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還按照有才君以往的風格:用數據說話。

(數據不能代表一切,僅提供一個思考的邏輯)

先來看看當前個人房貸和居民儲蓄存款的對比: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注意,圖中是雙軸排列,從對比上來看,我們會發現個人房貸增長速度確實超過了居民儲蓄的增長速度,房貸的增長確實在吞噬居民的存款。

但是,從佔比上來看,還達不到"透支"的地步。

所以,我們把眼光放開,觀察一下其他方面的"負債"和"消費":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現在是單軸對比,所有刻度對比相同,這下子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點什麼了。所有的貸款增速都超過了居民儲蓄的增速,而房貸增長在裡面並不是最快的。

由於新的會計準則的使用,2015年之後的數據沒有顯示,但是內容是負債,還是消費性貸款、經營性貸款和房貸,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居民槓桿率和非金融槓桿比率(反應社會負債水平)來彌補: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可以看得出來,幾項負債在隨後的幾年都沒有遏制的跡象,反而都在有明顯的加速增長的勢頭,結合上圖走勢來看,中國過去幾年來負債雖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吞噬著居民的儲蓄,而且大有吞噬而盡的跡象,而且這幾年來都遠遠超過了居民儲蓄的增長速度。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①當下居民儲蓄增長速度<負債增長速度,居民的消費能力確實在被"透支";

②中國人還具有購買力,還沒有完全被"透支",仍有發揮和操作的空間(但問題已經很明顯了);

③將居民儲蓄"透支"的房貸僅僅是一部分,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更多的在於金融負債(日常信用卡、消費貸、小額信貸、現金貸等)的快速增長,在消耗著居民儲蓄。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透支"著中國人"未來幾十年"的購買力?

首先要清楚的一點,就是財富還在不斷增長,這一個事實的確是真的,但是新增的財富都被吃到了,所以市場上才開始湧現出了"購買力"被"透支"的言論。

我們還是主要來拿"房貸"說事情,雖然不能絕對,但是房貸很能說明問題。

還是來看數據: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藍色的是個人房貸新增速度,綠色是個人新增存款。

很明顯:藍色的線長時間運行在綠顏色的線之上,即:房貸增長額>居民存款額。

再來看看紅色的線,也就是住房貸款累計值,我們和新增存款累計值做個對比: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不用有才君說什麼了吧。

居民存款被透支了?還有呢!但是,常年保持穩定,幾乎沒有明顯增長,可以說過去10年來,新增居民存款幾乎沒有增長,要知道我們所在的市場是一個貨幣每年增速超過10%的市場(甚至一度超過20%)。

什麼漲最快,錢就跑到哪裡去了,很簡單的道理

當然,上面也說了,房貸只是很具有代表性,不能說明全部。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買房,後三十年靠啥?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每次大幅度的回調和房貸回調保持同步,但是房貸的下降速度遠遠小於整體存款的下降速度,證明肯定是除了房貸以外有其他很多的東西在"透支"著居民存款。

在這裡就不展開表述了,因為就題目的"透支了未來幾十年中國人的購買力"而言,房錢房貸的總量和存款的增速,確實已經構成了透支。而且按照中國人"愛好儲蓄"的傳統而言,更多的是依靠新增存款來償還新增貸款,從前面的數據來看:

房貸餘額近24萬億元

新增儲蓄時而為正,時而為負。有才君計算了從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10年時間的月平均餘額存款新增額:4000億元

那麼就簡單算一下,在房貸不增加的情況下,依靠每個月新增存款來償還所有房貸:

240000/4000=60個月=5年

注意,上面的結果有兩個特殊因素:

①僅僅考慮的房貸的償還;

②沒有考慮到未來房貸增長和收入增長的情況;

所以,可以得到一個比較侷限的結論:當前房貸額,已經"透支了"未來5年居民的新增貸款。這還是在沒有考慮其他消費貸、現金貸、小額信貸等等

房價是否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十年中國人的購買力?這個問題片面了一點,但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如果考慮到了其他所有的負債,不說幾十年,十幾年肯定是有的了……(按照當前收入水平來算)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