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布雷,為何最終會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林縣強

蔣介石稱陳布雷為“當代完人”,高度評價這位給自己寫了半輩子材料的大秘書,但蔣介石到最後也沒明白,陳布雷的死是他蔣氏王朝覆滅的前兆。


陳布雷,本名陳訓恩,筆名佈雷,1890年出生於浙江慈溪,他年紀輕輕便才華出眾,富有民主革命精神,20多歲就在報界享有盛譽,當初孫中山用英文起草的《對外宣言》,就由陳布雷翻譯成中文首先在《天鐸報》上發表。

北洋軍閥時期,陳布雷寫文章批判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用自己犀利的筆鋒,不遺餘力地傳播革命精神。

1927年,陳布雷遇見蔣介石,加入國民黨,此後成為蔣介石重要的左膀右臂,不但給蔣介石起草各種文稿,也為他籌謀劃策,逐漸成為蔣介石的重要智囊。

抗戰時期,陳布雷有感於國家危難,恨不能持槍趕赴現場,他用如椽之筆,寫出了多篇激揚民族誌氣的不朽文章,蔣介石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講、宣言等,都出於陳布雷的手筆,因此被稱為是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

陳布雷才華了得,卻是一個書生氣過重的人,而且清廉自守,從不貪汙受賄,這在國民黨官場上屬於極為罕見的稀缺品。周恩來曾託人向他傳話,說過這樣一句話:

“對佈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們人欽佩;但希望他的筆不要只為一個人服務,而要為全中國四萬萬同胞服務。”

很明顯,這句話和陳布雷堅持的信念是高度吻合的,他當初之所以選擇追隨蔣介石,主要目的不是升官發財,而是想要跟著蔣介石一起革命、抗戰、奮鬥,共赴國家和民族的前途。


但“西安事變”中,陳布雷作為下屬,因無法違拗蔣介石甩鍋的旨意,寫了心口不一的文章,把罵名都給了張學良和楊虎城,洗白了蔣介石,事後陳布雷在日記中寫道:

“餘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於此哉!“不能用我的筆達我所言,為人捉刀是苦惱的”。

到解放戰爭時期,陳布雷進一步發現自己一向崇拜的蔣委員長,原來是一個草包,而且還頗為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結果坐擁大半個中國,到了快被人趕下臺的地步。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自殺身亡。關於他自殺的原因成謎。國民黨官方說他是“感激輕生,以死報國”;有人說他是為垂死的蔣氏政權“殉葬”,也有人說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諫”。

實際上,陳布雷的捨生棄世是他幾十年人生道路走到盡頭的必然結果,是現實崩塌,理想破滅的必然結果,絕非一時衝動。

面對個人理想和殘酷現實的差距,陳布雷多少年來一直在天人交戰,心力交瘁。他看到了蔣氏王朝覆滅的命運,卻又無法通過吶喊、呼籲和筆鋒挽救,他更做不到棄暗投明,改換陣營。最終,倍受煎熬的他,選擇了堅持理想,逃避現實,以自殺結束生命——他不想看到為之奮鬥一生的政權覆滅的那一天。

陳布雷死後,蔣介石親筆篆書“當代完人”橫幅,這是別人不曾得到的高度評價。李宗仁則贈輓聯一副:“有筆如椽,讜論雄文驚一代;赤心謀國,淵謨忠藎炳千秋”,這是對一代文豪的最好寫照,可惜明珠暗投,否則何至如此?


