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食物主權按:港口城市、現代化大都市、著名旅遊城市……這些名詞很難讓人將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和“嚴重缺水”聯繫在一起,關閉水龍頭、排隊領水、限量供應,誰能想到只在災難片中見過的危機卻變成了現實。氣候變化往往是人們歸咎水資源缺乏的主因,卻忽略了不同階層的人們居住在完全不同的空間內。一面是濱海的高檔寓所,有游泳池,配備了自動噴淋系統的草坪和私家花園,另一面卻是大片的貧民窟,差不多每200米才有一處公共的水龍頭。富人不僅擁有更多的財富,也侵佔了窮人的水資源。

開普頓掀起了全世界水危機的“冰山一角”,氣候變化越來越無常的今天,越來越多城市生活中習以為常、伸手即來的資源都將響起警鈴,這都將成為生態危機新時代下的“新常態”。而生活在中國的我們,即使無時無處不在接受著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但沒有人會為水危機的到來做好真正的心理準備,而一天天在溫水煮青蛙中過去,不要像南非這樣,等到大難臨頭再尋求出路。

開普敦正面臨一個絲毫不令人羨慕的命運:這座南非港口城市可能成為現代世界第一個飲用水枯竭的重要城市。

不過,其實很久以前專家就已經警告過水源短缺的問題,開普敦目前在乾旱天氣下面對的問題只不過是當中一個極端的事例。

“零水日”即將到來?

開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在持續三年的乾旱之後,政府(原本)宣佈將於5月11日施行“零水日”(Day Zero)。屆時,這座城市超過一百萬戶家庭的水龍頭將被“關閉”,人們需要在城市內新設立的200個供水站前排隊取水,每人每天限量供應25公升。【編者注:因為水消耗降低,開普敦官方近日宣佈,零水日推遲到7月9日】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開普敦1月底宣佈收緊限水令,進一步限制全市370萬居民的用水量。這是自去年9月初號召市民節約用水以來,開普敦市政府為緩解水資源枯竭危機所採取的最新舉措。市長帕特麗夏·利勒介紹說,政府此前發出的節水號召收效甚微,60%的開普敦市民並未遵守用水配額。為此,政府決定繼續控制居民用水。從2月1日起,政府對每位市民限定用水量由之前的每天87升減少至50升,整座城市用水量從每天50萬噸減少為45萬噸。150天后,市政府將再次評估用水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施行。

“我們習慣了一打開水龍頭就會出水,這好像再自然不過了。但最近幾年,開普敦人開始慢慢學著怎麼和越來越乾旱的日常共處。”Tom Sanya是開普敦大學建築學院的資深講師,自己已經開始計算一家人的日常用水量,縮短淋浴時間、降低衝廁頻率,他已經記不清上一次洗車的時間了。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Sanya工作的開普敦大學正值假期,校園內的學生較少,餐廳還在照常營業。最初,Sanya的同事們還在討論,降低公共洗手間的衝廁次數是否“文明”,男士小便池的自動沖洗設施早已被拆除,“如今這些早就不是問題了”。

去年8月,Sanya購買了設備,在自己家的後院設置了一口井。他生活在開普敦靠近海岸線的Muizenberg。“我運氣比較好,去年就買下了這套設備”,如今,鑽井的工具成了搶手貨,大部分五金店的現貨已經被搶購一空。根據《衛報》的報道,現在想要買到鑽井設備,最快也要等上一年,且價格昂貴。

恐慌情緒持續蔓延,同樣被搶購一空的還有瓶裝水、水槽、蓄水池、泳池蓋布……瓶裝水的價格一路走高,庫存迅速減少,許多超市已經開始限購。

乾涸的泳池

曾經的種族隔離和之後的收入分化,這座城市不同階層的人們居住在完全不同的空間內。一面是濱海的高檔寓所,有游泳池,配備了自動噴淋系統的草坪和私家花園,另一面是大片的非正式居住區,人們更常使用的稱呼是“貧民窟”。開普敦的總人口約為400萬,其中100萬就居住在這樣的非正式居住區內,這裡的家庭沒有獨立的水龍頭,在社區內,差不多每200米就有一處公共的水龍頭。

“實際上,這些非正式居住區的人們長久以來已經生活在‘零水日’的狀態中了。”Sanya 稱,他們“被迫”習慣了這種缺水的日常。

那些被認為文明、高檔、經過專業設計的建築和城市空間,大多忽略水資源的消耗:

對很多開普敦家庭來說,50%的日常用水被用來灌溉草坪,20%用來沖洗廁所,許多商業大廈在空調系統上使用了60% 的水,而且都是飲用水,很少人研究過這些能否被灰水(grey water,生活廢水或生產流程中未被吸收的廢水)或其他代替。

Sanya還記得最早從2012年,他在給學生上課時就反覆提及這些數據。“但誰都沒想到災難來臨時,它們離我們這麼近。”

