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殺了你們,我就有錢了!” 縱容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逛超市時遇到這麼一件小事:

一個5歲的小男孩站在玩具攤邊上走不動了。他要買一輛電動玩具車。媽媽說,家裡有一個一樣的不能買了。

孩子當即撒起潑來,咬著牙,握緊了小拳頭,不停往媽媽身上砸,一臉的動物兇猛。然而,媽媽竟然出奇地好脾氣,一點兒也不發怒,就那樣一拳拳地,任由孩子在自己身上捶打。

正鬧騰著,奶奶過來了。奶奶憐愛地看向大孫子,口中唸叨:別打媽媽了,哎呀,好好好,奶奶給你買……

小男孩立刻停止哭鬧,咧開嘴,一副“我就知道你們會滿足我”的洋洋得意。

“爸媽,殺了你們,我就有錢了!” 縱容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這樣的孩子並非少數。

前年,某售樓處門前,一對父母拿著好不容易拼湊來的首付,給自己兒子買了一套婚房。然而,兒子在得知父母給買的婚房不大時,當即憤怒了,認為會讓他在女方面前“很沒面子”,當街罵起自己的父母,還動上了手,惹得路人都看不下去,攔住了他,並報了警。

“爸媽,殺了你們,我就有錢了!” 縱容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父母這邊含辛茹苦,為孩子著想,孩子那邊卻嫌給得還不夠,想要用盡力氣榨乾父母身上最後一滴血!

就在去年,陝西楊某直接殺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製造煤氣中毒的假現場,然後報了警,做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了騙保拿保費!

警方後來瞭解到,楊某從小是家裡的掌上明珠,父母捨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省吃儉用供他讀完大學,讓楊某一路得以順順利利。

直到走上社會,處處碰壁,嚐到謀生不易,他心理日漸開始扭曲。為了錢,他在肉裡下毒,端給父母吃。父母捨不得吃,他又在水裡下毒。

父母喝下水,他就眼睜睜看著雙親痛苦地死在自己面前,並冷靜地製造了煤氣中毒的假象。那一刻,這個人心中想的只有一件事:爸媽,你們死了,我就有錢了。

這樣的悲劇,實在令人齒寒!

那個為了要玩具而大打出手的小男孩,在其他事上估計也會用這種任性且兇狠的方式求得滿足。


若繼續這樣下去,在他無理取鬧時沒人對他堅定地說“不”,在他對著媽媽拳打腳踢時,沒有人上前嚴肅喝止,這個孩子只有兩種結局:

  • 第一個,極容易在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中遭遇困境。因為他走出家門,就很難遇到一個像自己家人那樣對自己好的人,於是乾脆就停留在原生家庭裡,心安理得,啃老到底。

  • 第二個,極容易變得無法無天,對社會規範、道德甚至法律熟視無睹。天知道,這樣的孩子成年後,會做出什麼樣出格的事。

“爸媽,殺了你們,我就有錢了!” 縱容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這些悲劇背後,都有驚人的相似:

  • 父母生怕委屈了孩子,怕給孩子的不夠多、不夠好;

  • 秉著“孩子吃肉我喝湯”的心態,過度滿足孩子;

  • 孩子犯錯,對自己不尊重的時候,未曾及時批評指正;

  • 當孩子因不當行為遭受社會譴責時,這些父母還可能會替孩子說話、辯解,甚至不惜重金幫孩子逃脫責罰。

父母都是好父母。

唯一可悲的是,他們終究能力有限,總有無法滿足到孩子的那一刻。

還記得去年那個10歲的男孩嗎?在父母的辛苦栽培下,他傲嬌地說:

父母不配擁有我這麼優秀的孩子。

他真的優秀嗎?我看更像是缺乏溫度的高智商的機器。

他的心被物質填滿,幾乎要麻木了。

關於美或者醜,溫柔或殘酷,他一點概念都沒有,所以他說任何話、做任何事時,才能那麼無動於衷且冷酷。

想一想,真可怕!

“爸媽,殺了你們,我就有錢了!” 縱容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 請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去酌情滿足孩子。

當你無法滿足孩子的某個需要,覺得犯難時,大可坦白告訴孩子,你做不到。

當孩子讓你不舒服、突破了你的界限或底線時,你就應該第一時間對孩子說“不”。

那種“為了孩子砸鍋賣鐵、委屈忍耐”的事情不建議你做。要麼你可能養出一個白眼狼孩子追悔莫及,要麼你沉甸甸的愛會把孩子壓到無法喘息。

  • 如果你的愛,有60分給了孩子,那麼剩下的40分呢?留給自己吧。

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惜殺死爸媽,這樣的事的確天理不容,但細細想,未嘗不是我們這個焦慮的時代滋養出來的。

也許我們需要找回的,就是一種慢慢來的感覺,一種不那麼著急的從容態度。這樣,我們才能夠迴歸自我,試著照料自己的心身。

我們把自己過好了,孩子才放心,也才有機會以我們為榜樣,過上一種自尊自愛的生活。

我們自己都不珍惜自己,如何還期待孩子的愛與尊重?

“爸媽,殺了你們,我就有錢了!” 縱容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記得蔣勳曾經這樣說,他很喜歡巴黎,因為覺得,每個角落,每個人都是自在的,自信的,有圓滿且自足的味道。他這樣寫:

譬如冰激凌店的老闆,他賣沒有牛奶的冰激凌,幾十年來店門前總是大排長龍。但他永遠不會想說多開幾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種“夠了”的感覺,那個“夠了”是一個很難的哲學:我就是做這件事情,很開心,每一個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樂,所以,夠了。

這種“夠了”的快樂,真好。也許“夠了”二字,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欠缺的。同樣,也許是如今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該試著去體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