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人和人的相遇結識,要感謝緣分,還得感謝讓雙方結識的人和物。我喜歡結識有擔當的人,那是我在生命中時刻仰慕的人。今天,我來說說我在中衛結識的一個人,我和他的結識要感謝互聯網,如果我不來中衛,不通過互聯網創業,我想我和他是不會結識的。如今,我們成了朋友,他稱我為“小朋友”,我稱他為“周老”,老不光是年齡的長、閱歷的豐富,是為尊者稱。

他是周興華。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和他結識的5個年頭裡,因為工作和個人興趣的原因,跟周老外出的次數非常多。同行的次數多,瞭解就深了,愈加發現了他的“堅”和“辛”。

2018年五一假期結束的第二天上午,接到周老的電話。

“...快來救我,電腦出問題了...。”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嗯,關於枸杞的一本書,有人說枸杞只有幾百年的歷史,通過這些年的收集總結,我又找到了許多證據,枸杞的歷史很悠久啊...”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這書內容多,不要太急,要注意休息啊!”

“小朋友,時間太緊了,須加油幹!中衛這地方很了不起,還有很多東西要去研究...。”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周老,這些年您出了幾本書,我讀了其中的幾本書,您的文采不錯啊,引用資料也很多,應該翻閱了大量的歷史典籍和個人專著吧?”

“十來本吧。是的!搞文物考古和歷史硏究的,首先是野外考察,掌握第一手資料,其次是要查閱大量文獻典籍與前人硏究,做到相互驗證,正確結論。”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我對長城、巖畫沒有多少了解,聽有人說中衛沒有秦長城、中衛的巖畫可能是當時放羊的人刻著玩的,面對這些質疑,周老您怎麼看?”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哈哈,這些質疑太正常了,許多專家沒有來中衛實地考查,你和我到過一些長城的遺址,你是體驗過實地考察的艱辛的。去年,我們同去看黃河南岸長城,像有些地方,膽子小的、體力差的人是到不了的,那次還把我的腳給崴了,你還記得不?大前年時,我們同去大廟,翻越名為‘斷頭山’的山峰時,你說那山險不險?我怕你們幾個小朋友爬不上去,結果你們一個比一個厲害,那次收穫很大,但是路太難走啊,很多人是到不了的。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說巖畫是放羊的人刻的,這是不可能的。當很多幅精美的、內容多樣性的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得去探尋一下它們的究竟。每幅巖畫基本上都是有內容在表達著什麼,這些內容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只是有很多巖畫,我們還沒有徹底研究明白它們表達了什麼...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中衛這地方了不起,許多發現被相關媒體報道或發佈,這是我們中衛人的驕傲...。”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我們同去大廟,為了實地去看一段長城,找了個本地嚮導帶路。結束後,周老悄悄給嚮導塞了錢。“你帶我們,花了你的時間...。”我裝作沒看到,心想,周老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又在圖什麼呢?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經過幾天時間的收集、整理,我總結出了部分媒體對周老考古發現的相關報道。(附文後)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當第一回看這些報道時,我是自豪的。在我的人生中,我結識了一位被央視報道過10多次,新華社、人民網等中央媒體報道近百次的朋友。當聽到視頻中新聞主播一次次的提到“在寧夏中衛,發現xxx”時,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因長城、巖畫等的發現,中衛被一次又一次的“曝光”,我因我生活在中衛而驕傲。

N年後,還能不能再看到類似的報道呢?!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朋友說:“看完了周老寫的書,結合周老戶外的探尋考察研究,發現周老做的這些事,太不容易,他是個了不起的人。”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我相信,N年後,一定會有更多人說周老了不起!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中國各媒體轉發中央與地方媒體報道寧夏中衛周興華所述所見寧夏、中衛及其毗鄰區文化資料粗略統計數以千計。篇幅原因,只選取了部分。

(說明:新聞標體依據近年網絡與報紙複製,序號由複製人自編。遺漏、錯訛有待校核更正。)

附:周老簡介

周興華,1943年生,寧夏中衛人。副研究員。196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長期從事農村基層工作,擔任過大隊幹部、公社社長、公社黨委書記、副縣長。後任寧夏博物館館長,寧夏文物局副局長。為國際巖畫委員會委員。曾應邀在意大利、克羅地亞的一些學術單位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巖畫講座。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周興華就從事巖畫、長城等文物古蹟的調查研究,他首先發現了大麥地巖畫、香山岩畫、西山岩畫、靈武巖畫;首次提出了寧夏境內遺存有西周長城、秦皇長城、漢武長城、清修長城等觀點。國內外媒體對其學術活動、學術著作均做過評介報道。出版專著有《中衛巖畫》《寧夏古蹟新探》《巖畫探秘》《從寧夏尋找長城源流》,主編出版有道光版《標點註釋中衛縣誌》《中衛縣誌》。

這位76歲的中衛人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個媒體“曝光”10多次為什麼?

注: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