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被怎麼炒高的?操作流程是怎樣的,你身邊有例子嗎?

小康叔叔-

這是有套路的,當然現在可能不是這種操作了,但當年很流行。

房子到底缺不缺?實際上,我一向主張在一定意義上房子是不缺的,之所以人們還在義無反顧搶房子原因在於緊俏是一種假象,購房者被矇在鼓裡。這都是炒房者在作怪。只要有炒房者存在,多少量都能給你消化掉,因為炒房最有意思的還不單純花自己的錢,花別人的錢炒房,何樂而不為呢?利用加槓桿,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很簡單吧,就是這個意思。他們用極少的資金撬動極大的資本,然後利用各種套路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裡。

安家融媒記得當年有報道說,10萬倒房一年淨賺一個億。原來炒房的真相是,他們把房子賣給自己。在那個年代他們不怕沒有接盤俠,他們真是太聰明瞭。 “一下子買那麼多房,萬一賣不出去,虧本了怎麼辦?” “要是能賠本,我們還炒什麼房?無所謂有沒有人買,我們絕對不虧。”“我們賣給自己。我們這一個團分成兩組,一組買一片房,都向銀行貸款。房子到手之後,有沒有別人來買都無所謂。抬高了價格,兩個組互相買賣,對沖你知道嗎?首付就都不用付了,只要再到銀行做8成20年的按揭就行,拿到了貸款先還掉前一次的貸款,剩下的就是利潤。如果還能升,就再買賣一次。反正絕對穩賺不賠。價格起來了,對開發商也有好處。”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縱容炒房者的存在了。因為大家都綁在了一起。


光宇吐樓市

是孔方兄從中國證券報的一篇調查報道總結出來的,炒房團的炒作手法,和操縱股價極其相似。


第一步,籌集資金。炒房團首先得有錢,但對單個人來說,資金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結成炒房團,形成資金優勢,便於控盤。


第二步,篩選炒作的城市。這類城市一般是三四線,因為一二線的盤子太大,且限購限貸限售,很難操作。三四線城市當中,又儘量選取距離高房價一二線城市比較近的,這樣有了參照標準,可以將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傳導效應利用起來。比如廈門附近的漳州,比如深圳旁邊的惠州。


此外,三四線城市如果有很多棚戶區改造更佳,因為這些拆遷戶手裡都有上百萬的現金,又有買房的需要,絕對妥妥的剛需。用炒房團的話來說,就是“不愁沒有接盤俠”。


第三步,篩選合適的樓盤和小區。首選優質小區(其價格具有標杆性作用)、小戶型(好出手)、掛牌樓盤不多(容易用最少的資金操縱價格,類似股票裡面流通盤少,容易被控盤一樣的道理)的小區。


比如在貴州的花果園小區(號稱全亞洲最大小區),炒房團就花了2個月時間“做功課”:每天吃完晚飯,去小區樓下統計沒有燈的戶數以判斷空置房產(這些空置房產有很可能就是拿來投資轉讓的),去小區附近的中介溜達蒐集房源信息。其目的都是為了準確掌握市場供求信息。


第四步,就是找銀行。炒房資金需求量極大,僅靠自有資金是很難做大的,所以炒房團一定會去找銀行貸款,獲取更高的槓桿,這樣收益倍數也就能成倍放大。比如上文所說的漳州炒房團,他們就蒐集了一大堆七大姑八大姨的身份證去銀行貸款,銀行為了搶客戶,對收入證明也不會認真核查。後來,身份證不夠用了,甚至去買農民工的身份證來辦理貸款。


第五步:與中介聯合。炒房團現在手裡有房子了,但要賣出去,還是要靠中介。於是他們每天去中介,都要上調掛牌房子的房價,這樣買房者漸漸就會心理恐慌了。


第五步:輿論造勢。這樣做,是進一步刺激大家對於房價的預期。反正網上發帖有沒有人能找得到,於是我們就能看到各種網上各種亂七八糟的說法:某某大城市地鐵要修過來了,某某縣要劃入到某某市了,某某縣要撤縣設區了等等。憑藉大家的慣性思維,一聽到這樣的消息,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房價要漲了——不用炒房團自己說房價要漲,本地剛需、附近大城市的土豪,就帶著錢來了。


第六步,套現。這個很簡單。


最終的結果,就是炒房團大獲全勝。以上述漳州炒房團為例,其在短短1年多時間,就把漳州房價從六七千元,炒到了最高2.8萬元,而漳州人均月收入才3000元!這些炒房團成員當中,1000萬的本金很快也就變成了5000萬!


