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人生三大恨,《紅樓夢》未完,高鶚版的續寫真有這麼差嗎?

捲毛八一八
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這本書確實有兩個作者來進行編著的,只要稍微有文學頭腦的人都會明白並且很容易看得出來《紅樓夢》前八十回以及它後四十回是不同的作者,前八十回是有名副其實的曹雪芹的嘔心瀝血之作,然而後四十回是有高鶚續寫的,被後人用“狗尾續貂”來概述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更是恨之入骨。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便是鰣魚多刺,二恨就是海棠無香,三恨便是《紅樓夢》未完。由此可見張愛玲對《紅樓夢》的痴愛程度不是一般的簡簡單單的喜歡,在張愛玲的自傳中說道:她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重新閱讀《紅樓夢》,一生未曾間斷,由此可見張愛玲對於《紅樓夢》是嫉妒痴迷無法自拔的。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本身是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作為自勉,只按自己的事情情理,擺脫舊套,新鮮別緻,取得非凡的藝術成就。主要講述的也就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一部《紅樓夢》更加詮釋了人性美以及悲劇美,揭開並暗示出封建社會末世的危機。
張愛玲個人的文學素養以及文字公功底讓她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有不同的見解也是情有可原的,給人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韻味。然而她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恨之入骨,可見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有多麼的差強人意,讓人難以接受。
首先,張愛玲作為一個追求完美的女作家,自己寫的一部《紅樓夢魘》就足以表明她自己對於曹雪芹的尊敬和欽佩,更加表明張愛玲對於曹雪芹文字的鐘愛以及維護,可謂是曹雪芹最為忠實的粉絲,這就難免讓張愛玲去接受並喜歡高鶚續寫的《紅樓夢》。
其次,《紅樓夢》前八十回以及它後四十回的文字功底以及用詞巧妙等是有很大差別的,《紅樓夢》既然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這使得一部完美的作品就很難容忍其中會有部分瑕疵。高鶚續寫的《紅樓夢》的時候,人物描寫,語言描寫以及細節描寫全部都顯得粗糙起來,和曹雪芹委婉的描述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最後,張愛玲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恨之入骨這和她自己的性格以及她本人的寫作風格有關,張愛玲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採取曲折迂迴的方式,多數悲劇的手法從而去表達人物命運,這和曹雪芹編撰的《紅樓夢》是不謀而合的,這就讓張愛玲對於後期高鶚續寫的《紅樓夢》難以接受,高鶚續寫的《紅樓夢》的寫作手法以及用詞含義都和曹雪芹存在很大的差異,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更多的是插入自己的主觀意願,漏洞百出這些詬病難以讓人喜歡。
綜上可知,張愛玲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恨之入骨,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個人色彩,更多也是反映出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實在存在不同的問題。

遺產君

張愛玲為什麼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恨之入骨?

張愛玲對《紅樓夢》高鶚續的後四十回,曾發出過這樣的聲音:“《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蛆”,溢於言表的憤怒和不滿,彰顯了張愛玲對後續寫部分的不滿和氣節,張愛玲作為一名文壇享有盛名的作家,她對《紅樓夢》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非常自然。

1、 唯美的張愛玲,一部考論專著《紅樓夢魘》流露出她對曹雪芹文字的鐘愛和維護,也是真正的紅迷,曹雪芹的粉絲,對半路闖入的高鶚審美的瑕疵和不滿,損傷了張愛玲對曹雪芹筆下人物世界的審美維度。比如: 張愛玲曾
精彩的一句話,如雲:版本中一個異文,“字比笆斗大”,它“往我眼裡跳”!這可見她對《紅樓》是如何地精熟至極。讀至高鶚的第81回“佔旺相四美釣游魚”時,便覺“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得知是高鶚續書之後,便忍無可忍,足見張愛玲對曹雪芹文字的喜愛。
2、 紅學專家周汝昌對張愛玲眼中的《紅樓夢》卓見還是認可的,他曾經說:張愛玲的審美是符合曹雪芹的標準的,“脂粉英豪”,又與鬚眉濁物不同,彌覺可貴之至。這些可以說明張愛玲的一些觀念和表達受到權威的紅學專家的肯定,足見張愛玲對紅樓夢研究的功底、喜愛和執著,她有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說了張愛玲內心的精彩豐富與她高冷孤僻的性格,她對高鶚部分的態度刻薄是難免的。
3、 聰慧的張愛玲,創作的小說喜歡採取曲折迂迴的方式,多數悲劇的方式,去表達人物的命運,而曹雪芹的《紅樓夢》也是如此的敘事方式,不謀而合的統一和審美水準,讓張愛玲痴迷,而高鶚的人物走向和表述,恰好與之大相徑庭,這與她本人的看法有別,張愛玲當然是零容忍,所以苛刻的表達她的評價。

4、 張愛玲的才藝、天分和修養是眾多讀者的女神,她對高鶚續不滿,難免有她的個人因素和情感融入,符合自己的審美觀是張愛玲這樣優秀女性的專利和特質,她們不喜歡按套路出牌,她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脈絡走勢去完成自己妄想作品的表達。
無論對續寫的《紅樓夢》有何樣的態度,但這部經典帶給讀者的價值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張愛玲是我們永遠都喜歡的作家!


