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钟都用32.768K的晶振

在用单片机设计电路时,需要用到晶振,晶振的大小要根据需要来确定,比如说

4M,8M,11.0592M,12M,20M,甚至还有其他数值的晶振。

在使用时钟芯片或者使用RTC功能时,也需要晶振,但是这种晶振我们都用32.768K的晶振,一般把它叫做时钟晶振。比如看DS1302的手册,手册推荐的方框图如下:

为什么时钟都用32.768K的晶振

时钟框图

为什么单片机的外部晶振有多种选择,而时钟晶振都是32.768K呢?

为什么时钟都用32.768K的晶振

时钟晶振

时钟频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系统如果采用外部晶振,以外部晶振为基础,有倍频或者分频两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其他的时钟频率。

时钟系统中,秒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单位,1秒正是1Hz,如果要提高时间精度,那这个1Hz必须要准确。

我们知道,在数字世界里,只有0和1两种可能,下面看一个计算:

2^15 = 32768 = 32.768K

2的15次方正好等于32768,反过来讲,如果要把32.768K的时钟频率经过15次分频的话,得到的频率正好是1Hz

所以,时钟晶振常用32.768K的晶振。

正在做一个创意时钟,敬请期待。。。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大家关注“玩转嵌入式”,获取更多电子设计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