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為何親近徐州?

王侯將相本無種l

記得,當年剛到徐州的時候,經常有同事說,明天請你上蕭縣吃羊肉去。開始以為,蕭縣是徐州下面的一個縣,別人說,在安徽,我說這麼遠,不去了,不去了。後來才知道,原來蕭縣離徐州也就一個小時的路程,很近的。

一是距離近,感覺上有四條路可去蕭縣,距離產生親近感

看一資料,從徐州市中心,到蕭縣,全程約42公里左右,這個距離,比到徐州下面的豐縣、沛縣近多了,更別說睢寧和新沂。一般來說,去蕭縣,大部分都是從淮西客運站乘車,然後從三環路老火炬雕塑(現在已經拆除了)一直往西,約幾公里後,到分路口,左側行駛,一直走就成,路很好認。第二條還有從銅山新區出發,原來有一條老路,不從三堡走,直接從鐵路的右側走,不過,聽說,路況特別差,現在,大家都改為從三堡走了。第三條路是從現在的小南湖走,就是漢王方向,這條路走過一次,現在,不知還能不能走。第四條自然是高速公路了,非常方便,徐州有東南西北環城高速,路好認。有時候,這交通決定了兩地的交流,也決定了人的出行。原來,沒有京九線的時候,很多河南、安徽人出行,都選擇從徐州出發。現在,交通方便了,慢慢徐州的交通地位在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希望徐州在電商和物流上不要落伍。

二是蕭縣的名人中,大多稱自已為徐州人,無形中拉近親情

蕭縣也好,徐州人也罷,不知蕭龍士的不多,他是蕭縣劉套鎮蕭場村人。光緒三十年(民國12 年(1923 年),經李可染介紹,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二年級就讀,民國14 年畢業。民國15 年,他在徐州參加歐亞藝術研究會,並與著名畫家趙松子、王繼述聯合舉辦畫展。是年,他還與王繼述,閻詠百、王子云、李可染等人共創徐州美術學校,任國畫系主任。徐樹錚,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很多介紹,都說他是徐州人。王仲廉,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被稱為黃埔一期的“徐州三王”之一。字介人、介仁,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人,讀於江蘇省立徐州中學……。當時,蕭縣就是徐州的,再說,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徐州就是他們故鄉,不管區劃如何調整,這種情永遠不會變。

三是徐州給蕭縣人提供了很多的發展和就業機會


雲雨中的禪語

蕭縣,儘管位於安徽省最北部,但緊靠江蘇徐州,素有“徐州後花園”之稱,市區距徐州僅15公里,距宿州卻有75千米。

因為地理位置較近的原因,決定了蕭縣和徐州,在歷史上就有了密切往來,因此蕭縣和徐州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徐州的發展徐能直接輻射到蕭縣。

況且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1955年2月,蕭縣才由江蘇省徐州專區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

安徽省內,蕭縣不屬重點發展地區,城市建設很一般,但不能說其很破爛,但將其與江浙同樣的縣城比較,讀者心中都會得出結論,但這幾年蕭縣發展勢頭較快,但由於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跟徐州管轄縣差距不小。

自改開以來,很多蕭縣人要麼跑到江浙滬發展,要麼跑到較近的徐州去發展,有的就生長在了徐州,其實已經是徐州人了,除了戶口不一樣外,眷戀故鄉的同時,大都也都愛上了徐州,徐州就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

所以,無論在地理上、心理上、文化認同上,包括說話語氣上,蕭縣和徐州都是最近的,蕭縣人也愛往徐州跑,除了銅山,安徽還沒有那個縣,能和徐州如此親近。

實際上,自秦漢以來,蕭縣就一直是徐州在管轄,這是歷史的源緣,是無法用行政區域劃分而割裂的。

蕭縣人,卻很少去宿州,因為距離比較遠,距徐州才15公里,除非走親戚,誰願意大老遠跑去75公里外的宿州呢?宿州和徐州比,那是要差遠了,這是客觀事實,並沒抵毀宿州之意,何況

