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全傳:少年染賭泣誓離鄉

少年染賭泣誓離鄉

長到了13歲的時候,杜月生已經像小大人一樣在鎮上結交朋友了,與他為伍的自然都是那些衣食無著、百無聊賴的流浪少年。在個群體中,杜月生似乎找到了感情的寄託,同時也在無意中體會到一種人生感悟:有朋友就有辦法,大家合夥比孤單一人力量大。就拿最基本的謀食來說,如果一個人去乞討,對方不但不給,有時還會斥罵。可是,如果一群少年來到某個小店鋪討要,店主就會比較客氣地商量著辦,可能會施捨點什麼食物,以免麻煩。

真可謂“貫使不在家豪富”,出身孤苦的杜月生被野孩子們同情接納,居然也顯出慷慨豪爽的性格。他待人熱情,關心別人,說話算話,得了好處首先想到讓朋友分享,在群體中很有面子,同伴之間發生什麼爭執會找他來評理,大家都認為他比較公正。

這些整天流連於街巷茶館的少年,自然少不了要光顧賭棚,起初只是好奇、圍觀,可有一天,一個剛剛贏了錢的成年賭徒對他們說:“小孩子們總看什麼?有本事也上場。”這個年齡的孩子們最喜歡把自己當大人看待,一聽這話很不服氣,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有個人說:“月生敢做大事體,先來試試看。”

杜月生聽後沒有說話,兩隻眼睛看著賭檯,心裡暗暗想道:“看那些出苦力的人們,一年能掙幾個錢,可在這裡,只要碰上好運氣,手指一動就能發財。只可惜我沒錢啊……”夥伴們看到他這個樣子,只好怏怏走出賭棚。

杜月笙全傳:少年染賭泣誓離鄉

儘管鎮裡的居民對這群流浪少年側目而視,認為他們都不是好孩子,可杜月生在夥伴中從來都是要臉面的。他苦苦思索著怎樣才能弄到一筆賭注,下決心贏一次讓別人看看。想著想著他的大腦終於開竅了。他回到塵封已久、屬於自己的杜家老屋中,那裡面多少還有一些舊物。匆忙之中他找到一個桿秤,跑到當鋪中當了15個銅板。

手裡有了這點賭資,杜月生帶著小夥伴,昂首闊步來到賭棚。看到13歲的杜月生敢來押寶,賭檯老闆和賭客們都用驚奇的眼光看著他。第一次下注的杜月生毫無懼色,心中反倒有些得意,至於賭法,本來也不復雜,他早就看慣了,根本不陌生。只見他氣定神閒,呼盧喝雉,儼然如同行家裡手。

少年出道手氣不錯,三次下來杜月生竟然贏了,手中一下子有了75枚銅板。眾少年歡呼雀躍,前呼後擁,對杜月生讚不絕口,令他感到這是自己長這麼大第一次揚眉吐氣。他當即花了30個銅板豪爽請客,讓朋友們飽享一餐。開心時刻,他的悟性似乎又進了一步,心想,只要聰明機靈有膽量,要活得風光並不難。他哪裡知道,人一旦染上賭癮是很難戒掉的。在此後的一生中,他對吃穿始終不太講究,但賭博的嗜好再也沒有放下。

有道是常賭無勝家,嘗過甜頭之後,杜月生很快就嚐到了賭博的苦頭。第二天,杜月生決定乘勝前進,拿著剩餘的確45枚銅錢又衝進賭棚。這一次他可沒有那麼幸運了,連押幾寶之後,手中的銅錢輸得精光。這時他才意識到,不但上次贏的錢沒有了,就連當掉桿秤換來的事15個銅板也沒有了。冰火兩重天的變化讓他有點發懵,別的賭客早把他推到旁邊。

被擠到圈外的杜月生並沒有走開。幾十個銅板是他13歲人生中經手的第一筆財富,對此時的他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就這樣一下子又變成窮光蛋?他越想越不甘心,不顧一切分開人群又擠到賭檯旁邊:“我再押5個銅板!”莊家看到這個孩子剛才賭錢很爽快,又看到他那既急迫又理直氣壯的樣子,也沒要求他亮本錢,直接就開盤了。

