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的優秀公司為什麼不能買?

如果把一個公司是否優秀的程度按照0-100分來打分的話,那麼優秀的公司肯定是90分以上的優等生。

90分以上:行業龍頭、巨頭,市場佔有率高,盈利能力強,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好。

80-90分之間:公司本身質地不錯,但是在轉型中或即將成功,轉型造成利潤大幅下降。

60-80分之間:公司盈利能力不錯,能夠長期盈利,有些在某一領域很有優勢,偶爾出現虧損,有提升的空間。

60分以上:或行業前景黯淡,或連年虧損,或管理層不行,等等

上市公司多處於60-80分之間,60分以下的也不少,真正稀缺的是80分以上的公司。

為什麼90分以上的優秀公司不能買?

原因一:太貴!!!

買股票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如果所有人(或者絕大多數人)對某一支股票形成了共識,那麼這支股票堅決不能碰。

一個公司的好壞,如果把時間拉長的話,會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市場上的投資者對這個公司看法分歧較大,有人認為好,有人認為差,有人認為一般,表現在股價上就是時漲時跌。第二個階段是大部人對這個公司的看法趨於一致,表現在股價上,要麼股價高到天上,要麼股價跌到地板上。最典型的就是被某個概念熱炒的個股,其實當你發現這個概念時,股價已經上漲的很高了。

優秀的公司也是如此,如恆瑞醫藥,所有人都認為好,前景也夠廣闊,如果你是在3年前買入的,那麼恭喜你,你獨居慧眼,收穫頗豐。如果你現在想買入,那就得好好想想了。

借用霍華德·馬克斯《投資最重要的事》裡面兩層思維的一段話:第一層次思維說:“這是一家好的公司,讓我們買進股票吧。”第二層次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認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的公司。股票的估價和定價都過高,讓我們賣出股票吧。”

原因二:市場對優秀公司的期望太高。

前一段時間白馬標杆企業的集體回調,原因之一就是市場對這些企業的期望太高了。看看這些白馬股的盈利能力和增長率,要放在一般的公司,早就當重大利好了,在市場看來卻成了利空了。

當市場對一個公司的期望太高時,“黑天鵝事件”就會多起來。背後的原因就是股價太高了,稍有點風吹草動大家都怕股價回調、想盡快的落地為安。

優秀的公司什麼時候能買?

大幅下跌後。這種情形少之又少,一旦出現就要儘快抓住。

在市場中,我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尋找80-90分之間的公司,現在看來很難,轉型是刮骨療傷,過程是痛苦的,一兩年內的利潤會大幅下降,對於投資者的迷惑性較大,辨別的時候需要投資者下大功夫。再具體點的,大家可以看看美的的轉型案例。

所以,投資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功夫。以前市場沒有飽和的時候,只需要擴大生產就可以了。08年以後的4萬億投資的刺激,造成了產能的嚴重過剩,未來企業要生存,必須要轉型,有些企業,可能不轉型也能存活,不轉型卻不會做強做大。

未來股市的結構性分化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大家多讀一些書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許就能看的更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