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們為何只去泰山封禪?

獨立feel

皇帝們去泰山封禪,有一個形成過程,是華夏人民對自然的認知、社會秩序和禮制發展的一個產物。

封禪的由來

人類意識覺醒後,就要面臨對自然的認知和自己從哪裡來的問題。自然而然的會對自然中的山川河流、飛禽走獸產生敬畏和崇拜。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生活必需品和生命安全,自然就會向所崇拜的圖騰進行祭祀,據傳黃帝時期黃帝就曾去泰山封禪。而華夏族在奴隸制國家形成後,君主為了表示統治的正統,所謂的“君命天授”,就會進行類似的禮制祭祀活動,祭天稱為“封”,祭地稱為“禪”,就有了封禪禮制。要祭天,那麼自然而然的會找最靠近天的地方,那肯定是高山之巔了,但是這時候並不一定是泰山。

下圖是三星堆出土的太陽崇拜器物。

封禪泰山的由來

按照史料的記載推測,齊桓公和管仲曾商議過封禪泰山之事。因為確切的史料已經遺失,這只是推測。

真正有史料記載,確認無誤的第一次封禪泰山,是秦始皇在秦王政二十八年,東巡之時,先立石鄒嶧山,銘頌秦及始皇的功德,隨後封禪了泰山。

秦始皇之所以封禪泰山應該主要是受傳統禮制的影響,但是又沒有按封禪古法行事,封禪時還偶遇大雨,結果被眾儒生譏諷,也為“焚書坑儒”埋下個種子吧。

按照《史記》記載,天下名山八座,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即嵩山主峰)、泰山、東萊,還有一說是太室山,恆山,泰山,會稽,湘山。

而根據傳說,上古七十二帝王中,黃帝曾封禪過泰山。個人認為,黃帝前往封禪泰山,應該是因為日出東方,每天東方的天空首先亮起來,讓古人覺得,仙人自東而來,居住於東部天庭,所以,就前往東方的高山進行祭祀,這樣子更靠近仙人。

這種想法,傳到了姜太公時期,才將國家命名為齊國。《史記》有云,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天齊就是天主的意思,古人認為天主居於東方,黃帝封禪泰山也是基於此想法。再根據齊地儒生對於古典祭祀方法的描述,之前確實應該有帝王或者諸侯在泰山封禪,舊的禮法也已經非常成熟。秦始皇當時正在追尋長生不老,也想見到仙人,求得長生不老藥,受此影響,在東巡時,就選擇了封禪泰山。

不然的話,秦朝建立時,始皇帝按照五行學說,秦代周,屬於水德,水德主北方玄武黑色,而中國五名山中,應該選擇北方的名山比如嵩山、恆山封禪才對。由此可見,封禪泰山應該是從遠古以來就有的禮制了,而秦始皇遵循了這一傳統。

遵循傳統禮制

因為秦始皇進行了有確切記載的第一次封禪泰山,其後的秦二世又做了第二次封禪泰山。再到漢朝武帝及之後,都以秦始皇為典故了,而武帝多次封禪,又被後續的其他帝王所羨慕,這種禮制就進一步加強。很多帝王都想封禪泰山,包括唐太宗,但是由於封禪成本太高,太宗接受了建議,並未實施。直到近現代,封禪成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

封禪嵩山

當然,泰山並不是唯一被封禪的名山。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她去封禪了嵩山。

這是因為,周王朝帝王的封禪活動都在嵩山。周王室,雖然尚天,但是更強調天下之中心為尊,周認為嵩山居中,所以,以嵩山為聖山,在嵩山進行封禪大典。

武則天的國號也是“周”,她認為她繼承了周王朝的正統,而且武則天強調自己的至尊地位,所以,依舊周制,以中心為最尊,去封禪嵩山。


奕天讀歷史

古來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運昌盛、四海承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之“真龍天子”,中國歷史上有幸能成為這樣的真龍天子,也不過寥寥幾位而已!

泰山乃五嶽之首,更是五嶽至尊!以其雄壯偉岸的景觀形象、莊嚴崇高的象徵意義千百年來成為歷代有為帝王的朝拜之地。

泰山也因此成為帝王們千百年來嚮往的東方樂土,而封禪泰山更是彰顯至高榮譽的登峰造極之時,封禪泰山的政治意義將會彪炳史冊!

