縱觀亞洲諸國,有幾個能牽制住中國的?只有印度。不是印度有多發達,有多能耐,只是因為人口。曾經在抗美援朝時,是我們的解放軍,教育了16國軍隊該如何做人。那說軍隊,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人口。如果沒基數,什麼都白搭,因此人口就是他們第一個底氣。


不談軍事,談經濟談市場。2011年中國的手機人口就超8億了(見2011年1月7日中新社北京報道)。可現在的國內,是國產手機稱雄,華為OPPO和小米,再加其他牌子。不要說三星像狗攆兔子似的落魄,就是蘋果的日子也不好過。


不管制造什麼,全球市場就那麼大,中國的崛起,不僅滿足了國內,甚至還要擠佔國外市場。Made in China處處氾濫,就連黑非洲的原始部落鍊鐵時(見《從鐵礦到鐵鋤:非洲鍊鐵技術》),都吐槽說“現在的年輕人用的都是中國鐵錘”……(如圖)

歐美同樣要發展、要有製造業。可是要維持,就要談消耗。人少消耗就少,生產製造也會少。中國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找別處,比如印度。印度有什麼呢?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空白。他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底氣。這種需求不同於“欠錢的是大爺”,而是“顧客就是上帝”,所以可見印度的“武器萬國造”,更遑論其他。


再第三個底氣,也很昭彰。在基礎設施、教育體系、製造業鏈條都不成熟的印度,最終集大成的領域也同樣不可能是輕工電子、移動互聯網和高新科技。是汙染!或者說叫工業基礎。在2016年印度的衛生方案中,核心問題就是垃圾,尤其是電子廢棄物。僅以德里這個首都區(NCR)為例,就產生了107,000噸(MT)的電子廢棄物。預計到2017為止,年複合增長率(CAGR)約佔25%。印度正在變成全球的電子廢棄物填埋場,因此收購垃圾也成了印度的底氣(包括中國的)。


類如這樣的底氣還有很多,除去這些現實,剩下的便是像“印度教徒主義”這樣的神權需求,印度需要製造矛盾,但印度嚴重依賴於歐美髮達國家。得罪他們是不敢的,那就只能找中國了。所以,中國才是印度的底氣,兩者的關係只是狡兔與走狗而已。


毅而三思吳六奇

沒錯印度人經常在外國網站裡大放厥詞,自以為是,更甚者認為自己也是超級大國,看起來的確狂傲,但不得不說,印度還是有些資本的。

在南亞無論經濟,政治,軍事,國土面積與資源,都是無人可及,那麼在世界上它又在什麼位置呢?雖然與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國無法相比,但也絕對能排得上號。

1,經濟

印度2017財年GDP達到2.6萬億美元,全球第六,預計今年將取代英國成為第五,2018前兩個月經濟表現也十分出色。

2017年印度GDP增長率為6.75%僅僅比中國略低一點,從1990年到2016年中國的GDP增長了28倍,全球第一,然而第二是誰?就是印度,它也翻了7倍。

2017年印度的貿易總額7454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4位,對我國的出口增加了40%,達到163億美元,同時也因為從我國進口的681億美元成為我國的第七大出口貿易國。

印度也不缺乏富翁,它的百萬富翁數量排名世界第九,有330400名高淨值個人——百萬美元以上的個人。其億萬富翁的數量世界第三,僅次於中美。

2017年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印度公司佔據7家,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中,美,日三國就佔據了一大半,印度能分一杯羹已經展現了它的實力。

2,軍事

印度空軍

兵力15萬人,配備攻擊機、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運輸機、攻擊直升機和制空戰鬥機等各種戰機2100多架,不但如此還每年從各國採購大量軍備,其主要戰機包括米格21,蘇30-MKI,幻影2000,美洲豹戰機,米格-29以及大名鼎鼎的“光輝戰機”,除此之外,它還配備了6架俄製伊爾-78空中加油機,以及從以色列採購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

印度海軍

規模也非常龐大, 印度海軍總兵力為7萬左右,擁有1艘航母、10艘驅逐艦、14艘護衛艦、2艘核潛艇和14艘常規動力潛艇等。

目前印度正在建造“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該艦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達37500噸,最高航速為28節。此航母設計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可搭載30餘架艦載機,然而因為屢次發生事故,造成延期,不早於2025年才能正式服役。