“這些本可以通過綠色建築的設計獲得改變”,在南非,已經有許多建築設計師和開發商為建築申請綠色建築委員會的認證,有的通過“被動式設計”(passive design),降低了建築物的能耗,或是循環使用灰水。“但直到今天,人們仍然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政治正確’。”

Sanya出生在非洲東部的烏干達。“童年時期我有過更糟糕的經歷,這次並不會覺得恐慌”,17歲前,Sanya每天都要騎著自行車,到15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用水桶裝上40公升的水再騎車回家。烏干達的村莊裡,幾乎每一戶家庭都需要依靠微薄的水維持生活:

但開普敦不同,這裡是現代化的都市,這意味著,人們對這座城市是有期待的,城市對住在這裡的人們負有責任。

關於這場災難的問責仍在進行中,一座城市的水源、供水分配,以及為什麼沒能更早地開發替代性水源都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對單一水源的過度依賴被認為是一大原因。長久以來,開普敦的水源“靠天吃飯”——乾旱的年份限量供水,等雨量豐沛時再慢慢豐庫。七十年代開始興建的六大水庫是這座城市水的最重要來源,幾乎沒有成規模的替代性用水:

嚴重依賴少數的幾座水庫,靠它們收集雨水來養活一座城市。這樣一種水系統在面臨如今這種極端天氣時毫無抵抗力,沒有絲毫彈性可言。

Sanya稱自己並不喜歡討論政治,但這場危機確是政治性的。許多年來,省政府向中央要求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都不被支持。在過去的15年間,開普敦人口持續增長,這座城市也可以保證水的供應,這並不容易。如今開普敦的第三大水庫Berg River,在修建之前,西開普省花了很長時間遊說國家政府,直到2002年才獲得批准。2009年最終建成。“如果沒有它,很難想象今天我們怎麼面對這場危機。”

西開普省的省長Helen Zille試圖將原因歸咎於嚴峻的乾旱,認為它不可預測。南非氣象局的回答是:責怪天氣、氣候或是天氣預報系統是推卸責任,為政治不作為,長期以來都有多個學科的研究指出,南非這個國家、西開普省和開普敦所面臨的水危機。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目前,Sanya和他的同事們正在未來水協會(Future Water Institute)進行水敏感都市設計,這是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環境設計等多個學科的交叉領域。研究雨水收集系統、可持續的排水系統、整合性的水資源管理、水儲備和用水需求關係,以及水資源背後的社會平等問題。

氣候變化會帶來更頻繁的降雨和乾旱。在開普敦,乾旱會成為“新的常態”。

我希望這場水危機能把大家從過去那種安穩的生活裡叫醒,以開始研究這座城市的轉型,變得更有彈性。

除了開普敦,

這11個城市或將遭遇水枯竭

雖然水覆蓋了地球表面70%的面積,但是它——特別是飲用淡水——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多;地球的水當中只有3%是新鮮淡水。

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缺乏獲得水源的途徑,另外有27億人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面臨缺水。2014年一項對全球500大城市的調查估算,每四個城市當中就有一個面臨“水源壓力”。

根據一項受聯合國認可的評估,到2030年,全球對淡水的需求將比供應超出40%,造成這些的原因是氣候變化、人為影響以及人口增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於是,開普敦的問題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而且它只是冰山一角。以下這11座城市,是最可能在未來面臨淡水枯竭的。

1

聖保羅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在旱季高峰,聖保羅的淡水湖成為一個荒漠

巴西的金融中心城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它在2015年經歷了與開普敦類似的困境,當時它的主要水庫存水量低於總容積的4%。

在危機最高峰時,這座有2170萬居民的城市只剩下不足20天的淡水供應,警方必須出動護送運水車,才能避免水車被搶掠。

一般認為,造成該次危機的原因是2014至2017年間侵襲巴西東南部的旱災,不過,聯合國派往聖保羅的特派團則是批評政府當局“缺乏適當的規劃和資源投放”。

供水危機在2016年被認為是“結束了”,但是在2017年1月,主要庫存量卻還是比預期低15%,再次令該城市未來的供水成疑。

2

班加羅爾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班加羅爾的水汙染問題非常嚴重

印度南部城市崛起成為一座科技城之後,當地官員被新的物業發展勢頭所迷惑,正為這裡的供水和汙水處理系統運作發愁。

而更糟的是,這裡陳舊的泵水管道急需翻新;全國政府的一份報告發現,因為系統失修,這座城市浪費了超過一半的飲用水。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面臨著水汙染的問題;班加羅爾也不例外:對該城市湖泊的深入調查顯示,其中85%的存水僅能用於灌溉和工業冷卻。

沒有一個湖的水適合飲用或者洗澡。

3

北京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根據世界銀行定義,當某個特定地區的居民人均獲得淡水資源少於1000立方米的時候,就會被定義為水資源短缺。

