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時,用什麼鏡頭最合適?

嘟嘟250998751

不同的攝影題材,有大致的攝影焦段。比如說10-14mm適合大場景的風光攝影;14-35mm適合風景、建築類攝影;35-85mm的標準焦段適合人像、人文的拍攝;85-135mm的中焦段適合人像特寫;135的長焦遠攝鏡頭適合拍鳥、新聞、體育、野生動物的拍攝。

題主問,長焦鏡頭不能拍風光嗎?顯然不是。許多風光照片恰恰就是長焦鏡頭拍攝的。比如70-200mm的焦段,可以拍出許多有人文氣息的風光照。

當我們站在高崗上,遠處可能有大片的草地、有河流、有氈房、有村莊、有樹林、有湖泊、有小船、有朝陽。這麼多元素,一個焦段顯然太少。尤其所謂適合風景的廣角、超廣角,拍的範圍越大,可拍的照片越少。而長焦。可以把大的風景,切成一塊塊的獨特味道、主體明確、主題鮮明的小風景,極好。

因此在大三元中的三個鏡頭,我一直說第一選擇是24-70mm,第二選擇是70-200mm,第三選擇才是16-35mm。當然專門喜歡大場景風光照的攝友另當別論。所以,選什麼樣的鏡頭,看你喜歡什麼樣的題材。



金立攝影

以前給大家講過很多相機方面的知識,但是鏡頭方面的知識給大家講的很少。最近我看見後臺有很多人在問關於鏡頭方面的知識,今天抽空整理了一些鏡頭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花時間去了解它

除了要花時間去了解你的相機之外,你還要花時間去了解你相機的鏡頭。首先了解它的基礎信息,比如:是定焦頭、廣角頭還是長焦頭、是否防抖等等,把這些基礎信息瞭解清楚。

另外,你還要測試鏡頭在不同參數下、不同環境下的成像能力、虛化能力等等。只有你清楚了你鏡頭的各種性能,以後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當你非常熟悉你的鏡頭了,就會建立“鏡頭感”,這對你的拍攝非常有幫助。

光圈: F16 快門: 1/124 ISO: 100 曝光補償: 0 EV

二、定焦鏡頭:全光圈成像對比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光圈的大小和成像力基本沒有太大關係,這個認識是錯誤的。不同的光圈值,其成像能力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最明顯的就是成像銳度的差異。對於大多數鏡頭來說,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成像銳度沒有中等光圈成像銳度好。

如果你想看看你手裡的鏡頭在那個光圈值下成像銳度好,那麼你可以做測試。先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或者靠在固定物體上,然後用不同的光圈值拍攝同一個場景,這樣就能看出鏡頭在那個光圈值下成像銳度好。

f/9 的成像,比 f/22 更銳利

另外,你也可以拍攝一些特殊圖案,比如:密集的直線、尺子的刻度等等,然後再把拍好的照片上傳到電腦上,在電腦屏幕上放大觀看。

通過放大對比細節,明顯可以看出 f/9 的成像要比 f/22 銳利

利用上面介紹的方法你就能找出你鏡頭的“最佳光圈”,上面介紹的方法除了可以找到最佳光圈,還可以用來測試鏡頭的其它性能。比如:在拍風光時,你可以用不同光圈拍攝同一個場景,看看從哪個光圈開始會出現“衍射”的情況。而在拍人像時,你可以看看那個光圈值的虛化效果最佳。這些測試對你以後的拍攝有很大的幫助。

測試一下那個光圈值虛化效果最佳

三、變焦鏡頭:選擇“常用焦距”

對於變焦鏡頭來說,成像能力除了和光圈有關係還和焦距有關係,現在市場上的變焦鏡頭只有極少數能做到在整個焦段範圍內保持陳翔能力不變。測試變焦鏡頭的成像能力,我建議你測試最常用的幾個焦段就行了,不用每一個焦段都測試,最後在根據定焦鏡頭的測試方法來測試。

舉個例子:你有一個18-55mm的套頭,你最常用的焦段應該是:廣角端、長焦端、24 或 35mm(一般廣角)、50mm(人像)這幾個。你可以把這幾個常用的焦段當做定焦鏡頭,然後測試不同光圈值的成像能力。

左邊:焦距:190mm 右邊:焦距:300mm 其它參數一樣

一樣的焦段變焦鏡頭的成像能力是無法和定焦頭相比的,所以大家在測試變焦頭的成像能力時,不用每個光圈都去測,測幾個光圈值就行了。

四、焦距不是指鏡頭的長度

今天有人問我:焦距是指鏡頭的長度嗎?聽完這個問題我大吃一驚,大家買相機或者鏡頭不看說明書的嗎?不看資料的嗎?焦距是指從鏡頭的光學中心(主點)到成像面(焦點)的距離。此距離越長,則越能將遠方的物體放大成像;此距離越短,則越能拍攝更寬廣的範圍。

