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所有深情者的共鳴曲,也是孤獨的憂傷

也許是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心情總是難免的會憂傷,不論是為情亦或是寂寞,就這樣莫名的感傷著,茫然著……。

雖說一個人的日子很自由,就像一個人的舞臺劇般,擁有著足夠的空間來表演。可是,當這部戲碼到了結束的時刻,卻沒有鼓勵的掌聲,得到的除了寂靜還是寂靜。就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再好的演員也是需要觀眾的。

這首詩是所有深情者的共鳴曲,也是孤獨的憂傷

一路走來,生命的記憶好似走馬觀花般,一幕幕的呈現於眼前,那枯萎的柔情包裹著塵緣的俗事,伴我一起蒼老在這霧色的光陰之中。也許是那些過往的煙雲太過於厚重,壓住了我抒寫於紙張上的輕狂,於是,那本該飛舞的輕盈,卻成了我不盡的惆悵。

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我們也一天天的變得成熟,兒時的純真早已離我們遠去,留下的卻是數不勝數的孤單和對未來的茫然,都說,孤獨是一種態度,只是我搞不明白,到底是孤獨主打了態度,還是態度左右了孤獨,於是我就在這樣的問題中亦步亦趨。

塵世中,總有著太多的無奈,而渺小的我們卻總是天真的想要去駕馭那些情愫,到頭來,得到的又是什麼,是憂傷還是快樂。

這首詩是所有深情者的共鳴曲,也是孤獨的憂傷

夜深似水,玄月當空,朦朧的月光鋪滿了沉睡的大地,這樣的景色好似夢的世界般,美的如此驚心動魄,在這一刻裡,我彷彿讀懂了月的情懷,置身於那樣的風情裡,孤獨與清寒所綻放的美,竟然是如此的醉人。

這樣的境況,很多人都會想起黃仲則那首最知名的《綺懷》:

綺懷

清代: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在黃景仁的詩中, 所有虛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個孤獨的人依舊保持著一種望月的姿勢,思念的姿勢。試想,詩人獨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溼了自已的衣裳,打溼了自已的心靈。而這種等待的盡頭卻只能是一片虛無,這種思念的幻滅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滅卻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態,正是最為絕望的一種心態。 

這首詩是所有深情者的共鳴曲,也是孤獨的憂傷

時光的腳步匆匆,把我們都帶到了成長的邊緣,我們誰都沒有辦法去預測未來的種種。也許、它會給你帶來一種莫名的感傷。也許、當你想要去找尋它的時候,卻已經找不到它的蹤影了。也許、這就是我們成長所必須要經歷的一段歷程。

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能回到過去的時光裡,我們是否還會懂得珍惜那段最純真的記憶,我們是否還會微笑著對彼此說再見。

這首詩是所有深情者的共鳴曲,也是孤獨的憂傷

風輕輕的吹來,在這個寒冷的夜裡,吹落了我臉上苦澀的淚花,一朵又一朵的盛開在這場青春的歲月裡。

或許,正是懷著這樣的一種憂傷,才使我對整個人生的觀念多了一絲透徹的感悟。也正是因為那麼一種憂傷,才讓我對生活裡的體驗多了一份刻骨銘心的情懷。

這首詩是所有深情者的共鳴曲,也是孤獨的憂傷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