總之,猶記得當年溫州炒房團的可怕場面,現如今只不過是歷史重演。最後被割韭菜的,還是普通消費者,財富就再一次被這樣重新分配了。


文末,推薦大家看一下這篇文章“觸目驚心!炒房團是怎麼在短期內把三線城市房價炒高兩三倍的!”,非常精彩!我這裡沒法帶外鏈,大家自己複製後搜索即可見。關注孔方兄的問答號,以後還會繼續給大家推薦好文閱讀。同時,你發現身邊有什麼炒房團的信息,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區與我討論。


孔方財經

炒房團,其實和股票坐莊一個道理。莊家不可能影響工行,中石油股價,炒房團也不可能左右一二線城市房價。但是,他們會精準地把一些房價未啟動的三四線城市作為獵物,通過一系列手法,催化炒高房價,迅速拍屁股離場,手段簡單原始,暴利卻超出你的想像。



炒房團的厲害之處,在於能通過各種消息挖掘出一個有潛力的城市,高槓杆資金大舉殺入,藉助概念把當地積聚的潛能短期內集中引爆。

當然,炒房者篤信樓市只漲不跌,一旦下跌會引發炒房者連鎖爆倉,神仙來了都救不了。

…………………………………………………


史晨昱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古時候,有一個做大米生意的奸商。每年糧食豐收的季節,從農民那裡收購大量的大米放在糧倉裡,然後在市場上賣。其實,這是做大米生意很平常的做法,為什麼稱之為奸商呢?

因為奸商不按套路出牌,經常搞一些散佈謠言、囤貨居奇等製造市場恐慌的勾當。在下一個播種的季節,往往是青黃不接的時期,農民手中的餘量不多。情況更復雜的時候是遇到第二年年成較差時,糧食大幅欠收甚至絕收,青黃不接的時期是最難熬的,很多人將會面臨忍飢挨餓的困境。這時候,奸商趁機捂盤,一方面減少市場供應,另一方面哄抬價格,今天大米5元一斤,明天6元一斤,後天7元一斤。這時候,大家為了避免下一日價格更高,爭相恐後地選擇當日購買,導致奸商當日供應的糧食被瘋狂搶購一空,人們只好第二天起大早排隊去買,生怕買晚了價格漲得更高或者乾脆買不著。這就導致糧食價格越漲越高,越買越瘋狂,進入惡性循環。

這個局怎麼破呢?後來,某縣令想出一個辦法:對奸商採取一定政策措施,即糧食出售價格不能高於收購價的一定比例,否則將給予嚴懲。這個政策出臺以後,奸商覺得捂盤已經沒有太大意義,甚至賣慢了還要消耗額外的儲存成本。於是,奸商變成了正常的生意人,結合市場需求供應糧食,市場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炒房團主要運用了學區房、地鐵房等特殊性質以及一些人買漲不買跌的心裡,大肆製造市場供應減少以及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景,引起一些剛需人群的恐慌,導致房價越漲越買,越買越漲,進入惡性循環。當前,我國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嚴控炒房行為,實際上就是促使房地產市場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實現良性循環。


經濟好望角

房價問題我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關注,並且專門寫過一篇博客專欄。

當然我也沒有預見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此後的貨幣放水,所以也出現了錯誤的判斷。經濟體前進猶如走迷宮,雖然有不同的方向可以選,出於不同的考量,會有不同的決策,結果也會發生大幅度的偏移。

人心,是難以預測的,經濟發展由人決定,自然會出現撲朔迷離的走向。

房價被炒高,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地方發展需要資金,稅收來得慢,顯然不足以支持大幹快上,於是賣地收入日益突出,最後成為財政支柱。

土地招拍掛直接推升了地價,出於各方面宣傳需要,“地王”一詞問世,並且廣泛宣揚,使得土地競價日益火爆。

房企為了銷售,往往四兩撥千斤,早期一兩千萬資金就敢操作幾個億的項目。先拿下土地,支付部分地價,再抵押貸款獲得建設資金。建築材料供應商墊資,施工單位延期付款,房子還沒建成就已經提前預售回款。

所以在早期的時候,房地產企業一兩千萬資金運作下來,兩三年時間可能都用不了,就可以賺取上億的收入。

於是,房地產開始火爆,各路企業紛紛進入房地產市場,包括了無數國企乃至央企。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國內諸多企業出口大受影響。此時房價已經出現明顯上漲,早期有資金炒房的人已經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企業家辛辛苦苦忙碌多年,最後一算勞心費力居然虧損,平時還要求神拜佛裝孫子,還不如放棄實業,投資房產收益明顯更高。