五、瞭解不同鏡頭的特性

標準鏡頭,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是最為常見的三種鏡頭,大家需要了解這三種鏡頭的特性,才能更好的拍攝。

①長焦鏡頭:長焦鏡頭拍攝人像能壓縮空間感,同時它還具有極小變形、比列均勻、人物清晰、背景虛化得當的優點。

②標準鏡頭: 如果說拍人像我只有一個鏡頭的話,那麼我一定會選擇近似50mm的標頭,這個焦段已經被證明為最為經典的焦段了。定焦鏡頭最大的特色是光圈大,在光圈全開時,可以獲得比變焦鏡更高的快門,提高拍攝的成功率。

③廣角鏡頭:因為廣角鏡頭的視角非常大,最適合運用在狹窄環境中,不但能拍攝模特兒全身,還能紀錄周圍空間。在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時 可以利用廣角鏡頭的變形特徵來修飾拍攝對象的身材,或者可以利用其透視變形的特性來增強畫面的張力與主題的衝擊力。

光圈: F8 快門: 1/499 ISO: 200 曝光補償: -8/6 EV

六、嘗試“反常規”主題

在很多的意識裡都會這樣認為:廣角鏡頭適合拍風光、中長焦鏡頭適合拍人像、長焦鏡頭適合拍特寫。如果你對鏡頭的掌握非常好,那麼你可以反過來做一些常識。你可以嘗試用廣角鏡頭拍人像,說不定會有不錯的效果。

光圈: F4 快門: 1/100 ISO: 4000


攝影初級班

攝影拍攝的鏡頭很多,定焦、變焦、長焦,都是非常適合拍照的,畢竟相機就是用來拍照的,既然發明這些鏡頭,肯定都是有需要的。

長焦適合拍風景嗎?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意思的,長焦首先就是以佳能的大炮70-200來談,70-200的焦段還是比較遠的。拍攝一些人像是決定沒毛病的,拿來拍攝風景就有點浪費了,也不是不能拍攝風景,拍攝一些遠景。比如一些山的特寫鏡頭以及人走近不了的地方可以用長焦拍攝,想要拍出場面大一點的畫面的話,人儘量還是離遠一些用長焦拍攝好些。

風景必備鏡頭


佳能的16-35 F2.8是絕對的風景利器,16的焦段拍攝風景是非常讚的,加上又是大光圈,景深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風景照片畫面一定要廣才能顯示出氣勢,長焦可以拍,只是特定的情況才行。拍攝風景還是推薦題主用廣角來拍比較合適。

更多攝影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我哦!


光圈與快門

攝影時用什麼鏡頭合適?我的回答是“文無定式”。

長焦鏡頭不能拍風光嗎?不對吧,這得看情況哇。我不知道是誰給的題主這樣的誤導。用長焦拍風光的攝影人,題主有可能沒見過,但不能說沒有哇!世上哪有絕對的事情呢,這就如同砒霜是毒藥,但砒霜也可以治病一樣的道理。

從攝影人的角度而言,攝影用什麼鏡頭,這得取決於您打算拍什麼主題。以大三元為例。按照常規的邏輯,想要大氣磅礴的效果,可以用廣角。廣角鏡頭張力強,中間收縮兩邊拉扯,很適合登高望遠;拍中景可以用24-70,這個焦段能夠拍攝的主題範圍也比較大,比如人像,比如花草,還有一些利用近大遠小造成視覺錯位的創意攝影;長焦呢,適合拍攝具備“安全距離”的主題,比如打鳥,比如高速運動(像賽車、滑雪之類)。

另外,長焦可以虛化背景突出主體,還適合用於拍攝人像。

那位說,長焦除了拍“有安全距離”的主題還能拍啥?

就比如題目中所提到的,長焦能拍風光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

打個比方,有個成語叫“望山跑死馬”。意思是說您覺得挺近的地方實際和您離著挺遠的距離。咱們把這個成語放在攝影的場景中,如果您站在A區山頂的至高點,想拍B區的半山腰或是山坳——這個主題算風光不?用廣角和中焦能夠得著不?

此情此景,誰還能說長焦不能拍風光呢?

所以結果不言而喻。

上圖和下圖,是我剛買上長焦後不久拍攝的。拋開用光、構圖和色彩這些不談,就題目而言,這兩張圖完全符合用長焦拍風光的標準。

現在,您明白我為什麼會說,我的答案是“文無定式”了吧?

因為——鏡頭是死的,人頭是活的。


柳侍墨

如果真的有一顆鏡頭、針對所有題材都能稱得上“合適”的話,那這顆頭賣個10來萬我覺得都是值得的!

