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5月25至28日,香港蘇富比將於金鐘藝術空間展出一系列荷蘭與佛蘭芒油畫鉅作,為7月4日倫敦西洋古典油畫晚拍揭開序幕,將西洋藝術史上一段重要時期──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的歷史細細道來。

倫敦蘇富比拍賣

西洋古典油畫晚拍|2018年7月4日

西洋古典油畫日拍|2018年7月5日

香港預展

5月25至28日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金鐘太古廣埸一座五樓)

荷蘭與佛蘭芒的區別

十六世紀,荷蘭共和國與南尼德蘭(Netherlands;亦稱「佛蘭芒地區」(Flanders),即現今的比利時)同屬一邦,受天主教西班牙統治。然而,北部的新教徒長期抵抗天主教,努力爭取獨立,終在1588年成功。新成立的荷蘭共和國(Dutch Republic;即現今的荷蘭:The Netherlands)旋即成為歐洲最富庶強大的國家之一。

十七世紀的南北尼德蘭畫壇名家輩出,而兩者的宗教殊途也造就了藝術上的分野。以魯本斯(Rubens)為代表的佛蘭芒(Flemish)藝術美輪美奐,華麗典雅,多以宗教為題旨;信奉新教的荷蘭共和國商業發達,崇尚科學,藝術以世俗場景為主,反映現實。

除了肖像畫和宗教畫等傳統藝術形式,黃金時代也見證了嶄新藝術種類的誕生和發展。靜物畫蛻變成獨立的藝術形式;老楊·布呂赫爾(Jan Brueghel the Elder)等畫家令風景畫逐漸流行,甚至更上一層樓,具備商業價值。風俗畫也同時出現,畫家透過一絲不苟的細膩妙筆描繪日常生活,約翰尼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等巨匠的傑作至今依然備受尊崇。

當時的荷蘭商賈富甲一方,他們對個人形象的重視令肖像畫風靡一時,對居室內部或風景的描繪,則反映了他們對真實生活的追求。與佛蘭芒商賈不同,荷蘭商賈信奉新教,並憑藉財務自由委託畫家進行創作,以反映其地位和喜好。同時期的佛蘭芒藝術則充滿華麗的天主教特色和巴洛克風格,與之大相徑庭。

是次預展帶來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倫勃朗·凡·瑞金(Rembrandt van Rijn;或譯林布蘭)、安東尼·凡·德克爵士(Sir Anthony Van Dyck)等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大師的鉅作,透過呈獻傳奇畫家的作品,探討西洋藝術史上意義重大的時期。

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藝術

五大主題

一)肖像畫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彼得·保羅·魯本斯爵士(佛蘭芒)

《威尼斯貴族肖像》 油彩橡木畫板 估價約3,000,000英鎊

魯本斯與卡拉瓦喬均(Caravaggio)是十七世紀歐洲最具影響力的畫家。魯本斯是佛蘭芒人,作品帶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此幅威尼斯貴族肖像作於十七世紀二十年代,正值其創作生涯高峰,而本作相信一直由畫家本人收藏至離世。儘管魯本斯極有可能根據一幅廷託雷託(Tintoretto)的威尼斯作品畫成此畫,但畫中人卻應出自他的想象。

二)宗教畫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彼得·保羅·魯本斯爵士(佛蘭芒) 《十字架上的基督》

油彩橡木畫板 估價600,000–800,000英鎊

此作描繪人群摩肩擦踵圍繞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悽美意境──這是魯本斯一生中不斷重複創作的主題。此情此景充滿宗教色彩,在佛蘭芒畫家筆下歷久不衰。《十字架上的基督》展現了魯本斯豐富的創造力、隨心所欲的灑脫筆觸以及精湛的繪畫技巧。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小彼得·布呂赫爾(Brueghel the Younger)(佛蘭芒) 《基督與犯通姦罪的女子》

油彩橡木畫板 估價300,000–400,000英鎊

佛蘭芒畫家小彼得·布呂赫爾是老彼得·布呂赫爾(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的長子,一向擅長描繪鄉村農家生活。由小彼得·布呂赫爾或其畫室根據此構圖創作的十五幅作品中,本作是唯一附有畫家簽名和紀年的作品。在本作中,小彼得·布呂赫爾以其獨有的豐富用色演繹這個主題場景,讓人深入瞭解這位畫家的藝術視野以及他對其父作品的詮釋。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安東尼·凡·德克爵士(佛蘭芒) 《牧羊人來朝》

油彩橡木畫板,約1627-28年作 58.5 x 47公分;23 x 18 ½英寸

估價600,000–800,000英鎊

安東尼·凡·德克是佛蘭芒巴洛克畫家,生前身後均享譽國內外。此幅油彩素描畫於凡·德克赴英出任查理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前,其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創作手法,還在於尺幅遠超他在此時期創作的其他素描作品。《牧羊人來朝》的畫面近乎單色,卻彰顯了凡·德克年輕時非凡的繪畫天賦。

 三)靜物畫

從植物百科全書到多寶格,人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與日俱增,大自然的標本成為畫家描繪現實世界和發揮創意的靈感來源。1600年以還(荷蘭東印度公司創辦於1602年),荷蘭與遠東的貿易大幅增長,大量來自異域的花卉標本被帶回本國,以滿足荷蘭國民的消費意欲,靜物畫的誕生可謂適逢其時。「鬱金香狂熱」正是這股風潮的最佳體現,這種時髦鮮花的引入掀起一陣狂熱,鬱金香球莖成為人人趨之若鶩的奢侈品。

動植物標本及描繪大自然的作品在歐洲大受歡迎,靜物畫(英語「still life」一詞衍生自荷蘭語「stilleven」)因而作為一種繪畫形式廣為流傳。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巴爾薩澤·凡·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 Ast)(荷蘭)

