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喜歡打貿易戰和金融戰?

工程審計平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我國國力日漸強盛的情況下,卻屢屢遇到美國的壓制。而當年,也是有這樣一個國家,一路高歌猛進、已然撼動美國地位,但是卻在大國博弈之中敗下陣來,就此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至今沒能恢復過來 。

沒錯,這就是日本,當年的它與我們今日一樣,是美國的最大貿易逆差國。那麼,它又經歷了什麼?美國是如何使其毀於一旦?與今天的我們又有何相似之處?

1

美國竟淪為日本殖民地?

在1955年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後,實行“走出去”戰略的日本,製造業迅速崛起,到了80年代,在許多方面已超過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國。雖然日本的軍事戰爭沒有打敗美國,但通過經濟戰爭卻成功戰勝了美國。

1952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只是英國或法國的1/3,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GNP與英、法兩國的總和相等,超過美國的一半。

在1950年-1975年的25年間,日本出口貿易擴大了67倍,平均增長率為19%。進口貿易擴大了58倍。在日本出口中,美國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場,50年代主要是紡織品和其他輕工業品,60年代起重工業化學工業品迅速增多,到70年代初已經佔對美出口總額的70%左右,並且都是高附加值的工業品。

那時的日本製造已全面佔領美國市場。1980年的7月份,美國NBC電視臺在黃金檔時間播出了一個時間長達兩個小時的電視專題片,片名為“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該專題片的主題是比較美國與日本的工業。

在該電視專題片中,主持人慷慨激昂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什麼是殖民地?殖民地的定義就是輸出原材料,輸入工業成品。在這個定義下,無可諱言,美國已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當老大當慣了的美國,豈能容忍這樣的屈辱?

2

貿易戰

打倒一個人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自然是攻其軟肋。

那麼日本最大的軟肋是什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日本的經濟增長是靠出口的繁榮推動起來的,但是,同時,出口也成為了掣肘日本的最好利器——畢竟,

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太強了!

於是,美國揚起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對日本發動了貿易戰。

首次交鋒是在紡織業,當美國剛剛提出讓日本限制毛紡化纖產品出口量的要求時,日本政府還是拒絕的,而且態度很強硬,眾議院甚至還全票通過決議,反對美國干涉日本的貿易政策。

美國冷笑,這不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麼,不動真格的不還不知道老大哥的厲害。

結果,1971年8月15日,美國尼克松政府突然宣佈對一切外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附加稅,並停止把美元自由兌換成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加上紡織行業的出口受挫,讓日本經濟受到了嚴重衝擊。

兩個月後,日本政府服軟妥協,實施了對美國出口的自願限制,並且在1971年簽訂“日美紡織品協定”,以1969年為基準設置限制對美出口增長的範圍。

知曉了貿易戰厲害的日本,在老大哥淫威之下、不得不從。只要美國揚言實行制裁,就不得不任人擺佈。

1987年3月,美國對日本四種電子產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日本政府感到非常恐慌,中曾根首相急忙於4月底訪問美國,向美國承諾:開放國內商品、資本和勞務市場;允許美國企業參加日本機場等的建設;加緊實施“前川報告”的計劃——沒錯,正是那個助長其日本資產泡沫的“前川報告”。

不過,再溫馴的羊兒也有不聽話的時候,於是,在一般的貿易制裁之外,美國還動用了“301條款”這個大殺器。

什麼叫做“301條款”?

所謂301條款,是指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規定的,如果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另一個國家侵犯了美國根據貿易協定應當享受的權利,或者這個國家的法律法規對美國商業造成了限制或負擔,可以依據情節的嚴重程度採取報復措施。

乍看起來301條款似乎沒什麼毛病,不就是為了貿易的公平合理嘛!然而實際上,這東西十分不講道理,因為所有條款的核心關鍵詞是“單邊”!