自此,炒房團開始興起,大筆資金進入開始炒房。

一、早期的炒房客套路簡單,無非是低價買入,甚至合夥直接買下一層樓甚至一棟樓,零散的炒房客則是直接付首付貸款買房。持有幾年後售出,賺取利潤。

二、隨後炒房客的套路升級,只要手裡資金充裕,就通過貸款購買第二套房,當時只需要20%的首付。手上升值快的房產出手後就可以多出兩三套房的首付,從而滾動炒房。

三、炒房客規模越來越大,出現團隊合作。大筆資金進入一個三四線城市,直接掃蕩樓盤,將市場上近半房源收入囊中。隨後在中介處高價掛出,同時網上宣傳房子漲價的消息。其他售房者一看有利可圖,緊隨漲價,則房價普遍暴漲。炒房團出貨後迅速轉向下一個城市。

四、當投資房產的高收益日益凸顯的時候,出於擔心貨幣繼續貶值,存的錢越來越不值錢的顧慮,普通家庭也開始炒房,嗯,或者說投資房產。反正只是付個首付,買上一兩年後轉手售出,就是20%以上的利潤,比存銀行收益高太多了,還穩當。

五、開發商在房價上漲中功不可沒,從早期僱人排隊製造緊張氣氛。到捂盤惜售,先賣最差的房,留著最好的升值,明裡暗裡推高房價。

六、現金買房在最近幾年才被禁止,炒房成了洗錢的最佳通道。無數灰色和黑色資金通過炒房洗白,這也是房價上漲的重要推動力量。有人家裡藏著數千萬上億的資金,當然也有人把錢變成了一線城市幾十套房子。

七、在實體經濟走低,經濟避實就虛的時刻,房產盛宴本該落幕。於是棚改貨幣化安置出臺,造就了一大批持有大量現金的拆遷戶。這些人蜂擁進入樓市,一時間房產供不應求,2017年多數城市房價暴漲30%-50%。而普通群眾開始擔心以後還買不買得起房,緊隨其後去搶房,造成了如今火爆的場景。

2012年前後,網上流傳著一篇文章:《做了十八年的民營企業,今年撐不下去了》,建議大家一讀,可以更好的理解為什麼如今會不斷提及營商環境。這篇也可以作為炒房興起的大背景。

一位企業家,辛苦一年,賺的沒有一個普通炒房客多,這是一個國家的悲哀。

一個上市公司,面臨虧損,賣兩套一線城市的房產扭虧為盈,這是股市的悲哀。

一代年輕人,初入社會就要面臨高昂的房價,揹負沉重的房貸和房租,又談創新創業與未來?

簡單說這些,感覺很沉重,但是很無力。炒房者獲利離場,最後則是全國人民揹負長期沉重的債務和後果。


財智成功

炒房的方法有很多,我舉三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說說。

擊鼓傳花

這個在學區房的炒作上比較常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100萬買一套學區房,供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等孩子畢業了,再加價到120萬賣出給下一個需要學區的家長,下一個用完之後再加價30萬買個下一個,就像擊鼓傳花一樣,總有接盤者。



這樣幾輪下來,學區房價格就翻了好幾番。因為學區房是稀缺資源,總有家長望子成龍,想給孩子提供一個捷徑,所以學區房不愁買家,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可以一直下去。

捂盤惜售

這種做法炒房團也很常用,比如某地炒房團組團來某個城市某個樓盤一買就是幾百幾十套房子,買空之後就慢慢放出來,第一套100萬,過一陣子第二套叫價120萬,只要有成交,大家一看這房子漲勢很好,就開始搶了,炒房團再分批提高價格賣出,越漲價也好賣。


虛假造勢
這個方法開發商用的可能更多,就是開盤時僱人來造勢,有的人好像一買就是十套二十套的,售樓處人滿為患,造成搶購的假象,售樓人員會告訴真正要買房子的顧客,快買吧,再不買房子就沒了,再提高價格也就順理成章。

以上是三種比較常見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但說到底都是利用人們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以及對房價上漲的預期。

如果你還知道更多的炒飯方法,歡迎留言補充,幫助大家辨別。


昇財經

其他地方不瞭解,網上的信息也不一定準確,我來說說我所在的城市崑山吧。

2015年的時候,我同學買房子,我陪著他看了很多的房源。最後從一個上海人手裡買了一套城東的房子實際成交價6950每平方。當時市區均價大概在1萬左右,崑山環境最好,學區最好的城西也不過才1萬3到1萬五。即便在緊挨著上海的花橋,那個時候平均房價大概在12000左右,可以說城東當時是價格的窪地。

