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难,做男人难,做中国妈妈眼里的好男人更难!

做人难,做男人难,做中国妈妈眼里的好男人更难!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张爱玲《半生缘》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而言,男人的角色往往是下面这样的:

对下属

“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会尽量解决”

对上级

“目前的问题正在紧急处理,公司的大规划不会耽误,目前季度的目标全力完成中”

对父母

“爸妈你们还缺什么,我下次一定带过来,工作忙你们多注意身体,随时联系我”

对妻子

“上学的学区房问题你别担心,我来弄,总会有办法”

对孩子

“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你报名吧,钱不是问题,你好好学习爸爸都支持你”

对朋友

“兄弟有啥需要帮忙的随时开口,一定全力以赴”

躺在床上整夜不想睡也不能耽误第二天的事情,不能流露疲惫;

喝红了眼睛,把酒当水,也不能露出一丝脆弱。

蔡康永说:越早进入中年,人生的紧迫感就越强。

这种紧迫感让这些男人有苦不会讲,也无法讲出口,再大的挫折也让别人一概不知。

最大的发泄,也许就是停在小区楼下的车里一个人默默的发呆,和深夜妻儿老小都睡了后,沉默呆滞的神情和一缸烟头。

一、中国注定少有“好爸爸”

对于一个中年男人,父亲仅仅是他身兼的众多角色之一,而这个角色却被吐槽的最狠。

就好比你可以用“工作忙,工作特别累”应付一切,应付妻子的要求,应付父母的召见,应付应酬和酒局,应付其他不想接受的工作。

但是你很难用这句话去应付你的孩子,如果你并不忙并不累,那么你会觉得亏对了孩子,如果你真的工作忙也真的很累,从而导致你忽略了孩子,那么你会更加感到愧对孩子。

而这些中年爸爸除了要对工作焦虑,对父母焦虑,对婚姻焦虑,对房贷焦虑以外,更多了一份对孩子焦虑。

而中年的可怕不只是增多了焦虑,更关键的在于这个年龄也恰恰是事业的分水岭。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

这么多中年男人不可能都一个赛一个优秀,他们身上也注定存在着跟我们一样的缺点。

他们也会懒惰,他们也会不那么热爱学习,他们也会贪玩,他们也会难以坚持,但事业的分水岭可怕之处就在于此,过往的积累不光不会给你更多优势,你家庭的现实情况反而会成为累赘。

事业的瓶颈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对于很多中年男人,办公桌对面的小年轻可能分分钟就要取代他。

2017年华为辞退一批34岁员工的传闻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影响。

“准确来说,华为目前要裁掉的、清退的,是34岁以上、主要在中国的运营维护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大部分会被自动化软件取代。”这与华为员工刘颂给出的裁员范围非常吻合。

据很多华为员工说,虽无明确裁员令,但很多举动已让他们感觉公司正有意清退一批34岁以上员工。

比如林琳的一位前同事,40岁左右,不是特别高的职位,没有海外经验,这次就被要求去海外。在很多人看来,这相当于变相裁员。

“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他其实不愿去,在华为做了10年时间,刚有了二胎,小孩子非常小。”林琳说。“有些同事在非洲,遇到抢劫时常发生,有的在中东待了六七年,听着炮火声入睡。”

很多人已清楚自己的命运,一个在华为已经工作了9年以上的同事突然告诉林琳明年不打算续约了,他虽同意在这个年纪被调去海外,但他明白结局依然不会再在他这个年纪发生逆转。

“因为他自己本身业务能力不是很强的……他就是待的时间久。他经常也自己感慨就是说,像他们这种人其实到外面,就是到了社会上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又没有什么专业能力,说白了就是废人一个。”林琳说。

是的,你对面的小年轻具备着很多你无法具备的优势:

他可以不追求现在的薪资,疯狂工作为了明天,你可以吗?

他可以没日没夜的加班,甚至睡在公司,你可以吗?

他可以积极面对新事物,周中晚上周末全天学习,你可以吗?

不追求薪资你一家子的日子怎么过?