開車去宿州,還要繳納過路費

看宿州的地圖,蕭縣與宿州在地緣上完全割裂,這種地理上的割裂,其實就是文化與習俗的割裂,這勢必造成宿州發展是以宿州市周邊為主,蕭縣卻無人理的尷尬境遇,這也是蕭縣是貧困縣的原因之一吧。

60餘年前,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現在雖地緣相近,但畢竟還有行政阻隔,要平衡地區經濟,就必須審時度勢,就蕭縣區域,由宿州來管,似不太合適,所以網上有國家儘快籌劃蕭縣迴歸徐州的呼聲。

蕭縣,與徐州唇齒相連,文化互相認同,對徐淮地區發展都有利,行政壁壘是一堵牆,行政區域似乎該調整了,重回當年徐州老八縣,符合蕭縣的歷史文化傳承、地理區位的便利,有利於地區經濟的發展。

有意思的是,曾有蕭縣網民發起過民意測試,得出的結論是:蕭縣人首選徐州,其次淮北,無奈宿州。

本人在網上搜到一條信息,蕭縣政府曾經開過一個會,主題是“蕭縣融入徐州發展工作第一次調度會議”,蕭縣本屬於宿州管轄 ,但卻要融入徐州發展,說明縣政府已經看到了問題之所在,故而對全縣經濟發展作出了適度的調整。

通過以上敘述,悟空問答的讀者們,應該能夠判斷“蕭縣為何親近徐州,卻和宿州不親呢?”的大概原因了,請關注本文作者,如您有另外不同的意見,不妨到評論欄目,發表一番您的高論。

2017年12月27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我看到這個問題,作為安徽宿州蕭縣人,首先就感到非常親,無論是蕭縣、碭山、宿州,這些文字不僅代表一個地名,更代表一種鄉情,一種“”不思量“、“”自難忘“的鄉情。

我打小在宿州蕭縣農村長大,談談個人感受,純屬一己之見。

蕭縣、碭山屬宿州管轄,蕭縣、碭山人當然也是宿州人。兩縣人很少去宿州,感覺和宿州人也不親,看來不是個別現象和個體感受。

拿自己來講,人生已過而立之年,前17年是在宿州蕭縣出生、成長,1998年從蕭縣中學高中畢業,高考後離開家鄉到江西求學,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江西、福建、北京工作。說真話,長這麼大,非常遺憾,還沒有去過宿州市區一次。我想,我沒有去過和很多人感覺不親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1、自身的原因。拿自己來講,作為一個宿州人,卻遺憾地沒有去過宿州市區,首先是自己的原因。想去隨時都能去,如果說以前在蕭縣上學的時候,沒空沒錢去,但是工作以後,還沒有去過,實屬不該。在這一點上,沒有許多矯情的藉口和看似合理的理由。

2、距離的原因。現在交通方便了,路好了、車有了,蕭縣、碭山人去宿州的肯定比以前多了、勤了。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自行車都是稀罕物、都是家裡頭大件,如果去一趟一、兩百里地的宿州,不是不想去,確實很難去。特別是對於農村人來講,農活纏身,根本去不了。相比來講,蕭縣離徐州只有四、五十里路,距離上要近一半還不止,有的地方直接跟徐州搭界。所以,去徐州更方便一些,自然也多一些。我記得那個時候,農村人想趕個大集,天矇矇亮起床,挑著挑子就去徐州賣菜了。我家在蕭縣的西邊,離徐州十幾公里,記得小時候家裡有自行車以後,父親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徐州趕集賣菜。如果去宿州,就是走現在修好的高速公路,也要八十多公里,確實有些遠,趕集根本不趕趟。

3、歷史的原因。這個方面,好多人都說得很詳細了,不再贅述。

有個體會,親不親,沒有絕對的,只是相對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假如在國外,說中國話的都感到很親。假如在國內的外省市,同是安徽人的覺得很親。在安徽省,同是宿州人的覺得很親。在宿州市,同是蕭縣人的覺得很親。作為自己來講,我感覺我是蕭縣人,也是宿州人,都是親人。親不親,跟去沒去有關係,但不是決定關係。親情,是天然的、內心的、單純的。我在外地工作,當別人問我是哪裡人的時候,我說得最多的,就是安徽的,別人問安徽哪裡的,我說是安徽宿州蕭縣的。

因為,那是生我養我的親情土地。永不能忘!