但世事恰恰都不能盡人意!現在沒有哪個鏡頭算全能。不然為什麼出各種變焦定焦、廣角長焦、大光圈小光圈。

就是因為任何一顆鏡頭、也只是在某個範圍內可能算合適,但總有力所不及的地方,人都是追求完美的。



打個比方:明明所有鏡頭都可以拍人像、為什麼還出些35定 50定 85定 105定?廠家閒的嗎?還是大家錢多了花不完?顯然是每個一個鏡頭 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地方,它的成像效果 是其它焦段無法取代的!


我現在出門拍攝人像題材的話,24-70 50定 85定 我都會帶上,很多人肯定會說:裝什麼逼 帶個24-70不就好了。

其實真不是我裝逼 24-70出片 跟50和85出片 都不一樣。哪怕24-70包含了50焦段 但我覺得需要的時候、我還是會換上50定來拍的。



所以這個題目也肯定沒有固定答案的!只能說:什麼鏡頭 結合自己的日常使用需要 最合適?


有的人覺得日常掛機18-55就非常合適了、有的覺得掛個50定很合適啊。合不合適 主要看人、鏡頭永遠不可能有最合適的那一個!不然單反窮三代 怎麼窮起來的?

我以前才開始玩覺得18-55就很合適,後來覺得24-70合適...現在出門帶三四顆鏡頭 都有時候覺得不合適......

我所理解的合適:能夠最大限度的拍出自己心目中的畫面,這種鏡頭就是當前最“合適”的鏡頭!




光影的光陰社

最適合拍攝人像的十支鏡頭\r

焦距不一樣,虛化的效果也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定焦牛頭好於變焦牛頭。\r

一下是變焦和定焦推薦參數\r

50mm標準焦距鏡頭 \r

佳能EF 50mm f/1.8 STM鏡頭\r

佳能EF 50mm f/1.4 USM鏡頭\r

佳能EF 50mm f/1.2L USM鏡頭\r

85mm焦距人像鏡頭\r

85mm f/1.4G\r

85mm f/1.8G\r

135mm長焦人像鏡頭\r

佳能EF 135mm f/2L USM鏡頭\r

變焦牛頭\r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r

佳能EF 70-200mm f/4L IS II USM\r

人文頭\r

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


一般常用鏡頭參數為50mm和85mm居多。


荒原狼316

用什麼鏡頭拍攝合適,首先拍攝現場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想要達到預期你想的拍攝效果。比如:地點、環境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焦段來進行拍攝得到相冊相片最佳的效果。











良皮皮

攝影時,用什麼鏡頭最合適?

鏡頭種類之多,是在買單反前沒有預料到的,變焦還是定焦?廣角還是長焦?大光圈需要不?防抖需要不?微距需要不?移軸需要不?魚眼需要不?再看鏡頭曲線,原廠副廠眼花繚亂!

用什麼合適,自然就看你拍什麼題材照片,變焦鏡頭使用方便,24-70涵蓋廣角和日常焦段,兼顧風光人像。定焦大光圈背景虛化,人像唯美,加上中長焦段更是無敵,現在135/2價格又上漲了不少。


廣角16-35適合拍風景,拍人像的話就要注意別變形的好,很多人也用70-200拍人像,2.8的光圈虛化也很不錯,還有70/85/100/135/150/180/200那麼多焦段可用,那麼70-200能拍風景麼?答案是肯定的,不但能拍,還能以假亂真!

這個像不像山上的雲霧?其實就是晚霞的雲層。

懸崖上的杜鵑花,沒有長焦怎麼行。

長焦,構圖更簡潔。


紅塵V時空

你這個問題就相當於:開車時,選什麼樣的輪胎最合適?

攝影是要根據需要才能確定什麼樣的鏡頭最合適。就好像在不同的地區或者根據不同的開車用途,選擇不同的輪胎一樣。

一般攝影愛好者練習,買個套頭就可以啦。

婚紗攝影用的比較多的是16-35,24-70,70-200。還有85定焦鏡頭。

兒童攝影一個24-70就能解決,外景用70-200也挺好。

風光攝影16-35能拍大場景。

紀實攝影24-70或者35定焦

……


公元八零代

還是那句話,攝影沒有絕對,對於器材類的問題大家似乎非常樂忠於討論,但是最後又沒有什麼太大的結果。

就一般傳統意義上的紀實攝影而言,35相比105的確是一個是黃金焦段,一個是垃圾玩意。我們所看到的大量經典的紀實攝影作品,幾乎都來自於35毫米這個神奇的焦段,除了佈列松自己鍾愛50毫米之外,幾乎別的大師都會選擇35毫米甚至28毫米的焦段來作為自己的主力焦段進行拍攝,相比於長焦的景深壓縮,35能夠運用得更為廣泛。

但是真的105一點價值都沒有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當代紀實攝影領域,已經不再是對於經典紀實作品的模仿和再生,而是一種全新的思路進行拍攝和思考了。例如著名攝影師MICHEAL WALF 所拍攝的建築密度題材,就全程使用長焦進行拍攝記錄,你現在還覺得105是紀實攝影中沒用的雞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