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春拍」中行廬藏書畫專題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2018 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將推出“中行廬藏書畫專題”。 此專題包括牧谿(傳)《枯槎鸜鵒圖》、劉度《仿張僧繇沒骨山水》、文徵明 《山水·行書成扇》、張瑞圖《行書詩冊》在內的十二件古代書畫。 有賴於“中行廬”主人張群先生的重要地位與廣泛交遊,此專題中大部分作品, 或得張大千、莊蘊寬、溥儒、陶祖光等名家精鑑,或得一時名流朋好題詠。 書畫、藏者、時代環境滲透輝映,由此專向世人展現張群先生的翰墨情緣,亦折射其政治建樹和人格情操。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張群(1889-1990), 字嶽軍, 四川成都人。早年與蔣介石一道東渡日本,1908 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回國後積極參與國民革命,成為討袁軍中的一員。後受蔣介石召喚,輔佐北伐軍事,從此畢生跟隨其左右,成為蔣介石的終身幕僚。張群在民國期間,歷任上海市長、湖北省主席、外交部長、四川省主席等職。抗戰勝利後,擔任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職。在臺期間,又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及資政等職。其一生波瀾壯闊,尤以代表國民政府聯絡張學良以及一系列對日外交政策最為人稱道。

張群先生一生從政,但身為政治家、外交家的他,在公事之餘,又以“中行廬”為齋名,置身於中國書畫的鑑賞和收藏中。二十年代後期,張群因嗜好收藏石濤、八大的書畫,而與同鄉同宗張大千相識相交,兩人的情誼一直維繫終生。赴臺之後,張群與張學良以及張大千、王新衡組織“三張一王轉轉會”,時常一起把酒言歡,談書論畫。張群身居層峰,且涉獵中國書畫逾半世紀,卻絕不剛愎自負,大千晚年常以張群所贈的一件石濤畫冊為例,說明他認為張群能信任朋友的判斷,所以手裡收藏的偽作很少。所提及的“朋友”,首當其衝應為大千自己。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牧谿(傳) 枯槎鸜鵒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31.0×57.5 cm

以張大千的自負精鑑、非凡經歷, 所識前朝遺老書畫名流、政界巨頭不計其數。然論及折服之深、情誼之厚, 當以張群為首。無論大千“西出玉門” 亦或“投荒南美”, 張群對他的關心與資助未曾中斷。而論及中行廬的書 畫收藏,大千是用他自己的專業、或是他能掌握的各種相關資源 ( 如大千自己與其它藝術家之間的關係 ),來幫助張群建立及完善書畫收藏事業。

本專題多件作品經大千鑑藏。收錄於《大風堂書畫錄》中。除有大千精鑑加持外,也是兩人情誼之明證。其中,牧谿僧《枯槎鸜鵒圖》,以折枝法構圖,鸜鵒回首立於枝上,意思簡當,不費妝綴。唯鸜鵒額羽蓬鬆,目光炯炯, 嘴爪挺勁,極具精神。大千長題詳述與黃君璧同觀此作,“惜天池、個山且認為早年彼邦所見一幀雪舟臨本, 應以此為母本。“予憶明成化間雪舟居寧波天童寺,為首座者逾十餘年, 此畫(雪舟臨本)必當時所臨也。” 是作多經名家遞藏,鈐印累累。流轉來源“觀諸藏章歷歷可證”。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劉度 仿張僧繇沒骨山水

設色絹本 立軸

121×54 cm

劉度《仿張僧繇沒骨山水》同經大千遞藏。左上自識:“甲申八月,張僧繇畫法”。鈐“劉度之印”與“叔憲”。 此作應作於崇禎十七年(1644 年)。劉度為晚明畫家,字叔憲,一作叔獻, 錢塘 ( 今浙江 ) 人。初師藍田叔,後師 法李思訓、李昭道,多作青綠山水。惜乎不壽,畫遂不多。此幅用沒骨法以石青、石綠色畫山石, 樹葉也用紅、黃、青、綠沒骨點出,雲用白粉渲染。畫面色彩濃重豐富,卻又典雅清新。識“張僧繇畫法”,應主要受藍瑛青綠重彩的影響。自張大千題簽:“乙亥(1935 年)春從日本購歸, 丙子(1936 年)重裝”,可知此作入藏時間。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張瑞圖 行書詩冊

水墨紙本 冊頁(十三開)

27×29.5cm

若將大千喻作“中行廬”收藏的“一隻眼”,曾任張群秘書的馮若飛(馮飛)應為“中行廬”之臂膀。馮若飛,江蘇武進人,為民初學者、鑑藏家莊蘊寬之乘龍。大千亦是通過在莊蘊寬家識得馮若飛,經其力薦,得以謁見時任上海市長的張群。本專題中,多件作品得馮、莊,以及馮若飛友人、同為武進人的金石篆刻家陶祖光題鑑,尤以兩件與其關聯甚密。一為張瑞圖《行書詩冊》,此作原為陶祖光舊藏,“若飛愛其精湛,旋歸嶽軍先生秘篋”。莊蘊寬題“長公精詣”於扉頁,稱“所見真跡不下四五十種,蓋未有如是精整者。”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黃易 煙柳柴門圖