小黑馬

蕭縣,古之蕭國,東周時肇建,附庸於宋,秦時置縣,地處淮北平原北部,華北平原南部,東與徐州接壤,南臨淮北、西通永城,為中原片區東部大縣,全縣有150萬人口,中原官話。

蕭縣所在的地區,在其身旁,有兩個重要城市,東曰“徐州”,西曰“商丘”。商丘古稱睢陽,徐州古稱彭城,都是中國封建時代中原地區的大城,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睢陽為西漢梁國國都,七國之亂在此被平定,安史之亂時的睢陽保衛戰,讓張巡一戰封神。而徐州一帶,則自古至今常有大戰。群雄逐鹿中原,徐州為控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商朝與東夷的戰爭結束之後,歷朝有楚漢的彭城之戰,東漢末年的三讓徐州,南北朝時期的徐淮爭奪戰,一直到現代的抗戰時的徐州會戰、解放戰爭時的淮海戰役,都在徐州附近展開。如此頻繁的大戰,讓徐州附近成為帝王將相鄉,名噪一時。且徐州地處南北交界,文化發展兼容南北,文學藝術、戰略縱橫,物華天寶,可謂人傑地靈。

蕭縣地處徐州與商丘之間,作為徐州的西大門,歷史上一直為徐州管轄,縣城距徐州僅相距15公里,宿州距離蕭縣有75公里之遙。

蕭縣與碭山被劃給宿州之後,因為距離宿州市區比較遠,宿州市經濟實力不是很強,對於蕭、碭兩縣,心有餘而力不足。徐州很近,在人才、資金、技術的交流卻受到限制。蕭、碭兩個人口大縣,也因此失去發展的契機,甚而淪為了貧困縣。

很多蕭縣人,過年回家,車牌都是上的徐州牌,很多蕭縣人在徐州務工,如裝修、防腐、餐館、酒店等很多都有蕭縣人的身影,很多人的第二故鄉就是蕭縣,相反在宿州市的蕭縣人,除了宿州學院的學生籍貫是蕭縣,還真不太多,在淮北的蕭縣人都要比宿州多,這也是地理上的原因——蕭縣離淮北只有35公里。

近年來,縣政府轉變思路,以經濟建設為重,畢竟150萬人要吃飯,要發展,縣政府籌劃積極融入徐州經濟圈,從歷史因緣上看是合情合理的,從地緣上看,更是理所應當,從經濟發展看,也是理所當然。

徐州經濟能力與合肥相比不相上下,甚至在關鍵領域,比起合肥還略有優勢。蕭縣以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融入徐州經濟圈,將會展現出騰飛的發展速度。唯願父母官再接再厲,砥礪前行,不為貪腐所敗,為家鄉父老多謀福利,蕭縣人重情重義,肯定會為之立碑紀德。


而知而行

蕭城――一座快速崛起的城市

1955年2月21日,蕭縣由江蘇省徐州專區正式化入安徽省宿縣專區,這和安徽省蕭縣北部的碭山縣同一時期由江蘇省劃入安徽省。至今已有62年的歷史。



究其因,當年安徽和江蘇兩省因洪澤湖治理問題,產生分歧。最終決定由江蘇省統一管理洪澤湖,而洪澤湖流域內的安徽省盱眙縣和泗洪縣,自然要劃到江蘇省,當然安徽省也不會白白拿出兩個縣給江蘇省,況且還佔據著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的優勢。所以就有文章開頭的1955年江蘇省徐州專區的蕭縣碭山縣劃到了安徽省宿縣專區。歷史就是這麼喜歡開玩笑!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蕭縣風能發電


有人說了,那安徽省是不是傻,拿水土富饒的盱眙縣和泗洪縣換來兩個破窮縣,你看看人家盱眙縣和泗洪縣現在發展,哪個不比蕭縣強?如果你這樣認為,那你就還真錯了,蕭縣在建國初期,甚至到改革開放那都是一方強縣。

眾所周知,自清朝雍正十一年徐州設府伊始,徐州幾百年來都轄八縣,也就是我們老一輩所說的徐州老八縣――即徐州上四縣:豐沛蕭碭,下四縣:銅睢新邳。著名詩人臧克家曾說:“豐沛蕭碭自古多英雄!”