也就是說,在美國人眼裡,只要我覺得你有問題,沒有也有,隨時可以調查;我覺得你沒有問題,那有也沒有,你就安全過關。完全是賴皮不講道理。

畢竟當時日本的出口產業實在太強了,一般301條款還不夠,美國後來又搬出了升級版的武器——超級301條款

一般301條款——

1974年,日本“自願”限制鋼鐵出口;

1976年,簽署美日特殊鋼進口配合限制協定;

1978年,美國鋼鐵啟動價格(保護)制度。

超級301條款——將日本列為貿易自由化重點監督國家。

1989年,超級301條款首次啟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日本在計算機、衛星、林產品方面封閉市場,與之展開18個月的外交協商,迫使日本開放了相應的國內市場。

1994年,超級301條款再次啟用:對日本產品進入美國徵收懲罰性關稅,貿易制裁措施延至1997年。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貿易制裁了,完全是侵略性的單邊主義了,於是,在這樣的大殺器威脅下,日本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從1975~1991年,美國向日本發起15次301調查,幾乎均使得日本政府做出相應讓步。消除美國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障礙,迫使日本對美國實現“全面的貿易自由化”、向美國商品和勞務開放市場。

一般的經濟談判不夠,美國還要通過政治手段、外交試壓等等來達成目標。日本雖然嘴上說著拒絕,但是最後還得接受,甚至是在美國真正要實施貿易制裁前的短短几天甚至短短几小時之前,才服軟妥協。

於是,在老大哥的壓力下,日本為美國商品大開綠燈,被迫在金融、汽車、鋼鐵、玻璃製造及其零部件、航空運輸、農產品等領域與美國達成協議,一方面“割自己的肉”,主動減少出口銷量;一方面“給對方錢”,主動擴大美國產品購買量。

比如在美國的支柱產業汽車業,以豐田公司為首的日本四大汽車製造公司曾經成功攻克美國汽車業,力壓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美國汽車公司。

1990年,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從1986年的26%上升到30%,而美國汽車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僅1%。

然而在美國的政治壓力下,日本1994年簽訂了《東京宣言》,汽車廠商無奈地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日本方作出如下承諾:同意到1994年把進口美國汽車零部件的金額從1992年度的90億美元增加190億美元,並將美國汽車的進口量每年增加1.97萬輛,同時,把銷往美國的日本車從過去的每年230萬輛減少到165萬輛。

從1992年以來,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日本汽車製造廠商開始告別80年代的輝煌,進入寒冬。

所謂自廢武功、自斷經脈,不過如此而已。

在日本之後,中國的貿易強勢崛起,熟悉的貿易戰套路再度上演!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成員,連續3年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成員,而“進口配額”“徵關稅” “301”條款之類的手段更是屢見不鮮。

3

金融戰

打敗一個人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不僅要攻其弱點、打倒他,而且要讓他武功盡失、讓他徹底站不起來。

要打敗一個國家,金融則是最有效的手段,讓它經濟崩潰、國力衰落,讓它一夜回到解放前。

《廣場協議》應時而生。

1985年5月,擺在當時的大藏省大臣,後來的日本首相竹下登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

美國給日本出了一道單選題——

“要麼,讓美國議會提出的兩百多樁貿易保護法案成為現實,其中每一樁都與限制日本商品進口有關;

要麼,就得接受美國改造自己國家貨幣和金融市場的無理要求。”

想起了當年貿易保護對日本經濟的慘痛打擊,日本認命了,選擇了後者,竹下登如此說道。“(讓日元)升吧,10%也認了。”

於是四個月後,廣場協議簽訂。美、日、德、法、英簽下了著名的“廣場協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

欲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協議生效之後,日本極度膨脹,手中憑空多了這麼大一筆錢,不就可以瘋狂地買買買了嗎,不就可以瘋狂地炒炒炒了嗎,不僅可以在國內炒,還要炒出東南亞、炒向全世界!

而正是由於日元升值和低利率政策的雙管齊下,日本的天量貨幣無處湧動,就來到了股市與樓市,日本的股票價格達到了美國的7倍以上, 而日本的六大城市房價,也在一年之內暴漲了80%!

泡沫騰飛之中,實業大大受創!

