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死亡後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

mic神

我父親剛剛去世了,突然腦溢血暈迷,重症室呆了一個星期走的,臨走前一句話沒留下,做法事持續了三個星期,在家族親戚的指導下進行,剛剛結束。

父親是個偉大的人,退休二十年,退休金每月一萬多,加房租收入每月兩三萬,住回農村養老,我和姐妹從不過問他的錢物使用情況,入院每天一兩萬的花費,去世後事的費用,都是我們三姐弟支付的,因為爸媽賬戶裡幾乎沒有一點儲畜,信用卡都刷爆了,才把後事料理完。

父親生前把所有積畜都借給貧困的親戚建房子了,十來家的小洋樓,都是父親指導幫助下建起來的,不光支持了錢,還親臨指導幫忙幹活,為了能幫他們省下點材料錢。

他走後留給兒女的是十多萬的銀行貸款,而借出去多少,我們不知道,連媽媽也不清楚具體數目,只能等親友自己憑良心報賬,陸續有親友來承認借出去的錢有三十多萬,但直到現在,沒有一個親友主動還過一分錢,甚至,還有個別來問能不能再借一點。

父親雖然很好,但一生是個很不守信用的人,他常常劫富濟貧,從有錢的親友手中借錢來幫助貧困的親戚,而借來的錢也常常一拖再拖,沒有歸還,他的品性我們作為兒女也是知道的,如走後剩了一大堆無證據的死賬,有個別小數目的,親戚也不來提起了,我們也不知道,但上萬的賬,我們兒女通過情感判斷,基本都認了,所以今天,後事剛剛料理完後,我提了錢,一個個送了過去,有些不肯收的,我也強迫他們收了,因為這個月來我也快麻木了,父親後面的撫卹金大概還能收到二十來萬,想想貼的也不算太多,還清了讓他好安心上路。

回到正題,哭與不哭的問題,我們三姐弟,按村中的風俗,是遠遠不夠上孝子的標準的,我們不在眾人面前哭的事,也成了左鄰右舍議論的焦點,作為父親唯一一個兒子的我,甚至在守靈的那個晚上,倒地上睡著了,因為我實在太累了。。。

父親所有的遺物中,我只偷偷保留了他生前用的一串鑰匙,把鑰匙扣上腰間的時候,我也只默默哭了一會。但是我相信,這樣的偶然之間不經意的情感湧動,或讓我沉默,或使我哭泣,將會伴隨我的一生。


生於壹玖柒肆

按理說,親人離世,大家一貫的理解就是:好傷心,陪伴自己那麼久的一個人就這樣永遠的消失了。


可是也會有特殊情況,就比如說問題當中問的“親人離世,不哭不悲。”什麼情況呢?咱們總結以下幾點。

第一、心智尚未成熟者



當我們還處於幼年的時候,相應的情感發育還不成熟,對於每一天的事情,看了就忘了,對於親人離世,無法產生太多的情緒。

除了小孩子,還有就是存在發育缺陷者,就是所謂的智力低下者。他們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二、參透生死,明道者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莊子。

莊子在他妻子去世的時候,不僅不哭不鬧,反而擊鼓而歌,令當時人所難以理解和接受,連惠子都質問他。

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而本無氣。雜乎芒忽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認為不應該,莊子說:“我的妻子,推察起來,開始並沒有生命。不但沒有生命,而且沒有形體。不但沒有形體,而且沒有形體產生的氣候徵兆。在渾沌混雜之中,逐漸釀成了產生形體的氣候徵兆,進而具有了形體,進而具有了生命,進而又有了現在的死亡。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運行。推察起來我的妻子本不是我的妻子。不只她不是我的妻子,而且我自己也不為我自己所有。現在我的妻子死了,她人已經安靜地迴歸渾沌混一的初始狀態,躺在天地萬物的大房子裡,如同秋去冬盡,等候春天重新來臨。而我卻嗷嗷地在她身後痛哭,我自以為是我不懂道理了,所以就又止住不哭。

如此瞭然,又怎會困於生生死死之中呢?只不過他不是不傷心,無情,只是他已釋懷罷了。

第三、對於去世親人無感情基礎者



對於一個咱們都沒有見過面的親人,咱們會有感情嗎?顯然不會,因為我們所有的情緒發洩,都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礎,否則淚從何而流,這樣的情況下,離去的是否是親人,都已經不關心了。

第四、對於去世者有著不好情緒積累



這種情況在婆媳之間是最常見,也是最具代表性。

婆媳關係不好的情況下,大多數一方都不會為另一方的離世感到惋惜和傷心,甚至於有的還是快感。

第五、疾病者



想哭哭不出,淚無法流出,這個就不說了。

在親人離開的時候,總歸有人哭有人不哭,這是常態。不哭不代表不愛,哭也不代表愛,需要我們去分辨。


不過要想真正的流淚感傷,那勢必有著感情的蓄存。俗話說:淚流的就像決堤一般,可要是庫中無水,堤壩坍塌了又哪來的水呢?