1955年地區劃分示意圖


雖然自1955年劃分之後,但幾十年來蕭縣都深受徐州影響,自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蕭縣有眾多本土著名品牌,本土著名企業……像蕭縣大麴我都有20年沒見了,不知道你們上次喝蕭縣大麴是什麼時候?

紅雙喜葡萄酒曾經可謂輝煌一時,自從被古井收購之後,不知還有多少人還記得它?

蕭縣化肥廠,磷肥廠……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從我們的記憶中慢慢消失,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彷彿蕭縣對外形象一直就是國家貧困縣。

既然歷史已經書寫,誰也無法改變。好在我們大蕭國依然佔據這絕佳的地裡位置,東臨徐州,南接淮北,位於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宿淮城市組群的中心部位,長三角城市群北翼。近幾年蕭縣發展勢頭迅猛。

徐州都市圈


與其說佔據絕佳地理位置,倒不如說至今蕭縣仍受徐州影響,因距離近,蕭縣是距離徐州市區最近的縣(銅山縣劃為銅山區之後)。蕭縣人乘車(蕭縣高鐵開通前),購物,看病,遊玩,選擇最多的就是徐州。

依託鄭徐的高鐵,蕭縣也成了皖北為數不多通高鐵的縣城,且是鄭徐高鐵線上最大的縣級站。

蕭縣高鐵北站外景


高鐵站臺
隨著徐州地鐵1號、2號、3號線的開工建設,蕭縣與徐州兩地政府也在進行官方磋商,並於2016年10月24日成立蕭縣軌道交通指揮部。

徐州至蕭縣地鐵,(又稱徐蕭城際、蕭縣軌道交通、徐州地鐵S4號線),是徐州地鐵1號線延長線、是全國第二例省際地鐵,也是徐州地鐵4條城際鐵路中開展工作最快的的一條城際鐵路。第一例是上海地鐵11號線(江蘇崑山花橋)。

蕭縣地鐵示意圖
隨著鄭徐高鐵開通的同時,蕭縣也取得了一件件可喜的成績:新能源公交車的投放、公共自行車的投放、岱湖新城的建設、張江高科技產業園的成立……

新能源公交


蕭縣城區公交
公共自行車

至於題主所問的蕭縣人為何對宿州沒有親近感,宿州太遠啦,本人坐火車下錯站去過一次宿州市,沒歸屬感,這裡就不作明確回答了。

在這裡我祝願蕭縣發展越來越好,家鄉越來越美,老百姓越來越幸福!

城區夜景


商業中心

金街購物中心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解題哥

作為碭山人,看到這個話題,忍不住前來聊一聊自己的想法。蕭縣碭山自古與徐州聯繫密切,屬於徐州管轄區。豐沛蕭碭是一家。建國後由於國家調整的原因,蕭縣碭山與徐州脫離從屬關係,但這種脫離僅僅是行政脫離,歷史、文化、風俗等仍保持一致,豐沛蕭碭等縣城的人相見,仍互稱老鄉,這也就是割不斷的兄弟情吧。

我覺得造成蕭縣、碭山仍期盼迴歸徐州的想法,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歷史原因

如文章開頭所講,豐沛蕭碭本為一體,由於國家發展需要,近幾十年做出了調整,但是該地區文化同根,風俗同源。本地區各縣城經濟發展與協調都比較密切,說白了,同屬於宿州的靈璧和泗縣,與蕭縣碭山幾乎沒有任何關聯,無論是語言發音,還是風俗習慣。宿州本來也僅僅是個縣城,後來區域劃分,宿縣變成了宿州,把蕭縣碭山與靈璧碭山東拼西湊成立了宿州市,因為文化與地理位置的原因,造成現在宿州沒有一點凝聚力。