由於日元兌美元長期升值,日本多數傳統出口產業,如一次性加工產品———化學制品、金屬及金屬製品、纖維及紡織品、機械機器等產品自1985年以來出口數量持續大幅度下降,最終對美國市場感到絕望,而不得不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是大家熟知的了,隨著80年代美元加息、日本泡沫破滅,當年的資產價格漲得有多快、此時就崩的有多快,日本經濟被徹底玩壞,就此陷入大衰退,幾十年都沒能緩過勁來。

反觀美國,卻就此進入一個長期的經濟繁榮時期——美國人終於把被日本顛倒的經濟世界重新顛倒了過來。

4

尾聲

今日的中國不同於日本,當時日本的產品線與美國嚴重重合,形成了直接競爭關係,而如今的中美之間,貿易關係是互補的。

中國高性價比的商品在全球也是剛需。即便很多人支持特朗普的言論,但在買東西的時候,最終還是會選擇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

哪怕特朗普自己,在號召美國人民購買美國製造的時候,自己身上卻穿著MADE IN CHINA!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面對瘋狂的特朗普,我們還有一張終極底牌——拋美債!我們不必清倉美債、甚至也不必大幅減持美債,只要讓美債收益率急劇攀升,那麼,這對岌岌可危的美股必然是雪上加霜,說不定,2月的大跳水就可能再度重現!

2018,殺局重現!那麼,究竟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投資家網蔣東文

美國在國際上打貿易戰和金融戰,並不是最近一個時期才有的事情。早在1971年,美國放棄美元與黃金固定匯率比價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其實就是一場金融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也是金融戰的一大實證。至於美國對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制裁,更是家常便飯,舉不勝舉。



美國之所以經常在國際上打貿易戰和金融戰,不過是利用自己在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領域的霸權,獲得超額的利潤而已。

為什麼美國喜歡打金融戰?

美元現在仍然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第一貨幣,在IMF特別提款權中的佔比高達41.73%。在國際貿易中使用美元的比例更是高達90%。


由於黃金的產量在過去一百多年始終沒有大幅度提升,作為除黃金之外,國際間認可的另一種硬通貨,美元的作用更加重要。可以說,現在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失去美元儲備,肯定會引發國內一場經濟災難。

美國人就是利用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統治地位,通過超發貨幣,明目張膽的向全球徵收鑄幣稅。

同時,美國人又通過操縱美元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剪取其他國家辛苦發展的“羊毛”。一場亞洲金融危機,就使東南亞幾十年發展產生的財富,一夜間流向華爾街。

這種金融戰不會一槍一炮,就可以掠奪他國財富,美國當然樂此不疲。而遭受美國清洗的國家,往往損失慘重。比如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被迫簽訂廣場協定之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經濟泡沫迅速膨脹。隨著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日本陷入了長期經濟停滯之中,被譽為“失去的十年”。現在已經20多年過去了,日本仍然沒有恢復的跡象。



為什麼美國喜歡打貿易戰?

現在,美國雖然喪失了國際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但是其貿易逆差卻穩居世界第一。

2017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前一年飆升12.1%,達5660億美元,佔其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9%。這麼大規模的貿易逆差,如果不是美國在不斷收取全球的鑄幣稅,換全球任意一個國家都是一場嚴重的經濟災難。

但是鉅額的貿易逆差,卻是貿易戰中的一項致命武器。由於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對美貿易幾乎都是逆差,美國可以隨時揮動制裁的大棒打向自己的貿易伙伴。被制裁的小夥伴無論如何報復,對美國的傷害總會小於自己受到的傷害。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在國際市場上除了少數資源性產品外,供給總是略大於需求的。因為美國貿易逆差,他在選擇進口商品空間比較大;而出口產品的國家在失去美國這個巨大市場之後,再想彌補損失就會非常困難。就像你的汽車車險即將到期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保險公司向你推銷,保險推銷員在你面前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美國金融戰和貿易戰的效果會一直好下去嗎?

顯然並不會。美國頻繁利用自己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領域的統治地位,從其他國家掠奪資源和利潤行為,早已為其他國家深惡痛絕。有識之士都在尋找各種方法避免美國無限制的超發貨幣,收取鑄幣稅。比如當今最火的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就是針對無限制增發貨幣而生的。


至於美國的貿易戰,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為貿易保護,美國落後的產業失去了轉移和淘汰的機會;因為貿易伙伴的報復措施,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增加了消費成本。雖然美國人往往能在貿易戰中佔得一些賬面上的便宜,但是與他們潛在的損害相比,其實得不償失



