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水泥路很窄,為什麼不在水泥兩邊各留1米左右的土路方便錯車又節約資金?

找花生

現在農村水泥路很窄,為什麼不在水泥路兩邊各留1米左右的土路方便錯車又節約資金?

農村的水泥路的標準多為寬3米,厚25釐米。近兩年來,由於農村私家轎車急劇增長,農村公路確實不堪重負,相向而來的車更是難以錯車。


題主提到的水泥路兩邊各留一米土路方便錯車,這方法在北方平原或許是可行的,但在南方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南方農村的水泥路多穿行於山丘之間,如果要在原有水泥路的基礎上兩邊各拓寬1米,成本也是太大了。比如說:(1)有的路段水泥路是把一個山丘攔腰截斷而過,那水泥路兩邊都是山丘,要兩邊都拓寬1米,那就要請挖機兩邊都要挖(2)有的路段水泥路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這種情況更是難上加難。(3)農村有些房子緊挨著水泥路,你要兩邊都拓寬1米,那就得把路兩邊的民房都拆了,這幾乎不可能。


二:南方農村的水泥路一般都是沿著舊路鋪上水泥就完事了,而舊路多沿河而走,所以現在的水泥路也多沿河而走。如果要拓寬1米的土路,那河水都要改道了,也會造成水土流失嚴重。

三:南方多雨水。如果兩邊留了1米的土路,到了雨季,經過車輛的碾壓和人畜的踩踏,必將會泥濘不堪,甚至會造成山體滑坡。

我們小鎮採取的做法是沿著水泥路每隔幾十米就設置一個臨時車輛停靠點,看到對面來車了就來到停靠點讓對面的車先過去,這樣就不會出現車輛刮蹭的情況。(停靠點和停車位大小相同,標號和厚度都與水泥路相同


這樣就能臨時解決農村車輛急劇增長的情況,當然以後農村的路肯定要全線變寬變好的。

農俗君為您解析和發現更多有趣有味的農村小事。更多,關注農俗一點通。【31】


一點三農

現在農村水泥路大多地區都還是可以錯開車的,一般水泥路四米寬以上就可以了。

水泥路兩邊留一米土路,路是寬了,但是飛塵很多,環境不佳,再加上一米土路也是需要路基等,有的地方還需要鋪設水泥管填溝才可以達到一米的路寬。我們村的路三米半,兩邊全是樹,樹兩邊又都是溝,修建起來難度很大,花費也很多。現在國家對超過四米的路免費加寬,我們村不在範圍內,旁邊的四米寬的瀝青路,兩邊樹都沒了,擴寬十幾米,這種才是正常的農村路段,以後農村車輛越來越多的,路段也要更好才可以滿足


奮鬥ing小攤主

息縣在2017年開展了農村公路"路間陪護"工程,率先在全縣3000公里的農村水泥路面上,向兩邊各拓展一米。雖說只有短短的一米,但是對於全縣來說,就相當於又重新修了一條3000公里長,2米寬的道路,這個決心不是很容易下的,記得當時下決定時,徵詢了所有鄉村幹部的意見,雖說有人提出異議,甚至反對,主要擔心錢的問題,和佔用賠償引發新矛盾的問題,但是,縣裡最終還是下了這個決心,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的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或者說是無比英明的,整個施工過程快速而高效,得到了全縣廣大群眾的得一致支持,有主動出工的,有不計報酬的,有主動騰地的,沒有一例因佔地而阻工的。工程完工後,又在路兩邊栽上樹,配上綠化,不僅風景如畫,還會車方便,這筆錢花的很值。從這件事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群眾心中有一杆秤,只要你真心實意為他辦事,他一定會擁護你,不會反對你。正所謂,得民心者的天下,為民,誠心所至,天地感召,振臂一呼,響者雲集。希望我們的黨就做那振臂一呼者。


末節7546112

我們是南方人,南方的農村也是寸土寸金。四十年前的農村人走得多的是鄉間的小道,主道用青石板輔就隨山形地勢溪流河谷而婉延曲折,支道多數就是田基泥濘小道了。二十年前平地多數村修了機耕道,顧名思義就是手扶拖拉機走的道,路面大多隻是未經輾壓的粗卵石,路線也多是在原來鄉間小道基礎上加寬而成。各村各組各負其責,由於涉及田地調配,根本難考慮到路幅的寬窄交通的安全和便捷。

也正是農村土地的一種無序管理,農村路修到哪農民的房子就建到哪,機耕道的曲折和窄幅早被兩旁的農舍僵化和固定。近十年新農村建設,特別是精準扶貧脫困村道入戶,原有機耕道都得到硬化,成為亮麗的鄉道。但是,就如矮個穿新衣,矮個還是矮個,再漂亮的鄉道還是為手扶拖拉機而備的機耕道,與農村交通的高速發展越來越難匹配。