鄭彥英

張愛玲對《紅樓夢》偏愛有加,幾近痴迷,她曾在自傳中寫道,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把《紅樓夢》拿出來讀一讀,這種習慣從未改變。她還用10年時間對《紅樓夢》進行了細緻的考證和研究。雖然摯愛《紅樓夢》,但是張愛玲極其厭惡八十回之後的部分,也就是高鶚續寫的部分。她曾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前兩恨其實是借民國彭幾的五恨中的兩恨,真正要表達的其實是《紅樓》未完的遺憾。她曾在《續閱微草堂筆記》中讀到,其實有古本《紅樓夢》的結局並非市面上流傳的那樣,最終並不是“家道復初”,而是寧榮二府衰落,不復存在。對此張愛玲深覺”石破天驚,雲垂海立”,她如此評價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張愛玲對《紅樓夢》深有研究,他的研究屬於考究派,她將關注點都集中在《紅樓夢》的抄本系統,她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去還原後四十回的原貌,根據張愛玲的研究,《紅樓夢》的創作過程經歷了多次大動作的刪改,也就是說,她認為曹雪芹是分開寫了不同的內容,然後整合成一部著作的。當然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可。她的研究最後集結成書《紅樓夢魘》,書中張愛玲將她對高鶚的厭惡表達的淋漓盡致,說他庸俗化了《紅樓夢》,甚至說起死有餘辜,雖說有點惡毒,大概是因為愛之切。


藝滴設計

這都不用張愛玲這種絕頂聰慧的作家才能體會,普通的,學語文稍好的成年人,都能立即分辨出《紅樓夢》第八十回(八十回以前是曹雪芹所寫)和第八十一回(高鶚續寫)的區別。高鶚續寫的內容,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狗尾續貂

再用四個字,那就是:面目可憎

我們看高鶚續寫《紅樓夢》,在第八十一回這一回裡,就迫不及待地讓賈寶玉準備科舉考試,讓鳳姐趕緊死,讓他厭惡的湘雲守寡,讓妙玉被玷汙,還著急讓賈母對林黛玉的態度大轉彎,翻臉不認人。

高鶚續《紅樓夢》,人物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全都粗糙起來,是和曹雪芹沒法比的。譬如罵人的話,曹雪芹寫得千變萬化,到高鶚這裡就只剩下“小騷蹄子”了。一些細節描寫,高鶚沒生活,這無可厚非,但這差距也太大了。

曹雪芹寫品評的段落: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

高鶚寫則是這樣的:

探春湘雲正在惜春那邊論評惜春所畫大觀園圖,說這個多一點,那個少一點,這個太疏,那個太密。

高鶚的續寫,說白了也還不是文筆和生活問題讓人頭疼,最主要還是他的思想,陳舊而封建。故而評論者大多認為,《紅樓夢》前八十回,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鉅著,細緻入微、酣暢淋漓、鞭辟入裡。後四十回,則在諸多事情上都是一團漿糊,寫成了個門當戶對、大歡喜的結局,忘掉了曹雪芹在開篇暗示的賈府的衰落,非要讓賈府等貴族來個大復興,還是蒙聖上恩寵,歌功頌德了。

你說張愛玲為啥對後四十回的續寫恨之入骨?

雖然這個續寫很辛苦,很艱難,也合理地描寫了許多事情,相較於其他幾十個續寫《紅樓夢》的庸俗作品,高鶚的續寫算最靠譜的,但依然是黯然失色,流於鄙俗。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豆子人民藝術家

一,首先我們要知道《紅樓夢》對於張愛玲的意義。正因為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張愛玲從小開始讀《紅樓夢》,甚是痴迷,可以說是一個資深的紅迷。她曾說:“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骨,三恨《紅樓夢》未完”。她每隔幾年就要讀一遍《紅樓夢》,對《紅樓夢》各個版本她一看便知。她也曾指出《紅樓夢》是她“一切的來源”甚至她很多作品中都有《紅樓夢》的影子。到了中年的時候,更是花了十年的時間去研究。“十年一覺迷考據,贏的紅樓夢魘名。”

可以說,《紅樓夢》成就了張愛玲,張愛玲也用自己的文字把《紅樓夢》延續了下去。所以說當她讀到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才會覺得狗尾續貂。