小飯的私家花園

生前盡孝,強於墳前磕頭。我非常鄙視那些生前對老人不好,去世的時候假哭的人。傳統風俗禮儀裡面,在眾人面前哭視為“孝”,於是還衍生除了“哭孝”這樣的職業。您愛信就信,反正我不信。

真正的悲痛,不是再眾人面前大哭。你都不知道別人眼淚已經哭幹了,沒有力氣,也懶得給外人“表演”了。

看看網友們評論吧。

1、生前對得起試著,那麼就心安理得,哭不哭又有什麼事呢?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其實很多生前不孝順的反而哭的兇。

2、哭不哭跟孝順與否沒有直接關係。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覺生前愧對親人,勾起回憶,想到自己的死亡等等。不哭的原因也有很多,自制力好的,強行控制的,純粹眼淚少的。

3、很多人下葬的時候流不出眼淚,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回默默流淚。

我是覺得,外人不要隨意評論別人哭不哭,孝不孝這種事,你根本不知道別人家裡到底是怎麼樣的。


傅一聲

親人的死亡,對於正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悲痛之心必然存在。但是表達悲痛的形式會因人而異。比如古代的一位名人,其母去世,按照當時的規制,兒子是不允許吃肉的,但那位先生就是吃肉,別人罵他不孝,但有誰知道,他傷心到飯後吐血!

親人死亡,不哭不悲的應該是有深仇大恨吧!親人之間雖有血親,但關係也可能會極度糟糕,因此結了仇恨也是自然會發生的,面對“醜人”的消失,開心還來不及呢,哪會哭呢?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極其罕見。這裡所說的不哭可能是真的,但是不悲,應該是從不哭推演出來的,未必完全真實啊!

首先,有一種人不喜歡在公眾之下表現悲哀,更別說是哭了。往往是具有極大的壓抑特點的人,或者是虛榮心極強的人。他們會覺得哭是很丟人的事,所以會把這件“丟人”的事埋藏起來,也許會自己一個人躲在暗處痛哭,你不知道而已,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非常的哀痛的,或許會比那種痛哭的人更加的難過,因為他們沒有及時的表達和排洩情感,這哪能說不悲啊?

其次,大悲無淚,大怒無言。至親離世,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像是晴天霹靂,是難以接受的。等他們面對靈堂,也可能難以接受,他們會進行大量的回憶,回憶與親人的美好時光,在回憶裡可能還認為親人還在,遲遲不接受事實。他們的不哭不悲可能是還沒來得及真正的悲痛,因為還沒有接受。對於這樣的,要多加關懷,防止最後的悲傷過度而出現傷害。

以上。


希樸羊

所有人都會經歷親人的離去,或早或晚,因為人不能永生,生死和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生是喜悅的,死是悲哀的。然而不哭不代表不悲,"小哀喋喋,大哀默默",悲到極致,不一定是痛哭,而是麻木,心如死灰,萬念皆休。

當年婆婆去世,作為家裡最受寵愛的小兒子,老公看起來並不悲傷,也沒看到他哭,只是在葬禮結束的晚上,熄燈後躺在床上,老公說了一句話,"像我自己死了一樣"。我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抱住他。

有個朋友,離婚了獨自帶孩子,十歲的兒子得了腦瘤,在夜裡突然離世,她自己打電話把孩子送到殯儀館,火化,辦理後事。

她說自己始終都沒哭,只是最後回到家,面對空空的家,才哇的一聲哭了,然後就只有一個念頭:我也不活了。當然,後來朋友在親友的幫助下,放棄了那個念頭。

還有一種不哭是不在人前哭,你以為他不哭,他不過是偽裝了自己,在獨處的時候,可能會默默垂淚。

最後,真正的不哭不悲,一是看透生死,順其自然,認為人生於自然,死後不過是歸於自然,沒什麼好哭的。莊子在老婆死後鼓缶而歌,即如是。

二是信仰宗教的人,認為死亡是脫離苦海,去往另一個喜樂的世界,所以不應該哭。那個世界佛教稱為西天極樂世界,基督教稱為天堂。那個世界沒有苦難和痛苦,只有祥和快樂。

我覺得能真正做到不哭不悲的人很少,親人的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失去,是一種無法彌補的傷痛。