設色紙本 手卷

畫心 :27×75cm

引首 :25×59cm

後紙 : (1)25.5×78cm(2)13.5×79cm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

另一件為黃易《煙柳柴門圖》,此作原為莊蘊寬舊藏,莊病逝後,此作幾經輾轉,後歸張群所藏。馮若飛、陶祖光、莊雲皆題於卷後,盡述因緣。《煙柳柴門圖》,為黃小松為唐雪懷作大明湖之景。題畫詩見於《秋盦遺稿》。此卷得清代官員徐定邦、王嵩高、張若渟等後跋,所提及有關雪懷先生之信息,如“濟南名士”、“雪懷明府”等,與上海博物館館藏同一上款的作品《明湖秋水圖》、《黃葉書林圖冊》皆可對應。根據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陶喻之《清代金石大家黃易“把卷捫碑”外的詩酒風流等逸事索解》一文推測,“雪懷先生”應為唐奕恩,光緒《獲鹿縣志》卷十“官師·知縣”記載:“唐奕恩,山東歷城,庚辰(乾隆廿五年,1760)進士,三十五年(1770)任,移建書院,重興學校。”此卷更提及“百姓憂其(雪懷)去而知其貧,願醵白金二萬為治產以留,先生辭不受”的故事,無怪張群“以其為廉吏之遺”而珍護有加。

與許多藏家收藏秘諸笥箱的做法不同,張群從不吝於將自己的珍品示以同好共賞。作為一位兼具眼力、財力、能量與人緣的藏家,張群的收藏,不是一個簡單的“收”與“藏”過程,而是經過友人之間不斷地品評、研究、題鑑,所形成一個動態且持久的經歷。在此過程中,不僅對作品本身的研究與探討,如抽絲剝繭般逐步明晰,友人之間的情誼愈加篤厚,同時,隨著時代、題跋者境遇的變遷,諸人的“借題發揮”,為藏品又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丈雪上人 草書七言詩

水墨紙本 立軸

170×45.5 cm

本次丈雪僧《行書七言詩》即為一例。丈雪(1610-1695)名通醉,四川內江人,破山禪師弟子,為明清之際的臨濟宗高僧。其墨跡多散軼,片楮難尋。張群長題詳述此作入藏經過:“辛亥成都兵哄,落鬻荒者手,置筐底承物。中表戴次雲丈價贖之,己未(1919年)歸餘。”遂邀一眾名流、同好題跋。大致題於三個時期,一為張群任職上海市市長(1930年至1932年)期間,題跋者包括王震、譚延闓、曾熙、張大千。主要圍繞“食肉止殺”一典;另為1947年,傅增湘、戴傳賢、許世英。經傅增湘考證,“食肉止殺”應為破山禪師事,與丈雪無涉。故許世英有“江安老居士,考證更分明”之語。之後為1951年,于右任、居正及張群自題。

從曾農髯滬上奮筆所書“留此高僧遺墨,敬告當世軍閥。”,到張群赴臺之後,展卷重觀所題:“歷史可盡信耶?唯有行心之所安,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奚豫為汲汲也。”似皆是借丈雪詩文,抒胸中塊壘。詩、書、跋相發,可謂集眾美於一幀。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文徽明 山水·行書五言詩

水墨金箋 扇面

18.5×52.5 cm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陳煥 蜀山行旅

設色金箋 成扇

16×47 cm

此專題既不乏完備齊整,流傳有緒之作,又不乏精巧奇趣,極耐賞玩之品。包括文徵明《山水·行書成扇》,運筆遒勁流暢,筆法恣肆,具晉唐風致。結體寬博,似其中晚年所作。陳煥《蜀山行旅成扇》,被陶祖光譽為“媲美磬室,接軫衡山”之作。以及經溥心畬斷為“蓋宋畫而失款題者”的周昉(傳)《聽琴圖》。更有經周天球、張鳳翼、安儀周遞藏的《元人柳塘鴛鴦圖》,可見藏家之雅趣與不俗眼光。

觀此專題,無論是從丈雪詩軸所題“行心之所安”,還是從其對“廉吏之遺”的倍加珍護,甚至從“中行廬主”、“嶽軍鑑藏書畫印記”、“嶽軍所得”這些鈐蓋得頗為拘謹剋制的鑑藏印中,皆可見嶽軍先生光風霽月之襟懷,與溫和謙遜之為人。他在晚年向臺北故宮博物院捐贈了他一生摯愛的石濤、八大等人的作品,大大地補強了當時臺北故宮在清代遺民書畫收藏方面的嚴重不足。張群先生將與他收藏的名人墨寶一樣,將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熠熠光輝。

- The End -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中國嘉德2018春拍精品展

時間安排

【 上 海 】

5月24日 星期四10:00-20:00

5月25日 星期五10:00-18:00

上海靜安香格里拉大酒店

靜安區延安中路1218號

五樓大宴會廳I & II

深 圳

6月2日 星期六 10:00-20:00

6月3日 星期日 10:00-18:00

深圳瑞吉酒店

羅湖區深南東路5016號

5層 Astor宴會廳

點擊查看中國嘉德2018春拍更多精彩內容:

「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嘉德春拍」中行庐藏书画专题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