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如何更健康?

Dreamer2018

在有機農業生產中,要想育肥土壤,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劑,因此雜草的防除應根據雜草與栽培作物間的相互依存、相

互制約關係,採取生物防治、栽培措施和人工鋤草的方式進行:生物防治。雜草生物防治:利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昆蟲、病原微生物及動植物等生物相生相剋關係,將其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以下的一種雜草治理措施。

雜草生物防治的種類主要包括以蟲治草、以菌治草、以草食動物治草及以草治草等幾個方面;栽培措施,根據雜草與作物間的競爭關係,通過縮小蔬菜的種植行距、增加蔬菜的播種量、具體空間排列和不同措施的組合,建立蔬菜與雜草的競爭平衡;人工鋤草是最傳統,也是最實用的方法。

此外,有機種植中的培肥土壤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田地施用堆肥。堆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從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2)以水控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滲灌、滴灌和噴灌等方式。水分是土壤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因此,調節土壤的肥力狀況在於合理地排灌,才能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

(3)合理輪作。用地與養地結合,合理輪作,不斷培育土壤,保持土壤肥力。

更多農業資訊,請關注農學谷!


農學谷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我是一個農場主,我也不懂土壤如何更健康?但是,我可以拿出數據和現場的作品據證來見證,目前不論網上或現實中,我還未發現有人能達標到我農場這樣的種植管理的效果。

如果從土壤這方面講,我農場的種植土壤全部在山崗上,土壤用客家方言來講叫做《牛肝土》夾石塊的土壤,但是,我在這祥的土壤情況下種植出來的果樹,不單止果樹比人家田家裡種植出來的果樹優質很多,而且我在2017年6月23日種植不,至今年3月份果樹長勢非常良好,開花掛果,而隔壁的種植戶在田間與我同時種植的果樹長勢差,還未開花掛果,而且使用的化肥農藥等比我使用的多出一倍多。注,當時購買的果苗高度在40-50公分左右。

兩家種植戶同時種植果樹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種植和管理的方去式不同,我採用的種植方式全部種植土地進行勾機深挖至40-50公分深翻土壤,整平後直接一鋤頭下去定植一株的苗果,不使用基肥。管理方式是不用使用任何肥料全部先稀釋溶解淋施,配比方式,100化肥配5000斤的清水,淋施1000株的幼苗,每隔十天左右進行淋施一次並打農藥。而隔壁種植戶種植方式是挖穴種植,管理方式進行滴灌或撒施。注,我的農場全面清除雜草,隔壁農場種植雜草。

問題來了,全面深翻土壤種植土壤全面疏鬆,根系生長無受阻,化肥稀釋溶解淋施吸收效果大而且快高效,水肥配比量適當,而配比不當水量大造成肥力流失,水量少造成不夠溼度吸收效果差且燒傷莖系。所以以水控肥要把握得相當準確。

而隔壁採用挖穴種植的方式的弊端,當根系生長到一定程度時,穴的四周銅牆鐵壁,影響根系生長受阻,滴灌或撒施的弊端是,滴灌不能均衡肥力,撒施水量不夠不能溶解化肥,造成吸肥力效果差,而用水衝溶解水量過大造成肥力流失,種植雜草招至各種蟲害入侵果園,造成對果園相當大的危害。

因我不是種植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故不能作詳細的解說。從種植5840株的果苗至今開花掛果投入的化肥農藥款不足二萬五千元。提供數據和現場作品驗證地址,梅州市,蕉嶺縣,奇異花木場。


上下左右681218

. 多年以來,經過上上下下 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終於使農業從業人員對土壤科學利用和保護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認識,並漸漸重視起來;雖禍己泱已,未必己晚!

做為一名長期置身與農業科技推廣領域的技術人員,昔日在工作中的所見、所聞,難免會有很多的感觸和不解;就如:曾經有一次在一個農資經營店裡,正碰見一個種獼猴桃的果農,他一進店就直接問老闆:“你這微生物肥是十個億的嗎?做為傍著聽的我真是很驚呼!此時,我對十萬個不能明白?這位果農怎麼就這樣自我認知?怎麼又也猜想不到他要購買這所謂含十個億的微生物肥,去解決或能解決什麼問題?


類似上述這些所見所聞還有很多,由其近幾年來,微生物肥又成了肥料中的熱門貨;凡是走進那個農資店都在買什麼這個微生物肥、微生物菌劑的。我們農技工作者都應該知道,微生物是活著的生命體,凡是有生命的物種,都必須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豐富的營養來維持生命延續;因長期應用化學肥料給土壤造成的破壞。土壤中的有機質嚴重下降,土壤板結,土壤的透氣性極差,還有溼度、酸鹼PH值等等,當微生物進入土壤中,可想而知的效果?所以,恢復土壤原生態環境不是一時,也不是哪一物就能解決的;只有綜合治理,還要有持續性。具體最有效技術措施如下: 一 . 改良先改土(以果樹為例) 1. 在定植樹苗前挖定植穴時,把地表直下三十公分的表層土設為熟土,把表層取出的熟土單獨放置,把開挖穴裡的深層生土也單獨放置。穴要大,直經40公分或50公分 左右,深度60至80公分;用廣擴穴的方式主要是為今後樹的根系生長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2. 定植回填土程序是由下往上:最下面一層是腐熟好的有機肥(10~15釐米),二層放置一層桔杆(玉米杆或豆科類),三層是表層熟土,以此順序填土至穴口三十公分,然後把樹苗入坑定植,穴表層是用穴底生土回填,最後澆足定植水。這種定植技術應用,等於是人為的給植株根系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可使苗木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最關鍵是新定植苗木新根生長快、多、狀,樹勢強;同時進行了土壤局部的改良。 3. 在果樹生長過程中,儘量使用腐熟好的有機肥;如果添加無機肥,添加量應是30%,有機肥為70%。