没日没夜的加班你的婚姻和你的孩子怎么办?

对于茫茫多的普通家庭,哪儿可能有那么多的CEO和老板当孩子的爸爸,谁都是在这纷繁的生活和闹心的工作夹缝中求生存的,单纯一份让全家人生活更好的工作已经不容易维持,想当个“好爸爸”真的太难了。

二、观念与思维的差异,困境与不理解

1.迂腐的传统观念

就算在科技发展到如此地步的今天,就算是在一线城市,一大部分的父亲还是完美的继承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为人父之道”,但他们没有学到精髓,只学到了一个皮毛——没构建起父亲的威严,绝对不在细节和小事儿上教育,但完美的构成了“丧偶式”教育。

翻译过来就是懒得管细节,大面儿也是根据自己心情管,跟孩子的交流沟通都看心情和临时规划,大部分时间存在等于不存在。

而很多父亲对此津津乐道,很难沟通,美其名曰“父爱如山”,但这座山真的是如同传说一般,就没人见过。

但上面这类人群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父亲尤其是80后的父亲,对待教育的态度还是没有大问题的,也想做好,但不可能像妈妈那般细腻,而在配合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2.父母思维的根本差异

网友一直津津乐道的一个主题就是“让爸爸养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大量的网络素材确实也让人足够担心——

似乎真的把孩子交给爸爸照顾,这孩子确实会面临一些成长的“磨难”。

父亲在照顾人这件事儿上确实没有天赋,心思细腻的男性本身就是少数中的少数,总给人一种“喂饭能给孩子噎死,喂水能给孩子呛死,出去玩能把孩子丢了”的错觉。

这方面也难怪妈妈们吐槽爸爸们,但吐槽归吐槽,小石头发现很多家庭的问题就出现在夫妻彼此无法正视对方的优缺点,反而互相埋怨。

有这样一个案例:每次下班回来都看到妻子和13岁的儿子为了写作业的事情搞来搞去,妻子管不住儿子的时候,对他说,管管你的儿子。

可是,当他去管的时候,妻子又觉得他简单粗暴,数落他。“你不会和他好好说啊!你喉咙那么响干嘛?”然后,夫妻之间发生争吵。

而妈妈也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母亲只会“讲道理”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就是唠叨,讲道理讲不过,不耐烦了,就变成了情绪化唠叨,也就是抱怨,到了关键时刻,还控制不住自己心疼孩子。

结果孩子越管问题越多,爸爸想帮忙吧,还总在一边指挥,最后没人管孩子了,夫妻吵得各种欢。

本来应该互相配合,最后变成了互相埋怨,严重的都有为此离婚的。

3.困境与不理解

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首先妈妈们总是看到爸爸们的缺点,无限放大。爸爸们也不会多配合和理解妈妈的难处,不做什么还总指挥,互相的不理解导致了最终的困境,留下一个一脸懵逼的孩子。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家公司的高层天天吵架,方向都无法确定,你让员工怎么给你们干活?

三、“好爸爸”的标准是谁定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犀利,也很切中要害了,我们似乎不得不承认,“好爸爸”的标准,大部分时间是妈妈定的。

我们思考思考场景,什么时候会有人夸一个男人是个好爸爸?

“我老公就周末给我们做顿饭,平时也不做。”

“天哪,你老公还能给你们做饭,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

旁边豆妈没好意思说话,她老公天天早上给家里做早餐,担心说了会尬聊。

“孩子上学愁死我们了,我老公就能买得起海淀学区房,西城的根本够不上。”

“你知足吧,你老公那么能赚钱,人家正事儿多,我老公真是我都懒得跟他讲了,只能挂靠四老了。”

旁边新新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不接这个话题,她老公连北京户口都没有。

“兄弟们,我跟你们讲,教育孩子这事儿你们得学我,我儿子我平时根本不管,我只要一瞪眼,立刻不敢给我搞事情,这叫威严,当爸爸你必须得有威严。”

“你们可别听他的,平时他都不管孩子,都是我管。”妈妈赶紧接了一句。

“你们别听孩子妈妈的,父亲必须就是这样的,细节的问题你交给孩子妈妈。”

周围的几个年轻爸爸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理直气壮的可以不管细节了。

这种例子太真实太多了,真是说不下去了,感觉十几个甄嬛已经附体小石头了。

是不是特别熟悉?是不是“好爸爸”的标准其实都是这么“随口一比”比出来的?