與四十年前比,中國現在的鄉村比那時的城鎮還要氣派,規模較大的鄉鎮比那時的地級市還較豪華。農村是該重視規劃的時候了,再如此隨意建房修路將會後患無窮。自古以來農村居所講求左青龍右白虎,有山有水才是好風光。農村村落應依山傍水相對集中連片,儘量不佔用耕地水田。在以車代步的時代,村子以地勢平緩高地為主,村道標準應該與時俱進相應提高。未來中國的農村應比城市更宜居。


楚天959

問這問題的基本不會是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不是農村道路不想加寬1米以上,而是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原有路面已基本覆蓋原路基,兩側不是溝就是渠,路基加寬成本極高無從下手,別說路面了;二是有加寬基礎,但涉及佔田拆違,請正視現在農民群眾的功利現實表現,幾乎都搞不成;三是修路建橋現在在農村基本都是游擊隊在做,在加寬施工工藝別奢望會有什麼樣的質量。本來國家補助資金可以說就是原材料部分的體現,用這加寬,非要本地貼補。居然還要在這裡面摳出利潤來,結果可想而知


毛裡求詩

農村的公路基本都是在原有路基上進行硬化處理的,一方面是這些路基已經沉降多年,比較穩定,另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新建道路面臨的土地糾紛問題。直接在老路上硬化路面是最直接簡單的做法,但是也有一些問題。


一、路面寬窄不一,尤其是在山區,受地形影響比較大,一邊是山體,一邊是懸崖,這樣的情況很難再加寬道路,即使技術上沒問題,也是得不償失的,畢竟農村車輛普遍偏少。

二,在硬化的道路旁修築適當的土路以方便錯車,想法是可以的,也確實在很多地方使用過,但是效果一般。由於是新堆的泥土或者碎石,很不穩定,被車輛一擠壓,很快就變形了,尤其是下雨過後,車輛開到這樣的路上,再想回到硬化路面上可能就困難了。再加上這樣做養護成本會增加,需要不斷的用新的泥或者碎石來補缺。


其實,很多地方採用的方法是在路基比較寬的地方,儘可能把路修寬一點,方便錯車,一般隔個幾十米或上百米,這樣是很容易實現的,開車的時候互相謙讓一點,錯車不會有什麼問題,農村路面上成群的車輛同時錯車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再就是,現在農村對於公路在做升級處理,好多路面都已經加寬了,並且在適當的地方修建了指引牌,以往錯車難的問題,基本上不存在了。當然還有一些路面寬度沒達到,相信過不了多久也會解決的。


風車車看天下

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幾年前車少倒不覺得什麼,現在農村經濟條件好了,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車,在不濟幾萬塊的麵包車總要有一輛,加上過年外面的車都開回家,兩米多寬的路根本沒有辦法錯車,特別是長上坡和長下坡路,真害怕對面突然來輛車讓都沒地方讓,每次都開得提心吊膽的。其實這個問題應該由村上組織人員統一規劃統一施工,整體加寬路面對於農村來說不現實,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但可以每隔幾十米打個錯車道,條件好的村可以打成水泥路,實在沒錢的村,可以組織人員每隔幾十米刨個土路平面,只要能錯車就可以了,畢竟現在車越來越多,以前的鄉村路已經不能滿足出行需要


巍巍崑崙39

不同的農村的道路情況各異,有的或許農村道路較窄。當修完三四米寬的水泥路後本身就留不下太寬的空隙,再加上農村人喜歡在路兩邊放一堆棉花柴或其它秸稈作燃料,佔據路兩邊較大地方,所以即便留一米左右的土路也不會那麼的方便錯車。


藍天使者12

本人長期從事農村工作,對此有一定的瞭解。以前農村修路有標準,基本上都是3.5米~4米,所以不管你路基多寬,修的路都是這樣寬,這就造成有些路基六七米寬,但在中間修一窄溜路的滑稽場面,再加上不做路肩,造成會車很困難。有些路基本來就窄,但路兩邊地屬於群眾的承包地,佔地賠償,修路資金裡沒有這賠償款,所以新路只能就路基寬,不能向兩邊擴展。


清華zqh

第一,政府的規劃,還有資金。第二,承包施工單位,第一想投入錢多,第二想投錢少。第三,路太寬,容易會車,這是方便了。但是也方便了借道的大貨車。想想幾百噸的貨車,經過鄉村路面,是什麼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