二. 果園留草做綠肥 由其北方決大多數果園長期使用殺草劑。年復一年的使用,給土壤造成極大破壞,果園裡極少有草。果園生草可起到保溼、保溫的作用,同時又是很好的綠肥。

三. 老果園土壤改良和修復根系強樹勢措施 1. 儘量不施或少施
無機肥,在施越冬肥時對果樹毛細根進行斷根,等開春後地溫回升時從生新根、生好根。 2. 樹勢衰弱和葉片黃化、小葉病等,基本上都是因根系出現問題所置;因此,在果樹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土壤的綜合治理,全營養培肥 3. 對根系修復,應用藥劑抑菌、殺菌,再全營養肥料養地、生根、養根、壯根。 總結:總體講,萬物生長靠土壤,人與土壤生態環境和平相處,我們必須遵守自然規律法則,首先以保護為先,科學、可持續利用為基礎。

木子


天水中澤農業

土壤是否健康關係著國家的糧食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的實施。國家針對國內耕地土壤超負荷耕做提出了休耕及補貼的政策,就是為了讓耕地能夠有修復的能力,那麼如何能讓土壤更健康呢?



1、輪作。國內耕地目前的狀況是常年種植一種作物,比如水稻種植區常年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種植區常年種植玉米小麥。由於長期種植某種單一作物,造成耕地中的某些營養成分過度缺失,農民為了增產就加大化肥用量來補充缺失的營養元素,造成土壤中陰陽離子失衡、有機質含量降低、微生物減少等情況。所以,採取輪作的措施能夠根據不同作物的不同需肥規律來調節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平衡,輪作是讓土壤健康的一種耕做方式。

2、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化肥的出現是農作物的產量有了一個顯著的提高,而且其時效性也要比有機肥來的快,所以慢慢的農民就忽略了有機肥的施用只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結、土壤孔隙度降低以及保肥水能力下降。通過施用有機肥可以改善這種情況,有機肥中的有機質和營養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減輕土壤的板結、增加微生物的含量,最重要的是提升土壤的保肥水的能力,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所以使用有機肥是讓土壤更健康的有效途徑。

3、休耕及種植綠肥作物。休耕是恢復耕地地力比較有效的方法,通過讓其自然生長雜草,雜草再腐爛變成腐殖質來培肥土壤,並且免去了整地的過程可以避免整地過程中的表層黑土流失;種植綠肥作物也可有效的提高地力,通過種植油菜、豆類等綠肥作物再進行秸稈還田作業,可以有效的提高耕地地力和有機質含量。讓耕地更健康。

我認為休耕是讓耕地更健康、恢復地力及保持水土最有效的方法,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理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土壤健康的標準,是疏鬆、透氣、保水,同時有肥力。

但是這樣的土壤太少了,所謂十馬九不全,農業生產上,只有東北的黑土地,能在這幾個指標上做到較好的統一。而全國的土壤指標,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有機質含量低,肥力差,對化肥的依賴程度很高。

不知題主是要讓什麼用途的土壤更健康,不同的用途,改良的方法措施不太一樣。

農業生產上,多使用農家肥,農家肥的作用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肥力的同時,透氣性、保水性也能增強。如果沒有農家肥,可以採用秸稈還田。

如果是家庭養花種菜,首先是要減少化肥的使用,其次是栽培土壤在配製時,可根據需要加入提高透氣性的陶粒,提高肥力的泥炭土,還有根據酸鹼需求,加入相應的調節劑。第三是在平時的養護中,肥料使用時可利用一些廚餘垃圾,製作肥料。這種肥料對改善土壤結構有良好的效果。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469963815305902611, "vid": "7ee43a24af2a4f7682e77e37c810c255\

大鬍子園藝

我是農村長大的,雖然現在在城市生活,但每年回家依然會下地幫父母幹活,在現在的居住地也租了一塊地做菜園子,所以對於土壤的健康,可能回答的未必那麼專業,但自己感覺一定是接地氣的。


土壤的健康是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農藥的使用頻率,化肥的使用量,還有土壤中植物的種植頻率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土壤的耕種頻率等等。用農家肥、植物秸稈代替化肥,控制化肥使用量,合理把握耕種頻率或者說合理調配土壤中的種植作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健康度。


打個簡單的比方,自家地裡種的蔬菜就真的比大棚蔬菜好吃!

但願我們有限的土壤資源可以得到保護,多少年以後還可以青山綠水!


齊居園藝


名品花卉

怎麼才能知道土壤是否健康呢?今天給大家作以分析。

一、土壤有機質

二、土壤微生物

三、土壤的中微量元素

四、土壤酸鹼度

五、鹽分

六、有害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