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 文/金狗 圖/Quint Buchholz

最近,我的許多公務員朋友不太開心,具體表現:

1、最近忙,管得嚴,沒心情,吃飯不要叫我。”

公務員朋友們不太肯出來吃飯了。

我們的聚會一般這樣分工,生意最成功的那幾位搶著買單,公務員朋友負責吃,他們來已經是蓬蓽生輝了。

他們的演講就是我們聚會的“新聞聯播”,他們講大政方針,講官場逸事,講商業機會,我們收穫多多。

他們現在不肯出來,飯局一下黯淡。

2、像我這樣的人,出去找得了份工作不?”

他們出來了,喝到後邊總愛問,掏心窩給哥哥說,我出來能不能活得很好?

大家說,肯定能啊,你這麼多資源,體制內都混這麼好,體制外不跟玩似的。

但他們總還是不甘心,乾脆問你,去你們公司如何?

大家忙說,來來來,兒不!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3、同志快醒醒,還要交電子版的。”

許多人以為公務員很輕鬆,但金狗負責任地說,大部分現在還是很累的。

場景大約是這樣的:

一位公務員朋友倒下了,同事撲上去拼命搖醒:“同志,你醒醒啊”。

他吃力地說:“這,這是我的周工作計劃,月工作計劃,季度和年度工作計劃、工作記錄本、會議記錄本、黨員理論學習記錄本、黨委工作記錄本、工作日誌、每週工作日誌、考勤記錄本、監控錄像調閱本、月工作彙報表、季談話紀錄、專題總結、專項檢查總結、作風效能自查表、個人財產自查表、民主評議黨員表、年終考評表、對照檢查剖析材料、心得體會以及承諾書,還有明年的工作思路、計劃、規劃、整改措施、案件追蹤、安全工作總結、照片、反思和年終總結......請,請一定代我轉交組織”。

說罷,暈過去了。

同事含淚地搖他:“同志,同志,你醒醒,快醒醒,組織還……還有要求,還要交電子版......”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4、“老子難道是漏網的貪腐分子?”

公務員朋友們叫窮,別人總以為在裝。

哪怕他們賭咒發誓說真窮,準備掏工資條出來證明。

別人忙說,不用看不用看,我知道你還有其他收入的。

天就這樣聊死了。

有時,大家聊著哪裡又抓了一個貪腐分子,總會有人大聲說,一抓一個準,隨便抓一個就是。

公務員朋友在旁邊怒了,哪道我是漏網之魚?

氣氛一下很不融洽。

5、“不要有事無事都找我幫忙。”

公務員朋友們,或多或少總擁有一些公權力。

我們的社會還停留在找熟人辦事,效率高有面子的階段。

公務員朋友們現在會說,管得嚴了,不像以前了。

你這事也簡單,你自己去辦證大廳,也很快的。

朋友說,行行行,但內心只當你是推辭。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6、王處,好久不見,你又升了。”

有些人見面愛用這種套路。

但是公務員體系,也不是人人都平步青雲的,還有許多人在一個崗位一干就是很多年。

公務員朋友們不開心的是,事業升遷的風向標往往也是別人對他態度的晴雨表。

公務員體系像是升級打怪,人們對每個級別的價值門清。

鮮明的等級對待,以及人們期許的目光,讓公務員朋友們從一開始就像穿上了紅舞鞋,在升遷的路上狂奔。

慢了不光是對不起自己,竟然感覺也對不起別人的期待。

7、“出國遊不要叫我。”

有時大家一高興,相約出國遊,趁現在人民幣還堅挺。

但許多公務員朋友,特別是有點職務的,就有些悵然若失——護照被管制了,想去申請又嫌麻煩,算了。

8、朋友圈光看不發。

過去,他們也發一些朋友圈,算是提供了一些社交貨幣,有利於市場流通。

但現在他們都不發,不發也好,他們卻每天都在睜著眼看。

私下碰著會說,嗯嗯嗯,你哪天發的哪一條朋友圈怎麼怎麼,眼亮著。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我們一家人大抵都是公務員,當初我離開體制時,父母緊張得要死。

時常用無限憐惜的目光默默地看我——你怎麼還能養活自己?

其實,對公務員朋友們,首先不要仰視,口水嘀嗒,一門心思就是想對接點資源尋租點啥的;第二也不要俯視,表面諂媚,內心鄙視,把公務員妖魔化,要麼是貪腐分子,要麼只會一杯茶一隻煙地混日子。

平視才是對公務員朋友們最好的姿態,把他們當成有血有肉的人。

公務員是啥?

拍腦袋想,就是公共服務員——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公僕。

公務員,就是國家公務員,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

大家千軍萬馬報考公務員時,我想,原來有這麼多人對公共管理有特別的愛啊。

喬布斯說,聽從心聲,找尋所愛。

排隊報考公務員的人,應該大部分也是找尋到了所愛。

我能理解他們對公務員這項工作的愛:我們這個龐大國家,需要高效、複雜的國家機器去管理,這本身是一件恢宏的事。

為人民服務,是一件光榮的事。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當然,肯定也有許多人報考公務員,並不是熱愛這個工作。

他們去考,是對自己也是對社會的不自信,感覺只有進入這個大機器,才能安全。

拿到鐵飯碗,才放心。

中歐教授許小年曾尖銳地批評過許多年輕人報考公務員的心態。

他說,為什麼許多大學生要擠到國稅系統和海關去?為什麼沒有人去中央編譯局?尋租的潛力決定了大學生選擇工作的方向,也就是部分大學生可能已經準備好進去公務員系統就尋租了。

所以,公務員朋友們的快不快樂,回到初心,就是你選擇這項工作的初心。

如果他當初選擇這項工作時,內心充滿雜質。

那麼當這公務員體系日漸規範,謀私利的機會消除,更多地體現責任,就會讓他感受到許多不快樂。

我的那些不開心的公務員朋友們

最後,想到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的“空雨衣”理論——人們往往會處於為了他們的角色而犧牲掉自己個性的危險之中,他們成了“角色扮演者”,而忘了自己本來的名字。

許多人穿上雨衣,就以為自己是一個穿雨衣的人。

一旦脫下雨衣,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