我们要真把大家的槽点汇总下,“好爸爸”大概是这样的:

能赚钱,还能hold住全宇宙的学区房;

会做饭,还能carry住各种家务不叫累;

懂沟通,左边聊得明白孩子,右边搞得定老婆;

能教育,能在妈妈搞不定的时候完美接手,孩子还要各种配合。

真的汇总完,你会发现,可能马云马化腾都不一定能做到吧......

而且很多妈妈还经常挂在嘴边这样的开场白——“我的要求其实特别简单”。

你听听,这话是不是特别熟悉?比如跟技术说“我的需求其实特别简单”,跟设计说“我的设计其实特别简单”,这么沟通的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时候关心下爸爸们了

世卫组织调查报告曾显示,男性自杀的可能性是女性的近两倍。近年来,关注男性心理健康的项目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附带的社会压力从来没减弱过,那个全家都依靠的男人,真的很需要你们真实的关心。

不要总说他不愿意沟通,他不解风情,他不主动说。这个社会给男性的压力当中就存在一个封口的动作,他说不出,但真的很希望你们体会到,哪怕体会不到的时候,多一些原谅。

而在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很需要母亲去帮忙建立,在当代中国,对于大部分家庭,显然妈妈是教育中的主角,但独角戏并不是大家最好的选择,也对孩子不好,带上爸爸,好好沟通,或许更好。

而中年爸爸们的危机不只是教育和工作,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年人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与老年人差不多,再加上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中年人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另外还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中风”患者中一半多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

“年纪轻的时候喜欢打CS这种游戏,现在打这种游戏就头晕”;

“多走一段路就感觉气喘吁吁的,不如以前了”;

“半夜常常被惊醒,要靠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如今开始端个保温杯,泡几粒枸杞;腕上戴一串油亮据说大有来头的珠子;以前常去的烧烤摊也去得少了;什么饮料都不再喝冰的.....

中年爸爸不是奥特曼,他们也会得病,不只是心理上,身体上也真的需要更多照顾。

有些家庭里的人整天都活在“愧疚和埋怨”中,孩子愧疚自己成绩不好,妈妈愧疚自己管不明白,爸爸愧疚自己的缺失。

而他们彼此又互相埋怨,孩子埋怨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妈妈埋怨爸爸不给力,爸爸埋怨家庭压力大。

而有些家庭里的人整天都活在相互的理解和帮助中,同样的结果,但孩子和父母在充分的沟通中彼此看到了对方的努力,也看到了对方的不足。

我们需要冷静去考虑这其中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总有爸爸们说小石头整天写妈妈,不写写爸爸,其实这个笔拿起来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在当代社会,当一个好爸爸确实很难,旁观者能说出一万种你该做的事儿,但只有当事人知道面对自己家庭的真实条件,困境有多难。

可能承认自己不是个别人眼里的“好爸爸”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要给自己那么高的压力,从小事儿做起,从每天10分钟的沟通开始,先当一个“普通爸爸”吧。

跟孩子聊天尴尬不要害怕,尬聊也要坚持一下,就像你跟那些尬聊的客户一样,坚持几天一定会有改善;

跟妈妈沟通不顺利不要放弃也不要急躁,拿出你追人家的精神头,没准就聊明白了。

生活本身就不容易了,就不要让彼此更不容易了吧。

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也在看小石头的文章,小石头想对他们说,任谁都想有个完美的妈妈和爸爸,小石头也曾想过,但现实绝对不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如愿。

接受你的妈妈并不那么完美,接受你的爸爸也不那么完美,就好像接受自己不会那么完美一样。

而接受他们的不完美,这应该是最大的孝顺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