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的常見四大誤區,過來人帶你避開這些坑!

高考志願選擇關係到未來的人生道路,萬萬馬虎不得。特別是很多省市進行高考改革,讓很多家長亂了陣腳,不知道如何準備。很多家長在準備志願時出現一些共性的問題與誤區。今天把這些問題集中分享,幫助大家跳過這些坑。


“踩線進門”真的划算嗎?

可能部分考生和家長會有這樣一種想法:志願填報的最佳結果是一分都不浪費,踩著錄取線進入學校或學校的某一熱門專業就是最好的結果。其實不然,大學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許多同學第一次離家遠行,第一次深入接觸社會,許多同學在大學期間找到未來人生的方向和終身從事的事業。志願填報不是做買賣,最經濟的方式不見得就是最適合的方式,“踩線進門”不一定就是賺了便宜。

聽不聽招辦老師的?

在每年的招生季,各高校的招生宣傳人員都會在高招諮詢會上介紹自己的學校,這種宣傳有時就像是在推銷商品。有些家長可能對這種“推銷”形式比較反感,只按照自己的判斷去選擇。面對招辦老師的“忽悠”到底要不要聽?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關鍵在於要有針對地聽。

招生老師介紹高校優勢的信息,在高校官方網站的簡介中未必會看到。此外,高招諮詢會是個難得向高校瞭解情況的好時機,要結合自身的需求問一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問題,

通過和招生老師的交流,可以直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有關高校或者專業的信息,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

高考志願填報的常見四大誤區,過來人帶你避開這些坑!

把轉專業當救命稻草

報考志願前,很多學生對於未來專業選擇比較迷茫,沒有過多時間去了解填報專業,盲目選擇自己瞭解的專業。也有些同學剛升入大一感覺所學專業與心中所想有差距,就會把轉專業視為救命稻草。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轉專業的機會,不同高校對於轉專業的規定、時間以及考生成績等方面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有的學校轉專業的比例比較高,有的則比較低;有的高校對學生在校成績要求較高,有的則要求一般。通過對學生的追蹤考評。轉專業成本較高、難度較大,需要慎重考慮清楚再做決定。不要把寶都押在轉專業上。

此“興趣”是彼“興趣”嗎

在選擇專業時,家長經常鼓勵孩子結合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但有些童鞋卻表示自己:按興趣選了專業,結果並不滿意,不只專業沒有學好,最後興趣也沒了。這種現象為考生和家長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識別自己的興趣?

不少高中生在興趣識別時往往認為高中時成績比較好的科目就是興趣所在,但高中時學習的科目對應的往往是大學裡基礎學科的專業,跟高中時期學習的模式不相同,所以如果真的是因為“興趣”選擇某個專業,一定要多瞭解專業的細節,確定是“真愛”再去選擇。

針對這類問題,我們可以給大家三點建議,合理認清自己的“興趣”

■ 一是拆分你的複雜“興趣”,找到其中與本科專業直接相關的內容;

■ 二通過職業規劃、性格分析的工具,認識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本科專業中找到與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

■ 三是選擇科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延展性高的基礎學科專業,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瞭解,再有目的地進入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具體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