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最早的“工兵”,令清軍聞風喪膽,隨著太平天國失敗消失

在圖片天國的運動史上,有一直隊伍在太平軍攻城略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讓清軍都聞風喪膽,他們就是被稱為近代中國首創工兵的太平天國土營。

近代中國最早的“工兵”,令清軍聞風喪膽,隨著太平天國失敗消失

太平軍起義之初,士兵身份多為耕山、燒炭及製造木具為主的貧苦農民及手工業者。除此之外,還有秦日綱、石達開率領參加起義的礦工。1852年6月,太平軍進入湖南,在道州等處又有大批“挖煤夫”入伍;12月,在益陽等地,又有大量“船戶”投奔太平軍。這些“挖煤夫”和“船民”的加入,使太平軍的組成成分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們給太平軍帶來了熟練的掘地爆破攻擊技術和行船技能。

近代中國最早的“工兵”,令清軍聞風喪膽,隨著太平天國失敗消失

作為當時控制太平軍大權的楊秀清,十分有先見的把太平軍中的礦工單獨進行整編,將他們定位為攻克州府城池的主力,並定名土營。史料對此亦有記載:“自陷郴、桂,得采煤夫千餘人,仿鱉翻法,立土營為偽師帥,穴地攻城”,土營於是在太平軍攻城掠地中專門擔任挖地道的戰鬥任務,它的性質其實就是相當於現代的工兵。

近代中國最早的“工兵”,令清軍聞風喪膽,隨著太平天國失敗消失

隨後攻佔武昌、可安慶、奪下南京的戰役中,穴地攻城戰術頻繁出現,接著北伐西征東征戰役中,穴地攻城均在戰役中頻繁使用,廬江戰役中,湘軍早期的領軍人物,號稱防守專家的江忠源,也在太平軍的穴地攻城中戰死,上述城市的陷落均毀於太平軍的穴地攻城,土營也成為了太平軍的主力兵種。

近代中國最早的“工兵”,令清軍聞風喪膽,隨著太平天國失敗消失

可惜,隨著後期清軍實力的增強,清軍對於穴地攻城也慢慢有了防範措施,並且也建立了類似的組織,最終,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這支曾經令清軍聞風喪膽的工兵隊伍也隨之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