二,接下來我們就要對高鶚續寫的《紅樓夢》進行分析。他所續寫的《紅樓夢》真的那麼糟嗎?答案是肯定的。《紅樓夢》在他筆下主題被改變,曹雪芹在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就給出明確的暗示,註定是個大悲劇。而高鶚硬生生把它寫成了個門當戶對、大歡喜的結局,忘掉了曹雪芹在開篇暗示的賈府的衰落,非要讓賈府等貴族來個大復興,還是蒙聖上恩寵,歌功頌德。最主要還是他的思想,陳舊而封建。《紅樓夢》前八十回,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鉅著,細緻入微、酣暢淋漓、鞭辟入裡。

張愛玲之所以不喜歡高鶚續寫的《紅樓夢》還是因為其續寫的內容偏離曹雪芹的思想太多。對於張愛玲追求完美,又極端的性格,她寧願看到不完整的《紅樓夢》也不想看到這種對《紅樓夢》的曲解。所以才會有恨之入骨之說。


有匪不可諼兮


張愛玲,大才女挑剔而已。

看看張愛玲的“三恨”,全是挑剔。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東揀西揀,揀了個漏油燈盞。”,瞧瞧張愛玲自己擇夫婿,選來選去什麼人不好選呀!最後選了一個胡蘭成………

胡蘭成是什麼人呀!


且不說胡蘭成做為文人,於國家民族生死攸關之時如何站隊了。

就是看看胡蘭成的情史,和他本人的最得意之作《今生今世》。唉!…………

所以對張愛玲的“人生三大恨”,且不必要那麼認真相信罷了!

嘆人生之千瘡百孔,是張愛玲個人的文筆常態。

個人生活中的隨遇而安,也是張愛玲的生活常態。

人就是就是這麼一個矛盾體,一方面挑剔之極“人生三恨”。

一方面隨遇而安,一個老渣男也能將就湊合著“歲月靜好”…………


阿丹151014015

她是從文學藝術水平這個角度說的,然而她不知道,這其實是紅樓夢真事隱的方法,紅樓夢就是要寫成這樣的,沒有續寫或者篡改的疑問,紅樓夢的八十與四十被明顯分割開,是在表現政治性,光鮮亮麗的前八十回是日,幽暗晦淡的後四十回是月,這就是紅樓夢,紅樓夢是明書,是冥書,是鬼書。朱元璋死於五月六日,是死於冥日,是端午節的明日,是第六日。朱元璋是汨羅江,史湘雲是湘江,都注入洞庭湖,賈母也是史湘雲,她們都是馬皇后,賈母喝的老君眉茶就是產於洞庭湖君山,而賈政一家被描寫成虞舜一家,虞舜妃娥皇女英即在君山獲知噩耗,淚灑竹竿,並就地種下君山茶,看見紅樓夢老君眉茶的寓意。


洛夏37

只能瞎猜一下,誰知道張愛玲到底為什麼那麼恨呢。

張愛玲讀前八十回,很喜歡,已經完全接受了這前八十回的人物設定和所帶給讀者的預期,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林黛玉和賈寶玉,只要沒有發生人身意外事故,就會最後成親。

可是後四十回,諸多的人物表現與前八十回判若兩人,就連賈母,這個既一開始就特意安排兩個玉人進入一段親密無間、青梅竹馬的生活,又在這個府裡一言九鼎的人,也變得令人驚愕,她居然主動提出安排寶玉娶寶釵,完全不顧這樣做會導致林黛玉失去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點立足之地。

我想這是所有的後四十回戲劇性變化中最令人不能接受的一個,所以我瞎猜張愛玲因此而痛恨後四十回,因為張愛玲自己是個才女,所以她愛才情卓著的林黛玉。


TeaC

後人來誹謗先人文章本就不對,對於小說的理解和人物發展當然原作者最清楚,可是如果原作者因為某種原因未能完本,那麼續寫的人肯定會與原作者思想有差距,會有個人的理解在裡面。高鄂跟曹雪芹同年代,他對當時的環境和政治人文應該比我們後人更熟悉,而且他也是舉人出身,寫了不少文章流傳。雖然紅樓夢因為續寫而留下遺憾,但是也正是這種不完美才讓後人有了這麼大的興趣,紅迷,紅協會啥的~還有竟然把紅樓夢研究成了跟謎案,我覺得這位教授是看多了達芬奇密碼!紅樓夢如果是殘缺本怎麼會成為四大名著流傳,難道高鄂的續寫不重要嗎?


茶禪72615026

為什麼對高鶚的續寫恨之入骨,是因為對曹雪芹的紅樓夢愛之入骨!所以看不得有一點點瑕疵,何況不是一點點。

好在張愛玲早生了一個時代,否則看見劉心武的續紅樓夢,估計得氣暈了。買過的最後悔的一本書,寧願沒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