二:距離問題。

蕭縣碭山距離徐州較近,所以文化交流較為方便,地區協調發展的比較好。本人三十歲,自小到大從未去過宿州,但是去徐州至少幾十上百次。 不是不喜歡宿州,確實是距離問題,去徐州坐大巴從310國道一兩個小時即到徐州市中心,去宿州要四個多小時。請問有誰會捨近求遠呢?再個就是徐州也比宿州發達一些,(實話實說,請噴子捫心自問一下宿州發達還是徐州發達,再來噴。)所以大家更願意去徐州,而非宿州。

三:凝聚力問題。

第一點已經提到,由於宿州是東拼西湊,設宿縣為市,成立的四縣一區的地級市,碭山蕭縣從未屬於過安徽,更未被升級為宿州市的宿縣統治,轉臉看看身邊的兄弟,一個叫靈璧,一個叫泗縣。這種感覺好比,無家可歸流浪街頭的兩個窮苦孩子,被強制性帶到另一個窮家庭,看著陌生的環境,看著後爹家兩個和自己不一樣的親生兒子,更感覺到不安與失落,想和他們說話,但是口音習慣又不一樣,所以兄弟兩個更加思念以前的家,哪怕也是窮的家。這樣說的話大家更能理解碭山和蕭縣的尷尬境地。

蕭縣碭山在安徽的最北部,也是最晚規劃到安徽的兩個縣,說不好聽的,是別人拿兩個縣換回來的兩個窮縣,有些政策基本到不了這偏僻的北部,兩個縣更像是讀書快讀到畢業了,被轉校到另外一個學校,坐在最後一排,看黑板看不到,聽課聽不到,班級有些節目已經在他們來之前確定下來了,這就造成蕭碭不光對宿州的歸屬感不強,對安徽的歸屬感也不強。

四:地域黑。

這個問題我發現剛剛沒人提到,我就說一下。蕭縣碭山屬於黃泛區,地區黑也多針對該地區,什麼窮山惡水出刁民,民風彪悍,安徽都是要飯的等等。甚至有些噴子罵安徽人素質低,皖南的地方表示認同,然後把鍋都甩給皖北。頓時感覺自己高人一等,自己就是高等人了。本人看來這種行為比噴子的素質更為低下。言歸正傳,蕭縣碭山一半以上對宿州甚至安徽都沒有認同感,或者說是半路撿來的孩子,地域黑又集中的攻擊這個地方,皖南享受到好的政策,聽到人家罵兩個後孃養的半路兄弟,站在別人的隊伍拍手叫好。所以這更降低了認同感。該地區很多人在外面當別人問是哪裡人時,很少說宿州,一是因為宿州知名度比較低,還不如說碭山的,別人聽了還會說碭山梨的碭山嗎?二是不背地域黑的鍋,我們出門就是蕭縣,就是碭山,別人不知道在哪裡時,多半會說徐州附近的。

綜合來說,碭山蕭縣與徐州的兄弟情是割捨不開的,即使宿州比徐州發達,蕭縣碭山仍然會選擇重新歸入徐州的,因為宿州即使再發達,惠民政策基本走不到這裡。蕭縣碭山也享受不到宿州發達帶來的經濟利益。 但是宿州也不要灰心,不是我們不友善,是我們距離真的有些遠吧,安徽其他地方的人也請別噴,因為我們真的很少能享受到安徽經濟蛋糕的味道,所以,蕭縣碭山一邊自力更生,一邊與徐州這個曾經的兄弟保持著聯繫,僅此而已!