然而死亡帶給人的不應該只是傷痛,應該還有對生活的珍惜和熱愛,畢竟,我們只能活一次。



嘟嘟寶貝

我哭了 那是05年底 我剛


我嘆


以精止凍

08年叔叔突然去世,堂弟時年13歲,沒有哭,甚至,出殯那天都沒有哭,我和我表弟趕回家,我永遠都忘不了我倆在太平間看到停屍櫃裡第一次看到叔叔的場景,一起的聲音都發不出來。後來,堂弟上了大學,十月初一回來給叔叔上墳,在墳前,泣不成聲,頭一次看到他在自己父親墳前哭泣,可能當年那個孩子只是覺得一個對他嚴厲,甚至有些苛刻的男人不再管他了而已,但是這個哭泣的男孩,終於知道思念自己的父親是怎麼回事了吧,當然,也可能他在我們背後哭過很多回我們不知道而已。13年表弟的父親,我的姑父,也是突然去世,凌晨五點,表弟電話那頭冷靜的聲音,攪亂了還在夢境裡的我家三口人,瞬間感到無比的揪心,在姑父躺著的那個屋子裡穿出姑姑撕心裂肺的哭泣,而我的表弟,面無表情的在門口抽著煙,沒有哭泣,七天後出殯那天,是我幫忙把姑父推進焚化間,表弟突然轉身一拳砸在走道的柱子上,張開大嘴,沒有聲音,淚流滿面,我知道他想吼出聲音,可是那個樣子,比有聲音還要痛苦!

後來,我表弟跟我說,並不是說父親不在了不哭,而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把悲傷壓住了,突然悲傷被釋放的時候,那個感覺簡直是天塌了一樣!這種感覺,只有經歷過失去親人才會懂,那種痛,是如何都磨滅不掉的


Jock_Du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莊子的故事。


莊子的內人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於責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份、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後,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   惠子仍憤憤不平,質問道:“生死之理又如何?”莊子說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無生;不僅無生也,而本無形;不僅無形也,而本無氣。陰陽交雜在冥茫之間,變而有氣,氣又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故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說:“理雖如此,情何以堪?”莊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託付給)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於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為生命的東西,不過是塵垢。死生猶如晝夜交替。



莊子對於生命真諦的領悟如此之深,與生命對話,把生死看得如此平凡,達到了實在令人嚮往的境界。

在幾千年前,莊子就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作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莊子的無為,對世俗的厭棄,對生命的探索,無不豐富發展著道家的思想。

希望提問的朋友能懂得其中的道理,且領悟在心裡。個人學識不夠,只能給予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注:請大家文明評論,我只是一個答案貢獻者,並不是問題提出者,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我也只不過是分享了一個故事,其中道理自己領悟,不要斷章取義!侮辱傷害別人!做文明讀者!感謝!

(若有錯誤,還請指出,感謝!)


竹傾201509

親人離世是一件使人悲傷的事情,每當有人遇到這類事情是,我們本能的就會覺得當事人一定要哭泣才能表達他們的悲傷,一定要痛哭流涕才是情到深處,才是人倫孝道。但事實上,很多人內心雖然悲傷,但不一定會外顯出來。當然不哭的理由有很多種,我們先講一個與心理學那麼相關的例子。相傳莊子的親人去世之後,人人都認為莊子這樣的大家一定會寫一些文字來紀念這件事,也一定會在親人的墓前痛哭流涕。但事實上,莊子在葬禮上,擊鼓敲盆,大唱歡歌,很多人都認為莊子不孝,甚至認為他難過過度瘋掉了。但事後莊子解釋說,高壽而逝,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好事,我們不應該難過,應該為親人的去世而歡慶。事實上,中國的一些地方的習俗裡,也確實有為白喜事歡慶的習俗存在。

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很多人在內心上是很強大的,或許他們之前經歷過更絕望的事情,使得他們的內心變得堅強,或許他們有了通達的境界,對於去世這件事的看法與我們不同,也可能他們就是對親人沒有愛意,所以流不出眼淚,或許是過於悲傷以至於自己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一種可能。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表現不如我們的預期時,與其過多的揣測或者惡意的評價,不如花點時間去了解,人認識,去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變化,真誠的理解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