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BBC出品,必属精品。

“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做壁纸”,曾是人们对BBC纪录片所做的最善意的评价之一。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然而,神坛之上的BBC,最近却又被造假丑闻缠身(之所以说又,当然是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更为尴尬的是,这次“打脸”的居然还是自己人。

问题来了,被称为“业界良心”的BBC纪录片,真的会毁在自己人手里吗?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人类星球》树屋造假

此次将BBC卷入舆论漩涡的,是其2011年出品的《人类星球》。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7的纪录片,是BBC第一个专注于人类,而非动物的标志性系列。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通过8个激励人心的故事,《人类星球》分别探讨了海洋、沙漠、极地(北极)、丛林、高山、草原、河流和城市的人类活动,揭示了当地居民如何创造出令人吃惊的方法,来应对极端不利的情况。

该纪录片第4集讲述了印尼巴布亚科罗威人的丛林生活,“他们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树屋中的部落”,生活在离地面35米高的树屋中,可以躲避野兽,免受洪水侵袭,“对于科罗威人来说,树屋越高地位越高”。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片中,当地人攀爬高耸树干的情景,让观众深感震撼,亦备感惊奇。

但这并不是他们生活居住的地方,而是“彻底的人为造假”。说来也巧,揭开这一“惊天骗局”的,竟是冲了龙王庙的BBC自家人。

今年BBC2(BBC第二频道)在筹划制作新纪录片《My Year With The Tribe》过程中,探险家拜访了同一个部落,部落里的人告诉他树屋根本不是“我们的家”,而是为了帮助“海外电视节目制作人”才临时搭建,“委托拍摄的”。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主持人米拉德还道出科罗威人正在忧心,“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担心,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可能会导致房屋支撑不住,纷纷倒塌掉落。”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但有相关研究指出,科罗威人是至今少有的仍保持着近乎原始生活状态的一种人群,是世界首个被公认的栖树人,他们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BBC纪录片造假黑历史

事实上,这并不是BBC第一次被曝出在纪录片中造假。

同样在2011年出品,BBC耗时逾 4 年、斥资近 1600 万英镑拍摄的大自然纪录片巨献《冰冻星球》(豆瓣评分9.8)中,拍摄了“北极熊野外产崽”的画面。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主持人声称是在冰天雪地下拍的,观众则担心“万一北极熊妈妈在被拍摄时醒过来,摄影师便糟糕了”。

然而BBC并没有实到北极拍摄,而是在德国的某家动物园完成的摄影。小北极熊出生的“兽穴”是工作人员用木头搭建的,连里面放的冰雪也是假的。

BBC当时解释说,拍摄北极熊野外产崽“几乎不可能”——一旦摄像机被发现,北极熊要么杀死宝宝,要么杀死摄像师。

2015年播出的《巴塔哥尼亚:地球的隐秘天堂》(豆瓣评分9.2)被曝光,一段智利南部火山雷暴的视频实为后期制作合成。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在这段视频中,闪电被加在喷发而出的火山灰云之上,而合成雷暴的两段视频则分别取自2011年和2015年的两座火山喷发。

值得注意亦或让人感到巧合的是,《巴塔哥尼亚:地球的隐秘天堂》和《人类星球》两部纪录片,均出自同一制片人图彭斯·斯通之手。

2016年《地球脉动第二季》(豆瓣评分9.9)中,有段画面被英国电影学院奖评为当年“观众必须观看的一个瞬间”——鬣鳞蜥大战游蛇,仅在英国就吸引了920万名观众,收视率高达36%。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但该纪录片的一名制片人伊丽莎白·怀特指出,由于拍摄时,鬣鳞蜥幼仔和蛇群不太配合,因此播出的画面是由两个摄像机拍摄的镜头“缝合”在一起的,被蛇群围攻和最终逃生的也并非是同一只鬣鳞蜥幼仔。

2017年的首播的《蓝色星球2》(豆瓣评分9.9),讲述了1992年一艘货船遭遇风暴,货物掉落海洋的事故。

掉落的货物中,包括一批玩具小黄鸭,而BBC就展示了小黄鸭随波逐流,在海面上飘荡的情景。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虽然我不是专家,但我觉得这些鸭子不是真的。”在网友的追问下,《蓝色星球2》剧组不得不承认,他们将250个小黄鸭放入水中,假装它们来自遭遇风暴的货船。