杜月笙全傳:少年染賭泣誓離鄉

杜月生又輸了。不過,這一次他連孤注一擲也算不上,純屬白手叫空,哪裡還有錢可付,轉身就想逃跑。賭徒和賭棚打手們哪容他跑掉,隨著對“小癟三”的怒罵,幾大巴掌搧在他的臉上,打得他眼冒金星。人們七手八腳把他身上的衣服全部扒光,拉到門口,喝聲“滾吧”,一腳踢了出去。杜月生回頭狠狠看了賭棚一眼,只好在光天化日之下這樣走回家。

舅父朱陽聲看到外甥這樣回來了,吃了一驚,趕忙追問他這是怎麼回事。杜月生並不隱瞞,一五一十全都講了出來。朱陽聲聽罷怒不可遏,對著他的屁股就是一腳,這是他今天捱得第二腳。杜月生打個了趔趄,站穩後什麼也不說,挺直了身子,又把屁股對準舅父,還昂起腦袋。可是,今天的第三腳卻遲遲沒有落下。

杜月生回頭一看,舅舅已經氣得渾身發抖,氣急敗壞地說:“你也長大了,我這廟裡小,養不下你這尊賭神,你走吧。”

被舅父趕出家門後,杜月生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屋棲身。這一下他倒是放開了,家中凡是能拿出去的東西,諸如破衣爛棉、殘桌舊凳、鍋碗瓢盆、罈罈罐罐,都被他連當帶賣換幾文錢,然後就去賭博,試圖翻本。贏了也不圖積累,照樣是和夥伴們一起去大吃一頓,輸了就忍飢挨餓,到冬天連棉衣都穿不上,被人們稱為“蠟光月生”。

這時的杜月生,由於有一幫物以類聚的少年朋友,在鎮裡生活一時也不至於餓死,但精神上的苦悶已經讓他忍無可忍。他在鄉親們眼中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壞孩子,是不可救藥的浪蕩敗家子、小癟三,人們指指點點,當面罵、背後議,幾乎把他當作反面的典型。

杜月笙全傳:少年染賭泣誓離鄉

到了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一開春,不足14週歲的杜月生做出一個決定,他要離開高橋鎮,到上海去闖世界。漫無目的就敢出走,至少也要有點盤纏啊。他想到了自己名下唯一的財產——那幾間杜家老屋。他先找對面屋裡的堂嫂去商量,說想要賣掉自己那一半房屋。堂嫂一聽心中驚慌,悄悄把這件事說給杜月生的舅父朱陽聲和姑父萬春發。

舅父聽聞此事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捉住杜月生就給他一頓老拳。姑父也警告杜月生,如果他再敢提一句變賣祖宅,也要請他“吃生活”。在長輩看來,此時的杜月生就是個悖逆祖宗的小賭徒,怎麼會有外出做正事的志向呢。

可此時的杜月生決心已定,他忍辱負痛,找到一直疼愛他的外婆,對老人說,自己就是討飯也要去上海。想到早死的女兒,看看這個孤苦伶仃的外孫子,老人只好向鄰居家求情,討來一封推薦信,介紹他去上海十六鋪一個叫“鴻元盛”的水果店裡當學徒。

杜月笙全傳:少年染賭泣誓離鄉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杜月生穿一身粗布褲褂,打起一個小小的包袱,悄悄地出發了。老外婆獨自一人來送外孫子,邁著一雙小腳陪他走了10里路,千叮嚀萬囑咐,依依不捨。走到八字橋附近,老人實在走不動了,她顫顫微微地從身上摸出幾個銅板塞在小包袱裡,老淚縱橫:“孩子,出門在外,你要學乖,全靠你自己照顧自己啦,眼光要活。”

杜月生淚流滿面,緊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他顫聲說道:“外婆,你回去吧。高橋鎮的人看不起我。我將來回來,一定要風風光光,起家業,開祠堂,不然就永遠也不再踏進這塊血地!”他跪在地上,給外婆磕了三個響頭,站起來轉身就走,連頭也沒有回一下。兩鬢斑白的老外婆看著他遠去,此一別即成永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