2014年,北京超過2000萬居民當中,人均淡水供應量只有145立方米。

中國佔全世界大約20%的人口,但只有世界淡水資源的7%。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估算,中國在2000年至2009年間的存水量下降了13%。

此外還有汙染問題。2015年的官方數字顯示,北京有40%的地上水資源受到汙染的程度使之甚至不能作農業或工業用途。

中國當局已經通過建設大量分流系統來應對相關問題;同時還引入教育項目,以及向大規模商業用戶徵收高費用等等。

4

開羅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埃及有97%的供水來自尼羅河

尼羅河在當代遭遇重重困難。

它是埃及全國97%供水的源頭,但是同時也是越來越大量的農業和居民排放未處理廢水的終點。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在中下收入的國家當中,埃及在與水汙染相關的死亡人數上排名相當高。

聯合國估計,該國至2025年將面臨嚴重的水源短缺。

5

雅加達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印尼首都的非法開井問題,使之更容易受到洪水侵襲

就像很多沿海城市一樣,印度尼西亞首都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不過在雅加達,是人為因素令問題變得更嚴重。由於該城市的1000萬居民當中只有不到一半能獲得管道自來水,因此非法開井的行為相當普遍。這種做法令地下含水層逐漸枯竭,實際上也相當於將地下層抽乾。

結果,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現在雅加達約40%的面積都處在海平面以下。

而更糟糕的是,雖然當地降雨很多,但是地下含水層卻並沒有得到補充——由於水泥和瀝青的普遍使用,令空曠地無法吸引雨水。

6

莫斯科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淡水儲備都在俄羅斯境內,但是該國都備受蘇聯時代工業汙染遺留問題的困擾。

莫斯科尤其令人擔憂,那裡70%的淡水供應都依賴於地表水。官方監管機構承認,俄羅斯有35%至60%的飲用水儲備達不到衛生標準。

7

伊斯坦布爾

一場長達10個月的乾旱令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湖泊乾枯

根據土耳其政府的官方數據,該國實際上已經處於水源壓力當中,因為人均供水量已經在2016年跌破1000立方米。

當地專家已經警告,到2030年,情況可能就會惡化為水源短缺。

近年,像伊斯坦布爾(1400萬居民)這類受到重度汙染的地區已經開始在乾旱月份缺水。

在2014年初,該城市的淡水湖水量已經下降至總容積的30%以下。

8

墨西哥城

一位墨西哥城居民從社區取水處提水回家

對於墨西哥首都的2100萬居民來說,水資源短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每星期只有幾個小時能夠獲得自來水,另外還有20%的人只在每天有限的時間裡有自來水可用。

該城市有40%的水需要從遙遠的地方進口,但是卻沒有大規模的廢水循環處理系統。另據估計,管道系統的問題也造成了約40%的水流失。

9

倫敦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倫敦的淡水浪費率高達25%

要說世界上哪些城市會水源短缺,倫敦肯定不是人們首先想到的。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年平均降雨量為600毫米(少於巴黎,只有紐約的一半)的倫敦,有80%的水來自河流(泰晤士和利河)。

根據大倫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的數據,該城市正在向供不應求逼近,並且可能在2025年出現供水問題,並在2040年出現“嚴重短缺”。

看起來,“軟水管用水禁令”(hosepipe ban)在未來或許會越來越普遍。

10

東京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日本東京地區梅雨期結束 水庫因降水不足而嚴重缺水

日本首都的降雨量與美國西岸以愛下雨著稱的西雅圖不相上下,但是,這裡的降雨卻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四個月當中。

這些雨水需要被收集起來,因為一些雨季的雨量不及預期,就有可能帶來乾旱。東京至少有750座私人和公共建築有雨水收集和淨化系統。

擁有超過3000萬人口的東京,用水系統有70%要依賴地表水(河流、湖泊以及融雪)。

最近在管道基建上的投資,也是為了在不久的將來把水流失降低到3%。

11

邁阿密

南非百萬家庭用水告急,全球水危機來勢洶洶

邁阿密海灘

美國佛羅里達州是美國每年降雨量最多的五個州份之一,但是,它最著名的城市邁阿密卻面臨著供水難題。

20世紀初的一個項目在該城市周圍的沼澤抽水,卻帶來了當時未被預見的後果:大西洋的海水玷汙了比斯坎蓄水層(Biscayne Aquifer),那是邁阿密的主要淡水來源。

儘管人們在20世紀30年代就發現了這一問題,但是海水仍然不斷湧入。特別是隨著海平面上升,海水越過了近幾十年修建的地下堤壩。

鄰近城市已經開始面臨供水困境。邁阿密以北幾英里路的哈倫代爾海灘(Hallandale Beach)就由於鹹水滲入而不得不關閉了八個水井當中的六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