村頭大傻


目前蕭縣行政區劃上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徐州市為江蘇省設區市。地理上,蕭縣緊靠徐州市,在徐州市銅山區西部。宿州市政府駐地在埇橋區。三地都屬於近鄰,交通都很方便。

蕭縣在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行政區劃上隸屬徐州。只是在解放初期因為江蘇省沒有恢復,徐州市都被山東省臨時代管,蕭縣碭山臨時劃入安徽的皖北行署,不過時間很多。1953年江蘇省恢復建置的時候,徐州市從山東劃回江蘇省,蕭縣碭山因為原屬江蘇省,也劃回恢復建置的江蘇省。1955年江蘇省為統一管理協調洪澤湖,與安徽省進行協商。將原屬於安徽省的洪澤湖西部縣兩個縣劃入江蘇。作為對等條件,江蘇省將最西北原屬於徐州地區兩個縣蕭縣碭山劃入安徽省,直至今日。

從交通上說,碭山蕭縣通隴海鐵路和現在的鄭徐高鐵與徐州的聯繫更加緊密。宿州到碭山和蕭縣只能通過公路。

從風俗習慣語言上說,蕭縣也更接近徐州。這主要是歷史上長期歷史歸宿造成的,不是短時期內解決了的問題。從政治經濟上說,徐州的輻射能力也比宿州高。徐州的醫療資源在附近算是很好的,即使跨省,徐州也專門設立了蕭縣碭山的方便報銷轉診的服務窗口。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一點啟發。


東野洛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好,蕭縣為何親近徐州而不親近宿州?我來告訴你,因為我姥姥家是蕭縣的。是不是覺得我這樣回答有點可笑?其實這正是折射出蕭縣和徐州的親情關係。

蕭縣,原本屬於徐州的上四縣之一,就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那場大洪水,江蘇省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更好的治理洪澤湖,而把徐州的蕭縣、碭山縣和安徽的泗洪縣、盱眙縣交換了。蕭縣這一去就是六十多年了。

現在有很多蕭縣的老年人,還念念不忘的告訴兒女子孫:我們曾經是徐州人,徐州才是我們家。蕭縣和徐州的分離,是多少徐州人和蕭縣人心中的痛!

現在的徐州發展越來越好,而離徐州最近的蕭縣,只離徐州市區20多公里,但蕭縣屬於安徽了,這嚴重製約了徐州的發展,蕭縣人也很希望徐州能往西發展,但現在畢竟蕭縣不屬於徐州了。

蕭縣人民盼望迴歸徐州懷抱,而徐州也需要蕭縣的支持,這是兩地人民的夢,希望蕭縣能早日回家!




曾經6029059217

一,歷史上屬於徐州,歷史上,蕭縣屬於徐州八大縣之一。所以說,你就會明白了,蕭縣人和徐州人講話是一樣的,風土人情也是一樣的,太近了。

二,徐州要發展好,它必然要帶動安徽省的蕭縣的發展。因為蕭縣離他特別近,安徽省淮北市段園鎮也是。如果說徐州發展壯大重特大城市的話,不往西發展,那麼他發展的話必然要受到很多的限制。好,大家直接看圖。徐州西邊這條腿太短了?發現了沒有?



三,蕭縣的距離徐州的距離太近了,加上徐州交通便利,蕭縣到徐州車也多,蕭縣周邊也沒有太多的大城市,所以很多蕭縣人直接往徐州方向發展,很多人在徐州都有房子,在徐州安家落戶。


戈巴迪

蕭縣,目前離徐州最近的縣城,打的到市中心15元。歷史和文化習俗一樣,心裡有認同感,宿州(宿縣)當年也是老八縣之一,老輩人常講豐沛蕭碭是一家,蕭碭不分家,便是如此,並不是完全因為經濟差異。古黃河流經豐沛蕭碭,一脈相傳,千百年的血肉相連,並不會因為這幾十年的行政區劃調整而割\n斷。同樣徐州對蕭碭的認同感要超過鄰近山東幾縣。舉一例:這二年關於老百姓就醫,宿州市政府要蕭碭嚴控到徐州的人數,如果出縣儘量到宿州、合肥。從老百姓角度講離徐州近,省錢又方便,豈是行政命令完全能阻止了的。這幾年宿州市政府也在講東向與徐州發展對接,抱團取暖,只是具體實施時仍然有部門利益阻力。同樣目前徐州西向發展也因行政區劃受阻,淮海經濟區戰略便是欲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從目前的趨勢看,國家層面應適時順勢作一些行政區劃的調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