衝擊時評

因為戰場規則是他主導制定的,而主要的武器就是美元霸權;而且他有時候還可以充當裁判員,比軍事手段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二戰以後,美國主導建立了現代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確立了遊戲規則

二戰後美國主導成立了聯合國,通過聯合國安理會來主導全球事務,建立了現代的國際政治秩序。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成立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黃金和美元掛鉤,其他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可以通過美元霸權來對其他國家“剪羊毛”,構建了現代世界的國際金融秩序;主導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就是現在的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了現代世界貿易秩序。打貿易戰和金融戰,美國人在規則和手段上都天然佔優勢。並且根據自己的國家利益改規則,比如在法國的挑戰下,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迅速地借第四次中東戰爭,將美元與黃金脫鉤,而改為和石油掛鉤,確立了石油美元霸權。而美國政府的內部研究報告則明確指出:美元與黃金脫鉤對美國有好處,因為這意味著美國人可以隨意印美元了。而由於石油的戰略地位,美元又成了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結算貨幣,掌握了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定價權。同時,由於美元仍然是世界第一儲備貨幣,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沒有更好地投資渠道時只能去買美國國債,而打起經濟仗來美國卻可以隨時開動印鈔機來通過貨幣貶值來“剪羊毛”,造成對方國家的資產縮水。


打貿易戰和金融戰,美國後面還有強大的軍事保障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崛起,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號稱要“買下美國”。而同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1985年美國聯合英法德三國迫使日本達成“廣場協議”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但是,日元升值後雖然能購買到大量的海外資產,但這些海外資產在交易時,卻還是以美元為基準,美國再通過印鈔票再將這些資產買回來,嚴重地打擊了日本的出口,日本央行不得不降低利率,讓日元貶值,而美國卻在同期提高利率,導致了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

作為美國的附庸國,領土上有美國的佔領軍,明知是毒藥,但日本敢不同意嗎?在歐元誕生之初,美國就通過挑動科索沃戰爭造成大約7000美元的資金從歐盟流出,歐元一度下跌30%。伊拉克、利比亞這些小國試圖在石油交易中改用歐元結算時,通過軍事力量直接打擊或者挑動內亂;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單純地通過軍事手段無法征服,則通過經濟貿易手段不斷削弱對方的國力。


特朗普打的貿易戰部分反映了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迴歸,比較短視

早在1776年亞當斯密就在《國富論》中論述社會分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國在現有國際體系的分工是其霸權累積的結果,也是維持其霸權的保障,其他各個國家都是在現有的框架下按比較優勢、要素稟賦結構在發展和競爭,有其合理性。特朗普貿易戰的一些做法無視美國的比較優勢,希望贏家通吃,顯然是不可能的,必然招致其他國家的對等報復,損人未必利己。短期的部分收益從長遠來看必然削弱美國的國際競爭力,乃至改變有利於美國的競爭規則,遠遠得不償失。


從長遠來看,隨著多極世界的發展,世界的經濟規則秩序也必將改變,美國再次揮動貿易戰和金融戰爭大棒的時候,會發現越來越力不從心。



大笨蛋6703

目前美國正在處於衰退期,因此美國製定了三項策略,其中“打貿易戰”就是美國的第二項策略。以下我來向大家介紹美國的這“三項策略”。



1.美國目前正處於衰退期,因此美國製定了三項策略。第一項策略就是用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對新興國家進行軍事挑戰,讓新興國家與美國進入軍備競賽,消耗新興國家的國力。例如特朗普上臺後提出了“印太戰略”,美國希望聯合太平洋和印度洋周邊國家,組成一個地區軍事聯盟。這個軍事聯盟主要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越南,然後各國不斷派出軍艦到南海地區進行軍事挑釁,刺激我們與美國搞軍備競賽,消耗我們的國力;



2.第二項策略是美國大搞貿易保護政策,並且對新興國家打貿易戰和金融戰,削弱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例如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將對從我國進口的商品徵收600億美元的關稅。這就是明顯的貿易保護措施,是一場殘酷的貿易戰爭,目的是損害我國經濟發展;第三項策略就是制定經濟振興計劃,使美國的經濟不斷向好發展。例如特朗普上臺後提出的口號是“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強大!讓美國再次進行工業化。特朗普要求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回到美國投資建廠,提高美國人民的就業率和美國的國家收入。



