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多少次走進東鄉,多少次從東鄉經過,都沒有時間認認真真地感受東鄉的人文氣息,終於有了時間的允許,這次一定要到水南村領略仰慕已久的風采。

從東鄉縣城出發,沿東臨公路行20餘公里,再沿水泥鄉道走一華里,即見有一座雄偉恢弘的牌樓,牌樓上書“水南村”,這便是聞名遐邇的東鄉水南村了。水南村位於金溪、臨川、東鄉三縣交界處,地處丘陵,一條九曲河從村前而過,沿河地勢低窪平坦。水南村全村村民都姓饒,約有四千多人,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饒姓聚居村。

水南村古名“溪南”, 自建村以來,饒氏家族人文薈萃、名家輩出、科甲蟬聯,成為一方望族。特別是清代的翰林饒向榮一門三儒而名聞天下,被譽為世代儒宗之鄉。

饒向榮自幼聰慧,15歲拔貢第一,24歲中舉,32歲受聘在北京景山官學任教,景山官學實際為清代御林軍文武學校,饒向榮在此就任文化教官。嘉慶為太子時,與一班宮中子弟在這所學校就讀過。其時,學生中還有浙江金華人朱秋魁。朱秋魁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武舉殿試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武狀元。朱秋魁對饒向榮的才學十分傾慕,饒向榮母親七十榮壽時,朱秋魁特贈書匾額以示慶賀。嘉慶為帝后,饒向榮授任翰林院翰林。

饒向榮其子饒警吾同樣出類拔萃,也成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家。饒警吾光緒年間拔貢,曾任吏部欽選儒學教諭,後回鄉創辦了下關書院。據考,民國許多名人諸如黃維、邱清泉、吳自強、李元聲皆出自其門下。

饒向榮的裔孫饒岱章,是東鄉古往今來的十大名人之一,被近現代學者稱為江西宿儒。饒岱章逝世50年後,其弟子、北京一中學高級教師吳柏森為其師出版印刷了饒岱章詩文集《曠樓消夏稿》,此書被首都經貿大學研究員、哲學博士王瑞昌偶爾讀到後,讚歎不已,稱饒岱章是一位深思明辨之儒哲,其書稿凝聚著一代儒者的精神和人格光輝,詞精而理粹,具有很大的道德、思想、文學和史料價值。

水南建村歷史悠久,村中保留的古祠堂和古民居比比皆是,幾百年的世事滄桑,雖然有一些古建築受到風火雨水的侵蝕,但目前保留的一些明清古建築,仍然能夠見證水南村昔日的繁華。村裡三道古門關“南山萃秀”、“東璧玉飛”、“北柱永鎮”風采依舊。

下面就隨我們的鏡頭去領略一下水南村的古今風貌吧。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走近水南古村——全國最大的饒姓集聚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