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三國時期有很多謀士,今天我來說說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分別是:審配,田豐,沮受,逢紀, 辛毗, 郭圖,許攸,荀諶

8.郭圖從演義來看,絕對是一位狗頭軍師,出的都是拙計,正確的計策他都要反對,許攸沮受等人建議迎天子,他反對,田豐沮受等人建議廣積糧再開戰,他反對,援救烏巢,他反對,最後還陷害張郃高覽二將投曹,袁紹真的是死在他手裡了,不過他絕對是袁紹最喜愛的謀士,因為袁紹就愛聽他的。

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7.荀諶荀彧的胞弟,可能力比荀彧差的太多了!荀彧力主曹操開戰袁紹,荀諶力主袁紹開戰曹操,然而開戰後不知所蹤,一計不發,最後貌似投曹了吧。

6.逢紀逢紀唯一的亮點是勸袁紹脅取冀州,袁紹成功後,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平定河北後,又以審配、逢紀為統軍,興兵討曹。袁紹病死後,逢紀等立袁尚為嗣,袁譚爭位,郭圖定謀,計賺逢紀同赴袁譚軍。後袁譚與曹軍在黎陽交戰,大敗。遣人求救於袁尚。袁尚與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被曹操派兵於半路盡殺之。袁譚令逢紀作書,遣人到冀州請袁尚再次發兵,但袁尚卻不同意,袁譚大怒,立斬逢紀。

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5. 辛毗辛毗,辛評之弟。初為平原令,輔袁譚。為使赴曹營求和。歸降曹操。辛毗在城外,用槍挑袁尚印綬衣服,招安城內之人。審配大怒,將辛毗家屋老小八十餘口,就於城上斬之,將頭擲下。後為衛尉,送旨赴五丈原與蜀軍對峙之魏軍,看破了司馬懿的心思,止住欲出征的將士。司馬懿稱辛毗為知其心者。

4.許攸許攸這個人吶,剛而犯上支持袁紹開戰,並且說曹操垃圾!開戰後勸袁紹偷襲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袁紹不聽,審配又告狀許攸家人受賄,許攸憤而投曹,獻計奇襲烏巢,此計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敗!後來獻計破了曹操久攻不下的鄴城,最後被許褚告知不配姓許,然後被許褚殺了。

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3.田豐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袁紹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

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繫牢獄。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

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2.審配

審配是個很有氣節的謀士,忠心袁氏,一句“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力主袁紹決戰曹操,最出彩的是鄴城據守戰,以一人之力戰曹營眾謀士,最後鄴城被許攸所破,審配引頸就戮!

這個人如果說他是靠拍馬屁上去的我想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是個三國盲了!!!官渡之戰審配屢屢獻計多次挫敗曹操雖然後來被曹操破解,但也能讓人覺得審配決不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了,他的軍事才能是很強的!後來官渡之敗也不能怪到他的頭上,因為當時他還身在鄴城呢!後來人們說他輔佐袁尚,這屬於違反道德觀念,支使袁家敗落的主要原因,可我不這麼認為,仔細看看書體味一下審配這個人就會發現這個人十分忠誠,其忠義程度不比關羽低多少,要知道當時是袁紹指名道姓的指定讓袁尚繼承王位的呀,這個時候做為一個忠臣你所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輔佐他,難到要像郭圖一樣去輔佐一個沒有繼承權的人嗎?

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這樣就該叫做謀反,這樣和董卓廢除少帝有什麼兩樣呢?像諸葛亮明知劉蟬無能不也一樣輔佐的津津有味嗎?還有在曹操圍攻鄴城的時候他可是以少敵多呀,而且就連袁尚,袁熙都放棄了鄴城,可是他沒有放棄呀,因為這座鄴城可是袁家的大本營呀,這座城一丟就得註定袁家的滅亡啦,從守城來看更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才能了,如果不是他的侄子背叛的話,鄴城會不會丟還是個未知之數呢!最後他成了階下囚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忠義品質,大罵辛毗,就連到了最後斬首的時候他依然要求面北而死,像這樣的人怎麼能不被重用呢?重用他的人也有什麼錯呢?失敗又和他有什麼關係呢?古詩云“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臨亡猶北面,降者盡羞慚。”

1.沮授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史載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曾為冀州別駕,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後來又當韓馥別駕,被韓馥表為

騎都尉。袁紹佔據冀州後任用沮授為從事。經常對袁紹提出良策,但很多時候袁紹並不聽從。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獲,因拒降被曹操處死。

三國時期袁紹謀士團中的八大謀士排行榜,看看你認識幾位?

歷史上,沮授是一個殉難者,一個現代人無法理解的偉大的殉難者。 觀其一生,最大的悲劇根源無疑是明珠暗投,未逢其主。 即使到了官渡前線臨陣決機時,在

袁紹邁向失敗的每一步之前,沮授也總是及時地給予提醒並提供正確的建議,但袁紹卻似乎是執意要走向覆滅,一樣都不予採納。沮授只得對著黃河嘆息:“悠悠黃河,吾其不反(返)乎!” 袁紹戰敗後帶著親信隨從八百人倉皇逃亡,把沮授棄置一邊,遂使沮授被曹操俘虜。總體上極為愛才的曹操,可說是給足了沮授面子,不僅上前親自為他鬆綁,延之上座,還當著眾人的面這樣評價道:“袁本初無謀,不用沮授的計策,要不然,我們哪有今天的勝利。”然而沮授見到曹操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竟然都是:“授不降也,為軍所執耳!” 曹操將沮授留于軍中,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已用,但沮授又于軍營中盜馬,想逃歸袁紹。曹操這才被迫殺了他,並感嘆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沮授當初投奔袁紹,必定也曾意氣風發,想著建立功業彪柄千秋,不料想卻換得個煙消雲散身死人手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