印度陸軍

兵力112萬,包括3個裝甲師,12個山地師,4000多輛主戰坦克,2000輛裝甲運兵車4300門火炮,200輕型直升機,在其擁有的13個軍團中,有三個是攻擊性的。

印度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值得高度重視,不過它自己的武器生產能力十分有限,離開了外部支持,難以與大國對抗。

外交

印度可是西方的寵兒,與很多西方大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還是英聯邦的重要成員之一,在南亞的影響力也十分巨大,印度的移民也遍佈全世界,也在深刻影響著其他國家與印度的關係。

資源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可用耕地面積遠超我國,資源也很豐富,比如,對我國出口產品基本都是資源,包括鑽石,礦石,有機化合物,農產品等。前兩年流行的小葉紫檀,現在都是從印度進口。

其他

印度還有很多優勢,包括一些產業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比如仿製藥業,電影業,IT產業等等,雖然人口即將超過中國,不過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非常適合發展。

在南亞印度的優勢是明顯的,在世界範圍內,印度的表現也很出色,但得看與誰相比,與中國,美國相比毫無優勢,然而印度人就喜歡與中國做比較,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天生的自卑感與虛榮心作怪,當然這也是他們看起來猖狂與傲慢的原因之一。


煙雨醉逍遙

喝牛尿,做牛糞餅,露天廁所,右手抓飯,左手擦屁股……“三哥”雖然奇葩,已經淪為眾多國際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三哥”自我感覺良好,一直以來對待外界都是十分的強勢。

到底是什麼給了“三哥”如此的勇氣呢?“三哥”那麼強勢到底是為啥?


1,優越的地理位置。 吞併錫金,控制著不丹、尼泊爾的內政、外交,三次擊敗巴基斯坦,最後一戰還將巴基斯坦肢解,隨意干涉周邊島國的內政……“三哥”處於整個亞歐大陸的最南端,周圍國家除了🇨🇳外,都是一些中小國家,在硬實力上還不能對“三哥”造成根本性的威脅。所以一直以來,“三哥”在地緣政治上都是非常的霸道。

2,HWQ的發展。 雖然印度政府一直對外界宣稱:“我們對HWQ不感興趣。”,但是印度自己發展HWQ的腳步一直以來都沒有停下。到了1974年,在英米加三國的幫助下,印度已經建立了包括輕水堆、重水堆、後處理廠等較為完善的H能循環體系。 在1974年5月,印度進行了第一次H試驗,印度起名為“佛祖的微笑”。至此,印度成為的H世界中的一員,因此腰桿子也比以往更加的硬氣了。



3,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印度“三哥”是世界上僅次於🇨🇳的、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整個國家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3億,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人口總數將超過我國。而巨大的人口基數,也為印度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參考我國),因此,未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4,種姓制度。 雖然印度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國家”,但是印度卻也一直保留著種姓制度。佔印度人口少數的高種姓人口控制著整個印度絕大多數的財富及土地。延續了2000多年的種姓制度使得整個高種姓人口從一出生就帶有優越感,這反映在國家政治上就是對周邊國家的強勢。

5,英、米等國的支持。 英國曾經ZM過印度,這一點不僅沒有讓印度感到恥辱,反而使印度對英國感恩戴德。因為在亞洲跟🇨🇳的距離很近,因此印度也成為了英、米兩國為了遏制🇨🇳發展的馬前卒,因此受到拉攏。



MrU9874297

近年來印度在國際事務上可謂是越來越強勢,那麼其為什麼這麼猖狂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三方面



1 優越的地理位置

印度毫無疑問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其地理位置真的十分優越。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有著非常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再加上印度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以及各種各樣的礦業資源,潛力無窮的印度經濟是印度的一大區位優勢。



2 在印度洋和南亞的影響力

無可否認的是,印度對於印度洋沿岸和南亞的眾小國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這也讓印度的政治精英階層有著極強的優越感,而且印度一直渴望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所以其一直也希望增強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3 左右逢源的外交環境

由於印度突出的戰略地位以及潛力無窮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實力,印度一直被各大國視為極具戰略價值的棋子。從美蘇爭霸時美蘇的競相爭奪再到如今美國為遏制中國對印度的大力扶持,印度的外交環境完全可以用左右逢源來形容,這也是印度“目中無人”的另一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