狄飛驚

陳布雷,浙江人,被譽為國民黨稱為“領袖文膽”,“總裁智囊”,也被稱作國民黨“第一支筆”。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的自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陳布雷是一位報壇奇才,他不遺餘力的抨擊北洋政府,揭露其腐敗現象。他被鄒韜奮稱作“盡人民喉舌責任。”抗戰期間,蔣介石為招攬人才,表現出謙遜態度。陳布雷被感動加入國民黨。陳布雷為蔣介石起草的講話中一句“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曾如“抗戰宣言”一般影響全國。

作為知識分子陳布雷淡泊名利,感動於蔣介石對他的信任。作為權力中樞他又鄙夷政治政權奪勢。抗戰勝利後,他心中的“英雄”蔣介石成為眾矢之的,不得民心,政治軍事一敗再敗。經濟改革失敗國民黨人心不穩,改革的領頭人翁文灝是他推薦蔣介石任命的。或許正是對國民黨的失望,蔣介石現實作為和他內心中蔣介石地位的落差。他推薦人的失敗。多重因素這個文人再經受不住自殺了吧。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藝嶼EYESVOT |陳布雷

《陳布雷:無可奈何之苦衷,萬不得已之心情!》

心路


忠心,愧疚,危急,進諫,誤解…

陳布雷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是精神極度緊張的抑鬱?感激輕生,以死報國?無門進諫,以死明志?“死諫”?還是苦於違心編造謊言,感慨書生無用?



近代有名的“文膽”陳布雷——蔣介石的御用謀士,時任國民黨代理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於1948年11月13日凌晨吞藥自殺(當時報紙言心臟病發),令人唏噓!

文膽


君不見,《告黃埔同學書》一鳴驚人,震耳發聵,劃時代意義的《廬山講話》千古名篇,皆出自陳布雷之手。

而到了寫《西安半月記》,問題的導火索便出現端倪了!為政治(西安事變)編寫謊言,這也不是第一次!內心的矛盾開始積鬱。

剛直不阿之人最怕言不由衷,違心之作!

遺書

留遺書一封,節選如下,



雖是萬不得已之舉,無能為力之感,

然而“自身已無能為役”絕對不是“結束其無價值之一生”的原因。
“我知其意而做不到……然而我不能控制我的腦筋”可見,自殺前的陳布雷不僅被失眠所困,而且因其精神上極度掙扎難熬!

陳布雷有嚴重的失眠症,100粒烈性安眠藥,結束其“文人”的一生。

愧疚

女兒陳璉,加入共產黨被抓,蔣介石網開一面,陳布雷自認為慚愧不已,因此,每次進諫屢屢欲言又止。

陳布雷雖然反帝反封建,但心底的“愚忠”思想,令他倍感苦惱。

直言進諫,忠心而敏感,換來的是“不忠”的駁斥,最後的一絲希望因此破碎…





總結

一,對國民黨的“恨鐵不成鋼”,內部腐敗,深惡痛絕,官員貪財斂錢,民不聊生,

二,對家族勢力干政的失望,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三,神經衰弱體力不支,

四,反感從政而又不得不為,

五,違心編造謊言的苦楚,文不由衷,

六,忠君思想,憂心不已,悲憤交加,信念倒塌,希望破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文|藝嶼EYESVOT

(內容參考紀錄片《死亡密碼之陳布雷自殺之謎》)

歷史讀後感,我是認真的!
歡迎留言交流轉發點贊👇

藝嶼EYESVOT

陳布雷【1890——1948】浙江慈溪人。才華出眾,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


瑭寶日記

陳布雷一直被稱為國民黨的“文膽”,長期以來一直被黨內所推崇,包括蔣介石在內,對陳布雷都很看好。抗戰時期蔣氏《中國之命運》實質上就是陳布雷所撰寫,由此可見其理論素養和地位。

那麼為什麼陳布雷最終選擇自殺,在筆者看來,兩個原因很是關鍵。

第一個,是國民黨的狀況已經很糟糕,沒有一點可以挽回的餘地,這讓陳布雷很傷心。進入1949年時,長江以北基本上已被中國共產黨所控制,且形勢上國民黨沒有轉圜的餘地。說實在話,作為對國民黨忠誠的陳布雷,此刻這樣子選擇,其實也看出他的政治理念。

第二個,其實主要是蔣介石拋棄了陳布雷。其實戰事進行到這樣的狀況下,肯定需要有人背鍋,而且需要一批人,無奈是陳布雷即在其中。作為效忠數十年的人拋棄自己,陳布雷內心究竟如何,就無需多說了。

因此,陳布雷自殺,也是在失望的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