由於其嚴苛的條件限制,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這樣的機會,只有“受命於天”的皇帝,為了答謝上天的“受命”之恩,才能在泰山之頂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歸功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祇的社首等小山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以始皇帝示天下,登泰山封禪,祭告天地,以顯示其雄功偉業!其後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記功。

其中,漢武帝七次東巡登封。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後改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頂。


東震木

歷史上面有很多皇帝都在

泰山封禪過,而且是都比較中意在泰山封禪。那麼為何泰山成為歷朝歷代帝王封禪的地方呢?筆者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下面幾點:

1自然崇拜

古人都是崇拜高山、太陽、東方、蒼天,而泰山則是東方最高大宏偉的山,東嶽之名在古代是很崇高的地位的。每當太陽昇起的時候泰山就是第一個能夠被太陽光普照到的地方。有傳聞這是神仙居住的山嶽。就連古老的三皇五帝之首的泰皇之中的泰就是泰山之泰。

2神話傳說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天地合攏。盤古頭頂蒼天,腳踩著大地。把天地分開。直到後來盤古身死。全身化為了天地萬物。而他的頭顱就化為了泰山。所以可見泰山在神話之中地位之重。帝王經常說君權神授,那麼盤古大神頭顱所化的山嶽自然是他們封禪的首選了。

3始皇帝泰山封禪

秦始皇曾經在泰山封禪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作為

千古一帝,為了彰顯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也為了宣揚自己舉世無雙的豐功偉績。他選擇在泰山封禪,想向天下人宣告自己帝皇之位的尊貴,自己的豐功偉績。

後世的皇帝受到秦始皇的影響,所以紛紛選擇在泰山封禪。

4文化鼎盛的區域

泰山地處黃河下游,可以說文化、經濟等都是十分發達的。這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地方。

試想一下,帝王在其他地方封禪,但是那個地方雖然有名山大川,但是周圍的百姓苦不堪言,窮困潦倒,對於他的名聲也是不好的。


玄幻小子

其實泰山封禪呢是從上古時期就有的,但在始皇帝之前缺乏史料的的證實,有史可依的則是:秦始皇 漢武帝 漢光武帝 唐高宗 唐玄宗 宋真宗六帝。


早在始皇帝的時候就對泰山特別的鐘愛,這和皇帝多迷信不無關係。古人們多認為泰山上通天界,下通地府,並被將其譽為五嶽之首,當然不乏成為祭祀大典的寶地,而這祭祀大典就是“封禪”。

傳說在始皇帝之前:無懷氏 伏羲氏 神農氏 炎帝 皇帝 顓頊 帝嚳 堯 舜 禹 湯 周成王都曾去泰山封禪,所以也是統治者們向天下宣佈自己“受命於天”的一種表現!但也並非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在泰山封禪,在泰山封禪的君王條件有三:一、國家統一; 二、國泰民安;三、有祥瑞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皇帝並不敢在泰山封禪!


千古八卦堂

泰山封禪這個詞語一出現,相信大家想象出來的樣子我想應該是這樣的:一個身披華服的皇帝,神采飛揚,雄姿英發,領著文武百官千百餘人,一行人浩浩蕩蕩,載著祭天的牲口,祭品開往泰山之巔,向天祭拜,那麼,為什麼歷代皇帝都喜歡封禪呢?而封禪為什麼都喜歡去泰山呢?咱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來回答。

一、為什麼歷代皇帝都喜歡封禪?

我想無外乎那麼集合原因:

1 向老天要權利。其實放到現在就是有些類似於外國的政治秀。就相當於我去封禪的過程,也就是老天給予你當皇帝的權利,表明自己是一個聰明的皇帝,可以領導人民走向幸福生活之類的。西方以前也有,叫做君權神授,也就是類似的秀,通過這樣的秀,讓人民相信你是真正的皇帝,可以統治萬民。

2 對自己一生權利的認可。歷史上的皇帝封禪,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有很多功績的。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狀態;漢武帝也是,驅逐匈奴,讓大漢的威名傳遞的很遠。而封禪的事情也是一樣,大都發生在皇帝中老年的時候,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了。我覺得也就像現在的各種考級,封禪就像這個證書,證明你是一個偉大的皇帝這樣。

二、為什麼都喜歡在泰山封禪?

