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光圈究竟有多可怕?

蝦米Minnie

等效光圈的真正可怕之處就在於,它無情地撕碎了很多大光圈鏡頭的“假面具“。

膠片時代,大部分攝影師使用的是135膠捲,每張底片都是24mm×36mm的。特殊規格的膠片畢竟是少數,而且放大一張照片的成本也不低。但是,數碼時代就不一樣了,短短的幾年時間,就有了全畫幅(沿襲了35mm膠片)、APS-C(從90年代末期的規格而來)、M43等多種卡口,手機攝像頭的尺寸就更多了。於是,誤導消費者的現象也就多了起來。

不少商家宣傳,自己的手機攝像頭是f/1.8的“大光圈“,一種生產M43卡口相機、鏡頭的廠家幹得最起勁,動輒搞出f/1.2的光圈。事實上,焦距可以等效,光圈也是能夠等效的。

等效光圈的結論可以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比如135全畫幅和M43卡口的對角線長度之比正好為2,所以,M43卡口上的物理光圈為f/1.2時,135全畫幅的光圈為f/2.4。也就是說,M43卡口的25mm f/1.2鏡頭相當於135全畫幅上的50mm f/2.4。顯然,等效光圈讓一些看似光圈很大的鏡頭無處遁形。

這裡面的物理學推導不算複雜,具備最基礎的高等數學知識的讀者就應該能夠看懂。但是,很多人為了一些所謂的”味道“在各種論壇上罵人就不好了。


蘭闍圖片故事

哈哈😄,光圈值等於焦距除以光圈直徑。這裡說的是絕對焦距,和感光元件大小無關。等效焦距是形容視角的,與135相機做的等效。光圈值決定進光量,光圈直徑決定景深。焦距和感光元件大小決定視角。

對於不同感光元件的相機,在同樣光圈值下視角下,由於實際焦距不同,光圈直徑也是不同的,所以景深效果也不同。比如100 2.8的鏡頭放在半幅,等效焦距差不多是150。用等效焦距除以光圈直徑,得出等效光圈,150 4.2。

等效焦距是不同感光元件下等效135視角的虛擬焦距,體現的是視角。等效光圈是不同感光元件下等效135視角的虛擬光圈,光圈值本身提現進光量,而等效提現的是景深效果。


Mini-nature

小光圈拍照不會虛,特別是手機用戶,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