3.特朗普這一系列組合拳的目的,就是要維持美國世界霸主地位。因為隨著美國失去了對全球化的控制,美國不甘心被邊緣化。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目前全球化的經濟秩序就是美國建立的。既然美國能夠打開全球化的大門,美國自然也有能力將全球化的大門關閉。美國是打貿易戰的高手,美國希望看到“以壓促變”的結果。可是美國這次是打錯算盤了,我們絕不會迫於美國的壓力向美國屈服,我們也一定會讓美國品嚐到被制裁的苦果。


杜達特洛夫斯基

美國迄今為止已經對中國發動了多次貿易、金融戰,據有關公司統計,美國是世界上主動發動貿易戰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一貫以保護國內市場經濟、、維護知識產權、維護國家安全、保證國家利益、等等一系列理由挑起事端,發動貿易戰和金融戰。

美國發動貿易戰可以達到很多目的,增加談判籌碼,如談判不成功,很有可能發起貿易調查。

就在2018年3月23日的凌晨,美國再次以所謂的“中國企業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迫使美國企業技術轉讓”,宣佈將對中國500億美元出口進行高額徵稅,限制中國投資,這一舉動無疑是“針對”中國,此舉是不能接受的,違反和平發展互利互惠原則,現在的中國,有能力維護國家利益。

中國商務部今早七點發布通告,發佈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如果考慮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15天擬定加徵關稅的中國進口商品清單,預計中國還將據此提出進一步的反制清單。清單涉及商品會依據美方提出的清單,可能保持規模和金額大體相似的力度

中國是最不願打貿易戰的,我們一貫倡導和平發展、互惠互利,但是中國也表態了,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說:“我們一定會反擊,我們會報復。如果有人玩厲害的,我們就和他們玩厲害的,看誰更持久。”

這次中國不會讓美國目的“得逞”,但我們更希望美國能冷靜、公平公正處理。也奉勸美國不要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不顧他國利益,違法公平公正原則。


小豬熊視訊

貿易戰和金融戰是維護美國霸權的手段。

美國的霸權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軍事霸權和經濟霸權

。為了維護霸權,美國在軍事上好戰,在經濟上好打貿易戰和金融戰。

貿易戰的形式無非就是各種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目的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全球市場的優勢,使得其他國家沒有能力挑戰美國在經濟上作為全球第一超級大國的地位。

金融戰的形式無非就是對其他國家發起的各種金融制裁,以及所謂的匯率操縱調查等,目的就為了維護美元的全球貿易結算市場中的獨霸地位。

美國為什麼要竭力維護霸權呢?原因也很簡單:霸權本身會帶來超額利潤。比如美元“印鈔機”,可以用來還債,還可以向全世界輸出“通脹”。美國可以在幾乎每一筆不管與之有關還是無關的國際貿易,都得到匯率上的利益;還能讓全世界一起分擔美國超發貨幣帶來的風險,大大降低美國本土的通貨膨脹,等於讓全世界為其“買單”。

正因為經濟霸權有這麼多好處,所以美國喜歡通過打貿易戰和金融戰維護自己的地位。這兩種手段都不夠使或使不上時,美國就會考慮軍事上的動武了。


建章看世界

特朗普於當地時間22日(北京時間23日凌晨)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並宣佈將對來自中國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隨後,中國商務部23日發佈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徵收關稅,以平衡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據BBC報道,美國此次對中國徵稅的商品,鎖定在科技、通信和知識產權領域,包括半導體、電信設備和電腦組件,約相當於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八分之一。

美國此次發起貿易戰的目的是保護本國經濟,擴大本國人民就業,保護本國相關產業,改變中美貿易順差的格局。但在全球經濟市場化的今天,美國單方面發起貿易保護嚴重損害了我國的經濟利益,我國也會發起反擊。貿易戰對兩國人民都不會好,貿易戰的成本最終都是消費者買單,損害了普通人民群眾的利益,中美兩國只有合作共贏才是發展的出路。



