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轟炸機發明至今,為何從來沒有國家能仿造?

夜幕下的哈里博特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技術原因,B2的技術性能確實很高,這就基本限制了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會無法仿製。當然這個世界其實也就那麼幾個工業化國家有這個實力,其他國家皆碌碌無為之輩,所以不提,而對於有能力製造的國家來說,就是其他因素了。

首先以英法來說,在蘇聯解體以後,整個歐洲的安全形勢得到極大的緩解,所以軍費開支迅速減少,大量的裝備被裁剪,不僅僅是B2這樣的先進隱身轟炸機,他們連過去的戰略轟炸機都退役了。其實哪怕是在冷戰期間,英法由於執行的是有限的核威懾能力,所以也沒法和美蘇那樣有強大的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攻擊能力,其很多時候陸基和空基更是一種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英國勇士是戰後第一款戰略轟炸機,也是唯一實際投擲過核武器的V級轟炸機。

勝利者更多的是扮演加油機的角色。

火神的性能其實比起同時代的美蘇轟炸機來說都是比較差的,當年馬島戰爭本來計劃用火神去轟炸馬島的,需要來回六次空中加油才行,如此複雜的作戰行動,自然飛到中途就因為故障而取消。

而法國則從來就是用戰術空軍(幻影2000N和陣風的主要核打擊手段是ASMP中程核導彈)來發射核導彈,換句話說,其空基核武器其實不具備戰略打擊能力,其實只是當一個戰術核武器使用。

冷戰後,英法基本上都只保留了海基戰略核潛艇的反擊力量,自然對於強大的B2隱身轟炸機是沒有興趣的。

另外一個具有這個實力的國家就是俄羅斯了,當然俄羅斯的軍費開支確實不足,畢竟經濟在蘇聯解體後受到極大的打擊,所以長期以來就沒有錢搞隱身轟炸機,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錢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俄羅斯對於隱身飛機一直以來都有誤解,他們從來不認為隱身有多重要。

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就是最典型的事情,那個直通進氣道根本沒法隱身,全世界的隱身飛機要麼背部進氣道(B2F117),要麼S進氣道(J20F22F35),它一個直通進氣道,只是遮擋一半渦扇發動機的東西,怎麼可能隱身?而俄羅斯官方還非常驕傲的宣稱蘇57的隱身能力RCS是0.4平米。

所以真的可以說俄羅斯整個航空業對於隱身的作用認識是不足的,要不然就這麼一個0.4平米的水平也好意思拿出來顯擺?

去年三月俄羅斯公佈了下一代轟炸機的樣機模型,放棄了飛翼式佈局的總體方案,這真的不是缺錢能夠解釋的了,因為轟炸機的使用壽命很長,而且採購單價很貴,所以一定要有極高的性價比才行,如果不能採購一定的規模,那麼價格會非常高,優秀的設計便是性能的基礎,而採用這種大展弦比,後掠翼設計,我覺得還不如把TU95換成渦扇發動機來的有用。

所以說啊,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東方嘛。


木榮雨北

B2轟炸機發明至今並服役,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這是美軍第二代隱身轟炸機,第一代當然是F-117A了。可以說美軍在隱身戰機的理解上已經有至少四十年的時間,F-117A在1981年就試飛定型,到1997年B-2轟炸機服役,週期大約是20年。從1997年到今天,也差不讀20年,但美軍沒有新的隱身轟炸機出現,B-21可能要到2030年服役,可以說美軍自以為了不起,可以等全世界,因此這個10年只差就是戰略機遇期。

這是冷戰結束之後美軍放慢發展腳步的節奏,因為沒有了強大的蘇聯,連F-22都只造了187架就停止了。B-2至今仍然是戰略打擊重器,但美軍可能不敢肆無忌憚用B-2,單價高且不說,中俄的反隱身雷達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擊落B-2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製造、或者仿造不太可能。飛翼技術最早來自德國,但在美國發展起來,代表了飛翼氣動佈局的轟炸機。如果說要仿造,那麼就是造飛翼佈局的轟炸機,目前轟20可能是飛翼佈局,但與B-2是否比較像,誰都不知道。能造飛翼轟炸機的也只有美中俄歐洲,中俄都有技術去造,就看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和資金,想搞都能搞出來,就是時間和成本的問題,還有性價比的問題。

比如你造飛翼用了20年時間,20年之後又有其他技術出來了,飛翼是否堪用也是一個問題。比如升力體成熟之後可以直接進入軌道了,從軌道上打擊目標,也就是空天戰機的雛形,水平起降。而且打擊方式也有很大改變,一旦高超音速武器遍地開花,那麼防區外打擊也是隨之成熟,也不用轟炸機隱身突防。


軍情瞭望臺

B-2A轟炸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隱身轟炸機,迄今為止,只有美國研發並列裝了。在現階段世界上沒有哪怕任何一款,在性能上都無法與之相媲美。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B-2轟炸機技術太過先進,除了美國之外,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擁有這樣的技術。B-2轟炸機具有隱身性能,包括隱身設計以及飛機材料和隱身塗料等問題,這些都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比如俄羅斯的轟炸機圖-160飛機,其隱身性能與B-2都不是在同一個等級上。

第二個原因同樣源於技術太先進,因為技術先進,導致其成本過於高昂。這樣的吞金巨獸每架飛機竟然高達令人咂舌的20億美元,這樣的價格並不是哪一個國家能夠承擔的起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每年的國防支出,很有可能還不夠購買一架B-2轟炸機的,因此別說仿造的,就是購買現成的,那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綜合上面兩點可以總結,之所以不能仿造,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缺錢缺技術。

不過隨著我國的轟20轟炸機的研發逐漸提上日程,美國的B-2轟炸機遭到了來自中國的挑戰。這款志在媲美美國B-2紅色轟炸機,雖然坊間傳言甚多,但是官方更多的研發進度一直處於秘而不宣的進度。不過根據網友以及官方媒體報道的蛛絲馬跡來推斷,這款轟炸機目前的進展已經比較順利,此外,其性能應該不僅僅追趕美軍的B-2更可能是瞄準了美劇怒未來的B-21轟炸機了。


墨者善狩

一看評論都是說啥引擎和隱身技術,還有就是保養啥的,這些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仿造一架這些其實這都不是大問題,主要問題我估計應該是飛控軟件,飛翼造型的控制和帶尾翼的操控軟件完全不一樣,軟件的研發比起引擎來一點也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