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是利器,關注是鈍器

文/潘亂

推薦是利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關注是鈍器,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特別是鋒利的殺器。

商鞅變法,把秦國完全拖入耕戰系統,全國只有種地和打仗兩件大事,對富國強兵最有效率。但是國富不等於民富,改革要搶時間窗口,要把所有人儘可能轉化成軍人才能稱霸,這是以犧牲農民利益為先決條件的。變法的結果是富國強兵弱民,所以商鞅之後,還需要呂不韋開商貿興私學,為秦統一六國做第二手準備。

頭條和快手也相當於幹了一場造反然後財富再分配的革命,不過這個再分配策略是從上至下還是從下至上,二者存在很大差別。算法驅動的動態feed流設計的本意,是增加feed的分發能力,必然要以數據為導向,這就必然需要宏觀數據調控。但國家如何調控,可是存在著自由市場論和軍管模式下的市場經濟兩種意識形態對決。

頭條是超級富國而民貧則無好內容,快手是好的UGC生態、節奏慢半拍的藏富於民。

本文想要表達的是,對於產品運營和激勵機制來說,在效率上走捷徑,就要承擔內容生態不健康和用戶動機不純的後果。

表演 VS 即興

為什麼抖音要去抖音化?

為什麼快手比美拍用戶基數大?

Snapchat比Instagram更受青少年歡迎?

INS起家時的賣點是圖片可以改變,但Snapchat把INS改變的圖片變成了短視頻,因為硬件升級了。INS的濾鏡是為審美服務的,Instagram是一個人們必須有什麼值得曬才能發照片的地方,你的照片拍的必須非常精緻,有逼格,屬於非常形式化的炫耀型產品。這種產品氛圍和運營策略會給普通人造成門檻和心理壓力,當然後來INS改的很快。

Snapchat的好處是自我表達,就是好玩的,沒人覺得炫。

自我表達沒有好壞,快手跟美拍也是這層道理,FUN比COOL好。

冬天的抖音跟夏天的抖音顯然已經不是一個抖音,如今的抖音上早不再全是那些表演向的音樂短視頻了,多了非常多快手向的內容。夏天的抖音很難讓普通人參與進去,產品只是滿足了用戶看頭部內容的需求,留存一直上不去。同時頭條對過於垂類的內容推薦是無能為力的,為了更高的留存必須要做內容泛化和下沉。

即,人工運營導向or產品體現的運營導向(算法推薦邏輯為代表)直接影響用戶在平臺活躍的動機。

表演靠方法,即興靠動機。

CTR VS 滿意度

CTR(點展比)是前向指標,滿意度是後向激勵。

頭條是為分發服務的,大家是為了看到更多更好的內容。快手是為表達服務的,垃圾用戶也要保證他的展現,快手追求的是公平算法,而非更多的VV,這就決定他會浪費一些VV去做無效內容的展現,會把更多位置留給更多人。快手的算法框架裡會有基尼係數這個概念,這玩意可是國家用來平衡貧富差距的。

推薦分發成就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加上分錢這個催化劑,頭條是個追求速出效果的公司,錢加快了一些產品問題的暴露。

但快手是上熱門才有大曝光,要上熱門必須要更多用戶後向的正向消費滿意度數據,比如老鐵雙擊666。你點進來覺得我的內容好才會關注我,而且我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我必須更賣力的持續做出好內容滿足粉絲期待,最後再靠直播變現。

算法是靠天吃飯,是大家要去搶去騙的,而且頭條還要給這些做號黨分錢。

但粉絲是我真實的財富,是要持續積累的,快手可以跟這些主播一起分錢。

好比我們出國跟團去旅遊,很容易被宰,因為一輩子咱就做這一次生意,低頻行業多苦主,必須宰你沒商量。婚慶裝修這些低頻行業也是一樣,因為靠天吃飯收益不是穩定的一次性生意,努力獲客的結果就是為了讓顧客儘快的離開你。但是餐館超市麥當勞不一樣啊,他們必須服務好你,因為要做熟客回頭客。

推薦流 VS 關注流

金錢激勵更有效還是粉絲激勵/社交反饋激勵更有效?

為什麼有時候看著相似的產品,會產生很不一樣的產品認知?

比如火山和快手都是算法驅動的短視頻產品。但現在刷快手和刷火山的首頁區別很大,火山發日常的內容,上不了推薦。只有特別出彩的,才可能賺到錢。火山離自己能拍的越來越遠,非絕活不能上熱門。快手還是能有生活化的。

同一個視頻,發在火山上就是想賺火力值,所以內容標題封面像挑戰吉尼斯一樣走極端,所以會有極限詠寧墜樓的悲劇。相較而言,發到快手還是記錄下生活更多,因為這個產品也能容得下喃喃細語,不需要你持續高潮一直產生精品。

火山小視頻的下劃操作是觀看下一個視頻,強調推薦將內容消費做到極致。快手的下劃是展開評論區,是希望用戶能夠在這裡感到產品的社區氛圍。

但是快手防不住來自垂直產品的蠶食:火山切了一波急功近利走極端的用戶,抖音也能搶一部分對產品氛圍有不同需求的用戶,且被抖音的需求擊中而且服務好的用戶的確不會再發快手了。至於底層小透明或者小圈子high以及各種社交關係鏈的,這部分快手用戶現在還沒啥動力被搬走。

可能微博也是個合適的例子,我在半年前在《快手不是短視頻》裡也有提到過:

說到底這跟社區氛圍,以及推薦和關注的激勵體系有關。

推薦流和關注流的關係就像是看電視和看人。電視只有休閒時間會看,但是關心的人,會時刻想著打開看看。

至於是快好還是慢好,未來該是什麼的問題,請看下圖:

推荐是利器,关注是钝器
  1. 以後我爭取更新的勤快點,隨想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