在當時的價格水平下,只要老老實實在工廠裡上班,一個月工資5000塊的人,幾年時間首付一套房子不是問題。然而此時此刻,崑山城東的一手房價格沒有低於14000的,1萬6到1萬八是主流。

我感覺在這個房價漲起來的過程當中有三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是房產中介,那個時候房產中介壓根沒心思,交易二手房,全都是在推一首新房,開發商給的回扣非常高,成交一套,基本上佣金在2萬到5萬之間。而新房的價格是由房產開發商決定的。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臥底了一箇中介群。

所以第二個因素就是開發商炒作,開盤定價一家比一家高,相互攀比,最終每個月都會上升個一千塊左右並且捂盤惜售。各種網上流傳的手段都在用,比如說找人過去排隊,或者搖號之類的。

第三個因素,那就是一直謠傳地鐵要開通。這個因素也非常重要,確確實實地鐵現在在勘察。勘察的,第二天,我有一個朋友就興致沖沖的去買了一套房子,借了好多錢。這個因素對人們的心理暗示非常強。

基於以上因素,從2015到2017年崑山房價在一年半之內翻了一倍。


王龍

大家好,作為一個走到哪哪房價都高的人,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房價是如何變高的。2008年的時候,北京房價開始大漲,當然,那時候我還不在北京,那時候我還在老家愉快的當一個初中生,如果不是政治課本,我連什麼是經濟危機都不知道。


那個時候縣城的一套學區房20萬,我清楚的記得班裡最有錢的學生說他家剛在這裡買了房子,當時也沒覺得有多厲害,現在想想才知道有錢人從小就知道房子值錢了。宿舍有個孩子整天在炫耀他爸在周邊城市買了房子,當時就想不就一套房子嗎,還買這麼遠有什麼好炫耀的。直到去年,我看到他已經買了奧迪,才發現,不用買房就沒什麼壓力了。

剛到省會城市上大學的時候,那裡房價只有五六千,本地人說市中心房價都快漲到八千了,那時候家鄉縣城的房子兩千都沒人要,當時是2011年。三年後,省會城市的房價就已經漲到均價七八千了,那時候由於大力發展東部,所以東邊房子一年之間由五六千漲到了一萬多。2006年的時候,全市的房價就都漲到一萬多了,而當時的家鄉房價只有3500左右。



等到我2007年回到家鄉的時候,才發現家裡的房子已經在一年之間漲到了五千多,這只是一個小縣城。如今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家鄉的房價又漲到了七千一平。我家住在縣城周邊,與那些小區到公司的距離差不多,開車十五分鐘就能到。如今,正在糾結該不該買,買,真心覺得不值,不買,又好像少點什麼。


歷史密探


作為一名銀行從業人員,接觸了很多開發商和二手房中介,主要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一下他們如何炒高房價的。

開發商方面


最典型的方式就是捂盤惜售。我所熟悉的一家開發商,位於四五線以外的小縣城。房子建成初期,四千多一平方都算高的,位置也算不錯,由於提前意料到房價即將進入上漲車道,一直捂盤惜售,想買房的買不到,跨過一個年底,房價直奔七千一平而去,房價拉高,開發商也賺的盆滿缽豐。

二手房中介

二手房中介最典型的方式就是惡性競爭、哄抬房價,並且想盡辦法隔離買賣雙方,使的二手房市場烏煙瘴氣。同時利用他們手中的資源,拿到大量的一手房房源,買號倒號。使的本地房地產價格也大幅度上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價,助推的房價的上漲。還有就是幫助炒房族騙貸,以低首付高額貸款拿到房子,並以高價賣出,造成了炒房族大量庫存房產,剛需一族一房難求。


創新公元

房價為何被炒如此之高?這個問題往深了說大家都懂得。

深了就不說了,給大家講個故事:


2016年做房產,二手房的那種中介銷售。

趕上了好時候啊,作為新手沒過幾天就賣掉一套學區房。(雖然後來房主嫌價格低了要毀約)

作為賣房子的,當然能夠判斷哪些房子的升值空間大,也就是潛力股。

我們經理看到其中一套毛坯房子特別便宜,於是自己下了定金,和房主簽訂了購房合同。

然後三個月之間,房價蹭蹭蹭的飆,我們經理花了三萬元找了裝修公司快裝,用的材料都是很差的那種。

開始賣房了,找了一批員工,不管是真客戶還是加客戶,必須約到當天下午五點一起看房。

然後那天五點左右,那套房子來看的人絡繹不絕,不要小看中國人的從眾心理,大家總覺得搶手的都是最好的。

後來,每每想到賣掉的那套房子,我們經理總是嘆息一聲,“唉,賣少了啊”

是的,沒過兩個月,這套房子又漲了20萬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