《靜物:石架上玻璃酒杯內的花卉、昆蟲與蜥蜴》

油彩銅畫板 估價600,000–800,000英鎊

巴爾薩澤是一位多才多藝、活力十足的畫家。此幅保存完好的傑作畫於1622年,正值凡·德·阿斯特最成功且創作豐富的時期,可謂他其時最登峰造極的作品之一。

儘管女性畫家的數量屈指可數,但她們勇敢躋身男性主導的藝壇,克服莫大的困難名留青史,為靜物繪畫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佩特斯以筆觸細膩見稱,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他同時期的頂尖女性畫家還包括德國插畫家兼博物學家西碧拉·梅里安(Sybilla Merian),以及主要創作細緻花卉畫的瑞秋·盧赫(Rachael Rysch)。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克拉拉·佩特斯(Clara Peeters)(佛蘭芒) 《靜物:玻璃瓶中的花卉》

油彩銅畫板 估價250,000–350,000英鎊

克拉拉·佩特斯是一位靜物畫畫家,出生於現今比利時境內的安特衛普(Antwerp),接受傳統的佛蘭芒巴洛克風格繪畫訓練。她一生有大部分時間都在阿姆斯特丹進行創作,是荷蘭黃金時代早期重要的女性畫家。

這幅靜物畫精緻迷人,是克拉拉·佩特斯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畫中有一瓶經過細心佈置的晚春花卉,白色鑲邊上巧手散飾小型生物。此作最近才被人發現,從未經文獻記述,有如滄海遺珠,令人興奮。畫面下方正中有一顯眼的簽名,表明此乃這位傑出靜物畫畫家的親筆之作。

 四)風景畫

風景畫是老彼得·布呂赫爾(Brueghel)及其追隨者的重要創作主題,布呂赫爾首創「世界風景畫」,從鳥瞰角度描繪想象中的全景和當中的細小人物,這種風格反映了製圖學的不斷進步,以及當時的大航海時代。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老楊·布呂赫爾與亨德里克·凡·巴蘭(佛蘭芒)

(Jan Brueghel the Elder and Hendrick van Balen)

《狩獵後的女神黛安娜與仙女》 油彩橡木畫板

估價600,000–800,000英鎊

女神黛安娜與仙女是老楊·布呂赫爾筆下常見的人物,也是十七世紀佛蘭芒地區與荷蘭流行的創作主題。此作中的風景、動物和靜物是布呂赫爾所畫,人物則由凡·巴蘭執筆(van Balen),兩人經常聯手創作類似的畫。除了此作,還有至少五幅以黛安娜與仙女為題的作品,紀年均在1620到1625年之間。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盧卡斯·凡·瓦克布奇(Lucas van Valckenborch) (佛蘭芒)

《陶努斯景觀,鄰近巴特施瓦爾巴赫,山溪旁見旅者》

油彩畫板 估價200,000–300,000英鎊

此幅佳作繪於十七世紀前夕,是瓦克布奇的晚期作品,見證著他才華橫溢,延續由老彼得·布呂赫爾開創的世界風景畫先河。細賞此作,我們不難明白凡·瓦克布奇類似此作的櫥櫃畫為何得到布魯塞爾、布拉格及其他地方的皇室藏家青睞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老楊·布呂赫爾(佛蘭芒) 《村路上的馬車、村民與名門之士》

油彩銅畫板 估價2,500,000–3,500,000英鎊

老楊·布呂赫爾是布呂赫爾家族裡的重要畫家,乃赫赫有名的佛蘭芒畫家老彼得·布呂赫爾之子,因創造出「樂園風景畫」而人稱「樂園布呂赫爾」(Paradise Brueghel)。他曾擔任南尼德蘭總督的宮廷畫師,與摯友魯本斯一同被視為十七世紀最傑出的佛蘭芒畫家。此幅精美的銅板油畫是十七世紀頭二十五年佛蘭芒風景畫的非凡傑作。布呂赫爾將普通村民置於陽光和煦的藍天綠地之間,並利用銅板作畫,為場景賦予一種寶石般的半透明效果,配合其小巧尺幅更是相得益彰。

 五)風俗畫

倫敦蘇富比推十幅西洋古典油畫展示荷蘭與佛蘭芒黃金時代

雅各布·奧克特維爾特(Jacob Ochtervelt)(荷蘭)

《牡蠣餐》 油彩畫布 估價1,500,000–2,500,000英鎊

奧克特維爾特(1634-1682年)與約翰尼斯·維梅爾、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赫拉德·特爾·博爾奇(Gerard ter Borch)、加百利·梅特蘇(Gabriel Metsu)等人同期,是擅繪十七世紀五、六十年代貴族日常的頂尖荷蘭畫家,對衣飾、膚色及肢體語言的描繪極為細膩,完美捕捉光暗、顏色及布料光澤,此作一如以往,是奧克特維爾特淋漓盡致的發揮。

畫中一男一女引誘挑逗,充滿曖昧隱喻,年輕的追求者正彎下腰,愛意滿盈地向衣著高貴的少女獻上一盤牡蠣──這是肉體歡愉的象徵,少女的一身奢華盛裝也暗示著她大概所費不貲。

地上的小狗通常是警惕戒備的象徵,此時卻熱切地立起身子,舔喝從女主人手中玻璃杯潑灑出來的酒液,暗示牠也許不再警覺,無法護主周全。兩人身後的床單凌亂不堪,床上掛著的鳥籠空空如也,進一步暗示這不僅是用於休息的地方,更是滿足情慾的臥房。

*估價不包括買家傭金;成交價包括落槌價與買家傭金,並扣除買家因作出「不可撤銷投標」承諾併成功競投而獲得的報酬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