我想這個問題也有兩個原因:

1、泰山是五嶽之首,按照古人的說法,泰山能夠直通上天,下面有座小山叫梁父還可以直通地府,這樣的話去了泰山就能夠和老天爺直接溝通。古代的人不想我們現在,可以直接的就發誓,瞎說八道也不怕。古人很忌諱這樣的,古人一旦發誓,那都是非常重視的。這樣的話在泰山得到的“老天爺的告示”那就是非常的莊重和正確的了,所以歷代皇帝都想去泰山。


2、我覺得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習慣了,我們都知道,封禪這個政治秀是從秦始皇開始的,但想法是秦始皇提出來的,但是當時的選去哪裡進行那可以爭吵不休的,最後還是始皇帝自己拍板了,去了泰山。後來的皇帝避免選地的問題,而且也認可始皇帝的功績,也就都在泰山了。

但不得不說,封禪是封建時期大多數皇帝所渴望的事情,畢竟可以流芳千古(至少當時是那麼想的),無論是偉大的漢武帝和秦始皇,還是淪為笑料的宋真宗,相信都是一樣的想法。歸結到底,也就是統治階級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表演而已。

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飲客Cay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為什麼古代皇帝偏愛泰山。相比五嶽,泰山是比較不出眾的。但是自古以來卻有那麼多皇帝在泰山封禪。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 於古人對太陽的崇拜有關。

因為古人崇拜太陽,所以古人比較崇拜東方,而泰山呢,又是東方最高的山脈。在泰山上,可以第一眼就看到太陽昇起,所以泰山就被人賦予了很神聖的地位。


二古代人認為泰山能直達上天,便於皇帝與天的溝通。就連漢代大學者賈誼都認為泰山上住的是神。還有風水原因,還因為泰山在孔子故鄉的旁邊,文化氣息濃厚,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

三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跟風

沒錯,就是跟風。根據史記記載,上古時期有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君王封禪泰山。這些人可都是上古明君。始皇帝稱帝后,自比三皇五帝。三皇五帝都去泰山了,自己能不去嗎。後來的皇帝,像什麼漢武帝,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唐太宗,玄宗,康熙,乾隆等等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皇帝都認為:前朝的明君都去泰山封禪了,我如果不去那我多掉份兒啊!我難道不是有道明君??



實際上,泰山封禪只是為了滿足皇帝個人的虛榮心。像漢高祖,文帝,景帝,宋太祖等等就跟本不鳥泰山。因為真正的國泰民安,是不需要拜幾塊石頭的。


守仁看劇



泰山乃五嶽之首上通到天下通到地,《史記.封禪書》記載,在秦以前就有七十二位帝王到泰山上來祭祀天地,這便是早期泰山祭拜天地的記錄。不是每個帝王都有資格上泰山封禪,帝王一定要受命於天,且國泰民安才有資格在泰山封禪。綿延幾千年泰山封禪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去祭拜,而是包含著通過泰山來傳達對天地之間神靈的崇拜敬畏和祈求保佑其後世代代相傳國富民強。


zhouma730

因為第一個去封禪的皇帝隨便選了一座山,碰巧選到了泰山,開創了先例,後面的皇帝就跟著去了,越來越多,再後來的皇帝就有從眾心理了。如果第一個封禪的皇帝選的是其他哪座山,後面的皇帝也都跟著去。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

泰山是東部最高大的山,古人認為東部比較尊貴,泰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很高。

封禪這種祭祀天地的行為,肯定要在高處進行,泰山就是不二之選了。

不過也有特立獨行的皇帝,武則天就沒選泰山而是選擇在嵩山封禪的。


神經叉

從秦朝到清朝有27位君主封禪泰山,有明確記載的有12位皇帝。

泰安地名的由來就是,泰山安則天下安。

泰山五嶽之首,泰山神是東嶽大帝主掌人間生死貴賤修短。

封禪泰山就是皇帝與天溝通的一種方式

封禪活動是封建帝王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統一老百姓的思想、粉飾國家太平的一種政治手段,歷代帝王通過封禪祭祀泰山,樹立自己至尊地位,證明自己是上天安排的天子,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