走過來一個讀書人

喜歡打貿易戰是純粹胡扯蛋。美國對全球是貿易逆差而且進口關稅非常低,比如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關稅2.5,出口歐洲是10%。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和貿易大國為什麼會出來大量的逆差?有人說美國人不生產,完全是不全面的。主要還是各國的關稅差異太大。作為國家來說平衡貿易逆差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前面川普說“連我們的夥伴們都在貿易上消弱美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本次對中國下手一是中國太張揚,到處大撒幣,援助這個資助那個。別一方面中國高出美國給中國能源一倍的價進口毛子的能源,變相支持毛子。本次制裁中國的商品說是高科技,其實是和其它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競爭的商品。而中國列出的清單一看全是小規格的農產品。有人說黃豆。制裁美國你試試,中國的食用油會瘋漲。反過來美國要是禁止向中國出口玉米和小麥。你自己補腦想想後果吧!

中美就這事肯定是積極協商。反覆妥協。


贏家最大的

A村有錢,生活物質都是從周邊村落買的。比如C村,J村。C村是個工業園,村裡人口多,就業壓力大,所以工資低,導致總成本低。C村漸漸成為工業區,附近大部分村落都是買C村的便宜貨。

現在A村閒人多,村長覺得要給自己村的人找點活幹。C村的工廠挺好,可以帶動大量就業。然後就開始支持辦廠,提升關稅。C村說你這麼搞,我也提升你的關稅。大家都別想好。

這裡有一個重點,C村的產品特點是物美價廉,但是替代性強,A村可以生產,也可以找更窮的小村落生產。A村之所以富,是因為A村的產品有壟斷性,除了A村別的地方買不到。這樣就尷尬了。所以A村底氣足,不怕沒錢賺。

然後C村的有錢人帶著錢去了A村辦廠,C村的優秀人才也去了A村辦公。C村宣傳科在廣播大喊:我們不怕你們,但是不要互相傷害好不好,我們坐下來好好商量嘛。

戰爭,自古以來都是為利而戰。以前農耕經濟是為了土地而戰,戰爭依靠人口,糧食,物資。現在是為貨幣而戰,戰爭依靠金融和貿易。不同的手段,同樣是為利。中國最有競爭力的大多是開放的民營行業,高度競爭後留下的優秀企業。金融很顯然還很落後,因為沒有足夠開放,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不怕和你金融貿易戰的原因。


白博弈

美國現在已經窮瘋了,欠下了20萬億的國債,打貿易戰和金融戰,就成為了美國當年的殺手鐧,特朗普上臺之後,更是為了一己私利在全世界開展,不管是哪一個國家,都是美國打貿易戰和金融戰的戰場,包括美國的盟友在內,美國都要堅定地實行美國優先政策,所以打貿易戰和金融,就是美國的拿手好戲。

在歷史上,美國就曾經多次使用打貿易戰和金融戰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損害這個國家的利益,結果美國自身的利益不但沒有得到。反而會出現了倒退20年的情況,現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歷史教訓並不會過問,更不會去研討,只知道眼下的利益。所以再次宣起了打貿易戰的大旗,在世界全面的打貿易戰。在特朗普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最大化,才能夠緩解美國當前的財政赤字,才能夠將一個負債累累的美國從困難之中走出來。

大家應該非常的清楚,其實打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不管是自己,還是參與的哪一方,都是有損害的,沒有哪一方能夠單純的得利的。所以美國打貿易戰自身也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只是現在的特朗普政府,風頭正茂,氣勢正猛的時候,什麼話都聽不進去。所以他們正在不遺餘力的對全世界發起了貿易戰,而這樣的後果是什麼?是美國有可能同樣的在貿易戰中被打的遍體鱗傷,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單邊政策,打貿易戰的大旗。

就當前而言,美國還沒有在進入行業把經營者,因為美國現在擁有20萬億美元的外債,所以在進入站上面,美國並不一定能夠佔到上風,而且特朗普是商人出身,而不是金融家族,之所以在金融上面,美國目前還沒有動作。

當然,美元是世界上的硬通貨幣,美元在世界上橫行霸道,成為世界通用貨幣,所以在未來的美國是否要打金融戰,還是一個未知數。當然不排除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戰,不得力的情況下,打金融戰。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在貿易上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如果在貿易上面沒有取得巨大的成功,那麼就不得不考慮打金融戰的戰術了。利用金融來對全世界宣戰,到時候在金融行業裡面又將會宣起腥風血雨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