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護 拯救長江鱘

5月17日,以“共抓大保護 拯救長江鱘”為主題的《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2018—2035)》啟動儀式暨增殖放流活動在“宜人之城,迎賓之地”宜賓市舉行,此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會同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辦。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農業廳黨組書記祝春秀,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沙先華,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出席活動。

共抓大保護 拯救長江鱘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強調,長江鱘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長江生態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本世紀初停止自然繁殖活動,野生種群基本絕跡,人工保種的野生個體僅存幾十尾,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保護需要,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2018–2035)》,以自然種群重建為核心,確定了人工增殖放流、棲息地保護和修復及原種保存等行動方案。行動計劃和放流活動是落實長江大保護的重要舉措和有力行動,各有關單位要通力合作,紮實推進拯救行動計劃實施,努力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加快改善珍稀瀕危物種生存狀況。

共抓大保護 拯救長江鱘

《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2018–2035)》啟動儀式 暨增殖放流活動在宜賓舉行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農業廳黨組書記祝春秀在啟動儀式上指出:四川省將進一步以長江鱘拯救行動為契機,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強對挖砂採石、入河排汙口、碼頭航運等水下作業工程項目的管理,以減少人類活動對水生環境的影響。堅持保護與增殖並舉,嚴格落實天然水域禁漁期制度,強化執法監督,嚴厲整治各種非法捕撈行為,全力保護和改善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長江大保護,實現以長江鱘為代表物種的水生態環境修復,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打好生態基礎,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藍天淨土。

作為以“長江”來命名的“國寶”鱘魚----長江鱘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主要分佈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曾經是重要的經濟魚類,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本次活動放流長江鱘親本50尾、幼魚和魚苗80000餘尾;厚頜魴、巖原鯉20000尾,是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放流人工繁育的大規格性成熟親本,具有重大科學實驗和保護實踐意義。對養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對促進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維護長江流域水域生態平衡、建設美麗四川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