而早在《蓝色星球2》播出前,英国《卫报》就曾爆料,纪录片中有的拍摄是在工作室内完成的。

片中一种名叫角高体金眼鲷的生物(别名“尖牙”),就是剧组从深海取到样本后,在船上的特殊舱室内拍摄的。

……

如此“恶果累累”,被认为严重影响了BBC的声誉。

“纪录片之父”也曾造假

除BBC外,即使很多经典的纪录片也都出现过“造假”。

1922年上映的《北方的纳努克》,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纪录片,奠定了“纪录片之父”、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国际纪录片史上的江湖地位。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弗拉哈迪数次深入北极爱斯基摩人栖息的苦寒之地,拍摄纳努克一家的生活。

事实上,在弗拉哈迪前往阿拉斯加拍摄该影片时,爱斯基摩人已经普遍使用猎枪作为捕猎工具了。

但导演为了还原爱斯基摩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仍要求他们使用传统的捕猎工具进行“摆拍”。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尽管这种“摆拍”的手法颇具争议,却丝毫不影响该片在纪录片历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相比这种争议,乃至弗拉哈迪的名扬四海,更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纳努克,因为终日卷入拍摄耗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加速了自身生活的瓦解,在极地的暴风雪袭击中,纳努克一家饿死了。

这个结果,当然是纪录片大师始料未及的,其初衷实是对西方文明侵蚀残害原始部落生活形态的批判与反省。

2001年上映的《迁徙的鸟》(豆瓣评分9.1),曾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但其导演雅克·贝汉曾在该片宣传过程中吐露,片中的部分鸟儿是被人训练的,可以按照人类的指令排列出队形。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而且该片最震撼的场景之一,一只鸟被陷在原油里无法挣脱,场景里的原油“沼泽”,实际上是剧组利用成桶的巧克力浆制造的人工场景。

以日本3·11大震灾的灾区,宫城县南三陆町为背景拍摄的的纪录片《瓦砾和广播》,2014年被曝有“造假”之嫌。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片中部分内容是关于一位老人因海啸失去女儿和外孙之后,受到了电台广播的鼓舞。事实上,她并没有收听广播。

据当地附近多位居民指出,这个地区接收不到该电台电波,在电影中出现的收录机是由摄制组提供,而且老人在片中收听的不是广播,而是当地中学生的合唱CD。

针对让受灾女性假装听收音机的做法,替电影配旁白的演员役所广司表示,这“让演出的受灾女性增添了新的伤痛,这部纪录片今后不应该再放映!”

纪录片的底线究竟在哪?

纪录片就一定要记录真实?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实拍/摆拍问题上,一直界限暧昧,并没有一个确凿的标准。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对于摆拍、造假问题,很多纪录片粉丝表示“幻灭”,因为失真感觉被骗了,这让他们很“愤怒”。有评论认为,为了向观众呈现珍贵镜头不惜造假,并非对观众负责,而是在考验观众的信任。

不过也有观众表示,有关自然的纪录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真实,通过重构现实或者摆拍的方式还原真实世界并不等于造假,只要这种方式表达的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就不必苛求。当然,摆拍有没有破绽那就是技术问题了。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还有观众表示,摆拍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画面,应该进行标注,否则就是造假,就是贩卖真实,就是剥夺知情权。

BBC在其《记录自然世界的原则》中,仅仅只是建议拍摄者“告知观众这些拍摄手法”(指重构和摆拍),并未强制要求,也未规定告知观众的形式;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美国国际纪录片协会,亦未规定摄制方应该向观众主动透露是否“摆拍”;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的《中国纪录片工作者自律公约》,也未提及纪录片摄制方必须向公众提示作品中是否含有“摆拍”内容。

如此看来,纪录片摄制方是否应该主动向观众透露“摆拍”,只不过一项道德义务。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但无论如何,纪录片的最高境界依然是真实,无需摆拍和扮演,真实性仍被认为是纪录片不可逾越的底线。

亦如有人所担心的,当一群拍摄真实的人开始说谎时,他们所拍摄的真实,还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说服力吗?

屡现造假丑闻,BBC连底裤都不要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